监守自盗-观后感 本文关键词:监守自盗,观后感
监守自盗-观后感 本文简介:《监守自盗》观后感《监守自盗》观后感一直很喜欢看电影,但偏向商业大片和文艺片,跟金融业相关的也看过一些,比如《WallStreet》、《TooBigToFall》,里面用戏剧性的表现让我们了解到金融业的种种,但在看完《InsideJob》后,我觉得没有什么会比像它这样的纪录片更能真实还原一个残酷的、
监守自盗-观后感 本文内容:
《监守自盗》观后感
《监守自盗》观后感
一直很喜欢看电影,但偏向商业大片和文艺片,跟金融业相关的也看过一些,比如《Wall
Street》、《Too
Big
To
Fall》,里面用戏剧性的表现让我们了解到金融业的种种,但在看完《Inside
Job》后,我觉得没有什么会比像它这样的纪录片更能真实还原一个残酷的、令人深思的金融业现状。
首先撇开影片的内容不说,影片的拍摄手法和整个节奏还有片段的排序拿捏得非常得当,再加上Matt
Damon深沉又富有磁性的嗓音,很容易就会让一个外行人愿意去了解,并且能够去理解整个影片所讲述的内容。片子清楚的划分成了5个大的段落,再加上一个提出问题的楔子,完整的勾勒出了一副金融危机的全景图,清楚地表达了自己找出的责任人,而且,尤其巧妙的是他让这些责任人通过无力的否认和辩解,支支吾吾的神态,张皇失措前言不搭后语的尴尬,甚至直接拒绝采访的心虚,来印证自己的论点。所以看这个片很有一种看侦探片的乐趣,他先提出犯罪现场,再推理找出嫌疑人和动机,最后直面这些嫌疑人辩论,这么一套看完,相信大家对这个案件会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就是这帮人,无耻的掏了我的钱包,为了自己的私欲,毁了国家毁了企业毁了我自己,就算罪行被发现了,还能继续花着骗来的钱花天酒地过人上人的流氓生活。那么作为一个有选举权的受害者,我们应该怎么办,相信看完的美国人民会有一个抉择。
这部影片其实也可以说是金融知识的“扫盲片”,里面用浅显易懂的花来解释了许多很重要的金融术语,而且用图像更有画面感的来介绍整个金融链的运作以及整个危机产生的一个个环节。就那其中经常提及的,也是整个次贷危机产生的很主要的工具之一——信用违约互换CDS,又称为信贷违约掉期,也叫贷款违约保险,是一种发生在两个交易对手之间的衍生产品,类似于针对债券违约的保险,也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那些为金钱红了眼,丧失了伦理底线的一行家们以此为工具,诱导客户超出自己支付能力去消费,在明知会产生大量不良贷款的同时,为自己可能产生的损失投保,彻底欺骗顾客,使其倾家荡产的同时又全身而退。这样可耻的操控在影片中用最直白,最普通的讲述让即便是最外行的人也对他们卑劣的行径了解
的很明白。
看过影片后,我不光会对整个金融危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影片中,还会给我一些启示的点。影片其实在痛斥这些贪婪的坏蛋的同时,这片的矛头更是对准了这个社会的管理者,那些坏蛋再坏,他们的目的其实还是合理的,那就是逐利,任何一个地方也不反对通过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自己获得更好的生活,他们的罪在于手段卑鄙,也就是说他们虽然走了歪路,但大方向还真不能算错。但对于管理者就是另一种性质的错误了,你们是被人民选出来服务大众的,你们的报酬就应该取决于你们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好坏程度,你们就不应该逐利,或者说个人逐利的正途是把服务工作做好跟着社会进步提升酬劳,所以你们的工作目标就应该是为大家省钱,也就是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规则的制定者自己也通过这样那样的手段进去玩一把,这就是性质错误了。整个市场缺乏监管,情况越来越糟,最后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小小的推动就触发了整个危机那些下定了决心要推行“金融衍生品不受监管合法化”法律规定、热心推动放宽政策、颁布“利富”的税收政策、刻意逼迫放弃对某些公司追责的官僚;那些把顾客的储蓄存款当作风险投资,狠心推销反投保的有价证券的投资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那些为了获得高额报酬而书写虚假文章的专家学者。都在印证着实用主义的影响,“把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没有监管的整个市场在尔虞我诈中变得越发不可控制。在危机过后的萧条中,人们终于开始意识到监管的重要性,可是指定这些规划、条款的人呢?很讽刺的仍是当初吹鼓要经济自由的那些理论家们。
影片拍摄的很应景,而且内容挖的恰如其分,也值得人们去深思,可以说是寓教于乐的好片。更关键的是它勾起了我对金融业的兴趣,并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联想到“不论做多,做空都有可能赚钱,唯有贪心者例外”——华尔街的名言之一。虽然华尔街一次次的在违背。影片在最后说到的“他们保证这一切不会再重演,当然这一切不会很容易,但至少还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奋斗”那就在深思之后,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