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狗十三》观后感影评 摘 要:七言·观电影《狗十三》有感(附:影评) 七言·观电影《狗十三》有感 by之梦轩主人 豆蔻梢头尽风波,从来青春坎坷多。 直待残灯照霜雪,一樽清酒一声歌。 注: 豆蔻:即白豆蔻的果实和种子的俗称,可以入药,古人常用豆蔻比喻少女。见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昨日,观
电影《狗十三》观后感影评 详细内容:
七言·观电影《狗十三》有感(附:影评)
七言·观电影《狗十三》有感
by之梦轩主人
豆蔻梢头尽风波,从来青春坎坷多。
直待残灯照霜雪,一樽清酒一声歌。
注:
豆蔻:即白豆蔻的果实和种子的俗称,可以入药,古人常用豆蔻比喻少女。见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昨日,观电影《狗十三》有感,遂成诗。
附:《狗十三》影评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看过电影《狗十三》,你会发觉这是一面镜子。
没错,是一面镜子。它让每一位中国观众看到自己的青春,在这里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成长影子。
“你长大了,应该懂事了”。“爸打你,是因为爱你”。
这些影片中的台词,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在大家小时候,经常听到的言语。这些看似爱之深的父母用语,托起了《狗十三》女主李玩看 日常写作好助手【教师范本吧】http://WWW.BAGEW.COM/ 似平常但又残忍的青春蜕变。
《狗十三》这个名字的来源,是因为张雪迎饰演的女主角李玩13岁,而狗指的是电影中两条名叫爱因斯坦的狗。
这部电影中出现的许多情节都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经历过的,不论失去个人所爱事物后的焦虑与悲切,还是在教室里、舞台上的尴尬无措,抑或是在饭桌上和成年人格格不入却只能笑脸相迎,这样的情节与其背后刻画出的角色情绪,都勾勒出了一位性格不成熟、有着自我意识却要面对成人世界诸多压迫的青少年形象,而这位青少年,其实和曾经的我们,一模一样。
《狗十三》在命题上提出了对中国现下教育体制和社会现状的批判,溺爱源于父母本性,但责骂却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所谓的成长,去“更好地”适应社会。但往往父母不知何时让孩子独立,所以我们在青春期产生了自我意识之后,才会表露出叛逆与自我。电影中的女主角李玩为了寻狗,表现的非常焦躁、急迫,在我们看来,她的很多行为确实是自私任性,但这正是因为她没有独立应对挫折的意识和能力。而在她的自私任性之后,是来自父亲的打骂,或许在这个时期父亲才开始明白,他有教育女儿成长的责任,但这又必须要建立在一种权威之下。所以,我们看到了一场在自我意识与领导权威之间的斗争。但这种矛盾是可以在成长中被消解的,前提是在家庭的墙壁之内。
而电影真正想要突显的,是青春世界与成人社会之间的战争。
电影有三段酒店饭桌的戏都相当精彩,第一段戏让李玩接触到了成人世界中的庸俗,第二段戏刻画了她的自我意识和成人庸俗观念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而在第三场戏中(不剧透),李玩的自我意识彻底的崩塌,她开始向成人世界趋同与妥协,因为她在斗争之后明白了自己的弱小,也认清了世界的本质,但这种崩塌与妥协的背后,是内心的刺痛,而那种内心巨大的撕裂感也在那一刻,从银幕中穿出,直抵观众。
成长的代价是对庸常社会的妥协,是对成年人的谄媚,是对这个狗13一样的世界的被动和解。无论是狗,还是十三岁的少女,都在被驯化变得温顺。真希望如李玩所说有个平行宇宙的李玩,那里的她可以活得率真爽朗,自在洒脱。希望我们都不要在这个狗13的社会里,活成爱因斯坦。
《狗十三》在命题上提出了对中国现下教育体制和社会现状的批判,溺爱源于父母本性,但责骂却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所谓的成长,去“更好地”适应社会。但往往父母不知何时让孩子独立,所以我们在青春期产生了自我意识之后,才会表露出叛逆与自我。电影中的女主角李玩为了寻狗,表现的非常焦躁、急迫,在我们看来,她的很多行为确实是自私任性,但这正是因为她没有独立应对挫折的意识和能力。而在她的自私任性之后,是来自父亲的打骂,或许在这个时期父亲才开始明白,他有教育女儿成长的责任,但这又必须要建立在一种权威之下。所以,我们看到了一场在自我意识与领导权威之间的斗争。但这种矛盾是可以在成长中被消解的,前提是在家庭的墙壁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