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主题征文:千年烟雨
烟雨朦胧中,细线似的雨串起了了纷繁的时间——这一场雨,跨越了千年。
年年月月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永恒?人的生命至为脆弱,千百年后还能剩下些什么?终究无解。但总该剩下些什么,或许是某种精神,又或许是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归宿感,毕竟一个民族的存在,必有其共性,并以此为传承,联结了亿万人的共同信仰,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
而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便是这传承中的一种。在这一天,不论身份、地位,大多数人都做着同一件事:扫墓、祭祖。想起了同样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千百年的重复,必有其意义所在,在这与先人相同的烟雨中,我仿佛窥见了什么。这细雨清风,有着血腥气,淡却厚重,充满了矛盾又极其相容。或许这是历史,我如是想。
冥冥之中,吾之所谓传承,究竟是什么?
我总觉得我抓住了什么,却又模糊不清,如这淡烟细雨。也许比起不朽的生命,短暂的人生似乎更加珍贵。一个人的永恒和一个民族的永恒,究竟哪一个分量更重?
历史上,多少的英雄姓名都不曾留下,风化的尸体连同黄土深埋在地下。那些名垂千古的豪杰烈士,固然值得敬仰,但那些在他们身后默默牺牲的“蝼蚁”呢?他们也同样拥有生命,拥有报国的理想,只是他们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更没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似乎有些悲哀了,然而,他们并没有被真正忘记,他们的英魂遍布在祖国各处,他们的鲜血浸润了广袤的疆土,他们的名字在每一个英雄的背后。
以蜉蝣撼树,未尝不是深蕴在血脉中的传承。
面对“国破山河在”的威胁,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作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句,以供世人感怀,但那杀声震天的疆场,难道不是孕育英雄的地方?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用鲜血书写的,无数的人为此而活,又为此而死。人生而平凡,胆怯懦弱,但在民族存亡之时,又有多少人战胜了死亡的恐惧,只为了一个民族的延续。
“国家”“民族”,这两个词深深地烙在了我们心中,经历了千年的磨洗,终究成为了足以战胜个体本能的更深层次的本能。
雨,依旧在下,朦胧了视线,却挡不住穿透时光的心灵。“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在这样一个既好又坏的时代里,还有多少人能记得曾经的鲜血和热忱,因而生发出悲天悯人的感慨呢?又有多少人不过是走个形式,甚至连祭拜之人姓甚名谁都知之甚少?这样的清明,或许才是值得伤悲的吧。
苍郁的松树被这细雨荡涤一心,严寒的冬并没有打败它,它的枝干遒劲依然,正如那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鲜活生命,稳重沉静,始终带着一种傲然的尊严和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们所不能忘记的,不只是鲜血淋漓的历史,还有那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
我们所祭拜的人,不一定要伟大,也不一定要是为国牺牲的,仅仅是为了我们曾经流动的相同血脉,也值得用心祭奠。他们或许平凡,但并不卑微。死,是生的开端,而清明是生与死的连接点,绵绵细雨下,我们是否听到了回荡千年的声音。杜鹃凄厉的叫:归去,归去,不如归去……是生魂应当断了尘世的思念,还是人的本性应当回归传承千年的本真?
千年烟雨,便在这一刻,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