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校庆感言:中学生活琐忆
欣悉母校陵醴一中举行建校百周年大庆,我脑中立刻浮现出当年在她怀抱里学习时的许多影像。
一中坐落在当时城边的一座小山丘上,三幢教学楼并排耸立。她拥有400米的环形跑道,标准的足球场,连接教室、宿舍、食堂是宽阔的甬道和石砌台阶。校园处处绿树成荫,繁华似锦。我和益友在良师的哺育下,在这里度过了难以忘怀的整整六年的中学生活。
1952年秋,我考入了母校初20班,开始了自己的中学生涯,班主任之一是吴伯轩老师。由于家境贫寒,我曾获得人民助学金的资助。后来,我发现有的农村同学经济上比我更困难,就主动要求放弃,以腾出名额,照顾比我更困难的同学。吴老师开始不理解,我只好向她解释说:“我虽有困难,但可以利用课余帮人家挑水挣钱,一分钱一担(编者注:当时可买一盒火柴),还可以到瓷厂去干些零星活挣学费。”最后,她同意了我的要求,还多次在班里当众表扬我这种精神。从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关爱,同时也亲身品尝到诚实做人、帮助他人的快乐。事隔半个世纪,今天回忆起来,仍然余味无穷。
1956年秋,我再度考入母校,编在高23班,班主任是教体育的皮灿老师。当时口粮低标准,许多同学还不到开餐时间肚子就饿了。皮老师整天在运动场上摸爬滚打,付出的体力自然更多,饥饿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他自律甚严,每个示范动作都很到位。这在当时,谈何容易啊!教语文的刘洁波老师,坚持用普通话讲课,抑扬顿挫,清晰响亮,极富感染力。教俄语的罗昂夫老师,讲课生动,公认难记的俄语语法词汇,我们竟觉得容易记忆,而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更使我至今难忘。教物理的杨以进老师讲课认真,要求严格,语言风趣,至今我还留有清晰的印象。教化学的阳名瓒老师眼睛高度近视,做起实验来却格外精确,深奥的化学原理,到了他口里,竟然变得十分浅显。特别是教数学的陈名良老师,业务娴熟,随手在黑板上作出的几何图形,受得起圆规直尺检验,毫发无爽,令人叹服。使我最难忘的是高考前夕他使出的一个绝招:他编印了一套试卷叫大家做,大致相当于今日的模拟考试吧。其中包含一道难题,我们大多数同学不得其解。于是陈老师就在黑板上多方讲解,大家听得很专注。谁也没有料到,这道题后来竟然就原封不动地出现在高考试卷上,还占了全卷20%的比重!同学们都觉得很神。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土法炼钢铁、勤工俭学、下乡抢收抢种、赴小学支教……大家长期夜以继日地投身高强度的艰苦劳动,这对于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磨炼与考验,可我们都顽强地挺过来了,这为后来在工作生活中自强不息地去战胜艰难困苦打下了坚定的思想和体质基础。
在我心目中,陵醴一中的老师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既教书又育人;陵醴一中的学生,整体素质高。她是培育雄才的摇篮。
岁月悠然流逝,半个世纪前的往事却仍历历在目。回忆漫长而看似短暂的人生历程,如果说自己多少还算有些成绩和收获的话,自然应当感谢党,感谢父母和亲友,更要感谢给予我智慧和力量的学校与老师,特别是中学的老师,他们的教诲,令我终身难忘。
长江后浪推前浪,愿母校的学子前程更美好,祝母校繁荣昌盛,更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