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感言:和兴永中学一路走来
斗转星移,光阴如箭,我退休归里近十年了。我一生致力于教学,青春年华都在兴永中学度过。我深深地怀念学校,那里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仿佛就在昨天。借学校五十周年校庆之际,略作粗文表达。
我是1966届高中毕业生。xxx就像强台风一样猛烈地冲击着整个社会,把我大学梦冲走了,也把我的高中(温勤中)冲成两派。两派都誓死保卫毛主席,但两派矛盾尖锐,斗争激烈,口口声声要文斗不要武斗,但还是发生了肢体冲突,甚至拿枪火拼。为了不卷入两派之争,我毅然选择离开是非之地,回乡务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0年9月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兴永中学(原海一中)向农村招收民办教师,还没有经过大学选拔的1966届高中毕业生当然是首选对象。永强中学董楚平、骆寒超两位教师推荐了我。那时我对当老师的念头一点也没有,还异想天开继续圆大学梦,当一名与世无争的科学技术人才。众所周知,那时教师的政治地位低,是臭老九,工资可怜,还经常挨批。社会上常听到没有事做去教书;女儿嫁教师,还不如嫁一个老实种田人,吃饭不用愁。总之教师在别人眼里低人一等。对我来说,不去教书吧,繁重农业体力劳动又吃不消,去集体厂当工人比登天还难。在海一中潘光耀校长再三动员下,我终于走进了学校,走上了一条自己不太愿意走的新路。现在回想起来,这条路走对了,这里要感谢董、骆两位恩师及潘校长。
海一中原校舍在乐一村一个朝东的张宅小宗,南侧是一个教室,北侧是一个全校教师集体办公室,进去是天井,两侧各有一个教室。天井后面是礼堂,礼堂南侧是一个教室,北侧是一个小食堂,礼堂剩下中间只能放一对乒乓桌了。教室小而简陋,但很整洁。教师十来人,硬牌的老师是永强中学下放来的骆寒超、钭汉钟两位教师。骆老师是我初中的俄语老师,是南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是诗人艾青的得意门生,对我十分关心。
潘校长衣着朴素,没有架子,像是“农民”。校班子领导都没有脱产,和老师和睦相处,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那时xxx还没有结果,读书无用论还严重影响着社会,但我校的师生却还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把玩着自己的乐趣。老师的政治、业务学习每周晚上进行一次。各课老师能自觉备好每节课,教好每节课,对学生十分抓紧,经常家访。因此,学生学习风气特备盛。学校没有体育场地,体育老师把体育课安排得井井有条。一年一届的体育运动大会借用兴永一小进行得轰轰烈烈,出现不少体育尖子生。
1971年学校团支部成立,我担任首届团支书。那时,入团无用论影响较深,但我针对形势,采取一些措施,及时召开各班学生干部上团课,谈入团意义,认真学习团的章程,同时严格控制入团名额,并打破家庭阶级成份,让道德品质好、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学生优先入团。如兴永张某某,她各方面都很优秀,入团迫切,只是父亲是右派,我破例介绍她入团,并做了支部其他委员工作和上级团工作,使她顺利入团。在同学中造成了良好的影响。这对家庭成份差的学生,有很大的鼓舞作用,学生入团积极性非常高涨,做好人好事多,找支部谈心人多。同时,团支部常带领团员和先进学生(入团对象)在夏收夏种繁忙季节帮助附近村收割稻子,得到群众好评。后来,学校办起了工厂,具体由我负责,我也就离开了团工作。
随着生源不断增多,学校规模也不断扩大。学校位于兴永六村的新校终于落成,全校师生从乐一小宗简陋的小教室搬进了新校。师生们像放飞的笼中鸟一样在空中快乐地飞翔。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结束了xxx。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也使学校走上了更健康的发展大道。
由于学校教学需要,我担任物理(自然)课程教学。为了能上好每一节课,我根据教学大纲,以学为本,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重点突出,难点攻破,采取灵活机动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不要求学生搞题海战术,只要求学生彻底掌握书本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实验课每人必须动手亲自做,要求学生注意身边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经常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如学“重力”知识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在没有重力的世界里》小作文,学生很感兴趣。对参加竞赛的学生,要求除了搞透彻书本上重点外,并作适当知识拓宽,适量“充电”,如选初高中衔接的一些题目、全国知名教师或教育家着作与初中有关一些习题进行参考。所以,我教或辅导的学生,在历届中考和各级(校、县区、市)竞赛中都名列前茅。尤其在1994年,学校参加全国应用物理竞赛中获全国、全省、全市不同奖都有,并获温州市团体总分第二名(当时温州实验中学第一名),我个人获温州市优秀指导师奖。学校是一个乡村中学,能获此殊荣不简单。
1991年,我被任为瓯海县(区)物理(自然)教研会副主任、理事、市物理教研会理事,经常参加省、市、区教研活动,常在暑假期间指导全区优秀学生有关竞赛知识。我担任校理化生教研组组长后,除搞好教学工作以外,还定期举行本组老师开展教研活动,互相听课讲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