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只做私房菜,每天最多接待两桌客人。” 5月24日,在晋江区三盛乡的一个小农家院里,业主文军向来访者介绍。与三盛乡众多农家乐的经营模式不同,这家“禅边小院”不走寻常路,用餐标准在600元/人左右。
这么高的消费有人来吗?老板笑着说:“这几天我们的位子都排到5月29日了,想来的话需要提前预约。” 为什么现在农家饭菜这么贵?老板解释说:“我们不是‘农家乐’,是‘宜家乐’。”
三盛乡——成都知名的农家乐聚集地之一。随着艺术家的到来和“一家乐”的兴起,如今的三盛乡已经形成了“一家乐”与“农家乐”并存的城市田园,开始从“农家乐”向“农家乐”转变。宜家乐”的转型演变过程。
“小农家+艺术”下的转型之道
三圣乡幸福梅林的“禅边院”,原本是两间普通的农舍。2016年3月,文君将其租下,开始装修。
“其中一间是农家乐,不过位置可能有点偏,再加上这里农家乐多,没什么特色,不能再开了。” 接手后,文军凭借多年从事文创工作的经验。经过重建,保留了很多原生态的东西,青砖黛瓦,还有很多木制家具是旧件改造的。历时一年,耗资300万余元,在院子里增添了许多自然景观:“风吹竹铃”、“卧船听雨”、“栏杆看梅”……通过水景的布置,即使在晴天,也很容易看到。可以看到屋檐下滴落的水帘。
在禅方院内,客人可以品茶用餐,休憩住宿,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艺术享受。“在茶室里,我们放了古琴和书房四宝,有些客人喝完茶喜欢刷刷刷。”
将中国文化艺术融入生活,正是“一家乐”的呈现形式。用成都清源记艺术中心创始人刘海波的话来说,“‘怡家乐’是一种艺术空间的表述,通过艺术展览和艺术交流,带给消费者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2013年三圣乡农家乐,刘海波在三盛乡利用当地的农舍创作了三盛乡最早的“艺术家音乐”——成都清源记艺术中心。27家工作室专门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创作和生活的驻地基地。
随后,越来越多以农地、农舍为主要场所,由艺术家或艺术机构运营的艺术交流生活空间出现在三盛乡:穿越自然、紫月、明伦书院……目前,三盛乡已经有更多景区内有40余家“一家乐”。通过农家乐+(文化、音乐、国学、养生、陶艺、字画等),传统农家乐也叠加了多种艺术形式。
“农家乐”与“宜家乐”共生发展
在文君看来,“宜家乐”的出现满足了一种新的消费者期待。“消费需求也在升级,人们出来玩不再满足于吃饭打牌,更希望获得一些更有内涵的文化体验。”
基于此,政府也鼓励当地农家乐的转型升级。“我们希望未来30%的‘农家乐’可以转化为‘亿家乐’。” 三圣乡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综合科科长李国泰说。
虽然“一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传统农家乐并未受到影响,反而促使部分农家乐提高了服务水平。“农家乐和亿家乐面对的是不同的消费群体,两者不存在竞争关系。” 李国泰介绍,过去农家乐最红火的时候只有300多家,现在基本稳定在280家左右,游客数量还在稳步增长。
正因为看到了新的消费需求,不少农家乐也在向亿家乐学习。当地一家农家乐的主人李长青说,“我们也在向他们学习。” 今年1月,李长青重新装修了院子,在院子里种了更多的花草树木。“现在中端消费群体是主力军,过去的低端路线已经行不通了。”
随着“亿家乐”的出现,农民的宅基地也升值了。李国泰说:“过去,一套农家乐加上200平方米的院坝年租金大概在3万元左右,现在涨到10万元了。” 更让李国泰感兴趣的是,这里之前并不是景区的核心区域。农舍根本租不出去。“经营‘一家乐’的人就是在寻找这样偏远的地方。他们说这里很安静。”
为保护这一新的发展业态,2015年7月,成都三盛华翔生态旅游管理有限公司申请了“怡家乐”商标注册。2016年9月商标注册成功并生效。
“商标注册可以保护新兴产业。如今,40多家‘宜家乐’像珍珠一样散落在三盛乡的周围。未来,‘宜家乐’的名片将它们串联起来三圣乡农家乐,进一步提升三盛乡的文化影响力。” 李国泰说。
下一步,三盛乡还将探索24小时营业业态,打破目前单一的“度假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发展特色民宿、酒吧和精品餐饮。李国泰说:“业态完成后,我们会请歌手来这里唱歌,未来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会更加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