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吧课件www.
xueke8.com
总结:浅析中国传统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竹,被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而为人所熟知。竹子虚心,是虚怀若谷,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象征;竹子挺拔,是宁折不屈,是不畏逆境不惧艰辛的符号。千百年来,竹子在作为文化符号不断地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尖之下,吟哦之中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作为八音之一的传统乐器,向世人诠释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博大和精深。
一、古今。可考的中国传统音乐从距今9000多年前的贾湖古笛为始,一路历经上古“击石百兽舞,箫韶奏九成”、中古“乐府采诗颂,清商吴楚声”、近古“说唱调诸官,杂剧得繁荣”,携八音之器,神龙之舞,万家之戏,洋洋洒洒地走到我们面前,却似乎再也无力前进。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底蕴最终为其迎来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为中华传统文化正名,“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音乐亦当继续滋养中国的下一代,也当为中国的下一代所发扬光大。作为学前教育中的幼儿,祖国最稚嫩的花朵,其音乐教育理应如奥尔夫先生所言,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之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呵护和充分的营养。放眼现今的中国学前音乐教育,一再提倡摒弃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向感知教育,通过亲身参与寓教于乐,却导致了没有鲜明的教学目的、指导思想,真正由“填鸭式”变成了“放养”,一松俱松的局面急需找到核心价值观予以弥补,中国传统音乐便是这不二之选。
二、中外。自19世纪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之后,中国亦经历一系列变革,近100多年来,音乐领域同样难以避免。从中国传统音乐一家独大的局面,到引入西乐,再到西乐在中国飞速发展,以至于今天的重西乐轻国乐,中国的音乐发展再一次陷入坡脚的尴尬局面。放眼世界,但凡音乐发展的强国,音乐艺术的大国,无一不是重视本民族音乐的同时亦能与世界开放交流。例如同为亚洲文化系统的日本,在西乐方面有着亚洲一流的交响乐团,多名世界一流指挥家、演奏家、演唱家的同时,日本的邦乐不断得到国人的重视,在日本本土得到良好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更不论作为西乐的发源地欧洲,更是在强大的民族向心力之下产生了俄罗斯民族乐派、法比学派、德奥艺术体系等等,正是对本民族音乐的坚持不懈的追求和热爱,缔造了西乐今日的辉煌。中国的音乐发展,已经在吸收外来音乐的道路上有了长足进步,但只有补齐本民族传统音乐这一课,中国的音乐发展才能避免沦为他国文化附庸,独立自主地创造本民族音乐的辉煌。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引入中国传统音乐正是着力于让中国的新一代重拾对民族音乐的自信和热爱,正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个体若是能够广泛地接触各个民族、各种形式的音乐,便能在音乐的领域当中如鱼得水。
三、融合。中国地大物博,以一国之疆土堪比肩欧洲十国,在这广袤的大地之上,每个地域都有着独有的方言、习俗。也正是如此,只有伴随历史一路走来的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戏曲和歌舞才能胜任此间的学习内容。就戏曲而言,浙江有越剧,河南有豫剧,陕西有秦腔,湖南有花鼓戏,就歌舞而言,朝鲜族有扇子舞,苗族有长鼓舞,傣族有孔雀舞,数不胜数,每个地域总能找到具有本土特色的戏曲或者歌舞。
(一)欣赏。通过对中国传统戏曲和歌舞的欣赏,能以乡音为基础,使幼儿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体验戏曲和歌舞艺术。乡音是每个幼儿从咿呀学语开始就会接触的,周围的环境也大多以乡音为主,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引入以乡音为主的戏曲和歌舞有助于幼儿快速的接受,能够使音乐教学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强调的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使幼儿的音乐学习摆脱单一的课堂授受。由于带有乡音的戏曲和歌舞在音乐课堂的引入,在课后生活当中,幼儿可以快速自然地与身边的家长朋友一起继续产生音乐上的共同语言,通过课后的讨论、观看甚至实践,把音乐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向外无限拓展。
美国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我们现代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上音乐活动课就是为了解决幼儿是否会唱这首歌,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欣赏教育对欣赏材料的选择须相当谨慎,以乡音为基础,欣赏中国传统戏曲、歌曲能使幼儿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体验戏曲和歌舞艺术。宁波非常有名的地方戏——“甬剧”,对于宁波人来说,这是再熟悉不过的一种剧种,随着国家对文化的重视,甬剧也是越来越被其他地区的人们所知晓。在日常教学中,穿插组织幼儿欣赏一些较有名的甬剧剧目,如《半把剪刀》选段,《田螺姑娘》选段等,因其是用宁波方言来演绎,这对于幼儿来说是能理解的。针对幼儿对剧目兴趣度不高,对故事情节中穿着理解困难的问题,可实施以下策略:一是与幼儿共同欣赏精彩台词,亦可请喜欢表演的幼儿进行模仿,激发幼儿对学习乡音的兴趣;二是在活动空间里摆设甬剧服装,磁带,让幼儿自行表演;三是请家长配合教师做好引领作用,每日观看宁波方言节目如《得月街》,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培养幼儿的兴趣。
(二)实践。欣赏之后,加入对戏曲和歌舞艺术的实践,更能发挥幼儿的参与性、即兴性和综合性,在跑唱跳中感知音乐,激发创造力,发掘宝贵的艺术灵气。幼儿音乐课堂中对戏曲和歌舞的实践,应该采取简单易行的原则,将一部戏曲或者歌舞分割为几个短小片段,甚至单独取其中最有艺术特点的片段进行实践。通过分解技术难点,口授台词念白,亲身示范教授动作,使幼儿保持注意力和兴趣,通过简单模仿,熟悉掌握基本的技巧,快速形成多人的配合,让幼儿的兴趣点始终着重于合作的乐趣之中,才能最大发挥幼儿的参与性。在熟悉掌握戏曲片段之后,鼓励幼儿将生活中的事情编入戏曲之中,代替原有剧情、唱段、动作,达到激发起即兴性,使其发挥自身创造力,紧密地将艺术与生活相联系。在实践之中,不断强调让幼儿同时进行说唱和动作的配合,令其对音乐艺术形成综合性的印象,最大程度激发幼儿的艺术灵气,对其今后形成正确的艺术观有所助益。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只要有音乐,幼儿活泼、好动的的心是无法按捺的。在一次欣赏实践中,笔者事先将班级的位置设计成小剧院的形式,在教室正前方挂上“我是甬剧小演员”的横幅,在教室四周邀请了前来观看的爸爸妈妈们,然后用宁波话对班级孩子说,“小朋友们,欢迎进入甬剧大舞台,今天,我们请来了观众,观众们是来看我们班甬剧表演的,请小朋友每个人都来试试看,我们之前所看的甬剧里面,你最想模仿谁,请你上来表演吧。”话音刚落,幼儿们便自告奋勇,纷纷举起手来,其中一名幼儿不仅唱了《田螺姑娘》选段中其中两句,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名幼儿还自己设计了动作,一会用小手指一指,一会眉头皱一皱,唱的有模有样,博得了围观家长们的热烈掌声。这种氛围立刻就感染了其他幼儿,都举手想来一决高下。此情此景,传统音乐对提高幼儿音乐才能的作用不言而喻。
(三)引导。在欣赏实践的同时,要保证所选取的戏曲和歌舞能够对幼儿产生积极正面的思想引导。中国传统戏曲本就承载着普及传统伦理道德的功能,要善于运用其中的代表性作品幼儿施以影响,助力幼儿从小形成忠信孝悌、礼义廉耻、不畏艰难、奋发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豫剧《花木兰》,教人忠孝节义,巾帼堪比须眉;柳子戏《江姐》,教人一片丹心,宁折不屈,如此例子数不胜数。通过欣赏、演绎、自编戏曲和歌舞,对幼儿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完整的,是与生活密切相关堪于运用的,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有益的影响。
四、发展。自古以来,不分地域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播除了艺术本身的发展,无一不承载着道德教化的作用。从周天子订立礼乐制度,到古典主义音乐中闪烁着的启蒙运动光环,音乐的道德教化作用,时常对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平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公民的经济水平日益提高,经济活动、经济利益也快速增长,在此时重提传统道德的教化作用,无疑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中国梦的实现,是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传统音乐中所蕴含的传统道德信息量之大,对于幼儿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若能在培养音乐技能的同时,为我国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着传统道德观念,积极进取的少儿,便能够实现音乐艺术对社会道德水平的教化作用。
在世界多极化,民族文化多样化被日益提倡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发展,除了硬件上的飞跃,更要有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上一个百年,奥尔夫在欧洲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之下,提出音乐教育要回归本土,回归本民族,正是着眼于一个国家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需求。今日的中国,若想要腾飞,就要回过头来,重新思考,如何在重视本民族的文化的前提下重拾民族自信。音乐与国运相关,音乐的发展必是国运的扭转。
综上所述,对于学前音乐教育,我们当如品竹,如竹子一般,扎根本土,吸取传统的精髓,以传统音乐灌溉我们的花朵们,教他们亦像竹子一般做一个宁折不屈的谦谦君子,中国必将腾飞,中国的音乐事业必将腾飞。
文章来源学科吧课件www.
xuek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