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教师随笔为读书正名

早晨起来,一看时间,已是六点半了,很纳闷闹铃为什么没响。昨晚读《通鉴》到十一点,把手机调到五点半。过于依赖手机了,比平常晚了一个小时。
洗刷完毕,打开《通鉴》,读了快一年的时间,终于读到了尾声第二百五十三卷,读这样的大书的确是一件辛苦的事,更是一件有趣的事,正因为不时读到有趣的小故事,才使得我能一直读下来。
又读到一个读书人的趣事。黄巢、王仙芝农民起义对整个唐朝影响很大。一天,王仙芝攻打到荆南,荆南节度使杨知温,是凭着文学的才华被录用,不懂带兵打仗,有人向他报告说贼兵马上到,杨知温认为是胡说八道,不做一点准备。
王仙芝攻到城下,将佐请杨知温出来抚慰士兵,杨知温戴着乌纱帽穿着官袍出来巡视,将佐们请他穿上盔甲以防被弓箭所伤。杨知温看到士卒们奋力抗战,还吟诗作赋给同僚们看……
读到这,忍不住笑了。真是个书呆子。
想到昨天读到的另一个读书人田令孜,他是皇帝登基前的小马坊使,为皇帝所喜爱。皇帝喜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颇读书,多巧数。”意思是田令孜读了很多书,但喜欢投机取巧、“招权纳贿”安排官员和赏赐都不禀告皇上。
以上两个故事真应了《红楼梦》薛宝钗的那句话“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
所以就有读“呆”了,读“坏”了,读“楞”了,成了“掉书袋”“书橱”等说法,就有了“焚书坑儒”,有了“独尊儒术”,有了那场我们虽然没经过但听得胆寒的革命。
鲁迅《狂人日记》中狂人的那句:翻开来,上面都写着“吃人”二字。成了很多人批判经典的证据之一。
的确,读《通鉴》,经常读到吃人的场面。鲁迅批判的礼教吃人,虽看不见,流毒更深。
眼睛停在xxxx年第2期《读者》封面,上面的《书生的骨气》引发我翻看的兴趣,翻开来,眼睛停在陈寅恪为王国维写的碑文,拿起笔,边抄边读:“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打开微信,读到一位朋友转发朱永新的《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