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摘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落实这些要求,在实验教学中必须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保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资源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素质人才、实验教学、教学问题、教学要求、教学效率
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科学基础,是检验物理学理论的唯一标准。在物理学的研究中,运用实验的目的在于形成、发展和检验物理理论,并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而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就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基本环境,使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促进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更显突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
1、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到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优化曾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1在考试制度的指挥棒下,以用笔“做实验”为主
目前的实验教学,在评价方法上没有彻底的改变,还是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不难发现在现在的考试当中,越来越多的试题与生活实际有联系,考察学生的能力,但实验所考察的内容还是按照旧模式,一如既往的计算、推理,考察形式单一。因此教师可通过编制大量的实验试题给学生做,使学生在不断做题的过程中,机械的记忆了考试的内容,从而出现了教师重实验理论轻实验操作的思想,进而大大挫伤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
1.2教学模式过于规范,抑制学生创新思维
目前的实验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材是限制学生思考的条条框框,过于教条化、规范化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实验前教师把实验所用的仪器、原理、步骤、记录数据的表格等作详细的讲解,讲解后并把实验完整演示,导致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任务就是按照老师的过程走一遍,根本体会不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1.3滥用多媒体,降低实验操作地位
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在课堂上很多教师都喜欢用多媒体来演示一些无法实现的实验,不可否认多媒体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过多的运用多媒体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怎样的问题。我们知道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实验和观察,只剩下抽象的思考,拗口的概念,枯燥乏味的公式、定律,大量的习题和教学知识的应用,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为了解决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探究性教学,探究式教学势必对物理实验提出更高的要求。
2.1侧重学生参与,明确实验意义
过去的实验教学,我们更注重于应试,现在则侧重于学生的参与过程,使学生真正明确实验的意义,学会做物理实验。在新课程标准中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更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
2.2必做与选做实验相结合,更有利于不同地区实验教学的发展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对实验要求的呈现方式上有所不同。对于必做、选做的演示和分组实验,在《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而《课程标准》则是以不同的行为动词对实验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课程标准》必学的内容中设置许多选做的实验,而所罗列的必做实验,是国家对高中教学的保底要求,是实验教学要求的下限。实际教学中应尽量往高要求靠,即在完成必做实验基础上,尽量多做些选做实验。对于《课程标准》中未明确规定是学生分组还是演示实验的,应尽量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课程标准》对实验的弹性要求,更有利于不同地区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灵活把握。
2.3明确实验要求,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在《课程标准》中对实验的要求更加明确,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对实验器材不作统一要求,体验教师自主性
新教材中的实验比以前多了,但每一个实验的呈现上,却与以前有所不同,它没有指明具体用什么器材来完成某个实验,这样给学校和老师的实验教学带来更大的自主性。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