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一、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实际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时深入,以和扬州“亲近母语”课题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发明、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同学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同学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局部。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示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同学课外阅读的大局部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小朋友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小朋友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持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和言传身教影响着小朋友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小朋友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小朋友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同学变得不愿独立考虑,特别依赖其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同学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同学独立考虑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同学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考虑、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只会使人的思维愚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同学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和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规范》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议“沟通课堂内外,充沛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同学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规范的公布和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研究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同学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同学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板书滋养同学的心灵,空虚同学的头脑,无疑是使小朋友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沛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同学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时地更新知识才干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议“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同学独立阅读、独立考虑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同学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同学健康生长的需要。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同学,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身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同学,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小朋友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小朋友们健康的生长才干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同学综合素质的需要。博学多才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考虑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同学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协助小朋友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学校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同学。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干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越50万名小朋友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同学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同学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等对“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考虑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同学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考虑,浙江嘉善王春霞对“小同学课外阅读的指导”作过有益尝试。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一直没有能够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规范(实验稿)》虽然明确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而且随着教改的深入,原先课内阅读教学的很多问题也暴露出来,不少教师通常把阅读教育的目标简单理解为让同学读懂课文,而不是学会读书。在教学中习惯用支离破碎的繁琐分析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当然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同学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近、热爱之情,使很多同学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
实际上,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绚烂文
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诗句更是妇孺皆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代强调多读多写多体会,此一“多”字意蕴深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身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启的占多少。我想自身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以上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预期目标
1.探索小同学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和战略。
2.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3.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同学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4.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我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研究内容
1.掌握方法,促进读书技能的提高。
2.优化语感,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3.接受熏陶,促进人文素养与情感意志、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的提高。
4.重视积累,促进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研究、行为观察、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和做法
从大语文观看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只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只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同学课外阅读,必需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人员分工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两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xxxx.5—xxxx.8)准备阶段。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优秀论文献和实践资料。
3、制定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验准备。
第二阶段(xxxx.9—2008.8)实验阶段。
1、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收集优秀读书心得。
3、开展“阅读汇报课”、优秀教案、撰写经验优秀论文活动,完成优秀教案集、优秀论文集。
4、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效果评估。
第三阶段(2008.9—2008.12)总结阶段。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效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效果。
阅读生长记录袋、读书心得
课题组长∶吉益
成员:艳、将玲、史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