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厌学归因调查报告
旺苍县七一中学:李尧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快速迈入小康社会。然而,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各多方面的原因,中学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⑴大批厌学学生的存在,严重抵销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所做的努力,而且厌学行为具有可怕的传染性,危害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对学生中的厌学现象没有高度的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克服,就会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厌学归因理论矫正对策
一、目的及意义
近些年来,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快速迈入小康社会。然而,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各多方面的原因,中学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⑴大批厌学学生的存在,严重抵销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所做的努力,而且厌学行为具有可怕的传染性,危害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对学生中的厌学现象没有高度的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克服,就会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厌学的涵义
厌学指的是学生对于学习感到厌倦的心理现象,其表现为:学习兴趣低落,学习行为懒散,学习纪律松驰,学习不刻苦,学习成绩常常不及格或勉强及格。⑵其实质是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动机是推动或激励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因素。
(二)理论依据
学生厌学现象已引起教育专家、广大一线教师高度的注意,并进行了深入的细致研究工作。但是,现有的资料还不能使我们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学生厌学行为的原因。本文则试图将归因理论引入这一领域,即以归因理论为指导,以厌学学生为对象,对厌学行为做专题研究。
归因理论⑶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常提出诸如此类的归因问题,如:“我为什么成功(或失败)”“为什么我生物测试总是考不过人家”等等。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