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如何挖掘早期阅读绘本的亮点
一、绘本的与选择与教材使用策略相辅相成,挖掘亮点
浙江省特级教师朱静怡老师的讲座的一则报道中了解到绘本不光光是一个故事教学,里面隐含的教育价值还有很多,特别是“教材的使用策略”中朱老师的5种阅读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进入式学习(对书本大量的内容,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孩子人手有书)---理解式阅读(以看图讲述的方式进行)---分析式阅读(以故事教学的形式进行,)这两种方式的结合是我们比较常用的教学形式---提升式阅读(对文字、符号等感受性阅读,如寻找故事中的主角在每一页的不同表现,寻找绘本中变化着的背景颜色的含义等)---应用性阅读(美术形式、故事表演形式、体育活动形式,表达对故事学习程度结果)。找教材中适合这一类活动形式的亮点为恰当的活动形式所用,我想应该对我们挖掘绘本亮点(教育价值)有指导性方向,当然无论是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活动,教师都应该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阅读的时间。
二、挖掘绘本中蕴涵的不同领域的教育因素,运用亮点
从上半年到现在都在关注这个绘本,总觉得好难设计,好难上,但对于其中的情景和配乐,却有种很难抵御的美,一直都想自己尝试一下,忧郁于教案设计中偏向"科学"领域的争议,经过痛苦取舍,得到重新的认识,早期阅读我们该有个什么样的概念,记得在应老师的讲座中提到:挖掘阅读作品中蕴涵的不同领域的教育因素,开展活动,为自己的目标所用,并突出主题,阅读作品的呈现也先考虑包涵什么领域,就重点围绕这个领域进行设计,来考虑作品的呈现,拿到花婆婆的故事,是个叙述型故事,语言组织很长,围绕目标我做了一些删减和改编,简略说了前两件事,重点理解第三件事,突显主题:“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感受花婆婆的坚持和睿智。又如:老鼠嫁女儿,就是居于作品中浓厚的民间文化氛围,才会设计配乐(唢呐),最后的游戏:抛绣球的游戏与故事浓厚的民间氛围和故事情景配合的巧夺天工;而故事本身蕴含的道理:扬长避短,是孩子心理品质的教育。
三、寻找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语言特性,调配亮点。
吸引小班孩子的语言是富有有情节性的(事物外在的动感的呈现)——如《甜甜的河水》、《小猫的生日》叮咚……一直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大班孩子的语言是富有逻辑性的(事物内在的联系)——如假如……如果……你认为……中班孩子的心理特征,介于小班和大班之间,他们有时像小班那样需要情景,有时像大班那样需要逻辑。
阅读活动中还是以语言占主要领域的,整个活动的语言色彩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了解到不同年龄孩子的语言特性,老师们在自己阅读绘本时就能调配好适合孩子的内容,同时也能在同一个绘本材料中寻找到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亮点,如果在提问设计中思考着:提问应有思考空间、提问应关注想象、提问应引导推理、提问应有双向互动,同一类型的提问,在一次活动中,不反复的使用的话,那整个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大半。
四、特色的亮点,为绘本教学活动增光添彩
有戏剧性语言,如《漏》,那句久久徘徊在耳畔的方言:管他……,还有走南闯北、翻山越岭,成语的不同,感受阅读快慢的对比阅读,这样的戏剧性语言,恰当好处地使问题的设计都是富有逻辑性的,遵循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同时也能显现教师语言素质。
有互动性画面,《狐狸爸爸鸭儿子》,可以设计让孩子体验阅读的互动学习方式,尝试各种孵蛋的方法,体验孵蛋的辛苦,有这样的教学环节整个课堂就会体现孩子学习的自主和氛围的活跃。有情感升华回归孩子生活的教育内容,如《幸福的大桌子》、《不要再笑了,裘裘》,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这样的教育亮点很能引起共敏。
有适合孩子捕捉线索,关注细节的画面,好的绘本逃不出老师们的眼睛,我们平时可以去网上多查阅一些绘本的文学导读和美术赏析,如在《东方娃娃绘本版》中他每个绘本都有文学导读和美术赏析,如《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其中就有宽恕之美的导读和尽变化之能事的美术赏析,把对这个绘本的理解挖掘得很深,对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亮点的把握有很大帮助。
另外,一个常谈的亮点就是有基于对活动目标的理解回应——将孩子的回答与活动目标产生联系。主要形式有1)展现:幼儿已有的经验、感受,教师忌:罗嗦;2)梳理:削枝强杆、突出主题;3)提升:将幼儿已有的经验和感受提升到概念的层面。在课前都可以先有预设,这样课堂上,孩子们再活跃的回答也是百变不离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