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科吧课件
教育随笔:批评语言的运用
批评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缺点、错误提出的否定性的意见,它的意义就在于使教育对象知美丑、辨善恶,明是非。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经常会犯“错误”。为帮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教师就必须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及缺点进行批评、教育。
为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幼儿教师应该重视自己的批评语言,避免随意和过火。批评语言是教育活动中常用的口语,既不像讲课内容能事先写在备课本上,也不像演讲一样先拟好题目,但是我认为,实施批评不仅应该遵循所规定的具体要求、原则,注意科学的方法,而且应根据教育的目的、对象的特点,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
1、尊重孩子,以情动人
幼儿虽小,但同样是有自尊心的。信任孩子,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是通向有效教育的桥梁。幼儿的情感容易变化,他们常受外界情境的支配。假如教师的态度冷漠,言辞生硬,就会使孩子因反感而同你疏远,甚至对立。反之,如果教师批评时深含的爱意让幼儿生出“惭愧感”,或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有信心,自然能提高教育效果。
2、注意场合,个别对待
幼儿犯了错误后,教师应尽量少在众多人面前严厉指责,高声喧嚷,这样会使孩子思想紧张,情绪变坏,甚至失去自信。幼儿的个性有着明显的差异,教师应根据每个幼儿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等因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语调来进行批评。
3、直观具体、恰当准确
批评语言是对幼儿不良行为的一种负强化,所以必须要直观具体,否则幼儿很难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运用批评语言要尽量做到恰当准确,切不可随自己的情绪,上纲上线,乱发脾气,应善于自我控制,做到冷静理智,把握好分寸。
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可调动自己的非语言因素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如用眼神、手势、表情等,效果会更好。
文章来源学科吧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