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科吧课件蜘蛛网为什么不粘蜘蛛
下午的户外时间结束了,我带着孩子们从小木桥上走回来,在途径的树上,结有一个蜘蛛网,每次路过的时候都能看到这个蜘蛛网。今天走到这里的时候,孩子们又都停下了脚步,看看那个高高的在我们大家头顶上挂着的蜘蛛。我抬头仔细的看了看,发现这只蜘蛛比一般的蜘蛛还要厉害,它编织的网结构非常复杂,它的网起支撑作用的主要丝线有三条,每一条都巧妙的和树的叶子连接着,而且和树叶连接的时候用了很多的丝线,最让人意外的时还有一条竟然在木桥的另一边的树上,很高很远,大约有3米左右的距离,也是在那颗树上选了一片叶子作为固定的位置,然后在树叶上牢牢的缠了好几圈丝线。我把我观察到的这一切都和孩子们仔细的讲了一遍,并且让孩子们看着这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当我讲完了之后,孩子们都用很敬佩而且专注的眼神看这蜘蛛网和蜘蛛,那一刻感觉孩子们都在屏住呼吸的看这眼前的这个蜘蛛。
我们每次经过的时候蜘蛛都是在网上静静的呆着,今天它好像也感觉到了孩子对它的敬佩,它轻轻的移动了一下开始慢慢的爬,孩子们很激动,但是又都把自己的声音压低说:“蜘蛛动了。”有的孩子问我蜘蛛要干嘛去,我说:“我们一起来看看。”蜘蛛慢慢的爬到靠近自己的一只蚊子旁边,然后用它两条长长的前肢将蚊子夹住,很从容的送到嘴巴里,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又吃了一只,吃完以后就又爬回到原来的位置了。
这时贺贺突然问我:“老师,为什么蜘蛛网能粘住蚊子,怎么站不住它自己呀?”“对呀,我也不是很明白,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蜘蛛网肯定不会把蜘蛛粘住,但是为什么,我还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我的心里这样想,这时所有的孩子们都在盯着我,安静的等待我的答案。他们的眼神告诉我贺贺的问题也是所有小朋友惊讶的。“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是很明白,现在不能马上告诉大家,不过我有一个办法,我们上网查查吧,网上应该能找到答案。”我说。我们很快的回到教室,我坐在电脑旁,三个孩子都一人搬了个小椅子坐在了我的身边,眼睛看着我的操作。当我找出来以后,我先仔细的读一遍,理解了以后然后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说出来,我自己读的很快,怕孩子们等的着急,让我吃惊的是孩子们都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相互之间没有说话,也没有促我,安安静静的都看着我等待我的答案。我读完之后,梳理一下,然后讲给了孩子们听:“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蜘蛛网的丝线分两种,一种是不粘丝线,一种是粘丝线,蜘蛛网的主要起支撑的竖着的线很结实,那是不粘丝线,蜘蛛走的时候主要在这些不粘线上爬。第二是因为蜘蛛的脚上还有好多的很细小的纤毛,这个也可以帮助它不被粘住。”我讲完了,大家都表现出很满意的样子,我一看表已经4点40了,马上得吃饭了,要不然上班车的孩子要迟到了。孩子们背好书包,洗手在门口排队去一班吃饭,我们刚出班门,贺贺看见贺老师了,大声的问贺老师:“贺老师,你知道蜘蛛网为什么不粘蜘蛛吗?”和老师说:“我不知道。那你帮我讲讲吧。”然后贺贺就走到贺老师的身边给贺老师讲我刚告诉他的,听着语序有点乱,但是基本把自己知道的讲明白了,三个孩子对蜘蛛和蜘蛛网还是特别感兴趣,他们吃饭的时候都要求我帮他们画一张蜘蛛网的图,然后他们要带回家。我用他们吃饭的时间将蜘蛛网画好,放学的时候给了他们,他们把蜘蛛网的图带回家说是要把蜘蛛网不粘蜘蛛的原因给爸爸妈妈讲。孩子们背好书包手里拿着蜘蛛网的图意犹未尽的边讨论边上了班车。
从孩子们走到蜘蛛网的旁边驻足产生兴趣,老师引导观察,然后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提出了在场所有人都解答不了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寻找答案,这个过程也让孩子意识到老师并不是什么都知道,老师不是权威,还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找答案,让孩子学会一种自学的方法,整个事件很随机,但是很真实,恰到好处。这让我想起了瑞吉欧的教育,从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开始入手,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然后不断的去解决,这样就像一个主题根据孩子的兴趣会研究的很深,也会根据孩子的兴趣适可而止,也像蒙台梭利说的跟在孩子的后面。当孩子兴趣正浓的时候给他最渴望的知识。
我将我喜欢的一首诗作为我的教育格言,其中有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老师掌握好教机,为孩子下一场“好雨”。文章来源
学科吧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