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eke8.com
教育随笔:让孩子的优点得到展现
许××是一个活泼聪明的调皮孩子,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强,平时接触的东西也很多,接受新事物很快,所以在集体活动中,许××总会积极举手配合我,我也时常请她回答,往往一次活动要请她五、六次。以前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因为这是孩子自己争取的,当然得给积极发言的孩子多些机会。但是,慢慢地我发现班级里出现了两极分化,活跃的孩子更加思维敏捷,而沉默的孩子更加沉默。
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反思,因为教育是需要面对每一个孩子的,再这样发展下去,势必会对沉默的孩子不公平。于是,在活动中,我请孩子回答问题时,开始注意均衡性,在每一次活动中尽量给每一个孩子同样的机会。尽管依然能看到许××高高举起的手,但是我的目光不只局限在积极举手的孩子身上。有好几次,许××实在是熬不住了,举着手连说:“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后来我在活动中否定了许××的这种行为——不要随便插嘴。
接下来的几天,许××没有像以前那样爱举手了。有一天,我在复习蒙氏数学中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与不同时,没有孩子回答,这时我想找个聪明的孩子来告诉大家答案,可是连平时最爱举手的几个小朋友也没举手。我只好点许××起来说,果然她把大概的重点说对了,我们全班的小朋友自主为他鼓掌。这又引起了我的思考,她知道答案为什么不举手了?于是,我在活动结束后找了一个机会问他:“许××,现在我怎么看不到你发言呀?”可是许××一直把头低着不说话。“你有什么事说出来,我可能能帮助你的。”这时她才把头抬起来翘着嘴巴说:“蔡老师,我不想举手。”“为什么不想,你以前不是很积极的嘛?”我问到,“现在你都不叫了,举手也没意思,你肯定是不喜欢我了!”听了许××的这番话,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小小年纪竟有这样的想法,我马上告诉他老师不叫你不是因为不喜欢你或者你不好,而是每个小朋友都要有回答的机会。回想自己的做法看来我有些矫正过度了,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忽视了像许××这样能力强孩子的长处,没有尊重受欢迎幼儿发展的优异现实。
为了兼顾全体,又能照顾到像许××这样的个体。在集体活动中,我把问题进行难易的划分,难的部分可以多给些机会给像许××这样的孩子,简单的问题留给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同时,尽量给许××展示的机会。很快许××又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发言了。
文章来源学科吧www.xuek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