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调座位的故事
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孩子们对彼此都比较熟悉了,特别是同一组上的孩子,更是如胶似漆,似乎每天都讲不完的话。但是,在暗自窃喜孩子们的交往日渐融洽时,烦恼也随之而来:有的好朋友连上课都会窃窃私语,如欣怡和可欣,这样无疑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降低他们上课的效率,面对这种情况,我决定调座位。在反复考量之下,我选择了一个比较文静的孩子——涵涵来和欣怡交换座位,文静的涵涵肯定会带着可欣一起认真听讲。
这天上课前,我在集体面前公布了这个决定,本以为事情可以就这样一帆风顺。可是,涵涵张嘴就哭,把我吓坏了,原来她觉得老师是因为她不乖,才让她调座位的,在我的反复强调和解释之下,她不情愿地调了座位。
第二天,涵涵的奶奶送涵涵来上学的时候就和我们说:“老师,能不能把涵涵调回原来的座位,昨天她回家后就不开心,说喜欢原来的座位。”于是,我们又把涵涵调了回去。
事后,我也进行了反思,也许有的时候,座位的分布确实可以影响孩子们,比如性格开朗的和性格文静的在一起就可以相互促进。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方便管理而剥夺了孩子们自己选择座位的权利。现代儿童观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我们成人的附属品,如果成人以“爱”“为孩子好”等为理由,限制或剥夺孩子的权利,那么这种爱便不是爱了,爱如果来得太沉重,被爱的人负担重重,就会适得其反。
其实,我觉得上课说悄悄话等这些问题不是只有通过调座位的方法解决的,或许我们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采取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让幼儿不由自主地被活动本身所吸引,我坚信这样的方法一定会比调座位更合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