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科吧课件
教育随笔:家园合作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时代,知识经济需要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人才作为支撑,这就要求教育必须适应发展、改革现状,具备创造专长和创新功能。从当前来看,国际经济竞争的趋势正使科技和教育成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发展领域。而我国目前创新能力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这与我国的教育科技发展水平不高有关系。要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本世纪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教育就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出创造性教育这一核心,加大力度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从幼儿开始培养。
在培养幼儿创造力方面我觉得幼儿园存在着以下缺点: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往往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机械地记忆,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其二,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老师的样子进行各种活动。其三,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上,教师只喜欢记忆型的幼儿,喜欢上课规规矩矩,下课老老实实的幼儿,这样的教学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抑制幼儿创造力的做法。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压抑性、溺爱型和民主型这三种。压抑型和溺爱型不能调动孩子的自主性,易使孩子依赖、顺从、无主见、创造水平低。北京市家教研究会的专家闵乐夫和王大凯调查了278名幼儿和中小学生的父母,发现压抑孩子的创造性已经成为当今家庭教育中不容乐观的问题。例如,当问到:“如果孩子把冰淇淋放进热粥里面吃”,有40%的父母表示会对孩子进行训斥批评,认为它“不听话、胡来”,甚至绝对不允许孩子这样做;“当孩子想体验一下如何煎炸食品时”,只有11.4%的家常允许孩子单独试一试,近10%的家长会“让孩子躲远点”或“回屋学习”。
因此,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是教师和家长们值得共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我也谈一谈我的一些观点。
1、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大家都知道教师是培育花朵的园丁,一个好的园丁才能培育出一朵有价值的花。因此,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观念传统,教法陈旧,那么不但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幼儿来,反而会扼杀幼儿的创新能力。例如,楼上的幼儿们在教室里活动,楼下到处是轰隆轰隆的声音,楼下的孩子们就大声喊着“打雷了,打雷了……”。老师就一口否定他们的说法,甚至于批评他们大惊小怪。这样的老师还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吗?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必须要转变那种妨碍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发展的教育观念,把注意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切入口,把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目标,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现知识,充分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
2、教师要向家长积极宣传开展创新教育的目的、意义,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的积极参与为我们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使创新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去,统一了家园教育的步伐,实现了教育的一致性,共同促进了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父母应该学会配合老师。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告诫做父母的:“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说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的一切对儿童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光有一个创新思想的老师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会配合老师的家长。研究表明:创造力强的儿童的父母不一定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他们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他们会积极配合老师在家陪孩子阅读,陪孩子玩耍,并积极参与孩子的讨论,他们的所作所为积极的促进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3、家园合作共同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大量的是来自日常生活和游戏,以及幼儿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以及教育教学中,家长和老师要经常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去感知、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做、多想、多问、多说,从各方面扩大幼儿的认识经验范围。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多带幼儿出去旅游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开拓幼儿的视野,然后请幼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伴们听,老师可以组织大家将自己所听到的、想到的用绘画的形式变现出来。除了旅游,还有一些很好的方法来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比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另外还有许多家长平时都会给孩子讲故事,不妨在讲到一半时,戛然而止,让孩子根据前面的情节续接故事;或者还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看文字画画的游戏。例如,提供一些文字(或口语),让孩子把文字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还可以进行概念的联结训练,经常出一些毫不相干的概念,要让孩子通过相关的中间环节把两个不相干的概念联结起来。比如“石头”与“电脑”,这两个概念本不相干,但通过“玻璃”和“屏幕”,就构成了相关的概念链:石头—→玻璃—→屏幕—→电脑;家长还可以直接鼓励孩子创编故事。孩子平时都爱听故事,听到一定数量后,可让孩子自己来编故事,然后家长、老师以及同伴将会是最好的听众。
4、家园合作打破传统家庭以及学校教育中束缚幼儿思维的不利因素,针对幼儿的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支持鼓励幼儿的创新精神。
幼儿期可称为“问题时期”,他们什么都爱问。如“为什么下雨”“为什么月亮有时圆有时弯”“为什么有的鸟不会飞”“为什么……”往往使成人难以招架。这个时期也是破坏性最强的时期,他们往往拆掉新买的玩具,按自己的意愿组装;打开电视机盖,看里面有没有人;打破镜子,打破手表……这些都是幼儿创新思维最初的萌芽。如果教师家长忽视了这一点,对孩子加以斥责,那么无异于扼杀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剥夺了孩子的探索乐趣,使他们变得思想迟钝。所以教育者应善于捕捉这些创新精神的火花。
敢于思考是创新的前提,而勇敢的提出自己的疑问是创新的起点。例如,牛顿对“苹果落地为什么不像上落而向下落?”的思考,使他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好问,引导幼儿对周围事物产生疑问。例如:在一次科学活动“请你放一放”的过程中,教师试图引导幼儿先放最大的物品然后再放小一点物品,可以将7个橘子、13个小番茄以及半碗米放入一个不是很大的容器中的这样一个实验。在幼儿园中幼儿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将实验做成功了,非常自豪回家请爸爸妈妈买了材料,将这个实验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可这个实验在家中表演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幼儿在放置过程中先把小番茄放进去,然后再把橘子放进去,照样可以将这些物品全部放进容器里”,于是向爸爸妈妈提出了质疑。爸爸妈妈将在家中发生的这一幕反馈给了老师。老师了解情况后,再次买了材料和幼儿进行试验,结果证明正是幼儿的这一大胆质疑,使他们又发现了如果将物体的形态进行改变,那么实验结果会出现质的不同,在家长的鼓励下,教育者的适时引导下,幼儿了解了“实验结果发生改变”的成因,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使幼儿的知识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所以不管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应该站在家园合作的统一教育线上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做出适应其心理水平的回答,并引导其产生新的疑问,提出新的问题,使他们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又提出新问题中建立一个自主的,独立的,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需要老师和家长不断地共同探讨、共同实践,然后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也为祖国培育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章来源学科吧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