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教学心得 内容页

教育随笔-有趣脸谱案例分析

文章来
源学科吧

教育随笔:有趣的脸谱案例分析


  班里的乐乐带来的京剧脸谱面具引起了班上孩子们的兴趣:“这是什么呀?真好看!”“这是唱戏的脸谱,我家也有。”“它的颜色真多,真漂亮!”“我在画报上见过,比这个还漂亮。”……看到孩子们对京剧脸谱如此感兴趣,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谈话中,并提议一起收集有关京剧脸谱的资料。一时间,各种脸谱图片、面具、衣服、挂图等陈列在展示柜上,孩子们想自己制作脸谱的热情也同时被点燃了。

  然而,由于中班幼儿能力有限,孩子们在创作时常常因为“画不像”“做不好”而失望,甚至退缩。怎样才能让中班的孩子也能表现脸谱的美?作为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哪些支持和帮助呢?《纲要》中指出:“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于是,我在和孩子们一起欣赏、把玩脸谱工艺品的同时,引导幼儿归纳了京剧脸谱的基本特点:有五官、色彩丰富,且由线条分割、左右对称等,并根据幼儿在折纸已有经验的基础,设计了“对折印脸谱”的活动,使中班幼儿也能成功地表现京剧脸谱,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我从欣赏感知入手,引导幼儿发现脸谱图案的特点:色彩丰富、左右对称。在发现京剧脸谱对称的基本特点后,我适时地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半边线的脸谱轮廓图,引导幼儿与刚才欣赏的作品进行比较:“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聪明的孩子们立刻叫了起来,“它只画了一半,那边没有颜色……”“怎样能让这个脸谱也变得和那些脸谱一样漂亮呢?”孩子们好奇地看着我,眼睛里充满了渴望。我不慌不忙地拿起脸谱边做边用简短的语文提示——对折,“耳朵对耳朵折”;涂色,“用毛笔在有线条的一侧涂上颜色……用过的毛笔放回家(原来的颜色盒里)”;再对折,“用手压一压”……做到这我就停住了,用手捂住脸谱神秘地问:“现在我要把它打开了,你们猜会怎么样?”孩子们瞪大了一双双眼睛看看我,看看脸谱,谁也没说话。“一、二、三!”脸谱打开了,孩子们发出了惊叹,:“真好看!”“怎么两边都有颜色了!”“老师,让我也试试!”“我也要做一个!”孩子们沸腾了。由于孩子们没有使用毛笔的经验,我为孩子们准备的脸谱分割线条少,涂色面积相应增大。然而,孩子们在涂颜色时,还是个个谨慎小心,有的甚至还不敢下笔。于是,我走过去,蹲在他身后,扶着他的手,手把手地画下一笔、两笔,在我的鼓励下,他鼓起勇气,在纸上涂了一道,又停下抬头看我。我热情地表扬他,:“真好看呀!就这样!”在我不断的鼓励下,他终于完成了自己制作的脸谱,甜甜地笑了。

  ……

  活动结束了,但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后发自内心、溢于言表的快乐和满足感久久感动着我。孩子们都是爱学习的,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老师,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为孩子们提供的脸谱相对减少了分割线条,使面积加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即使是初次使用毛笔的孩子,也能较顺利地进行涂色。在印脸谱的创作过程中,我主要以鼓励孩子们大胆用毛笔刷涂颜色,让他们体验对折印画活动的快乐为指导要点,使孩子们都能在感受成功的基础上初步表现脸谱图案的线条及色彩的美。

  在作品栏中,有很多色彩丰富、对称特点突出的创作,但也有很“个性”的作品:没有对折就涂色,使得作品的图案、颜色不够对称;整个脸谱的制作是以全部涂色完成的,脸谱没有线条的一侧也用一种或两种颜色涂满,在作品中完全找不到对称的痕迹。是否要对这些作品重新强调脸谱的对称特点,帮助他们运用对折的方法进行表现呢?教学实践中,我没有这样做,而是给予了他们同样真诚的喝彩!

  对于初次接触京剧脸谱,又是第一使用毛笔的中班孩子来说,出现这种现象是十分正常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孩子在一次活动中都学会某种技能。对于这些孩子,只要他们对活动本身表现出喜爱与接纳的态度,陶醉于重复的刷涂运作与过程中,体验着美术活动带来的快乐,他们的作品就是成功的。作为教师,我们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也许在他们快乐的第三次、第四次甚至第五次的创作中,他们就能更好地感受、表现脸谱的对称特点。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美术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与满足,远比完成一件作品更有意义。

  教学活动后,我又将教学中使用的脸谱和颜料等投放在活动区中,继续引导孩子们绘画创作,并收集有关京剧脸谱的资料,充分感受京剧脸谱的特点和独特的美。

文章来
源学科吧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