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学科吧课
件
教育笔记:信不信由你
美国心理学家雷珀对此专门做过一个实验。他先将实验对象——数名幼儿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告诉实验组的小孩:“你们要好好画画,不要吵,谁画得认真,我就给谁一颗‘金星’和一张奖状。”但对控制组呢,却并非如此:“好好画画,我等一会儿还要来看的。”轻描淡写,仅此而已。一小时以后,雷珀大喜:他那许诺下的“奖励”产生了神奇的魅力一一实验组的幼儿果然比控制组的积极性高!他们画得更多,也更为细致。
然而,一周以后情况起了戏剧性的变化。一天,两组孩子又分别被带进两个画室,所不同的,兄是这一次雷珀不再向幼儿明确布置任务,也不再向实验组许诺“好者受奖”,而足任其自由活动。结果雷珀惊奇地发现:受过“奖励”诱惑的实验组孩子今非昔比,懒洋洋地,竟很少有人自动拿笔画画了。虽然他们原本也是喜欢画画的。而未受过“奖励”影响的控制组孩子呢,则一如既往,人人踊跃,抢笔涂鸦。
此事听来令人难以置信,然而这是事实。另外一些心理学家在相同的条件下做过类似的实验,其结果也表明了这一点。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幼儿的积极性受抑、求知欲下降的呢?
其实,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奖励不是“贿赂”,教师可以对那些认真绘画的孩子说:“因为你很认真绘画,所以我奖励你金星。”以使那些求知欲低下、不守纪律的孩子从中领略到认真的含义,而并不是“如果你认真画画了,我就给你金星。”看似非常接近的两句话意义差别可很大,后者的语言名为奖励其实就是贿赂。这样只会弄巧成拙,不但无益于幼儿学习兴趣的提高,而且还会导致他们求知欲的降低。
文章来源学科吧课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