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科吧课
件
教育笔记:三十七计“哄”为上
我想,提起孙子兵法里的三十六计,肯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今天我要说的这一计却是三十七计——“哄”为上。记得儿子还小的时候,老公又不在家,我也由于工作忙很少顾及他,总是让他一人玩耍。可是,他却不甘冷落,独自投奔邻居阿姨家。邻居尚是快乐的二人世界,午饭总比我们开得早。我每每过去叫他回来吃饭,总见到他是这幅模样;手指搭在桌沿上,仰着头,垫着脚尖,小嘴张得圆圆的;或者坐在小凳子上,两只眼睛不是骨碌碌盯着菜碗,就是跟着阿姨叔叔手上来来往往的筷子移动。一旦嘴里的吞完了,脚跟就有节奏地敲击着凳子腿,发出“嘟、嘟”的声音,那是给阿姨叔叔的信号:嘴里没了。于是阿姨小心翼翼地往他嘴里拨点饭或夹点菜。此时此刻,无论我说多少个“我们回家吃好吃的”也打动不了他。阿姨家的饭就是香。我们想对他晓之以理,他却“大智若愚”,即便绳之以家规,他也毫无怯色。无奈,“三十七计,哄为上”,便对他轻轻地说:“再吃一口,我们就回家。”阿姨马上就给他最后一口的满足。果然,他愉快地搂住我的脖子回家了,我耳边还响着挺撩拨人的“啧、啧”声。
儿子稍大了点,不再沉醉于爸爸妈妈的“宝宝乖、宝宝聪明”的赞美,也不满足于身边那老不退役的玩具。他渴望新奇,拥有伙伴。一旦在别人家遇上伙伴或玩具,只要在他尚未发腻时,你想让他随你回家而不伤脑筋,那是不可能的。他不是抱着玩具不松手,便是跺脚甩膀子,叫喊着“骁瑜要玩,骁瑜不回家”,俨然一个赖汉。我纵有浑身解救亦无计可施:在人家,搞得孩子乱喊乱叫的,成何体统?如果儿子有了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一定会责问我:谁让你不能给孩子一个玩具世界,不能给孩子提供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于是我跟儿子耳语:“妈妈请阿姨跟骁瑜再玩两分钟,好不好?”“再玩两分钟,骁瑜可要跟妈妈回家了。”两分钟到底有多长,他固然不懂,但我用两分钟,甚而至于只有概念上的意义,却摆脱了主人与我的尴尬,避免了一场与儿子的正面冲突。结局是,儿子心满意足地拜别了阿姨。
以后,我们与儿子的矛盾冲突此伏彼起。但我们用“再吃一口”、“再玩两分钟”的方法顺应孩子的天性,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保护发展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培养了他做事专心致志、有头有尾的品质。
也许有人要问,你是不是同时也保护了孩子任性的个性?孩子的任性是个多面体,但人们往往看到的多是孩子任性的可恶的一面。其实孩子任性的另一面,恰好是孩子好奇心、好动、好游戏心理特征的外化,是合理要求受到抑制的抗议,是独立自主意识的体现。唯唯诺诺,温顺之至,你尽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若果真如此,谁来主宰二十一世纪呢?不希望满天“月亮”,但愿都是“太阳”!
文章来源学科吧课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