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教学心得 内容页

教育笔记-我不想小便

文章
来源学科吧课

教育笔记:我不想小便

现在的幼儿父母多数年轻化,加上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大多数孩子都是用爷爷奶奶带,对他们爱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由于这类现象,导致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特别差,什么事都依赖家长。

[案例背景]

李林,男,父母是做生意得人,一直就由爷爷奶奶带,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回来后就因此对孩子事事包办,他小便都是由家人帮着脱裤子,不帮忙他就小在裤子上。

[案例描述]

上午的区域活动时间到了,按照惯例老师都会提醒幼儿先小便再去玩,可是老师就发现李林早已迫不及待的去玩了。我看见了就请他去小便,可是他笑着从我身边跑走,我拉着他的手走到卫生间门口,他还肯定的说:我没有小便,不想小便。而且用力挣脱我的手去玩游戏了。可不一会儿他站着不动了神情紧张,我又拉着他的手直接走到卫生间,这次他没有挣脱,当我替他脱裤子时酒发现已经湿了,他的小脸涨的通红,我看看他说:不要紧,下次要想小便就快点跑到厕所去,别在小裤子上了。

[案例分析]

1、由于从小由老人带着,养成了一定得堕性,形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心里,加上家人的过分溺爱,剥夺了孩子的实践机会,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

2、他和所有孩子一样,对游戏比较感兴趣,忙着玩忘记了小便。

[案例反思]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地方,如(家庭,家庭环境、家长教育的不相同,孩子实践的机会等等)都会导致孩子自理能力水平的不相同。不过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无非是这几点:

1、有些家长和祖辈们十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剥夺了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

2、家长因忙于自己的工作生意,把教育任务全部交给老人和幼儿园。这就导致了这些孩子自理能力变弱。

3、有些家长没有采用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在面对孩子需要鼓励帮助时,采取的却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会采取暴力打骂的方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以便以后长大了不会为离开父母而犯愁。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庭、幼儿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才能有好的结果。

一、在生活、学习和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1、在幼儿园里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发展,对那些特殊的孩子需要老师加倍的关注与爱心。这样能使孩子感受到温暖与关爱,让他们有安全感,这样孩子才能愉快地参与活动.

2、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能及时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了解他的需要。李林就是由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作为老师就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时提醒他解决的生理需要。

3、及时发现,随机教育。如引导孩子与同伴一起小便、洗手,让他观察同伴的小便,激发他小便的愿望;一日活动中观察并提醒他有便意时上盥洗室,教孩子在生活活动中学习自己小便,鼓励孩子用语言、动作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使学习联系生活,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孩子尿湿的现象。

二、及时沟通,互相配合。

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幼儿园老师比较专业,同时家庭教育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也起着推动性的作用,尤其是自理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长期教育训练的过程了,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要使孩子训练有效,必须与家长同步训练,要求一致。为了孩子某一个方面技能的发展,我们老师们绞尽脑汁设计教育活动;为改掉孩子的一个不良习惯,我们老师们不辞辛苦的说服教育;为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我们老师们设计很多主题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各方面的情操和技能,这时,如果家长也能有效的和幼儿园互动,家园配合起来教育和培养孩子,共同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不足,家园配合起来对孩子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肯定好处多多。孩子进步了,能力提高了,这就是父母和老师所期盼的。同时,对家长也是家长素质的再提高,使家长结合孩子的在园表现,通过和老师们的交流、沟通引起家长的反思,让家长绕出教育的误区,走到正确的教育轨道上来。这样还能增进老师和家长的信任、理解、支持和配合,增加相互沟通的机会,老师也能从中更好地了解家长们的想法和困惑,也能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了解每一个孩子,从而因材施教。

文章
来源学科吧课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