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教学心得 内容页

教育随笔-表扬孩子不骄批评孩子不馁

教育随笔:怎样表扬孩子不骄,批评孩子不馁


  批评和表扬,简单说就是对孩子的行为的一个反馈,并且在这个反馈的基础上期望孩子能够做我们期望的行为,摒弃我们不期望的行为。这是孩子教育过程中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当爸爸妈妈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对孩子的行为的互动反馈,除了批评和表扬,还有一种中间状态。在这篇博文里我就都一并说一下。

  以前在博客里有位妈妈和我说,“海岚老师,我们家的孩子,被表扬得已经听不得一点儿不好了,怎么办呢?”在我自己家里,我和老公都有批评孩子的时候,我给他讲了很多次批评孩子的时候应该如何如何,可他就认识不上去,终于有一天,身为理工男的他发现,奇怪了,为什么你说儿子就行,我说就不行?

  记得10多年前我刚在加拿大幼儿园工作的时候参加魁北克幼儿教师年会上听了一堂关于三大原因停止对孩子说“你真棒!”的课。

  听了那堂课后,回味在加拿大学过的儿童教育理论和操作方法,感觉清晰了很多。后来在幼儿园日常生活教学里不断实践琢磨,发现表扬和批评,角度,火候,操作都有些技巧。这涉及到怎么表扬孩子能够培养孩子做事情的内在动因,让孩子树立自信,而不是自骄;怎样批评孩子能够让孩子接受,能够看到别人的感受,而不是气馁逃避或者对抗。

  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关注孩子的行为,过程,和引发的结果。所以批评和表扬都首先要客观描述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客观,不是你通过你的判断得出的结论,而是用非常中性的语言说你看到了什么,也不能是用你自己带主观判断的情绪化的语言。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你给孩子的反馈对孩子有意义(meaningful),就是有实在内涵,具体内容,让孩子能够明白。

  无论批评还是表扬,都不能够让孩子过度关注外界的评价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成功的批评和表扬应该是帮助孩子学会思考,独立判断。

  儿童时期的批评和表扬,都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Empathy),同理心是能够理解别人的情感,分享别人感受的能力。这是孩子一生建立道德是非体系,良好的社会能力形成,甚至是学业成功与否的基础。

  如果表扬仅仅是让孩子感觉到你的肯定,用得特别频繁过度,孩子为了博得这种肯定而去做你期望的事而忽略了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活动给自己内心带来的愉悦,那是很遗憾的,表扬不能过度,也不能没有内涵。

  如果你看到孩子画画儿,画得很努力很好,你要表扬孩子,你怎么说?

  第一种:“看看我家宝贝,画儿画得有多好!真棒!”或者“小熊你真棒,这画画得可真好!”

  这种表扬只关注最后的结果,给孩子成人的结论。

  第二种:“小熊,妈妈看到你在这个地方画了很多东西(涂了好几种颜色,诸如此类),你能给妈妈讲讲你的想法吗?”

  这种反馈看起来不像是表扬,但这种反馈,关注的是孩子的行为,努力的过程,而且还有创造力培养的引导。这种反馈,也让孩子关注自己的行为,整理自己的思路。比空洞地夸好更有意义。

  如果你看到孩子玩儿完后的玩具及时收拾起来,你要表扬孩子,你怎么说?

  “我儿子可真乖!”“好宝贝!”

  未尝不可,孩子知道你喜欢他这样做。但如果你加入一些具体的内容,效果会更好。比如:“小熊把积木收拾起来了,这样就可以腾出地方,我们可以玩儿另外一样玩具了,这样做真好!”

  “谢谢儿子,把玩具收拾好,自己有地方玩儿别的了,还帮妈妈减轻了负担,这样做真好。”

  身体语言用好了,有的时候胜过口头表扬。

  比如孩子克服了一些困难,做到了一件事,我们如果描述孩子的努力,说明孩子最后达到的结果,和孩子说,跟妈妈拥抱一下,或者击掌一下(Givemefive!),孩子内心都会有自豪的体验。我在我加拿大幼儿园教室还“发明”了一些特殊的“仪式”让孩子体验内心的愉悦来代替我的表扬。比如,全班午睡时间表现很好,到放学前的小结时间,我会提议,“给自己一个拥抱罢,为你自己感到自豪。”(Giveyourselfahug.)孩子们就双臂交叉胸前,拥抱一下自己。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关注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内心体会自己的行为。

  批评孩子,基本是尺度是不要制造一个“顶牛”的情形,让孩子觉得你的责备和指责,而是要关注对孩子行为的客观描述,行为本身引发的不良影响,引导孩子找到一个积极的补救的方法。

  在美国这边我教的一个叫凯罗波的小男孩子,生活中得到太多的批评,班级里的小孩子经常告他的状。有一天有小孩子来告诉我,凯罗波上课的时候把鞋脱了。这在教室是不允许的。凯罗波一看有小朋友告状,立刻把鞋穿上了,然后还没等我说什么,就开始否认自己拖鞋了。

  我没有去责备凯罗波在教室拖鞋,也没有去指责他不诚实,因为在这里我看到的是他已经在生活中得到太多的批评和责备,他本能地要逃脱这些。我于是从另一个角度入手教育他。我看到他穿的鞋是那种很捂脚的鞋子,我就问他:“凯罗波,你的脚是不是很热?”他点点头。我就和他说:“我的脚也很热,所以你看老师穿的鞋,中间带洞洞的,你也可以穿这样的鞋。如果爸爸妈妈没有给你买这样的鞋,在进教室之前,在外面把脚拿出来,让风吹吹,脚凉快了也会很舒服。”凯罗波点点头。在这段对话中,我首先和凯罗波说老师的脚也很热,这样就让凯罗波明白我不是去“抓”他的。让我后面的建议他能够听进去,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班里有个小孩叫丹尼尔的,这个孩子有的时候听不懂话,有的时候语言表达不到位,专业人士还在汇总信息看他是否是特殊需求的孩子。还是这个凯罗波,他觉察出丹尼尔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他有一次出手打了丹尼尔一下,丹尼尔哭了。我立刻把凯罗波叫过去,指着丹尼尔的脸告诉凯罗波,“你打丹尼尔了,丹尼尔疼了,你看看他哭得很难过,你能做点儿什么让他感觉好些吗?”

  凯罗波说我要向丹尼尔道歉。然后我教丹尼尔说“你打我我很疼,不许你打我!”

  在这个过程中,我要凯罗波看到自己的行为对丹尼尔造成的伤害,而不是立刻指责他,强迫他道歉。在他看到自己行为的负面影响后,让他自己想出补救方案。教丹尼尔说的这句话,一方面是帮助丹尼尔自己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也是让凯罗波明白其中的底线。

  生活中我见到过这样的例子,担心孩子不听,我们成人会非常严厉地去指责孩子,命令孩子做我们期望的事,如果孩子属于性格强势的孩子,就会顶起来,最后只变成情绪的对抗了,没有教育可言。

  在批评和表扬之间,还有一种中间状态就是不批评也不表扬。如果你看到孩子非常专注于某件事,他内心已经非常愉悦了,不需要你给予什么结论反馈,我们最好保持沉默。对于低龄的孩子,在孩子旁边默默地模仿他做的事儿,就是对孩子很好的支持。我在加拿大幼儿园实验过,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如果是希望孩子自己探寻,那么我们就在旁边模仿孩子做的,孩子搭积木,我们也在旁边默默地模仿孩子搭,你会发现,孩子搭积木的时间,比孩子自己独自在那里玩持续的时间长,也更专注。

  就象我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须知的概念》中提到的普遍规律和个体差异的结合。批评和表扬也同样看自己的孩子,博文开头提到的那位妈妈说的宝贝女儿听不得一点不好的情况,家里应该“降温”,首先应该和孩子一起努力,关注行为本身,而不是做什么一定要别人说好。如果孩子寻求肯定,首先应该问问孩子,你怎么想?你怎么看?为什么?

  而对于性格不是很强势,生活经历中得到负面反馈比较多的孩子,则要注意从正面积极的角度看孩子,抓住孩子在任何方面的闪光点,给予特别大的关注,来帮助孩子强化正面行为并树立自信。

  记得我刚教凯罗波的时候,他上课坐不住板凳,溜号,我试过很多方法。后来有一天上课的时候有客人听课,坐在他的旁边,那一堂课他听得特别好,我也注意到他学得也很好。我抓住这样的时机,课上课下都“往死了”表扬他,甚至在放学的时候,课后班老师来接他,我在走廊里也故意特别大声地表扬他,并请这位老师在他家里人来接他的时候转告家长,凯罗波今天上课是一个activelearner,我问的问题他都答得很好。课后班老师也非常配合,我看到凯罗波平日里有些怀疑的目光后面闪烁着的那种惊喜,我知道他心里开始开花了。第二天上课前,他经过我面前的时候,我特意叫住他,问他:“凯罗波,凯迪老师告诉你爸爸妈妈昨天你有多优秀了吗?”“你感觉怎么样?”“我相信你今天还能够像昨天一样成为一个activelearner。”他点点头,稍微有反复的时候,我会给他一点小暗示,他很快就能回复好好听课的状态,这样经过持续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有很大的进步。

  最后简言之,批评表扬,要根据孩子下菜碟儿。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