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科吧
课件www.xueke8.com
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入手有效解决新生入园的焦虑情绪
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是一个很大的转折。如何消除新生的焦虑情绪让其快乐入园是我们幼教工作者一直探讨的话题。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发现对刚入园的幼儿来说,产生入园焦虑情绪的原因除了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伙伴等因素外,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是生活因素即:吃、喝、拉、撒、睡。这也被许多学前专家学者的研究所证实:对刚入园的幼儿来说,在他们最喜欢的教师特征调查中“生活照顾”因素就占60%,足见其分量。“生活照顾”大大满足了新生的心理需求和生理、行为需求。究其原因,有以下几项:
1、幼儿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幼儿入园前对家庭中的生活空间、生活方式等已非常熟悉,并习惯于有规律的家庭生活。而入园后,生活场所和生活方式变了。如:卫生间位置变了,马桶变了,睡觉的房间和物品变了,进餐方式变了……突然众多的变化给幼儿带来很大的恐惧感:我要喝水怎么办?我要撒尿怎么办?我要洗手怎么办?幼儿园的马桶不是坐着的怎么办?……这一个个小小的生活细节便成为刚入园幼儿的最大难题。而大多数幼儿入园前由于家长的包办和宠爱,其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如:有的幼儿不会自己大小便,有时会因为不会脱裤子而大哭;有的不会穿衣穿鞋,有时因为系不上扣子而哭闹不止;有的不会独立睡觉,有的不会自己吃饭……因此,当幼儿入园后要独立面对“吃、喝、拉、撒、睡”后,就暴露出他们的无助与弱势,生活问题便成了幼儿入园后最大的问题与困难,这极大影响了幼儿入园的积极性和适应性。
2、幼儿生活照顾和交流对象的改变
入园前,家长对幼儿的生活特点和个性脾气了如指掌,对幼儿的照顾也可以说是细致入微。有时候,孩子的一个小动作,一个小情绪变化,家长就会读出孩子的生活需求,如:孩子突然打颤,家长知道孩子要尿急了;孩子突然烦躁不堪,家长明白孩子是饿了要喝奶了……而这些个性表现对老师来说却是很大的障碍,如果不能马上取代家长的角色给幼儿及时的生活照顾,则会让幼儿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同时,由于陌生的原因,幼儿在刚入园时与老师进行语言交流的主动性较差。有什么需要不好意思说或不愿说,如:有的幼儿想大小便,不知怎么办,又不好意思跟老师说,然后就拉尿了裤子,虽然最终老师发现了并细心予以处理和安慰,但是幼儿强烈的自尊心让他们感觉这样很丢脸,因此这一系列生活问题成为他们入园的最大顾虑于是会拒绝入园。
3、幼儿生活地位和角色的变化
入园前,幼儿在家可以说是“霸主”地位,家里众人围着幼儿一人转,幼儿是一人享受众多人的爱。而入园后则相反,是老师一人或几人围着众多幼儿转,众人分享一个或几个人的爱,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地位的差别会让幼儿产生极大的失落感和失宠感,如果教师在生活上关注照顾不及时,就会让幼儿焦虑起来想父母和亲人。
由上可以看出,影响新生顺利入园的关键问题就在于一日生活因素即吃喝拉撒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症下药狠抓了新生入园前及入园后共九个方面的工作,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新生入园的焦虑情绪,使幼儿在短时间内顺利地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入园前
1、做好幼儿家庭生活习惯详情调查
新生入园前以调查问卷或谈话交流等方式进行新生“家庭生活习惯详情调查”。内容包括饮食习惯、睡觉习惯、自理能力、行为习惯、交往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并逐一做好个案记录,做到入园前老师就已全面掌握每一个幼儿的基本情况,从而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做好幼儿家长指导培训
入园前,以“如何让孩子快乐入园”为主题召开新生家长指导培训会。向新生家长介绍幼儿园一日生活特点及生活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照顾孩子“吃、喝、拉、撒、睡”的方式特点。同时向家长分析影响幼儿入园的各种因素及应对策略,真正意义上指导家长幼儿入园前在家庭中如何放开孩子手脚藏起大人的一半爱,来帮助幼儿充分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和生活能力准备,进一步提高孩子入园后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如:幼儿园的卫生间马桶是蹲位的,那么在家里坐便的,入园前家长就应该经常有意识地带孩子到有蹲位的公厕去让孩子尝试体验,使孩子具备其相关经验,减少入园后家园马桶变化带给孩子的困扰。在家午休时间在2:30以后的入园前家长要逐步帮助孩子改变这个习惯有意识按幼儿园的午睡时间进行,及时调整好幼儿的生物钟。
4、教师做好新生入园前的各项准备
教师要提前记住每个幼儿的乳名,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特点爱好,准备各种新颖漂亮的小奖品、小标志,准备丰富的玩具、有趣的游戏、优秀的动画片,把班级打扮布置一新,努力创设家一样的温馨环境……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才能有备无患,应对自如。
入园后
1、关注生活细节,不忽略每一个幼儿。
幼儿正式入园后,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细心观察、认真照顾,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生活需求,在每个幼儿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上做足文章,做到心中无小事,不忽略每一个幼儿,给幼儿充分的安全感。
2、照顾特殊习惯,不可急于求成。
幼儿来自不同家庭,不可避免地带着家庭的一些生活习惯。针对幼儿的一些特殊习惯或不良习惯,教师在幼儿刚入园时要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先适当放宽“政策”,不可急于求成,待稳定幼儿的情绪和幼儿有了感情之后再引导也不迟。如:中午不睡觉或睡觉摸东西,吃饭前习惯用奶瓶喝奶,挑食不吃菜,入厕必须全脱掉裤子……等。适当的“缓兵之计”不会让幼儿因突然“断奶”而产生焦虑情绪。
3、经常提醒幼儿,避免“尴尬”发生。
入园初始,经常会发生幼儿“拉尿裤子”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幼儿入园的焦虑情绪影响了幼儿入园的积极性。因此,幼儿入园后,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要经常提醒幼儿及时入厕,并不断引导幼儿有什么要求要跟老师说,尽量避免令幼儿苦恼不快的“尴尬”发生,提高他们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能力。
4、及时鼓励幼儿,提高幼儿入园的积极性。
针对幼儿自尊心强的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采用不同的方式大张旗鼓地表扬鼓励幼儿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如:对高兴入园的幼儿及时奖励一个漂亮的小标志;对认真吃饭不挑食的幼儿友好地亲一亲;对自己穿脱衣服的幼儿热情地抱一抱;对不争抢玩具的幼儿赞赏地伸出大拇指夸一夸……在教师热情的赞赏声中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入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5、及时交流幼儿在园情况,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园的密切配合。幼儿入园后,教师要主动将每个幼儿的在园情况和表现每天及时地向家长交流反馈,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共同鼓励引导幼儿喜欢幼儿园并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帮助幼儿顺利地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
文章来源学科吧
课件www.xuek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