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教学心得 内容页

教育案例-磕蛋壳故事

教育案例:磕蛋壳的故事

实例:

今天早餐吃茶叶蛋,只见熊毅豪举着他手中的茶叶蛋向我走来,皱着眉头说:“李老师,我这个茶叶蛋上没有口(裂纹),怎么吃呀?”他的问话使我一愣,仔细一看确实这个蛋面很光滑,没有磕好的裂纹。我也看见他一脸无奈的表情走回座位,呆呆地看着茶叶蛋发愣。

分析: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吃了一惊,要知道熊毅豪是即将上小学的大班幼儿,大班的孩子连这种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会做,无疑给我留下了深深地思考:

是不是我们成人平时代替得太多了。孩子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要什么有什么,什么事都依赖家长。剥夺了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导致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差。

措施与反思

我们幼教工作者已深刻地认识《纲要》中所提到,幼儿期是儿童自理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这个时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孩子在此时,都有学习做事的愿望和积极性,也具有做事的身体条件,就看我们教师、父母(也包括其他长辈)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面对今天的事情,我是这样做的:我灵机一动,把他的这个问题推给了大家,问:“谁来告诉熊毅豪怎样剥开这个茶叶蛋?”有的说:“磕开它不就行了吗。”我跟进问:“在哪磕?”有的幼儿说:“在碗边儿磕。”熊毅豪照此实验,一下、两下没有成功。我又问:“在碗边儿磕什么样的蛋一下就行?”“生鸡蛋,我看妈妈做饭时,在碗边儿磕一下生鸡蛋就破了。”王靖元抢着说。“要不在桌子上再试试?”熊毅豪听了大家的建议,就试起来。果然在桌上轻轻一下,蛋壳上就有了裂纹。

在同伴的研讨中,我相信熊毅豪学到了一种新技能。接下来我决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创设一些类似的事件为孩子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吃香蕉时我们不会再提前扒开一个小口儿,让幼儿自己来剥;吃带核儿水果时不会将核儿提前挖去,让孩子学会自己吐核儿;起床后我们不要马上帮他们整理衣服,给时间让他们学会自己对镜整理等等。我抓住孩子生活的每个细节去指导、监督幼儿使其形成习惯。让孩子们在经历中体验,学会自己处理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

另外,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做教师的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进度及幼儿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等,从而家园统一思想,统一教育积极配合,达到家园同步教育的良好目的。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年的幼儿园生活正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基础时期,此时孩子只要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我们教师也会从中学会接住幼儿抛过来球的同时,也要让幼儿再学会怎样接住球,使他们自身确实得到全面地发展,为将来的成长打好基础。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