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吧课件
案例分析:一块碎了的饼干
案例背景:
多数孩子在3-6岁之间是处在“自我中心期”。这个时期孩子的特征是分不清你、我、他的真正内涵,常常表现出喜欢幻想,不由自主地依照自己的想法和需要用最原始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们班里的孩子常常因为一些不够分的玩具或好吃的闹矛盾,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他人的意愿,只要自己满意就好。今天的早点心时间又让我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借此机会我想教育孩子们生活中有许多时候许多事情都是不能随自己的意愿来的,也不能有什么好的只想到自己,不考虑别人,有时候自己委屈一点,退一步,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从小培养孩子豁达的心胸。
案例实况:
早操过后,又到了每天的早点心时间。“我来看看,谁已经准备好要吃饼干了呀?今天谁来做组长啊?”随着我一句句地提示,孩子们很快都搬着自己的小椅子坐到了前面,并且安静了下来,更有一些孩子高高举起了小手,争着做今天的分饼干组长。我请了坐得最神气、手脚又利索的陈思恬、沈依依和郭家梁三个小朋友。这三个组长熟练地将从我手里领到的饼干一一分给大家。当我正准备拿起点名册想点名时,发现坐在后排的杰杰小朋友一脸的不高兴,还迟迟不肯接住恬恬分给他的饼干。我马上问:怎么啦?杰杰?他委屈地说:“老师,我不想要这块碎了的饼干。”恬恬呢,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她拿着那块碎饼干望了望我,希望我能告诉她这饼干该怎么处理?“怎么回事?这快饼干碎了,里面少了吗?不能吃了吗?”我一边问一边走了过去,走到杰杰面前时我已经意识到孩子为什么不要这块饼干了,就是因为这是一块碎了的饼干。我想,这时候如果硬是要杰杰接下这块饼干,即使他勉强吃了心里也还是不乐意的。于是,我马上灵机一动,拿起这块碎了的饼干问所有的孩子:孩子们,这是今天唯一的一块碎了的饼干,杰杰他不喜欢这块饼干,谁愿意把你的饼干和杰杰的换一下呢?顿时,全场鸦雀无声。我想这很正常,没有人愿意吃这唯一的一块已经碎了的饼干。于是我又故意说:“难道这块饼干的味道不好吗?”我还故意闻了闻,“恩——,真香!谁愿意来试试呢?”嘉锐很快举起了手表示愿意吃这块碎饼干。于是,他和杰杰换了一块饼干并且和大家一起美滋滋地吃了起来。在大家都快吃完今天的饼干时,我又把嘉锐请到了前面,并且奖励了他另一块饼干(昨天剩下没吃过的饼干)。全场的孩子都非常的疑惑却又十分羡慕嘉锐。于是我问大家: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要奖励嘉锐这一块饼干吗?大家异口同声:不知道。那我告诉大家,我今天特别地奖励嘉锐这块饼干是因为他愿意和杰杰换吃那块碎了的饼干。虽然这块饼干碎了,但是拼起来还是一块完整的饼干啊,一点儿没少,都在袋子里,味道也还是一样啊,因此,碎了的饼干也一样好吃啊!如果大家谁都不愿意吃这块碎了的饼干,那么以后分饼干的时候有更多的碎饼干,那该给谁吃呢?其实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嘉锐这样不计较这块饼干是不是完整的,做一个宽宏大量的小朋友,那么老师会更加喜欢你!
案例分析:
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于一块碎了的饼干谁也不愿意主动提出来由自己吃。而当杰杰被分到这一块饼干时他十分不乐意接受这样的饼干,他觉得碎了的饼干自己是不能接受的,于是他提出了自己不喜欢这块饼干的想法。在这时如果老师硬是要他接受这块饼干的话,他表面上即使真的吃了它,可是心里也是不开心的,他一定会疑惑老师为什么要分给他这块碎了的饼干,而别的小朋友都是完好无缺的,他一定会觉得自己特别的委屈。因此,在当时,我就想出了一个小主意:先引诱某个孩子交换吃了这块饼干,然后再在大家面前表扬他,最终的目的则是想让孩子们认识到在生活中其实遇到这样的小事不应该斤斤计较,做一个宽宏大量的人,退一步也许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案例对策: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想只是借用这一件事来教育大家也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孩子们真正走出“自我中心”的阴影必须一步步来,必须坚持打持久战。
首先,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尤其是在幼儿面前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要对不同的孩子持有不同的态度,让幼儿认识到自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老师没有更喜欢谁或者更不喜欢谁。杰杰是我们班比较聪明能干的孩子,教师经常会找到他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事后也会有一些小小的奖励,久而久之让孩子的心里逐步地养成了一定的优越感,认为老师喜欢他,他习惯了接受老师对他的特别照顾,因此当遇到今天这样的情况时他便不能接受了。
其次,教师要在平时生活中有意的关注表现谦让的幼儿并在大家面前表扬以激发其他孩子敢于主动退让的勇气。同时积极创设让幼儿表现谦让的机会,使得幼儿心中渐渐淡化了“自我中心”,强化主动退让的意义,从而养成豁达的心胸。
最后,利用故事教育孩子我们生活在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心中不能只有自己,还得时刻装着别人,有好吃的、好玩的先想一想自己的好朋友。
文章来源学科吧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