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玩一玩,学一学
数学是抽象的,对于3——6岁的孩子而言,总是喜欢一些形象、生动的内容,对于枯燥、乏味的知识总是避而远之。陶行知说过:“孩子的天性是爱玩的”如果将玩与学结合在一起,对于生性爱玩的孩子而言这样的学习更是潜移默化。于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特别是孩子喜爱的区域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这样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可很好的完成数学学习。
一、利用玩具,让单一的数数变有趣
曾将有位教育家说过:“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孩子的生活离不开游戏,他们的成长过程是伴随游戏而进行的。区域游戏一向都是孩子最爱的游戏,每次开游戏的时候总是能看见孩子分散各个区域进行各自的游戏。开始的玩总是胡乱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没有章法,但从孩子的交谈中,总能察觉到“数”的踪迹。有些孩子不会数数,于是我采用喂豆豆的方式,来帮助小班孩子学会数数。我利用孩子收集上来的废旧矿泉水瓶和卡纸画了孩子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小动物的嘴巴开大,让孩子根据瓶子上的数字,给小动物喂豆豆。开始的时候总有小朋友胡乱的喂,后来有些能力强的孩子看见瓶子上的数字就会告诉喂豆豆的孩子,你喂错了,应该怎样喂,这时我作为游戏的引导者把孩子发现的秘密告诉所有的孩子这时喂豆豆这个游戏的游戏规则,根据瓶上的数字喂相应多的豆豆。瓶上的数字我也是由1,2,3逐渐加到6,同时给能力强的孩子增加点难度,设置了几个10以内的小动物。很快孩子都能够熟练的对1——6以内的数量进行数数。
二、利用购物,让物与量进行匹配
超市游戏一直是小班孩子喜欢的游戏,很多孩子都抢着做超市的小老板,他们喜欢给顾客刷一刷物品,结一结价格,但是很多顾客会没有预期的把超市货物一抢而空,使得游戏变成老板不停的整理货架,游戏无法顺利开展。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和孩子讨论,怎样解决,如何使游戏顺利开展。后来在孩子讨论的基础上,我决定让银行与超市联手,共同使得游戏顺利进行,我们在银行投放5以内的点卡,然后告诉孩子要去购物,先去银行领取想要的点卡,然后根据点卡上的数去购买物品。有了这样的规则后,孩子去超市前都会自觉的去银行排队,然后告诉银行人员自己要几个点点的点卡,去购物的时候,超市老板也要问一下顾客,“要买什么”给顾客货物的时候看看点数和物品是不是一致。如果不一致,可以怎样做改正。
三、拼一拼,在图形中解边与角
在建构区孩子是建筑师也是设计者,那些不同形状的图形积木,在他们的手中常能变出不同的造型,“让孩子在玩中了解图形的边与角”的想法就是在孩子搭建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产生。我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孩子的搭建活动,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给出建议,问一问孩子这个图形适合吗?如曦和宇造好房子后,想要在旁边添个蝴蝶,一时不知道该用哪个图形,于是我拿了个正方形问他们,这个合适吗?“这个不好,蝴蝶的翅膀有点圆的”“我们试试圆形吧”曦找到圆形后左右摆放,可怎么也摆不出好看的造型“试试换个图形吧”“我用三角形拼出了,你们看”帆开心的喊道,“你看这个和那个尖尖的就拼出蝴蝶肚子了”“这个尖尖的就是角,看看三角形有几个角”“老师,我知道,有三个”“我们这哪些图形也和三角形一样有尖尖的角”孩子在图形堆中找着,找到后就兴奋地告诉大家,自己找到的是什么图形。孩子在游戏的过程自然而然的了解图形,并且在找到图形的同时说说图形的角,数一数有几个。孩子学的很自然,记得也很牢。
四、串一串,让排序自然习得
点心店新添了糖葫芦,很多顾客都想买来吃,可顾客发现总是这几个味,吃腻了就不愿意来消费了。这不刚还热火朝天的点心店一下子没了生意,老板急了在门口张罗生意,可顾客寥寥。“是不是考虑换些糖葫芦的品种,这样也能吸引顾客啊”我提议道。老板接受了这个提议,张罗点心师傅来串糖葫芦,同时我也在点心店也张贴了些有关于排序的图片,让孩子能够在串的同时看看排序的图片,学学花样排序。很多能力强的孩子不仅学会了一隔一的方式来串糖葫芦,有的还学会了一隔二或二隔一等方式。在串糖葫芦的基础上,幼儿学会了排序的方法,因此很多排序活动的练习只要给孩子讲一遍要求,基本上都能独立完成了。
区域游戏,孩子每天都在进行,正是在这样一种悄然无声的环境下,孩子积累了更多更全的数学知识,在无声的游戏活动,获得有声的教育,自身也获得了提高。游戏是教育的媒介,如何更好的使用好这个教育媒介,需要我在长期的探索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与组织能力,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及时的增添游戏材料,使得孩子的探索活动更加有趣,学的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