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吧课件
案例:小蝌蚪吃什么?
一天,我带着小朋友去绿色家园散步,路过小桥的时候,孩子们突然叫起来“老师!快看有小蝌蚪!”于是我想我们的植物角里还缺少小蝌蚪。于是我就说:“下次我们的小朋友也带来一瓶小蝌蚪放在教室的植物角吧!”在接下来的几天,小朋友陆续从家里带来了小蝌蚪,放在我们班的植物角里,小朋友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都会去看看。我给小蝌蚪换水,发现瓶子里多了一些饼干屑,我马上明白了,“又是哪个淘气的孩子干的!”于是我拿着那瓶有饼干屑的小蝌蚪去责问到底是谁干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告诉我是张博。“又是他,老给我添麻烦。”我马上把张博叫上来,问他:“你怎么把饼干屑放在小蝌蚪里?”不料他却理直气壮地说:“小蝌蚪没有东西吃,会饿的!”我听了,不禁一愣。这个被我忽略的问题孩子们却注意了。看着他天真幼稚的脸,我不忍心批评他了。于是,我说:“张博小朋友想得真周到,知道小蝌蚪饿了,要吃东西,可是小蝌蚪吃什么东西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有的说吃饭,还有的说吃小草,小虫子……“那到底是吃什么的呢?”孩子们都想坚持自己的看法。如今重视的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于是,我又对孩子们说:“我们都不能肯定小蝌蚪是吃什么的,那么让我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请爸爸妈妈帮帮忙,查查资料,到明天把你们的答案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孩子们一致赞同我的意见。第二天一早,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把他们的答案来告诉我。答案五花八门,看得出家长们很是花了一番心思,有的说是妈妈看到书上说小蝌蚪是吃水里的小虫子的,有的说是爷爷告诉他小蝌蚪是吃水草的,还有的说是爸爸告诉他小蝌蚪也要吃米饭……。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竖着小耳朵,看着,听着。
反思:
“蝌蚪吃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这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答案的,虽然似乎麻烦了一点,但这样引发了孩子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也让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相信通过这样一次一次的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孩子的能力会得到更快的提高。在这次活动中我也充分运用了家长资源,更好地促进了家园联系,既能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活动情况,又能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帮助我达到活动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而对于我自己,我也得到了许多,这一次如果不是张博把饼干屑放入蝌蚪中,我就永远以为蝌蚪是吃微生物的,就不会知道那么多知识,这一次是孩子和家长教会了我很多。幼儿的思维是活跃的,探索的欲望是强烈的,他们远远比我们会发现问题。我们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不能墨守成规,以固定的思维去考虑问题,看待一切,要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灵活地接住孩子们抛过来的球,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真正成为孩子的老师!
文章来源学科吧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