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教学心得 内容页

教育笔记-放手是爱

文章
来源学科吧课

教育笔记:放手是爱

——《指南》家庭教育的好帮手

我班有一个男孩子他叫岩岩,今年4岁了。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脸,一对大眼睛乌黑发亮,闪动着聪慧,

樱桃小嘴一笑,嘴边还有两个小酒窝。天真可爱他长得眉清目秀,就如我儿子所说,他叫“小可爱”。

这个小可爱,不爱说话,不欺负小朋友,不乱跑,上课认真听,睡觉认真睡,不给老师惹麻烦,也是老

师眼中的“小可爱”。

虽然我们的小可爱和同龄孩子一样大,但是在动作发展、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学习技能等方面却

显得比同龄孩子差多。上厕所需要老师提醒,屯裤子把着尿尿;喝水家里人不给用茶杯,每天带一个带

吸管的水壶;吃饭时,带一个围嘴;吃点心很慢很慢;洗手还要老师帮着洗;上幼儿园妈妈总是拉着他

的手走;不和同伴玩;不和同伴说话;不唱歌;不念儿歌等。

小可爱虽然可爱,但是小可爱各个方面的发展已经落后于同龄孩子,已经阻碍他今后的成长。作为从教

21年来幼儿教师的我,遇到的一位特殊的孩子,特殊的家长,特殊的教育方式。就如《指南》所说:“

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

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岩岩之所以成为这样,和他

妈妈的包办代替的教育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但是在这里,遗传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家庭教育

方式。

通过和家长交流,孩子的爸爸在机场上班,一星期来家一次。平时,孩子都是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

是全职太太,很爱干净,就如她自己所说:“她是处女座”,有点洁癖。”所以,从来不带孩子到公共

场合玩耍,孩子在上幼儿园以前,从来没有和同龄孩子玩过。孩子的妈妈性格比较温柔、文静,和孩子

总是轻轻、柔柔的说话,用的语言就像和一岁孩子交流的方式一样,表达着对孩子的疼爱之情。

这样错误教育方式让我这个有着多年以来教育经验的老教师,分外的难受。真没想到,如今教育的发达

,教育理念先进的80后,竟然这样教育孩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就为这些不懂得用

科学的育儿观教育孩子指明了方向,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

发展。

所以,我就趁家长来园接孩子的实间,和她聊起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让她意识到自己孩子和同龄孩子

的差距。“不仅不能自理,不和同伴相处,而且也不写作业等”。然后,我向她推荐了《3-6岁儿童学习

与发展指南》这本书,又向她讲解了《指南》的理念和教育孩子的一些关键句子,让她学习《指南》,

按照《指南》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通过学习《指南》,家长认同了我的观念,愿意

和孩子的爸爸一起努力,改正他们错误的教育方式,配合我们教育孩子,为孩子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

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当然,我们要抱着慢慢促进的心理,不要心急,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孩

子发展的合理期望。按照《指南》精神,“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

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

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岩岩从来不敢玩幼儿园的滑滑梯。为了让他敢玩滑滑梯,玩滑滑梯的时候,我就把他抱上滑滑梯,然后

扶着他向下滑。第一次时候,他紧张的要想哭了,当滑下来时候,已经不是那么害怕,我就问他:“好

玩吗?”“好玩”。“岩岩真棒!终于敢玩滑滑梯了。”我又抱着他滑了几次。我问他,还想玩吗?他

说:“不想玩了。”我知道,初次进行这样有点紧张的活动,不能太久,要慢慢来。又过了几天,又到

了玩大型玩具的时候了,我到处找他,想抱他上滑滑梯,看着他玩。没想到,他正小心翼翼的自己爬上

大型玩具,看的我都心惊肉跳,真害怕他被旁边的小朋友碰倒。没想到,他到一点不紧张,手脚用力,

爬上攀登架,坐上滑梯,又从滑滑梯上慢慢的滑下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而且一直坚持到最后。

事后,我和他妈妈聊起这个话题,他妈妈说:“徐老师,你不知道他每天放学都要玩滑滑梯,而且一直

玩到保安催着才回家。够死了!我都要给晒晕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岩岩玩滑滑梯进步这

么快。”我接过话茬说:“难道你不高兴,儿子终于能玩滑滑梯了,动作发展了,增强体质了。《指南

》里不是告诉我们要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

拍球等活动,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岩岩就是缺少锻炼,你看他也不敢跑,也不敢玩,玩什

么都害怕。现在他终于不怕了,你要鼓励他多玩。”岩岩的妈妈听到这些,“哦,徐老师,我知道了。

我一定给他玩个够!”

是的,有了《指南》的指引,就让我们放开我们的手,多给孩子一些“放纵”的机会,让他独立、让他

自强!让我们明白“放手是爱”,学会放手,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文章
来源学科吧课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