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科吧
教育随笔:丝瓜发芽记
活动背景:在开心农场的日常观察中种植的东西比较小型化,我想在园区菜地的一角种植一个大些的攀藤植物,这样当收获时能够体验到其中,而且可以共同参与采摘,体验收获的喜悦,同时对于植物的变化过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活动实录:
情景一:种下希望
第一周,下午拿出丝瓜的种子和孩子们一同认识后,来到小池塘边的围墙根种下了七八粒种子。孩子们十分地期待“老师,它什么时候会发芽啊?”“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们一起等待好吗?不过回去后,你们可以问问爸爸妈妈丝瓜发芽了会是什么样?怎么来照顾它?”瑞瑞:“老师,我们做个标记吧!这样下次来看得时候就一下子能找到了。”“好的。”我和小朋友们运用小石子围了一圈。
分析与思考:在种植时孩子们对于共同的种植充满兴趣,似乎种植的就是他们的希望,他们的孩子,他们想象、描绘种子发芽的那一刻。而瑞瑞则是将爸爸种植基地的种植经验——做标记迁移进来,让大家都知道种植要做好记录,这样下次才会找到在哪里。
情景二:期待发芽
一周过去了,餐后散步中,孩子们对我说:“廖老师,能带我们去看看我们种的丝瓜发芽了没有好吗?”“好啊。”孩子们满载期待地来到种植地,“咦!什么变化都没有啊!”“是不是找错地方了?”“没有,就是这里,你看,我们做得标记还在呢。”“那它为什么还是没有发芽呢?”“是因为太干了,没有浇水吗?”“不是吧,你看,泥都是湿的,怎么会干呢。”“种子不会被虫子吃了吧!”“还是天气太冷了?”“现在,不冷了啊!”
分析与思考:面对没有发芽的种子孩子们有一点儿失落,但是都在猜想为什么没有发芽。并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相互交流,对于种子发芽的条件有了经验的再丰富和梳理。
情景三:发芽了吧
又一周过去了。晨锻中,孩子们说:“老师,我们去看看丝瓜好吗?”“可以。”可是看后的结果是“怎么还是没有发芽啊!”有几个小朋友还拿干树枝在上面戳戳,“什么都没有!”
分析与思考:当第三周过去后,部分孩子们开始失落,对于丝瓜不再抱有希望了,没有了继续等待的耐心与信心,可是心里又十分地不干。
情景四:坚定的期盼
第四周餐后,滔滔“老师,今天散步能带我们去看看丝瓜吗?看看它发芽了没有?”
第五周晨锻,滔滔“老师,我想去看看丝瓜发芽了没有。”
第六周餐后,滔滔“今天散步我们去池塘边看看丝瓜吧!”
第七周区域游戏中,“老师,待会儿做完操能带我们看看丝瓜吗?好久没去看它了,说不定发芽了呢?”
当我带着孩子们来到池塘边时,大部分都看着池塘里的小鱼,而滔滔则走近丝瓜种植点,看到两片小嫩芽充满活力地长在地面上,欢呼了“发芽了!发芽了!丝瓜发芽了!”他的欢呼声吸引所有的孩子,大家都过来看“真的发芽了!”“长出两片小芽呢!”“哇,真的发芽了哎!”“怎么就发了一个芽啊?”“说不定过几天其它的也会长出来了。”……
分析与思考:在这个期盼的过程中涛涛的坚持让我感动,说实话一次一次的去看,我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我在想是不是我所提供的种子有问题,所以发不出芽了。因为适度和温度还是比较适宜的。但是实际情况给我们的打击却是很大的。而滔滔的坚持让我们共同看到了一份期待已久的惊喜,而且是第一棵芽的出土,这又点亮了我们所有人的希望。
感悟:
面对种子的发芽、成长变化情况孩子有一种熟悉而又不熟悉的情感。熟悉则是在小盒子里的种植都有过这样的经验,而且种子发的很快。但是这一次的种植孩子们发现植物的发芽并不是像自己所想的那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在运用自己对种子的了解来思考种子,长时间的不发芽让我对种子本身的质量产生了疑问。殊不知平时的种植与在自然之中的种植是不同的。温度、适度……都有了不一样的变化,不再是一个小小的盒子,温度看似暖和,但是与走廊里相比确实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一次的种植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只有沉浸其中才会收获不一样的发现。
此外,种子的发芽也让我对《安的种子》又了深刻的体验,这些种子不就是我的孩子们吗?他们的成长都有着不同的生长发展速度,需要的是对他们抱有坚定的信心与希望。要用自己的包容和耐心等待他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的那一刻。
文章来源学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