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应注重学生的感悟和建构,再也不能“死水一潭”。有时是汹涌澎湃;有时应是波光粼粼;有时是“百舸争流”。
现在,我们都已逐步认识到,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建构自身知识和能力体系螺旋上升中的一个插曲。在学生与教材、教师、学生和自身对话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我们要巧妙地利用和发挥好“错误”这一教学资源,真正挖掘出蕴藏在错误背后的“富矿”,化错误为神奇,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下面,以一位教师执教《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为例,谈谈错误资源的巧妙利用。
当一位学生错把书中蝈蝈的叫声“咯咯”读成了“蝈蝈”时,引来了同学们善意的笑声。常规的做法是老师马上纠正一下了事。但是,这一位老师没有轻易了事,而是大做一番文章,层层剥笋。
先是表扬:“哟,这只小蝈蝈叫得多欢哪!他的叫声与众不同。同学们能不能学一学他的叫声。”老师这样一启发,顿时,课堂里蝈蝈声响成一片。
二是体验:“蝈蝈除了这样叫之外,还会怎样叫呢?”于是,同学们各种各样的叫声,汇成了一曲动听的旋律。
三是启示:“蝈蝈为什么叫得这样欢?”联系课文,学生自然而然地从蝈蝈欢快的叫声中,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四是纠正:“我们读书时,还是应该按书上写的读。来,我们把书上写的这种叫声也读出欢快劲来”。孩子们同样也会兴趣不减,都能读出自己的情趣来。
你看,学生小小的一个错误,竟能生成出这么多教学的资源。试想,这样一来,哪位学生不愿读书呢?
在注重生成的课堂中,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被重视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被鼓励的,学生的个人见解是被尊重的,学生的个人表达是被允许的。
这样的语文课堂,就会成为师生发挥潜力、表现个性、愉悦心灵、提升素养、充满诗意的心灵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