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随笔:利用墙饰资源培养幼儿节奏感
每个幼儿都有热爱美好事物的天性和学习艺术的潜能.幼儿阶段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更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使幼儿从中获得发展.在小班幼儿的音乐学习特点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幼儿他们对鲜明而有特点的节奏具有浓厚的兴趣,节奏性活动是幼儿阶段主要的音乐活动.因此,我们要利用各种不同的利于幼儿接受的方式来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幼儿的发展。墙饰是环境中的一部分,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怎样能利用墙饰这样的方式,和幼儿进行互动,充分挖掘幼儿的潜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呢?通常,幼儿园的音乐区都是以有关音乐的画面如:小动物唱歌跳舞的场景,利用音符等和音乐有关的形象进行装饰,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这就是音乐区,这就是音乐区的墙饰。这样做比较直观,一目了然,但是却忽视了墙饰功能的作用。怎样充分利用墙饰与幼儿产生互动,进行互动,更好、更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呢?我尝试了如下做法:
一、有目的性的对墙饰进行创设
由于本班的孩子是小班幼儿,因此对于节奏感的培养主要以感知为主。孩子们主要:通过听、唱、肢体表现和小的音乐游戏这样的形式感知音乐的不同节奏。在了解了小班幼儿对音乐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征后,因此,我创设了墙饰“真好玩”,目的就是使幼儿在和墙饰互动和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和发展,让幼儿在宽松的游戏氛围中进行节奏感的练习和培养。
二、注重墙饰内容的选择性应用
(一)小动物的老师——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出示动物头像如:大老虎和小老虎,(大老虎和小老虎是和孩子们商量后选定的动物,因为今年是虎年,所以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虎比较多,孩子们认为这个动物比较熟悉)大老虎和小老虎表示的是音乐的强和弱。大老虎表示强音,小老虎表示弱音。这样做幼儿就会在模仿大老虎和小老虎的叫声、走路中更形象的感知节奏的强和弱。引导幼儿从中进行模仿和感知。
(二)“叫一叫”——幼儿喜欢不同形象的小动物,对小动物充满兴趣。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寻找来他们喜欢的采用不同形象、不同大小的动物头像,进行投放。幼儿根据“小动物的老师”这一栏目,模仿教师出示的节奏范例。可自由选择不同的小动物,模仿大小不同、形象不同的小动物的声音,从中感知强弱节奏的变化,这样做也是根据孩子的需要,由于这种直观、形象、可爱的动物造型的应用,孩子们对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很感兴趣。他们在游戏和操作中,在自然的状态下通过游戏根据大老虎和小老虎的范例对应不同小动物的叫声进行通过对不同动物叫声的模仿,更形象更生动的模仿感知和巩固节奏。
(三)“走一走、跳一跳”和“叫一叫”这个栏目目的相同,但是却突出了小班幼儿学习中需要动作伴随的特点,加入了运用肢体促进对节奏的感知的策略。幼儿可自由选择不同大小、不同形象的动物进行肢体的模仿,从中感知强弱及不同节拍。因为肢体语言同样也是幼儿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有些东西幼儿利用肢体语言能够更好的进行表达。在艺术活动中,同样也是一种艺术语言,艺术是形象语言,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所以艺术语言的形象性特征也使之成为幼儿表达的最佳方式之一。通过运用肢体的表现形式,幼儿可以更积极更形象地进行节奏的感知。
(四)“玩一玩”这个栏目自然的和亲子活动以及美工区相结合,孩子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废旧材料和家长以及在幼儿园的美工区进行小乐器的制作。利用制作好的乐器进行模仿,感知不同的节奏。
(五)“我做的”除了模仿教师提示的节奏型以外,幼儿在玩中也可以自由的进行创作,从中感知不同的节奏。这样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如:幼儿可以自由创造不同的小动物的叫声,不同小动物的行走和跳跃,利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自由的创造不同的节奏。从中获得乐趣,感受不同的节奏。
三、精心布置后所收获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五个环节,幼儿可以以自己喜欢的不同的方式进行音乐节奏的表现和感知。从感知示范节奏——感知不同动物的叫声——模仿不同动物的走、跳这样的肢体表现——利用自己制作的小乐器进行伴奏游戏的感知——我做的,产生自己创造的节奏,通过递进的形式使幼儿由易到难、由模仿到表现到创造来感知不同的节奏,从中积极主动的利用和墙饰的互动得到发展。
《大雨和小雨》是孩子们喜欢的音乐之一。
在和墙饰的互动下,孩子们体会着游戏的快乐以及墙饰所带给他们的“乐趣”。“雷电这边应该是大雨,乌云那边应该下小雨”,小朋友之间互相讨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分配着角色。
四、总结
利用墙饰与幼儿进行互动,充分发挥出墙饰的教育价值,使幼儿玩于其中、学于其中、乐于其中,这样做不仅改变以往音乐区墙饰的单一、缺乏互动性这样的特点,同时又充分发挥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幼儿利用和墙饰的互动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