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至1953年,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但志愿军此时并没有回国,直到1958年才逐渐分批撤离。他们在朝鲜的五年多时间里做了什么?
战地记者李峰在他的《决战朝鲜》一书中描述了这段历史。据《决战朝鲜》记载,志愿军于1954年9月开始分批撤离,至1955年10月,共有19个师撤离朝鲜,约有6个军和少量师团。朝鲜的炮兵部队。
虽然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但实际上围绕北纬38度线的紧张局势并未结束。联合国军在那里部署了70万重兵,中朝联军也达到了60万。志愿军和人民军各占50%。谁知道会不会爆发新的战争。
《决战朝鲜》记载,1957年毛主席考虑将驻守在北纬38度线的志愿军撤回国内。他在苏联时遇到了金日成,并向金日成表达了这个意思。不过,金日成认为,当时南北紧张局势并未完全消除。如果这30万志愿军离开,一旦再次发生战争,朝鲜将无力支持其独立。
金日成内心也有矛盾。外国军队并非一直留在国内。另一方面,三十八线要是出事,单靠人民军的力量,金日成还真没把握。他还希望我军能到。多呆一会儿。
毛主席说:我们的部队虽然撤了,但是只要你们那边有问题,我们一定会继续前来支援的。另外,从国际形势来看,战争也不会继续下去。再加上这几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时间,中朝双方在38线建立了大量的防御阵地,坚守下去应该问题不大。
金日成听后又问:能否把30万人民军派往东北深造?金日成的意思是我国要承担保卫工作,这必然会大大增加我国的压力,所以委员长拒绝了金日成的要求。
1958年,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朝鲜人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并在首都修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友谊塔。4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金日成亲自到车站为志愿军凯旋归来送行。
但是金日成一直担心志愿军刚刚撤走,就去寻求苏联的继续援助,结果还真的赚了一笔。苏联给了人民军队很多援助,有飞机,有大炮,有坦克。随着苏联的进一步武装,金日成领导的人民军战斗力迅速提升,他也显得信心满满。
《决战朝鲜》最后记载,1958年以后,我军实际上留下了一个由专职军衔领导干部率领的30多人的工作团。他们一直负责协调在朝鲜的工作,工作也很辛苦。他们一直工作到1994年才终于撤回中国。
推荐大家仔细阅读李峰的《决战朝鲜》。为什么一定要抗美援朝?为什么对朝鲜这么有帮助?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朝友谊是用鲜血凝结的。这句话绝不是随便说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看完《决战朝鲜》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时间,你就会明白这一切。
朝鲜的决战从雅尔塔协议开始,一直持续到板门店谈判结束。详细描写了双方将领之间的斗智斗勇,士兵之间的勇敢顽强。军事专家戴旭在《决战朝鲜》序言中说:朝鲜决战让我看到了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力拼搏的历史。人民日报称其为抗美援朝壮丽史诗的全景反映。本书分两册60万字,点击下方链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