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得的微信和支付宝相关服务协议显示,上述取现服务实际由银行提供,金额和利率由银行决定。互联网平台不收取任何额外费用。服务还显示,持卡人可在发卡行给定的取款额度内使用信用卡取现服务,可选择“月还款”和“月还款”。
从绑定的信用卡中提取的资金只能提取到持卡人本人绑定的银行借记卡中。这意味着提取的资金将按照银行的资本管制要求使用。
零点研究院院长于百成表示,信用卡的最高提现额度通常为总授信额度的50%。因此,信用卡取现的需求场景与“借贷”等消费信贷产品非常相似。
据第一财经报道,“信用卡取现其实是以前一直存在的功能,只是以前更多的运行在银行的ATM机和线上APP上,线上互联网平台的这个新功能本质上是为了帮助信用卡提现实现在线协助,提供流量和购买渠道。” 博通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博也对记者表示。
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这不仅丰富了自身的产品体系,增加了产品的多样性,还有助于增加用户粘性,增加收入。对于银行来说,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大通道。“本来这些渠道都是银行自营的,现在增加了互联网渠道,有利于提高营销机会。” 某城商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光大银行三张信用卡均支持支付宝取现功能。
资金流向是监管的重点。
在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开通信用卡取现后,如何控制取现资金流向也是绕不开的话题。在微信和支付宝对应的提现页面上也提到,提现资金仅限于消费,不能用于投资理财、购房等。
据北京商报今日报道,博通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博表示,根据《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相关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受理授信业务开卡、客户信息采集、身份验证、发卡审核、合同(协议)签订等业务环节,即核心风控审核应由银行完成。
“持卡人通过第三方机构从信用卡中提取现金后,资金的使用也应由银行控制。在实际使用中,提取现金的资金可能用于受限或非消费交易,并且它资金去向难以监管,这也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鹏博补充道。
易观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也提到,在这种模式下,支付宝和微信作为功能提供者,主要起到展示和引流的作用,授信额度和核心风控仍需由银行来完成,因此,它们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提取资金的控制。在此过程中,第三方平台还需要提醒用户提现对应的利率和还款规则,明确资金不能用于炒房、炒股等禁止领域。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行已将自有渠道的取现功能扩展到外部渠道。尚不清楚背后是否有一些客户信息的交互作用。如有,则可能与《信用卡健康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新规定相冲突。
“银行自身的风险暴露也可能增加。在这种模式下,银行需要坚持风险控制由银行独立完成,银行的核心业务不能外包给第三方。” 上述信用卡中心人士提醒。
据第一财经报道,记者通过网络渠道提现后,提现的资金只能提现至与其绑定的银行借记卡中。如果您在微信上使用平安银行信用卡取现,提取的资金可以提取到用户名下的平安银行借记卡或其他银行借记卡中。这意味着关联资金在退出后需要受到多家公司的监管。
总体而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银行加入线上信用卡取现的行列。博通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博认为,预计这种合作可能会逐步扩展到更广泛的第三方渠道。但考虑到取现成本和合规要求,信用卡取现对渠道资质要求会更高。
信用卡业务萎缩,各公司积极自救
与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平台的取现合作背后,折射出当前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困境。
据上海证券报消息,多家上市银行日前披露2022年半年报称,受诸多因素影响,消费复苏不及预期哈尔滨信用卡取现,信用卡业务受到较大影响。上半年哈尔滨信用卡取现,流通账户数和贷款余额增速均为个位数,甚至出现负增长。例如,正在向零售转型的邮储银行,上半年的信用卡余额有所下降。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信用卡余额1745.55亿元,比上年末下降0.18%。
在信用卡业务萎缩的情况下,也存在资产质量变化的隐忧。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支付系统运行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总额10926.76亿元,环比增长7.71%。这意味着信用卡逾期的压力越来越大。
事实上,上半年上述上市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平安银行表示,为加强风险管控,大幅收紧信用卡准入门槛和限额管理。
今年7月信用卡新规实施后,银行加大了对信用卡业务的整顿力度。一方面,他们限制交易;另一方面,清理“睡眠牌”。信用卡扩展阶段已经结束。
在此背景下,部分银行与拥有超过10亿用户的互联网平台合作,测试在线取现功能,这自然被业内视为提高自身信用卡使用率的举措。“对于银行来说,信用卡取款是一个很大的入口,有利于提升用户活跃度和业务量。” 零点研究院院长于百成认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今日北京商报、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