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体会 >> 教学心得 内容页

全球消费金融巨头捷信集团拟登陆中国首家消费金融公司IPO

7月15日,全球消费金融巨头捷信集团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上市。

这也是首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IPO。

中国业务占比超过60%

捷信成立于1997年,捷信的控股股东为捷克首富Petr Kellner。它的总部位于中欧和东欧国家捷克共和国。

捷信持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的消费金融牌照,以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捷克共和国的银行牌照。

其生息资产主要包括销售点贷款、现金贷款和循环贷款。其中,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现金贷款占贷款总额的70.5%。

2018年捷信覆盖国家总人口34亿,消费金融加权平均渗透率不足10%。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中国区域业务占比超过63.9%。

2016年至2018年及2019年第一季度,捷信在中国的贷款余额分别为56.43亿欧元、106.85亿欧元、124.46亿欧元和133.53亿欧元,占各地区总额的52.7%。%、63.3%、63.6%、63.9%。

作为捷信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捷信消费金融是原银监会批准的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也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外资独资消费金融公司在中国。

目前已稳居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第一位,净利润也在24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排名第一。

据捷信消费金融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7月,已进入中国29个省市,覆盖312个城市,销售网点超过23.9万个,活跃用户1600万。

中国企业不良贷款率9.7%

业绩方面,2016-2018年,捷信净利润分别为2.1亿欧元、2.44亿欧元、4.33亿欧元。

业务方面,2016年至2018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捷信的客户贷款总额分别为107.7亿欧元、168.71亿欧元、195.7亿欧元和209.05亿欧元。

在销售方面,逐渐从实体店转向线上。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线上销售额正式超过实体店,占比达51%。

其中,中国市场未偿还贷款总额分别为56.43亿欧元、106.85亿欧元、124.46亿欧元和133.53亿欧元。

不良贷款方面,2016-2018年和2019年一季度,捷信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6.1%、6.9%、8.4%和7.8%。

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捷信消费分期贷款M3+逾期率为1.71%,现金贷M3+逾期率为1.38%。

报告期内,捷信集团不良贷款分别为6.56亿欧元、11.66亿欧元、16.52亿欧元、16.35亿欧元。

捷信集团表示,2017年至2018年,现金贷款和销售点贷款的不良贷款率大幅上升,主要原因是在中国的业务。

招股书显示,中国不良率从2016年的4.3%上升至2018年的9.7%。

不良贷款率也是捷信的主要风险因素。如果不良贷款率急剧上升,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来吸收损失或偿还资金。结果和前景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高利率掩盖风险或突破红线

值得注意的是,捷信一直在用高利率来抵消高风险。

2016年至2018年及2019年第一季度,捷信全球销售点贷款年均利率分别为27%、22%、25%、27%,现金贷年均利率分别为分别为42%、37%、31%和30%,循环贷款年均利率分别为27%、25%、28%和34%。

根据评级公司报告,捷信消费金融2018年平均贷款利率为20.74%。但实际贷款利率也超过了36%的红线,纠纷诉讼时有发生。

各大投诉平台上针对捷信消费金融的投诉较多。例如,贷款43000元,分39期偿还,每期2273元,即需要偿还88647元;35000元已偿还22个月捷信怎么退利息,金额为48696元,需置换32942元等。

在2019年罕见的涉金融案件中,法院认为,捷信除了向客户收取1.75%的贷款利息外,还对逾期还款收取各种服务费和违约金。向客户收取贷款管理费。事实上,这是一种超过法定利率并收取高额利率的更改行为,因此超过年利率36%的部分应视为无效。

大量投诉集中在捷信集团虚高利率、砍头利息、暴力催收等方面。

在高风险、高利率的情况下,捷信能否成功上市,目前尚不明朗。不过可以预见,如果落地成功捷信怎么退利息,捷信的资金基础和贷款规模都将有很大的收益。

据路透社旗下IFRAsia报道,捷信此次拟筹资约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