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暖冬的阳光伴随下,我们全校教师来到了风景优美的雁荡山下的雁荡书院。这里安静、清新、古朴的环境给了我们安心学习的好心情。周末两天,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林日正老师、朱跃跃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神的飨宴、打开教育之门的金钥匙,令大家感悟良多。我整理心情,随笔记录之。
林日正老师的讲座给我们开启的是一扇神奇的生命之门,林老师说生命需要光,教师的成长不能仅限于教学技能的发展,更应该着重于丰富自己的生活,深刻自己的生命。如此,才能不仅仅予学生以知识的教学,而更注重致力于为学生生命的成长服务。那些优美、温暖的晨间诗、生日诗开启了学生美好的一天、一年,给学生的生命埋下一颗颗温暖的种子,在经年累月的包围中,在不经意的生活中,某一天总会发芽、开花、结果。那些美丽、动人、隽永的诗词、故事走进教室,走进教师与孩子们的心间,一日日,日有所诵,点点滴滴,细细无声融入生命。阅读,带着温暖与智慧,为教育中不可缺的艺术,也是教师不可缺的成长之途。如果能坚持阅读与思考,并时时记录教育所思所做,必能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宽。
朱跃跃老师以深刻的问题引起了老师们的思考:课堂中的学习是否发生了,学生是否真的在学习?老师是否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们总是说要认真备课,但我们准备的上课内容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这些问题,我们真的认真思考过了吗?狭义的教育观察,仅仅是对于课程教学的观察,我们都做得很不够。很多时候,我们总在重复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却忽略了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学习兴趣。我们完成了自己备的课,我们说学生怎么教过的总是不会,我们忘记了学生学习的规律,忘记了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
由于缺少专业的儿童学习理论的引领,而在实践中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缺少调查、观察,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浮于表面,做不到真正为学生学习服务。朱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节课堂教学的案例,也介绍了许多观察方法。可惜时间有限,我们不能一一分析学习,无法很好学到位,这些方法只能留待教学实践中来慢慢尝试研究。
两位老师,一浪漫,一理性,浪漫中兼具理性,理性中兼具感性,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阐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而我从中读出了他们的共同之处,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不能脱离了学生这个“本”,教育应该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服务于学生生命的成长。每一个生命成长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就如大自然中的万物一般,教育不是改造,不是拔苗助长,教育只是一种观望和帮助,要把握适时、适量的规则,要如这雁荡山的风景一般和谐、美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