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视消息:目前,各地中考成绩相继出炉,考生进入了填报志愿的关键阶段。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高校招生专业目录,去年新增专科专业37个。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高校按专业大类招生已成趋势,高校也在积极推行面向全校学生的导师制。 上去看看。
去年新增的37个专业包括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其中工科占比最高,其次是农学。 新增专业中约三分之一属于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包括智能矿业、智能交通、智能飞行器技术、智能影像工程等,共有43所高校通过新增专业审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同一院系或不同院系合并,按一类招生。 考生补志愿时,可直接按大类名称补报。 中学生入学后先接受一年的通识教育,再确定专业方向。 这将有助于减少考生在报名时专业选择的盲目性。
但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大类招生模式下,虽然在报名时延迟了专业选择,但一般需要在第二年再细分专业。 转专业的相关新政策。
据悉,近年来,各高校还积极推行全专科生导师制,实现四年全职陪伴、全方位指导。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一些高校也以大规模招生为抓手,突破学科界限,积极探索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途径。
去年,中国人民大学新增工商管理-法学、应用经济学-数据科学、应用经济学-农村区域发展管理、法学-新闻学、国学-经典五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 中学生 完成四年大专学习后可获得教育部两个学位证书。 同时,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实行双选认证制度。 各专业制定模块化课程,零门槛面向所有中学生开放。 毕业前如符合相关专业辅修项目要求,可申请认证和辅修第二学士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
北京学院去年新增冶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两个双学位专业,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同时,为响应北京建设国外集成电路产业高地的区域战略,微电子大学紧跟产业需求,与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机制、开发课程,与科技园区,组成联合领导班子,对中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构建集成电路领域复合型紧缺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合肥学院,去年新成立材料与能源大学,针对材料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新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每个专业将招收首批100名学生。
在中考招生过程中,部分高校还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学科优势新高考录取变化,选拔优秀中学生,为高考储备拔尖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通过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去年,复旦大学新增了一门量子信息课。 第一批拟招聘20人。 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姚期智兼任首席院长。 这是国内首个量子信息方向的专科人才培养项目。 启动了领跑者计划之一。 近年来,复旦大学以让优秀中学生成为“领军人物”为理念,推出十个“校英人才培养计划”,招收物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十个班级。 他们均由世界级科学家领军,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未来基础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去年,上海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高校成立了首批未来科技大学新高考录取变化,主要针对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提供面向未来、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学。训练。 其中,西南大学未来科技大学在芯片设计、信息材料、未来通信、智能感知四个方向聚焦未来技术,构建多学科、政校企联盟、国际化办学模式. 预计招收100名学生。 通过新生二次选拔招生,促进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综合培养。
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少中学还通过学院、实验班、国际班、进阶班等多种方式,通过量身定制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搭建拔尖人才成长平台。 ,配备一流的师资和学术环境。 例如,上海科技大学依托优势专业,开设了先进材料班和材料国际班。
近年来,农村孩子通过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学校专项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多。 去年,除了继续实施这种扩招计划外,教育部近期还启动了“优秀教师专项计划”,部分省份还启动了“乡村振兴计划”,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通过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去年,教育部启动“优秀教师专项计划”,在全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了10000名优秀班主任,为832个扶贫县和中东部地区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边境县。 班主任。 其中,地方优秀教师专项由相关省份地方师范院校招聘; 全国优秀教师专项工程由6所部属师范院校承担,明年将招收1000名专业师范生。
去年,广东省发布了《乡村振兴急需紧缺大学生和紧缺专业院校定向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专业人才短缺。 招生对象为广东省88个贫困县的中考考生。 登记备案采取分批次、分别备案的方式。 招生规模预计在1000人左右。
近年来,为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让教育相对薄弱地区的农村中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入重点高校学习,国家实施了三大农村专项:国家专项、地方特别课程和大学特别课程。 6年来,已有2671名农村学子通过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在复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