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 >> 学习总结 内容页

关于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400年前孔子对学子的要求?

2400年前孔子要求学生学习要有老 老实实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说不要不懂装懂。

他提倡“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意思是反复温习以前学的知识,才能获得新知识。

他还用“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比喻,教育学生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孔子的这些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记载在《论语》一书中,这些可贵的教育方法,对今天的教学还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