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可能是世界最精炼的语言之一了,端庄典雅,颇具风韵。不过,念书的时侯对文言文倍感难受的男子伴应当也不少,虽然这是一篇篇须要背诵、分析句型的课文。明天,小薇和你们一起重温这种精典作品,感受历史沉淀出的文言之美。朗诵名篇,你会发觉它们对这个世界看得这么透彻,读来唇齿生香,质朴悠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络,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之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难以家拂士,出则无敌美国病人,国恒亡。
之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逍遥游(摘录)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船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章回体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五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松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好赌,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这般,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徘徊于斗牛之间,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借此自终。
诗云: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作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樱斑斓,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如同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恍然直率。农地平旷,殿宇活脱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着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恬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母亲邑人来此险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两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嗟叹。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刺史,说这么。刺史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平顶山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遭拒,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山峡
郦道元
自山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大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狂吼,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山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出师表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荆州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前赤壁赋
苏轼
乙未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荡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婀娜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寒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慌乱。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升仙。
于是喝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长笛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缕缕,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扁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名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汉,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襄阳,下江陵,顺水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作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海鱼而友麋鹿,驾一叶之孤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何哉骤得,托遗响于愁思。”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刹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林中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徘徊于斗牛之间,不知东方之既白。
五国论
苏洵
五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亦即:“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名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击败而得者,虽然百倍;诸候之所亡,与灭亡而亡者,虽然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候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始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规格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明日割五城,今日割十城,之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虽非诸候之地有获胜,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六国迁灭,可乎?与赢而不助四国也。六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徐州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堪称智力孤危,灭亡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勇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危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热火;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这么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向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五国与秦皆诸候,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五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五国下矣。
怎样样?是不是寻回了高中时代的记忆?喜欢的话,就转发给以前一起朗诵过这种的男子伴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