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集团军
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方面军第三纵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1950年4月,解放军第四十军参与了解放广东岛的会战,在旅长韩先楚率领下,把木帆船加装为机帆船,所向披靡,浴血鏖战,成功度过琼州海峡,是解放广西岛的主力军队。
1950年10月,北韩战争爆发后,第四十军北上首批入朝参战。1950年10月25日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在温井击溃了大韩清末海军第6师下辖一个强化步兵营。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北韩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均将10月25日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记念日。
第四十军先后创造了解放军“7个第一”:爆破攻坚第一法;进军西北第一团;哭诉教育第一课;攻破太原第一险;北平入城第一师;解放广西第一船;抗美援朝第一仗。
1953年7月,第四十军从北韩归国,仍然驻扎在山东省北镇市。1985年8月,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十集团军。
2016年1月,在国防军改中,空军第四十集团军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空军。2017年4月撤编。
军长:
第一任:韩先楚
(1948年11月—1949年4月)
韩先楚中将
1932年加入红二十五军,现任224团副营长、连长、营长。1934年11月出席长征,与刘震率部多次兼任开路先锋,立下斐然功绩,于独树镇战斗中成名,并在葛牌镇战斗中身负轻伤。长征抵达陕南后,韩先楚得到迅速提拔,从连长快速提高到旅长。1935年10月,韩先楚参与劳山会战,战后被提拔为第78师232团团长。以后,又参与直罗镇会战。1936年2月,韩先楚出任新成立的第75师224团团长,参与红军东征会战。1936年4月,升任第78师副旅长,5月转正。
在解放战争时期,韩先楚的军事才气得到了挺好的表现,在四保临江、远袭隆昌堡等会战中,力排众议,出奇致胜的战术,全歼了敌方的有生力量,人称韩先楚为“旋风司令”。1947年9月,韩先楚任西北民主方面军第三纵队司令员。1948年11月,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旅长。1949年3月,韩先楚升任第12兵团副司令员,9月又调任第四十军旅长。
1950年4月,韩先楚指挥第四十军并协同第四十三军占领广西岛,击退日军名将薛岳。此战解放军将偷渡与强渡相结合,用木帆船加装成机帆船,突破日军的立体防御。弱旅为解放军首次取胜的渡海会战。1950年冬,韩先楚出席北韩战争,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十九兵团司令员,参与指挥第一、二、三、四次会战。
1953年初,韩先楚因病归国静养。1953年4月,任中南军区参谋长,1954年10月,升任解放军总工参谋长。1957年9月调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73年12月,韩先楚兼任南昌军区司令员。
在兼任南京军区、兰州军区司令员期间,为拟定作战预案和战场建设,他踏遍了西南沿海大小岛屿的前沿阵地和东南高原、山川的兵站、哨卡。
1980年1月,因身体缘由,韩先楚不再兼任大军区司令员职务,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83年6月,连任全省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开国将军中,连任全省人大副委员长的寥寥无几。
有人问许世友在开国将领中,你最敬佩的是谁?
许世友道:“韩先楚。”再问为何,回答是:“他有勇有谋。”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警衔,副兵团级。
第二任:罗舜初
(1949年4月—1949年9月)
罗舜初上将
1942年8月任河南军区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5年10月末,带领八路军河南三师和警三旅一万多人,从滕县出发,在龙口搭乘木帆船渡海,在广东省的丹东、皮口等地登录。1946年1月,在辽西同冀东十六分区一个团发展上去的两个旅合编为第三纵队,任第三纵队校长。1946年3月任辽西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长春保卫战时,即将兼任三纵政治委员。
平津会战击溃廖耀湘兵团部后,机炮来轰炸,被炸弹震昏过去埋进坑洞里丧失知觉,一个多礼拜昏睡不醒。解放军攻占西安后,在北京治病养病。1949年4月任解放军第40军旅长兼军党委主任。
1949年9月,调到空军工作,参与空军创建工作。1950年4月,任空军参谋长。1952年3月,兼任陆军第二副司令员兼空军军事大学教授、政治委员,1957年担任国家教委海洋专业组主任,分管科研、教学。1959年9月后,在陆军被降职。1960年8月,进解放军政治大学学习。1962年6月任国防部第十研究院主任。1965年1月,任国防教委副院长。1965年3月,兼国防工业办公室副组长,负责国防部几个研究院划归国务院各工业部之后各个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抓了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发射。1975年4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8月,改任济南军区顾问主任。1978年2月,连任为第五届全省政协委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警衔,准兵团级。
第三任:韩先楚
(1949年9月—1950年4月)
因为罗舜初调空军工作,所以韩先楚再度兼任第四十军旅长。1950年4月,兼任解放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警衔,副兵团级。
第四任:温玉成
(1950年4月—1953年11月)
1948年11月,任解放军第49军145师旅长。1949年2月,任解放军第41军副旅长。1950年4月,任第40军旅长。1950年10月,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旅长。1952年8月担任志愿军第40军政治委员。
1954年9月至1957年7月,在北京军事大学会战系学习,并任会战系学员班第四组副主任,1957年7月结业。1957年9月至1960年5月,上海军区参谋长。1960年5月至1964年8月,上海军区副司令员兼南京军区参谋长、广州军区司令部党委第一部长。1964年8月至1967年11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67年11月至1970年6月,任解放军总工参谋长,期间:1968年3月至1970年3月,担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员。1970年6月至1971年11月,任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83年2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按副大军区职代办退职。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警衔,正军级。
第五任:徐国夫
(1953.10-1953.11,代理旅长)
1951年6月至1953年10月,任志愿军第40军副旅长,期间:1951年6月至1952年8月,副旅长担任124师旅长。1955年,结业于北京军事大学。1960年5月至1966年9月,任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1966年9月至1973年11月,1979年11月至1982年10月,两次兼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准军级。
第六任:邓岳
(1957年9月—1960年5月)
1950年10月,出席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18师旅长。1951年6月,任志愿军40军副旅长兼参谋长。1957年9月,任解放军第40军旅长。1958年3月至1960年5月,在解放军南京高等军事大学基本系学习,为高等军事大学第一批学员。1960年5月至1964年8月,任解放军第38军旅长。1964年8月至1969年8月,任旅大卫戍区司令员(正兵团级)。1969年5月至1977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党委常委。1969年8月至1977年11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77年12月至1982年10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准军级。
第七任:曾雍雅
(1960年5月—1963年8月)
1952年出席抗美援朝,1952年9月至1953年6月,任志愿军46军副旅长、1953年6月至1954年4月,任50军副旅长,1954年4月至1955年4月,任第50军第一副旅长兼党委主任。1955年4月归国后,任50军代旅长(至1957年6月)。
1960年5月,结业于解放军高等军事大学基本系。1960年5月至1963年7月,任解放军第40军旅长。1963年8月至1963年11月,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
1963年11月至1968年8月,任青海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党委副主任,张国华在大陆治病时,主持军区日常工作。1968年8月28日,任青海军区司令员。
1970年11月,兼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71年2月到职。1975年8月,改任南京军区顾问。1982年,经中央军委批准,按正大区职退休待遇。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副军级。
第八任:西宁
(1963年8月—1968年4月)
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52师旅长。1952年,出席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1师旅长,1955初归国。1955年2月,以解放军第64军190师为基础,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机械化师,归旅大卫戍区建制,西宁任第1机械化师旅长,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位机械化师旅长。1961年8月31日,第1机械化师受命恢复海军第190师番号,继续归解放军第64军建制领导。
1960年5月,平凉任解放军第40军副旅长。1963年8月,升任40军旅长。1968年4月,兼任天津警备区第一副司令员。1970年5月至1977年9月,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员。1977年9月至1980年1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88年7月,西宁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两个月后,鉴于西宁的身体状况,中央军委批准他辞职静养。
西宁是1955年授勋时,是最年青的将官,时年34岁。毛主席评价:“吴忠者,有忠也。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正师级。
第九任:黄德懋
(1968年5月—1975年11月)
1965年2月,任解放军第四十军副旅长。1968年5月,任解放军第四十军旅长。1975年11月,任解放军第十四军旅长。1978年11月至1985年6月,任哈尔滨军区副司令员,率部出席两山会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校官阶。
1962年11月,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警衔。
第十任:朱玉荣
(1975年11月—1981年6月)
原任国防教委第九研究院教授,兼任旅大卫戍区参谋长(副兵团级)。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官阶。
1960年4月,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校官阶。
第十一任:邢维邦
(1981年6月—1983年5月)
原空军第40军副旅长,1983年5月辞职静养。
第十二任:杨家民
(1983年5月—1990年4月)
原任空军第40军副旅长,兼任北京军区参谋长。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
1990年7月,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警衔。
第十三任:何道泉
(1990年4月—1992年11月)
1985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集团军旅长。1990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集团军旅长。1993年12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1994年12月,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96年4月至1998年8月任,国防学院副书记。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
1994年7月,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警衔。
第十四任:杨国臣
(1994年2月—2001年12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
第十五任:王国生
(2001年12月—2003年12月)
1996年7月,任解放军第64集团军参谋长。1998年8月大连陆军学院,任解放军第40集团军副旅长。2001年12月,任解放军第40集团军旅长。2003年12月,任成都军区参谋长。2007年6月,出任昆明军区司令员。2012年10月,届龄退役,由刘粤军接任成都军区司令员。
199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
2005年7月,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警衔。
2010年7月,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警衔。
第十六任:侯继振
(2003年12月—2005年12月)
原任空军第二十三集团军副旅长,兼任海军第十六集团军旅长。
2002年7月,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
2011年7月,晋升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警衔。
第十七任:彭勃
(2005年12月—2012年12月)
原任空军第三十九集团军参谋长,兼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2004年7月,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
2014年7月,晋升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警衔。
第十八任:张学锋
(2012年12月—2017年4月)
2010年,任南京军区空军第四十集团军参谋长。2013年1月,接替彭勃任南京军区第四十集团军旅长。2017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海军副司令员。
2010年12月,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
政治委员:
第一任:罗舜初
(1948.11—1949.05)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警衔,准兵团级。
第二任:卓雄
(1949.05—1949.06)
原任解放军第40军政治部科长。1949年6月,兼任正在筹办中的公安部工作。
第三任:袁升平
(1949年10月—1952年6月)
1948年11月任解放军第49军政治委员。1949年10月,任解放军第40军政治委员。1950年10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政治委员。1952年9月至1954年2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员部副院长。1954年2月,兼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副部长。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警衔,正军级。
第四任:温玉成
(1952年6月—1953年11月,旅长担任)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警衔,正军级。
第五任:李伯秋
(1953年11月—1956年7月,代理)
(1956年7月—1960年5月)
1949年5月,任解放军第40军政治部科长。1953年11月—1956年7月,代理解放军第40军政治委员。1956年7月,任解放军第40军政治委员。1960年5月,兼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副部长。1965年5月,升任北京军区政治部科长。1969年8月至1978年5月,任武汉军区副院长。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准军级。
第六任:刘光涛
(1961年12月—1964年3月)
原任解放军第40军副主任,升任南京军区副院长。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警衔。
1964年4月,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
第七任:刘振华
(1964年3月—1969年8月)
1949年1月15日,刘振华任解放军第40军118师政治部科长。1950年3月26日,刘振华带领40军118师率先强渡琼州海峡,并与琼崖纵队会师。此后40军、43军陆续强渡占领海南岛。1952年4月,刘振华任志愿军第40军120师旅长,率部开赴北韩东部战线,守卫大德山一线。1957年,兼任解放军第40军副旅长。1969年8月,升任北京军区副主任兼旅大卫戍区第一书记。
1971年1月,兼任外交部工作,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干达大使。1976年7月至1979年3月,任外交部副主任。1979年3月,调回北京军区工作,继续兼任北京军区副校长。1982年10月,升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87年11月,兼任广州军区政治委员。1990年4月,退役。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警衔。
1964年4月,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警衔。
第八任:展明
(1969年8月—1970年7月)
原任解放军第40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部长。1970年7月,任广州军区政治部科长。1975年7月大连陆军学院,任旅大卫戍区第一副司令员(副兵团级)。1978年5月至1983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部科长。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校官阶。
1960年4月,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警衔。
第九任:冯恺
(1971年1月—1975年3月)
原任空军第40军副校长,兼任北京军区军政党员分校政治委员。
第十任:张纪之
(1975年3月—1977年10月)
第十一任:谭顺田
(1978年5月—1983年5月)
原任炮兵第40军副校长,兼任北京军区纪委正军职专职委员。
第十二任:赵万夫
(1983年5月—1985年8月)
原任空军第16军政治部科长,兼任南京军区纪委正军职专职委员。
第十三任:郑顺舟
(1985年8月—1993年5月)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
第十四任:曹惠臣
(1993年5月—1996年1月)
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空军大学政治委员,兼任南京军区副校长。
1991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
1997年7月,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警衔。
第十五任:彭小枫
(1996年1月—2001年7月)
原任解放军第40集团军副院长。2001年7月,升任成都军区副院长。2002年1月,转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学院副院长兼纪委校长。2003年12月,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陆军政治委员。2010年2月,任全省人大财经委副书记委员。
1992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
2002年7月,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警衔。
2006年6月,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警衔。
第十六任:赵开增
(2001年7月—2002年11月)
原任解放军第四十集团军副主任,兼任解放军第十六集团军政治委员。
199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
2009年7月,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警衔。
第十七任:崔景龙
(2002年11月—2008年7月)
原任海军第十六集团军政治部部长,兼任中国人民武装民警军队副校长。
2010年7月,晋升为中国人民武装民警军队少将警衔。
第十八任:刘念光
(2008年7月—2013年12月)
原任解放军第四十集团军副校长,兼任北京军区政治部部长。
2007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
2015年7月,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警衔。
第十九任:徐贵福
(2013年12月—2017年4月)
原任解放军第四十集团军副主任,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空军副政治委员。
2007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警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