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风云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读后感,联想,风云
联想风云读后感 本文简介:《联想风云》读后感很久以前就读过《商界》上一篇关于柳传志的文章,当时就觉得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因此对他和联想也就多了一分关注。前些日子,好友强烈推荐《联想风云》这本书,于是就有了很强的阅读欲望。先是下载电子书来读,后来自己干脆买来一本,在今年寒假开学到海口的路上又细细读了一遍。其实一旦开读才发现这
联想风云读后感 本文内容:
《联想风云》读后感
很久以前就读过《商界》上一篇关于柳传志的文章,当时就觉得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因此对他和联想也就多了一分关注。前些日子,好友强烈推荐《联想风云》这本书,于是就有了很强的阅读欲望。先是下载电子书来读,后来自己干脆买来一本,在今年寒假开学到海口的路上又细细读了一遍。其实一旦开读才发现这本书写得还是相当精彩的,读完之后觉得,这是一本可以一口气读完的书。
作者凌志军以纪实的手法,按时间顺序揭示了联想20年的发展历程,文笔精练而生动,人物众多,事件繁杂,情节跌宕起伏,颇有读武侠小说的感觉。每每读到书中一些深刻的思想论述(尤其是柳传志的一些思想观点),心中就会有所感触,甚至会产生共鸣。特意将一些精彩内容总结如下。
1
企业的成功是需要不断创新,尤其是在IT行业,联想从以汉卡起家,然后以代理国外IT产品和自有PC发展厘定了门户,现在向多元化发展,看是简单,其实每个过程都是一次艰难的转型。柳传志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企业,不仅仅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要惦记着地里的,这样才能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中关村那么多的企业中,唯有联想越活越精彩。
2
目标清晰,计划周密。道理说出来,其实谁都懂,但是做起来,却很难。这在我的工作中经常地会出现。从柳传志的角度上来看,他不但能很快地发现新的公司方向,同时在计划制定上无比详尽。亦不断监督计划的执行。这不仅仅是定个收入指标那么简单。在联想的发展过程中,公司越来越大的时候,计划的制定就更需要对于全局的考虑。小公司的时候,大家可以凭借热情去做事情,但是到了大公司的时候,热情就远远的不够了。领导者不能轻易的作一个决定,但是一旦做了,就必须坚定的执行下去。在这个问题上,香港联想曾经因为管理者的失误几乎到了关门的时刻。
3
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时刻都充满在联想的公司。“在这个千变万化的行业里,潜在的风险会突然显现,巨大的风暴会让成就,业绩,规模,一切都灰飞烟灭。10倍速,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柳传志。
书中也引用了任正非的经典段落“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基本上所有的领导人最后都是悲观主义者,正是这种时时刻刻的危机感,才使人不管努力,不断进步,进而不断的活下去。
4
以人为本。书中详细的诠释里什么是以人为本。尤其是在杨元庆和孙宏斌的成长过程中。你可以看到优秀的人才都是在磨难不断的磨炼出钢铁般的意志,甚至是在不断的摔打过程中程中起来。曾经杨元庆曾经是年少气盛,在一次会议上,柳传志告诉他“你不要以为你得到的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你这个舞台时我们定着巨大的压力给你搭起来的,在各种力量的矛盾中,你本应和大家和衷共济,逐步确定你的地位,争取更大的舞台,更大的天地。你不能一股劲的只往前冲,什么事都来找我柳传志讲公平不公平。你毫不妥协,较我如何做?”这话我感触很深,不仅仅是对自己,换过每个人,这话都有不同的意义。
个人感觉这本书写的非常真实,基本上是用叙事的方式介绍了联想的成长历程。将一些书中精彩的语段摘录如下:
杰出的企业家都是信念坚定的人,同时又是超级机会主义者。
柳传志这个人是好高骛远和兢兢业业的完美结合,他以足够的决心和忍耐力与现行制度周旋,直到实现自己的目标。
柳传志一向信奉看不清楚的事情不要着急做,要多想想,想明白了以后撒腿就跑。以上这几句话是作者对柳传志的评价,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志向高远、信念坚定、意志坚强、稳健踏实、勤奋敬业、反应敏捷这些优秀品质正是柳传志成功的构成要素。
不仅要绝顶聪明,还得能吃苦耐劳。一个人同时拥有这两种品质,如果再加上一点运气,必可无往不胜。这句话其实讲的还是天才、勤奋和成功的关系,我们从小就知道这个著名的公式。但为什么聪明人总是比成功的人多,关键是很多聪明人不懂得勤奋是成功的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或者是认为聪明可以替代勤奋。当然也有一部分聪明又勤奋的人缺少机遇,但这还是极少数。聪明是父母给的,勤奋却是可以自己把握的,要想有所成就关键在自己。
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就好像一架天平的两端,此起彼伏。对于任何一家身处激烈竞争中的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几乎所有行业都进入完全竞争的状态下,企业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有时企业的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也并非是此起彼伏,有可能同降同升。
说老实话,柳传志喜欢杨元庆的秉性,包括他的优点也包括他的缺点。联想公司这一老一新两个统帅,在很多地方都很相像:坚定、执着、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充满激情,常怀民族大义,又把公司的利益当作身家性命。如果说这两人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年轻的杨元庆刚性十足,没有一点弹性,从来不会想到,一种优秀品质如果被推向极端也会给别人带来伤害。而柳传志却是一个“妥协的大师”。作家秦朔在他的《大变局》一书中谈到柳传志,说他的人生修炼“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有一种“不同寻常的人情练达”。这不是矫饰之词。在柳传志的所有智慧要素中,应当说最精妙的最具深意的东西就是“妥协”。他在顽强地改变那些自己能够改变的东西时,也有足够的胸怀去包容那些他不能改变的东西。柳传志本人并不喜欢“妥协”这个词。他说这两个字里多了一些消极的成分,而且常常迫使自己去做一些违心之事。他在员工面前更喜欢这样表达他的想法:“你想到墙的那边去,就一定要把墙打一个洞,人是过去了,可是墙补打破了。
然而还有最重要的,他有足够的智慧去分清楚什么是自己能够改变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改变的。
你为什么不能好好地沿着墙走一遍,找到门,从门里过去?”
也许真像《北京晨报》记者刘书说的,此人“忍耐了很多很多常人无法忍耐的东西,隐藏过按常例不应隐藏的黑暗,为他人背过的黑锅也历历可数。”可是在我们的国家里,妥协、忍耐、隐藏、忍辱负重这些东西,常常就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柳传志有一次接受美国《财富》杂志的访问,承认他在企业管理上只用了30%的精力,其余70%要处理外边的一些事情。“牺牲一些个人的率性自由,多些忍受妥协,是为了和环境之间多些润滑,多乘顺风,使企业在已经够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之外不再另添麻烦。”
杨元庆和他的前辈们之间的种种争端,显著地证明了我们国家的行事准则中一个精妙之处。在大多数情况下,绝对公正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妥协和富有弹性才更加重要。什么时候应当秉公持正,什么时候应当妥协,只有饱经风霜、
富有智慧而又修炼到极致的人,才能把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我特别喜欢这段文字,反复读了好几遍。可能在内心深处,我觉得自己欠缺的正是这种可贵的“妥协”和“弹性”。我一向认为正直、坦率、坚持原则是为人处事的优秀品质,所以一直以来都把这些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原来在机关时,接触的是一个特定的群体,相互之间也比较了解,所以这种处世风格还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近几年来,由于从事项目投资,接触的人多、事多、面广,逐步发现自己的处世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过于单纯、直白,钢性太强,缺乏弹性、柔性和包容力。所以有时在与有些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感觉力不从心,没法迅速拉近与对方的距离,影响了工作的推进速度,甚至错失了机会。
这段文字非常准确地表达了在我们国家当前的环境下,善于妥协的必要性。虽然有些许的无奈,但在不能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学会适应环境则不失为明智之举。认识到其必要性,并不代表就具备了这种素质,正如文中所说的,要把握好这个度,需要饱经风霜、富有智慧而又修炼到极致,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大多数人恐怕终其一生、孜孜以求也很难达到。但毕竟这段文字对我的启发和意义是深远的。联想的历史上也裁员,很多员工不理解,为什么领导的错误由员工来承担,柳写出知名的《公司不是家》的文章发到网上。这是一个很矛盾的话题。他这样解释:“一个企业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做到为股东,为员工,为社会几个方面负责;而从发展的角度出发,企业就必须上进,内部就必须引进竞争机制。员工在联想既要有感到温馨的一面,各会有奋勇争先而感到压力的一面,因此不能把企业当成真正意义的家是必然的。在家里,子女可以有各种缺点,犯各种错误,父母最终都是宽容的。但是企业是不可能这样的。杨元庆只能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从大局的角度看问题,这才是最根本的一人为本,最根本的为员工负责。公司的领导层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员工们说“我们把生命中最好的时光交给你们了,带好我们,不要走错。股东们不断的说,“发展,利润,增长。”同行要抓住每个机会,给联想致命的打击,在这无休止的竞技场上,稍有个不留神就鼻青脸肿,头破血流。因此,我们-股东们,员工,对他们这些企业的管理得直接负责人,要严格要求,要批评,要提意见;同时,也要鼓掌,要呐喊,要叫好!让我们上下一心。精诚团结,打了胜仗,我们不骄不躁;打了败仗,我们互相鼓励,依然战歌嘹亮。这才是我们,这才是真正的斯巴达克方阵。”
书中最精彩的一段是联想分家。之前我一直不理解的是为什么联想会因为人的原因而将联想分为两部分。原因如下:
(1)中国的国情不同,一个人后面意味着是一群人。
(2)不能为联想树立一个敌人。
(3)两个老虎放倒不同的领域去,可以将联想作的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出现了一个联想控股的主要原因,仅紧接着,不断地出现了联想投资等等一系列的企业。
工业时代的奥秘在于垄断,那么信息时代的奥秘就在于共享。一个汽车制造商也许可以设想完成产品的每一个环节,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电脑制造商试图统治整个流程。你有可能在利润琏条中的某一环节拥有优势,却无法垄断所有环节,这给了更多人参与竞争的机会。“垄断”的价值日益小,而“分享”的文化渐渐根植在市场上,信息的时代也就到来了。
这一段对热衷于延伸产业琏条的企业来说具有警示作用。我接触的企业中,有些企业就老是眼红自己上游或下游企业的利润,总想往上或往下延伸,恨不能把整个产业琏条上的利润都包揽。在当今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的信息时代,“分享”文化根植的市场上,这是不明智,也是不现实的想法。
过去20年中国商业史上成功者的共同特征,就是无法无天,胆大妄为。既小心谨慎而又能够成功的人并不多见,柳是其中一例。
他的一个习惯是“每个礼拜有半天的工作就是静思。”这让大多数成功者不以为然。四通公司总裁段永基就说“他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想好了,想成熟了,再干,这是他的优点,但同时也有他的弊病。社会变化太快的时候,还坚持想透了再干,就往往会错过时机。”对于这样的评价,柳传志表示不能同意。“我提前一年就开始想了,有什么不好?这样看起来四平八稳,但比你手忙脚乱地干要好得多。”
能一边干一边思考是非常可贵的品质,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时代,能够沉下心来思考的人已经不多了,能够提前一年就开始思考的人就更稀有,所以我赞赏柳传志的作法,为此错过一些时机也是值得的。
激进、执着、急于扩大战果的新一代决策者,试图把联想微机的震撼性成功移植到每一个领域。可惜的是,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常常比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还要难,越是伟大的人越是如此。这是好多企业和好多人在顺境中容易犯的错误,所以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自知恐怕主要是指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
2002年初,微机主战场面临困境时,柳传志明白不是新一代不思进取,而是形势比人强。所以他平下心来安慰年轻人,他语气和缓地说:“去年大家过得不容易。千钧的担子压在你们肩上,往肉里扣,看见你们努力在挺直腰杆,努力在大步向前闯,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但是同时确实十分心疼。你们的困难,你们的压力,我们全都感受得到。你们和我们打断骨头连着筋!年轻的弟兄们,联想控股作为联想大家庭的代表,时刻高兴地等着听你们传来的捷报,但是我们更多地准备着抚平你们的伤痕。”
孩子不只在取得成功时需要肯定和赞赏,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需要鼓励和安慰。企业的员工也同样如此,所以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在企业面临困境时,不能一味地对员工指责和施加压力,有时必要的安慰和体恤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看到这段话时,非常感动,如果我是这个企业的员工,我会拼了命为它效力。我也相信每一个为拥有这样的领导者的企业工作的员工看到这样一段话时都会引起发自内心的共鸣。
这次旅途中,最受益的不仅是美丽的风景,同时还有的就是在回程中,读了这本书,之前电子书总是断断续续的再读,但是没有体会过里面的意思,这次读完以后,感触很多。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也是这次阅读最大的收获。我相信这些收获会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篇2:项目人生成长与感悟读后感
项目人生成长与感悟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读后感,感悟,成长,项目,人生
项目人生成长与感悟读后感 本文简介:读后感看了田俊国关于成功的《项目人生,成长与感悟》的3篇演讲稿,感悟很深。他说:“人生最重要的项目是把自己塑造成器。”1929年,胡适先生在当时的中国公学第十八年级毕业典礼上讲过:“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
项目人生成长与感悟读后感 本文内容:
读
后
感
看了田俊国关于成功的《项目人生,成长与感悟》的3篇演讲稿,感悟很深。
他说:“人生最重要的项目是把自己塑造成器。”1929年,胡适先生在当时的中国公学第十八年级毕业典礼上讲过:“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的确,人的一生都在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努力奋斗,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的经历一些事情,就是为以后的那个我打好基础。可是怎么才能准确的知道自己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且改怎样去塑造这样一个自己呢?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设定一个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不断的去完善自我,最终就自己塑造成器。
我很认同田俊国先生关于成功的几个要素:第一个是要有目标、第二个是要有执行力、第三个是善于权变、第四个是有影响力,第五个是善于总结。
关于目标,我自我还是觉得是得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人对自己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有设计或者有想法的:小时候,常常设想自己将来要成为医生、教师、科学家······这是小时候我们对自己人生的设计,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视野不断扩大,我们慢慢的对小时的人生设计不再认同,于是有了新的人生目标,一直到大学毕业,我们可能都在不断变换着人生的目标,到了工作,我们的人生目标(理想)就要等待着我们去付诸行动了。
田俊国说:“我觉得得什么时候树立自己的目标都不迟,就害怕长期没有自己的目标,没有目标就随遇而安,得过且过,那么当你七老八十,回顾往事的时候,就一定会为你的碌碌无为而悔恨。”
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执行,什么叫执行?人生路漫漫,只有目标远大、志存高远的人,才能够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地向既定目标前进,即有所为,有所不为,与自己目标方向不一致的事情不做。
接下来就是权变。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我们不能因为一些这样那样的事情、挫折就退缩,把头埋进沙子里,放弃自己的理想。达尔文说过,万物进化的幸存者,不是属于那些最强大的,或是最聪明的,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
然后是影响力,有影响力的人,能做到在关键的时候,一声令下,大家都唯他的马首是瞻,能发动群众,所以能成就大事业。
最后是要善于总结。这是成功很关键的一点,经历的事、犯的错、别人的成功等等,都要善于总结,使之成为自己的经验。
田俊国先生总结出的三条路:“第一条路当专家。沿着你的专业走下去成为某一领域有名的专家、学者。第二条路,做职业经理人,当管理者,做大公司的CEO。第三条路就是干脆自己创业当老板。
其实前两条路从过去到现在我都不会选择,不知道再过2年,大学毕业后的自己是否会选择。当专家对于我来说太枯燥乏味,没有哪方面的潜能。而做职业经理人,太拘束,没有自由感。
很小的时候,看着电视里的记者走南闯北,不仅可以工作,赚钱,
还可以旅游,让我异常憧憬。其实这样的梦想,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应该可以算的上是理想,一直存在于自己的脑海中。有时候关于自己以后的定位还是很模糊的,只有一个大体轮廓,就是自由。不喜欢办公室里的压抑气氛,紧张与忙碌,正装与高跟,不过现在有些企业开始改变办公环境,对着装的要求也有所放松,职员之间也可以很轻松的交谈,办公环境不再那么的令人窒息,或许我将会选择这样的路径去实现我的目标。
但我对于自己将来的定位,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主要路径还是自己创业,刚刚大学毕业的我们手上没有创业基金,也没有过这方面的经验,所以一般会选择先到企业学习,等时机成熟,资金充足,就会去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现在大学校园里有很多学生在学校创业,一方面勤工俭学,一方面为以后自己创业可以累积经验。相对于在社会上创业,大学校园的创业的风险却低了很多。
成功需要的品德和境界:一是有使命感,想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做什么事情,所以才会自强不息。二是有责任感,所以愿意挑重担,愿意投入全部精力。三是有包容心,所以能博采众长,我们经常说刘邦和刘备的共同的长处就是善于用人,能够把一些人才团结起来。第四就是有忍耐性,能自甘寂寞,能坚持下去。
看了这么多,学到了很多。成功最基本的就是目标,没有目标,所作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没有头绪的,好比趴在窗户上的苍蝇。我们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要耐得住寂寞,坚定信念,不断奋斗,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篇3:《执行力是靠训练出来的》管理人员的读后感
《执行力是靠训练出来的》管理人员的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管理人员,读后感,执行力,训练
《执行力是靠训练出来的》管理人员的读后感 本文简介:《执行力是训练出来的》读后感在这次公司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阅读了《执行力是训练出来的》这本书,书中用生动幽默、深入浅出的故事和案例讲解了执行力的重要性以及执行力是如何训练出来的,让我有很多感触与启发。曾经总认为一个公司的业绩上不去,是员工们的素质问题。其实员工的素质不高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
《执行力是靠训练出来的》管理人员的读后感 本文内容:
《执行力是训练出来的》读后感
在这次公司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阅读了《执行力是训练出来的》这本书,书中用生动幽默、深入浅出的故事和案例讲解了执行力的重要性以及执行力是如何训练出来的,让我有很多感触与启发。
曾经总认为一个公司的业绩上不去,是员工们的素质问题。其实员工的素质不高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员工的执行力的问题,这才是决定一个公司业绩好坏的关键。因为执行不力使得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贯彻领导的工作意图,没有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尽职尽责,而使得一些“粗制滥造”的细节工作组合成了一个相对劣质的整体,造成全局工作局面打不开,缺乏创新意识。为什么看似雄心勃勃的方案,往往却效果差强人意,看似很好的决策却一而再,再而三的付之东流?问题的原因集中到一点:执行力不强!企业整体实力的提高,竞争力的增强,关键也在执行力问题。战略可以复制,差别在于执行。没有执行力就没有企业的竞争力。什么是执行力?简单的定义就是:按质按量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执行力的强弱体现在全公司员工的精神面貌上,它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每个工作环节。训练执行力,提高业务能力,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第一,端正态度,要有责任心。执行是能力,更是精神,是全体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认真的工作状态,是贯穿工作全过程的对待本职工作的奉献精神。个人执行力是指每一单个的人把上级的命令和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没有任何借口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团队执行力是指一个团队把战略决策持续转化成结果的满意度、精确度、速度,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表现出来的就是整个团队的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
一个优秀的员工从不在遇到困难时寻找任何借口,而是努力寻求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出色完成任务。要提升执行力,就必须学会在遇到阻碍时不找借口而是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对于我们普通员工而言,每天的日常工作大都是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很少有干大事的机会,但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小事,才更能体现出你的执行力,只有出色的完成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才能迎接更高的挑战。“期望二,做到十”这是最好执行者的自我要求,别人尤其是领导对你有期望,你不仅全力以赴要做好,更要好到超乎别人的意料。想出色的完成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细节问题,改变心浮气躁、半途而废的毛病,以精益求精、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各项工作部署。只有脚踏实地地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成就。
第三,增加沟通,融入团队。书上提到有一类的员工,领导布置任务时,他似乎听的很认真仔细,看上去也很明白,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搞明白要做什么,然后就开始执行,结果自然会出现偏差或者大打折扣。领导在给我们布置工作的时候,很多时候不可能将每件任务的意图解释的那么清楚,如果我们对上级的意图不能完全领会,又不和领导沟通的话,往往把事情做的不如人意。作为一个优秀的执行者,必须多想、多问,才能体会上级的意图,执行起来才不会走样。在我们的工作中,沟通不仅仅指和我们的上级,还有和部门同事以及和其他部门同事之间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执行力。
第四,执行需要培养自己的自觉习惯,摒弃惰性。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在工作中常有的状况就是:面对某项工作,反正也不着急要,我先拖着再说,等到了非做不可甚至是领导追要的地步才去做。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就变成了一种拖拉办事的工作风格,这其实是一种执行力差的表现。执行力的提升需要我们改变心态,形成习惯,把等待被动的心态转变为主动的心态,面对任何工作把执行变为自发自觉的行动。
因此作为公司的一份子,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爱岗敬业,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执行力,实现公司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