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德育,教育培训,教师
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本文简介: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德育教育的学习。我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顺利地完成了相关课程的学习培训。通过这次学习和培训,对于刚刚走上德育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的我,培训是及时的,收获是丰厚的,意义是重大的!学习完了以后,我对自己今后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下面就谈谈我参加本次培训
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本文内容:
教师德育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德育教育的学习。我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顺利地完成了相关课程的学习培训。通过这次学习和培训,对于刚刚走上德育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的我,培训是及时的,收获是丰厚的,意义是重大的!学习完了以后,我对自己今后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下面就谈谈我参加本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是比较明显的,很多人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只要学习好,成绩好,考得高分就好”等等。其实不然,德育工作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因为只有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就像讲课的老师们讲到一样,我们是要培养出考取大学而像马加爵一样会杀同学的尖子生还是培养出有品德、知善恶的一般学生呢?我想答案是不容置疑的。因为要培养出能遵纪守法、有礼貌有道德而又有知识有理想的接班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教育,我们应该走出误区,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德育工作是我们中小学校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教育放首位;而对于教育而言,德育是首位的。我想,我们要开展好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应从思想觉悟上来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会努力地开展工作,抓好德育工作,下功夫去完成好每一个工作内容。面对不断发展而又缤纷复杂的现代社会,面对越来越不听话的青少年,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德育还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我们的这一项工作,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二、德育工作的艰巨性
我们的德育工作不像文化教育课一样教什么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像其他工作是显而易见的。简单来说是因为德育是对人的心灵的教育和塑造,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指导,是对学生心理的辅导等,换而言之,我们德育工作者既是对学生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成才的导师,也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种多角色的我们,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不下功夫,不从细微工作做起,不研究好工作方法,是不会取好的成果的。况且,在当今这种社会环境下:网络不断侵蚀着孩子们的生活,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家庭教育又滞后不前,等等,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更是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除此以外,德育工作还包括有学校的安全工作等,而安全工作也是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重要工作,并且学校的安全问题是随时随地都会面临的。
面对如此复杂而的工作内容和任务,而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又不利于开展工作,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好,是个艰巨的任务。那么,是不是我们就避而不谈德育工作和安全工作呢?我认为这是行不通的,正因为面临着如此多的问题和困难,才更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的工作来破除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如何开展好德育工作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也让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艰巨;也通过学习,让我得到了各位专家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增强自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的信心。在听了几位老师的精彩讲座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学校的德育工作:
1、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师德是学校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像俗话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何况我们是教育者,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其实,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师风,就有什么样的校风,有什么样的校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学风。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首先做到榜样作用,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这样才会为学校德育工作起一个好的开端。
2、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未成年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中小学校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努力做到是学生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各种生活生存能力,促进他们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3、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当前社会中,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已非常突出,甚至了出现了学生杀老师的极端行为。这警示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相关的法制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面,我想我们要认真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这样才会要求他们做到守法、不违法等。
4、做好各种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不管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要按照“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安全管理方针,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来约束和指导工作,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这样学校的安全工作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也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要想把学生教育得好,管理得好,就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努力教育。如开展家校定期会议、家长座讲会、定期家访等,都应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德育教育千头万绪,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纵然我们的工作很繁琐,开展起来很困难,不过只要我们找到了方法和对策,不管多大的困难,多繁琐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并且能够把它完成好。所以对我来说,这次培训是一次及时的培训,它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很重要的帮助和影响。
篇2:小学德育教育中主题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德育教育中主题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实践,德育教育,小学,研究
小学德育教育中主题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简介:《小学德育教育中主题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一、课题的提出德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德育社会化和社会德育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封闭型的学校道德教育已不符合现代德育发展的趋势,因此,要注重德育的开放性,注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细致、生动性,增强双向互动性和适应性
小学德育教育中主题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内容:
《小学德育教育中主题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德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德育社会化和社会德育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封闭型的学校道德教育已不符合现代德育发展的趋势,因此,要注重德育的开放性,注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细致、生动性,增强双向互动性和适应性,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加深对德育原理的规范等认识、理解,并不断训练、升华、自省和内化,从而形成比较固定的个体行为规范和思想品质。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是依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成长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在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的基础上,设计丰富多彩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力求做到目标多元整合,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使每一次活动都成为一个完整的、和谐的、富有弹性的、具有人性化氛围的教育空间,它既破除了传统德育的灌输,又解决了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种种弊病,通过主题活动教育方式,把呆板的灌输变为学生的有趣参与。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
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建议》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的精神,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按照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目标,创设活动情境,选择指导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活动的科学性、可行性、适切性与实效性,探索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方式、模式,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能力,增强教师的育德能力。
三、概念的界定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依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成长的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道德品质形成规律,有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学习活动的一种课程形态。德育主题活动不以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强调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体验中内化,丰富或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探求在具体情景下学生的最佳道德行为方式。
小学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要依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的要求,在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及认知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各类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在活动体验中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预设的研究目标
学校把德育主题活动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并进行整体设计。将各项活动跟重大节日、重大事件相结合,跟学生实际紧密结合,立足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努力挖掘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使德育教育走向校本化、生本化、生活化、活动化。在德育主题教育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动态性、活动性。把原来教师的简单说教变为学生的直接参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增强教育的深刻性和有效性。
(二)研究内容
1、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
(1)培训指导,转变观念。要改变传统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形式,让我们的教师自始自终参与到指导学生活动中,转变教师的观念是首要任务。为此,我们结合教师理论学习与业务研讨进行不同层面的教师培训与指导。如,有关纲要的学习解读、活动方案的设计指导、学科与德育活动的有机融合的研讨等,让教师首先对德育活动有全新的认识并从观念上能予以接受。且关注培训方式的多元,采用集中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我研读相结合,优化培训过程:
①理论学习式。在教师学习中要进行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以促进教师内涵的提升、师德的培养。学校可通过校本培训,设立教师书屋,积极创设学习、交流活动的平台,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内涵。
②专题讲座式。通过举办讲座,引导班主任在德育活动目标的制订上把握好知识纬度、能力纬度、情感、态度纬度,并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针对性原则:围绕活动主题,切合班级实际;可行性原则:能够根据目标制订相应的教育内容,设计出具体、可行的教育活动方案;在内容的构架上注重多元开发,易于操作,精心筛选,为我所用;在环节的编排中,注重合理、有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③专家引领式。邀请专家对我校德育主题活动的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创新性等方面作具体指导,解决我们在实践中的困惑;
④示范辐射式。发挥德育学科带头人示范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实行校内“骨干带教”机制,挖掘“十佳班主任”、“优秀班主任”资源,以点带面,促进班主任队伍整体发展。
⑤教育叙事式。①结合“国培计划——2010年‘‘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活动,开展“主题式教育叙事”研究,要求班主任每月根据读书专题,阅读相关篇目,结合自身教育中的真实案例,撰写教育随笔;②搭建交流、共享平台,要求班主任将主题活动设计、组织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活动反思“叙述”出来,学会研究学生,研究班级状况,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经验,提升育德能力;
⑥评比展示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主题班队会的评比、特色活动展示等评比展示活动,促使班主任在实践中成长。
(2)实施互动
实践提升
本着教师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中的主体作用,我们将德育主题活动设计能力校本培训的着力点放在班主任“自主参与、热情参与”这一点上。“互动”是“参与”最为重要的前提之一。我们强调培训的互动,尝试班主任同伴之间的互动、班主任与家长间的互动、班主任与学生间的互动、班主任与网络的虚拟互动,在活动中生成教育智慧。
①同伴互助式。组织“班主任热点沙龙”活动,让班主任与同事面对面,在轻松的环境中交流热点新闻、班级动态,引导班主任不拘泥于琐碎事物堆中,关注学生实际,关注时事新闻,关注现实社会,并学会倾听,善于从学生生活、媒体信息中捕捉灵感,收集活动内容;②师生联动式。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参与主题活动策划,使活动更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③家校沟通式。开展“家校沟通”培训,引导班主任积极开发家长资源,充分利用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信息和技能的资源优势,丰富活动内容;④研训一体式。在项目培训过程中,融科研、培训于一体,围绕此课题引导班主任根据主题需求、班级实际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拓展活动内容;⑤博客对话式。引导班主任走进博客,寻找“同盟军”,在这扇跨越时空、共同学习、同享资源的智慧之窗中,成为教育资源的使用者,更是教育资源的更新者、创造者。
(3)课题引领
营造氛围。
为了有效地保障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我们以培养教师育德能力为切入口,以《小学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为基点,引领教师以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导师引领”四步培训序列,提高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从而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
2、探索德育主题教育的方式、模式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方式要注重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凸显其广域性、多样性、层次性、选择性、地域性等特点,其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呈现为多种形态,并尽可能为学生所乐于接受:一是序列式。即先设定一个主题,再围绕该主题设定一系列的活动,活动周期可根据活动内容以及学校实际或班级实际情况而定。二是基地式。充分挖掘地域、社区教育资源,在梳理分析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确定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基地。三是接力式。即将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传统项目,一届一届地传下去,形成校本化的主体教育特色。四是专题式。根据教育目标提出活动,然后围绕主题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这种主题既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又可以根据学校、学生中产生的思想、行为问题而适时进行的专题教育活动。五是渗透式。既把教育活动渗透到学科教学、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德育主题活动的方式方法,并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基本模式:活动设计(布置活动应进行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搜集、实践、体验)--集中展示(展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反思总结(师生共同反思总结本主题活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3、深入落实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1)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通过升旗仪式、结合形势教育、传统节日、纪念日,通过演讲、征文、绘画、歌咏等比赛以及主题班队会、参观、展览、调查等活动进行爱队、爱校、爱家乡、爱国教育。
(2)深入开展激发进取仪式的励志活动。①“雏鹰争章”活动把对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具体内化为若干枚“雏鹰奖章”,通过定章、争章、考章、颁章、护章,引导少年儿童不断为自己确立新的目标,不断进步、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品质。②“校园之星”“四好少年”评比活动。在继续开展传统的优秀少先队员评比活动的基础上,评选“校园之星”,结合学校实际,设置评选方法和标准,不以学习成绩论优劣,给每一个孩子多元化的评价,“四好少年”每年十名,是评比活动的升华。③特色班级的创建活动。对班级德育工作提出“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的要求,要求各班开展班级特色创建活动,丰富班级文化,提升班级品味。
(3)特色少先队活动——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把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结合具体实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学会知恩图报、诚实守信。
(4)“书香溢校园,师生共成长”活动。以校本课程《国学·韵》为依托,深入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将学生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
(5)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大力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其实效性。
4、
提高德育主题活动的实效性
小学生对事物的态度、情感容易受到表面特征的支配,缺乏对某种事物及其社会意义的深刻认识,盲目性较大,他们在教师影响下,行为的自觉性、自制力有明显进步,逐步开始能自觉、独立地参与活动中的各项工作,但往往易兴奋、易冲动、持久性较差。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可从以下几个纬度考虑:
①活动设计要具有教育性。活动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但活动不能自发地推动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只有伴之以良好的组织形式和鲜明的教育目的,才能成为有效的德育途径,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②活动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某一活动时,切口要小,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基础相适应。宜以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事、物作为载体,吸引并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随着活动的展开,使学生逐步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③活动设计要把握教育契机。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的契机,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是其内心思想的反映,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的时机,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内部需要,从学生实际中选取主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他们乐于接受的活动,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④活动设计要提倡多种形式。对小学生来说,活动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讲究形式的活泼多样。要创设形象鲜明、趣味浓厚、形式新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力戒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和单一不变的程式,要把健康向上的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使主题活动常开常新,多姿多彩;要注重活动形式的开放,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区,使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知、情、意、行同步发展。⑤活动设计要体现双主体。现代德育提倡“双主体”论,即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应当互相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中,既要考虑自身设计能力的提升,又要兼顾学生主体意识的萌芽,变教师主导的“独角戏”为双主体互动的“协奏曲”,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方案的设计,满足学生主动接受教育活动的意识与情感,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五、研究原则
1、德育的开放性: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把学生放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学习生活,创造生活。
2、德育的主体性:学校德育应引导学生以学校主体或主人的身份直接地、民主地、主动积极参与活动或过程,成为各种活动的主体。
3、德育的复杂性:学校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者的复杂性、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学校教育的全社会性使小学生的教育不再单纯和简单。
4、德育的创新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少年儿童自身发展的要求,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不断探索,创造德育的新经验、新方法。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采用实践研究法,首先对学校德育的现状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调查分析,对传统的德育方式进行总结和理性思考,从中遴选可以借鉴的地方,然后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对传统的小学德育方式进行改革和探索,制定各教育阶段相互衔接,具有递进层次的主题德育内容和要求,并由此设计主题性的系列德育活动,变传统的说教方法为活动体验,最终形成有可操作性的系列德育活动方案。
1、改变传统德育存在的内容要求过高,不切实际,编排无序等现象,依据学生现实生活,以《小学德育纲要》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按照学生年龄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德育内容进行科学地整合,形成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具有层次性的德育内容序列。
2、改变传统的说教、灌输方法为活动体验,设计开展生活化的系列德育活动,加强学生对道德的体验和品德内化,最终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系列德育活动方案。
3、改变传统的学生机械、被动接受道德知识为积极主动参与生活宰践,提高学生德育主体的自主性、创造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提高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调查法:根据实验需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形式调查分析、总结规律。
3、行动研究法:通过理论学习,活动的实践、评价、反思等活动,及时调整课题计划,检验研究成果,探讨新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4、个案研究法:通过探讨、论述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的案例,进行个案研究。
5、经验总结法:及时反思总结研究过程中好的做法,撰写案例反思、经验论文等,收集整理好的德育主题教育设计方案,并编辑成册以推广。
七、研究主要阶段及划分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9——2011、2)在教导处和课题组的策划下,以德育处和少先大队为组织单位,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领导机构,构建出德育工作的各种框架体系;狠抓领导教师作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研究规范化和民主化的德育管理制度,为开展规范德育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3——2012、12)构建和完善德育工作的各种框架体系,研究和探索德育活动的新体系和新模式,依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成长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在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的基础上,设计丰富多彩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力求做到目标多元整合,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使每一次活动都成为一个完整的、和谐的、富有弹性的、具有人性化氛围的教育空间,及时调整组织新的活动思路和方式方法,全面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主题活动,及时总结各种教育活动情况,分层次、分阶段落实德育目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1——2013、8)落实各阶段实施目标,交流评比,总结各种教育活动情况和效果,建立多元化的德育评价体制,进一步总结推广新的德育活动体系和模式,使德育工作更加深入有效扎实地开展下去。
八、预期研究成果
1、活动方案、计划、总结;
2、实况录象、光盘;
3、相关论文、获奖成果;
4、活动记载;
5、交流研讨材料;
6、相关的其它材料……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徐璞、达淑宁
职责:
达淑宁:负责组织、筹划课题的研究思路、实施过程,指导研究过程,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徐璞:负责学校及德育处总体工作的规划、计划、活动安排及组织实施,收集、整理、总结相关材料,做好课题阶段小结及成果总结。
篇3:小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3篇
篇一: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心得体会
思想道德教育心得体会 七小 四年三班XXX
班级中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趣味性强,我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与意识日益加强,自理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处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更是使日常生活成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演练场。而对于不同年龄、年纪、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性、兴趣、
学习习惯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我们班上有名学生李某,他性格孤僻,上进心不强,逆反心理重,学习成绩不好,缺少家庭的温暖。老师初步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制定了应该先从心理疏导开始的教育方法,尽量让他取得小的进步,循序渐进的转化。具体的教育方法是:先通过班级师生交流,取得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学生交心,还通过集体活动,为该生参加集体活动提供便利条件,让其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他正确认识和
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从而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勇气。通过以上的工作,学生李某的行为习惯大有改变,进步比较大,学习上也开始努力,初步收到成效。相信他能转化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好学生。 不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想都不是一下子形成的,都是从小到大,通过点点滴滴的事情和感受,逐渐形成的,因此,思想道德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
篇二:小学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今天的少年,是未来国家的栋梁,肩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谈一下几点体会:一、 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进步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眼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进步学生的素质,首先要进步本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榜样先垂范。我作为一位班主任,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个学生人格,教育他们酷爱劳动,我天天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教育学生团结友爱,首先做到和同事弄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板书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进步本身素质,建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领路人。二、 抓好常规,培养习惯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夕一朝构成的,而是通过每件事,每项活动,每节课,长时间熏陶才能构成。我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练习为主线,加强了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方面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束缚力,构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稳定,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1.重视课堂内的常规练习,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我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练习,严格要求,一抓到底。对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一切有益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练习学生正确的读书和写字的姿势,天天提示他们留意三个一,读书是要责备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得手到、眼到、口到。只要造作业,就不停地提示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留意听他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如每次学校开会,我要求学生留意听清讲了几件事?是甚么事?回到教室后抽查学生起来讲出要点,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增进作用。2.建立学生一平常规,培养学生自理能力为了规范学生行为,我根据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手册上的在家,在校的要求具体化,制定了班上一平常规。要求学生天天按时起床睡觉,养成在家里认真温习和参加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洗脸、洗脚、洗小件衣服,回帮助父母扫地、倒垃圾。总之让孩子通过劳动来理解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的艰辛,体贴父母的辛劳,体贴尊老敬老的美德。
篇三:小学德育的心得体会
小学德育的心得体会
碑木中心学校 马用琴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1如果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那么我觉得“学校无小事,处处可以进行德育。
《家庭教育》上说:“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班辅教师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我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孩子们一生的成长。作为众多班辅教师中的一员,我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的艰巨。为加强班级德育工作,我和班主任商量并制定好了德育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班德育工作认真按计划进行。
一、 抓好常规训练
由于是一年级新生,开学初,我和班主任用了整整两个星期系统全面的对孩子们进行常规训练。
本学期开始,刚从幼儿园或者学前班进入一年级的孩子课堂秩序一片混乱。我针对孩子们纪律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没有形成的现状,和班主任密切配合,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和班主任刘鸣凤老师在语文数学教案和教参以及儿童读物1转引自《试教通训》2003/37—39合刊小学语文专辑(七)第4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精选了喜许多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教孩子们读背。孩子们在饶有兴趣的读背中自觉的规范了自己的行为。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时,我们就背《读书歌》和《写字歌》。比如,当孩子们坐得东倒西歪,心不在焉时,我们就带孩子们背“两脚放平,两手放正,抬起头,挺起胸,小眼睛看老师。”孩子们背完儿歌,一个个都精神抖擞,坐得端端正正,等着老师表扬呢!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我就会提醒“两脚放平,身体坐正,抬起头,挺起胸,胸口离桌一拳头。”每当这时,孩子们坐得跟写字书上示范的小朋友一样标准,一个个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双脚并拢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说话声音响亮。”在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则背《文明礼貌歌》“下课了,别着急,书本摆好再出去。不追不跑不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行。”??这些儿歌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比空洞乏味的说教管用得多。现在孩子们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教育以表扬为主
孩子们就像一颗颗幼苗,总是期待雨露的滋养,总是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而老师的表扬就像雨露阳光,哺育孩子们茁壮成长。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
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不但有批评的作用,还不伤害学生自尊心。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孩子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辅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辅老师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孩子们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在学生面前,老师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放学,我和刘老师轮流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在校园的任何地方,见到垃圾我们总是主动捡起。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升旗仪式时,我自己戴好红领巾,站得直直的,态度严肃认真,唱起国歌声音响亮。学生代表和辅导员献词完毕,我总是热烈鼓掌??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一效仿。这样言传身教,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
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培养良好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班级风气。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有的学生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知道关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我是一个小学生”的班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用相关的视频和课件让学生分清是非对错,然后同桌交流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对,再全班交流。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这个班,后进生的人数挺多。全年级唯一一个有智障的孩子就在我们班上。因此,转化后进生是我们班辅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后进生最大的问题不是学习吃力,而是学习不好带来的自卑和人格分裂,将影响他们的终身发展。所以,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降低标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课堂上不要紧
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比如:对这个有智障的孩子,我们总是安慰家长“您的孩子不傻,只是发育迟缓一点。”起初,这个孩子每次说话只能断断续续的说两三个字,什么都不会读写,也不会计算。一上课就往桌子下面钻,怎么喊也不肯出来。面对这个智障儿童,我和刘老师从来不歧视他,看到他有一点点进步就大大的表扬。比如:看到他还没来得及钻桌子,就立刻表扬他“你今天真乖,坐得很端正。”看到他看一眼黑板就赶紧说:“你都会认字了,真了不起,来,老师奖励你一颗五星!”知道他会认某个字了,就故意在全班同学面前说:“请小明(化名)给大家读一读这个字。”他口齿不清的读了,我马上热情洋溢地说:“同学们,掌声送给他!”每当这时,那孩子总是乐呵呵的,一脸的幸福。虽然这些赞美不像对正常孩子那么管用,虽然他仍然坐不端正,仍然不怎么写字。但他进步相当明显了,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能认不少的拼音和汉字,最大的转变是他不会再总是钻到桌子下面去了。也能说一些简单的完整的句子了。最让我欣慰的是:当教室里闹哄哄,我有些生气地撅起嘴巴埋怨大家不喜欢我时,他总会热情又大声地说:“老师,我喜欢你!”由此可见,以心换心,这个孩子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六、关爱留守儿童
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十分普遍。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班单亲家庭的孩子就有六个,留守儿童有二十多个。那么多的孩子缺少父母的爱,一来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