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对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

日期:2020-06-13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对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内部控制,要素,影响,计划,系统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对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 本文简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对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COSO(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对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 本文内容: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对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

内部控制是

现代

企业

管理的重要

内容

,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

法律

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企业达成内部控制目标所必需的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这五个要素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1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统,原有的人工控制系统需要转化为人机协同控制系统,以完成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目标。本文在探讨引入ERP系统对企业内部控制

理论

框架及其要素

影响

的基础上,对如何将ERP系统与内部控制系统相整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一)对控制环境的影响。控制环境指企业的控制氛围,是内部控制的基础。ERP系统在以下几方面对企业的控制环境具有积极的影响:(1)员工的道德观。员工的道德观是企业文化层面的内容,ERP系统作为管理信息系统,似乎与企业文化没有直接关系,但ERP系统是一套钩稽关系严密、各职能间关系密切的信息共享系统,其造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有利于管理层塑造诚实的企业文化。(2)员工的胜任能力。ERP系统中固化了很多预测和执行

方法

,可以帮助员工提高

计算

速度模拟能力,大大提高员工的胜任能力。(3)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如董事会是否独立于管理层,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是否能够完成其监督职责。这一点是超越ERP系统能力范围之外的。(4)管理

哲学

和经营方式。通常认为,ERP系统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过程。ERP系统的实施,标志着企业的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向精确、快速、量化的转变。(5)组织结构。ERP系统可以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来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在系统的运营过程中,ERP系统首先解决组织结构中的信息传递

问题

;然后,解决业务流程的顺畅与规范问题;最后,潜移默化地使企业组织结构走向合理化。(6)授予权利和责任的方式。ERP系统的运行要求企业有规范严格的授权体系,系统的登录权、单据与报表的查询权,每笔

经济

业务的审批权等,在系统中都有明确的授权、审批与执行过程,并对所有的过程进行记录。ERP系统的实施极大地强化了这个环节。(7)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ERP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够为管理层提供全面快捷的人力资源信息,更好地执行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同时,ERP系统的引入本身也对控制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ERP技术本身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如程序或资料也有可能被不适当地修改,系统中也可能会未经授权进行交易处理等,需要管理层充分认识并分配足够的资源去管理这些技术风险。

(二)风险评估。指企业对经营、财务报告、复合性目标有影响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进行识别与

分析

,风险评估主要是为了协助企业及时制定和修正内部控制措施,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对于技术

发展

、竞争格局、经济环境变化等外部风险,ERP系统的识别作用有限;对于内部风险识别则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ERP系统有一部分报表与流程是专门用以分析内部风险的,如库存上下限分析、岗位与人员的契合度分析、订单履约能力与盈利能力分析等。在风险分析过程中,ERP系统对于重要程度方面的问题,如时间(如交货期)、数量(如物料配套状况)、金额(如成本波动)等,可以直接得出量化数据供管理层

参考

;对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如销售预测误差率、人员流失率等,ERP系统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结构性分析、趋势分析等,得出近似的可能性参考值;对于风险管理途径,ERP系统则不能直接给出解决办法,系统只是预置尽可能多的参考方案,以便在提供分析结果后供管理人员选择使用。应当看到,ERP系统在增强企业风险评估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风险评估的内容,如对提供实时信息的风险进行辨认和管理,因此,应当考虑风险评估中ERP系统自身相关内容。(三)控制活动。指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施的政策和程序,主要包括:(1)业绩评价。指将实际业绩与标准进行比较,将不同系列的数据相联系,如经营数据和财务数据。业绩评价正是ERP系统的所长,没有ERP系统的帮助,企业难以及时准确进行业绩评价。(2)信息处理。信息处理分为

应用

控制和一般控制两类。应用控制指个人操作过程中的控制,如对输入资料进行检查、对系统产生的非常规报告进行处理。一般控制是关于应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ERP系统可以自动进行一定的应用控制,而在一般控制方面,则需要增加有关ERP系统本身的内容,如数据中心和

网络

运行控制、系统软件的获得和维护等。(3)实物控制。也称资产和纪录接近控制,包括实物安全控制、计算机及数据资料接触授权控制、定期盘点等。在实物控制领域,ERP系统不能提供较好的帮助,而且ERP系统本身会增加实物控制的内容。(4)职责分离。将各种不相容职责分离,以防止员工单独作业时从事或隐藏不当行为。一般来说,应将业务授权(管理功能)、业务执行(保管职能)、业务记录(

会计

职能)、业绩评价(监督职能)等职责分开。ERP系统本身不能保障职责的分离,但在ERP系统职责划分与授权体系下,可以利用系统的安全控制实现职责分离。

(四)信息沟通。指为了使员工履行其职责,

企业

必须识别、捕捉、交流内外部的信息。ERP系统是一个提供内部信息、规范内部信息的系统,企业可以借鉴ERP系统拟定相关信息沟通制度,并将制度与数据的载体运行于企业之中,通过ERP系统规范信息沟通制度的执行。沟通包括使员工了解其职责、了解其工作如何与他人联系、如何对上级报告例外情况等。ERP系统可以通过其授权体系使员工了解自己的职责;通过参与业务流程、完成单据与报告,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与他人的工作之间的关系。(五)监督。也就是评价内部控制运行及改进活动进行评价,包括持续监控、独立评价或两者相结合。(1)持续监控。持续监控建立于单位内部的业务循环当中,包括日常的管理监控活动。如分部和总部采购、生产和销售部门之间的经理保持日常经营联系,对与他们观点不同的报告提出质疑,以保证相互间的监督。ERP系统为持续监控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对于保证持续监控的客观、

科学

标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ERP系统中的主生产计划衔接销售部门与生产部门、物料需求计划衔接生产部门与采购仓储部门、资金计划衔接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之间的监控以翔实的记录为依据,以科学的计划为准绳,当然可以实现持续有效的监控。(2)独立评价。独立评价通常由内部审计部门或人事部门执行,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与有关人员进行交流并收集改进意见。ERP系统可以让内部审计人员快捷深入地了解业务流程与其间的控制体系,并在业务抽样、正确性复核等方面节约部分工作量。

应当看到,使用ERP系统后,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更多地了解从交易发生到报表生成所有自动以及人工过程,了解系统是如何捕捉对于报表而言的重大事件,并了解错误可能发生的方式和环节。不仅如此,在监督环节中,由于大部分监督信息是由ERP系统本身产生的,在利用该类信息之前,需要对信息本身的正确性进行审核。以上所述

影响

可归结为下表:值得注意的是,在考虑ERP系统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时,不能简单地把ERP系统当作作用于企业管理体系的客体,因为ERP系统本身就是企业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许多管理思想和管理程序固化在ERP系统当中。表1总之,ERP系统对于内部控制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在于,由于使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ERP系统可以按照确定的规则来执行复杂的处理和

计算

,减少了处理过程中的错误;ERP系统可以实时提供信息,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可获取性和正确性;ERP系统能够显著增强监督的功能,并通过系统的设定降低因勾结而遭破坏的可能性;通过对于

应用

程序、资料库和作业系统的安全控制,可实现有效的职能分工。消极的一面在于,系统程序本身可能出现错误而不易被察觉;可能由于授权系统本身的缺陷造成未经授权的使用、变更、毁损资料;如果使用者过多,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安全等。

具体说来,建立引入ERP系统后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当注意两方面的

问题

。一是从ERP系统的业务流程入手,重新进行控制点设置和控制流程设计。内部

会计

控制所涵盖的控制

内容

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

经济

业务的会计控制。人

工业

务控制流程是建立在这些经济业务循环之上的,ERP系统的引入对于这些业务流程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因此,建立ERP系统环境下的人机协同内部控制系统,需要针对发生改变的业务流程重新进行控制点设置及控制流程设计,将控制流程整合到ERP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去。二是在ERP系统引入后,不应当仅仅考虑ER对于原有内控系统的过程性影响,还应当考虑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内部控制问题。也就是说,ERP系统本身也应当成为内部控制的内容。ERP系统本身带来的技术风险要求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对其进行风险控制,主要风险控制点在:对ERP系统技术支持部门的功能及职责划分;对ERP系统程序开发及修改的控制;对ERP系统文件资料的控制;对ERP系统程序及数据资料存取的控制;对资料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对档案及设备安全的控制;对软硬件维护的控制;对信息安全监察控制;对外部进行信息发布相关操作的控制。

篇2: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

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制度,关系,制度,设计

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 本文简介:1.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1、谈谈会计制度设计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答: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设计的会计制度,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包括:(1)实现财务会计目标;(2)维护财经法纪,增强自我约束机制;(3)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 本文内容:

1.

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

1、谈谈会计制度设计与财务会计目标的关系

答: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设计的会计制度,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包括:

(1)实现财务会计目标;

(2)维护财经法纪,增强自我约束机制;

(3)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监督;

(4)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5)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与完整。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通过全面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为企业管理当局、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及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准确、充分、通用、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两者具有密切的关系,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包含了财务会计目标。

2、举一个内部控制的例子,并指出体现了哪些内部控制原则。

某公司出纳员张丽从公司收发室截取了客户给公司的分期付款的12000元支票,存入了由她负责的公司零用金银行存款户。然后,在该存款户中以支付劳务款为由开了一张以自己为收款人的12000元支票,签名后从银行兑取了现金。

在与客户对账时,她将“应收账款——李伟”账户余额扣减12000元后作为对账金额发给李伟对账单,表示12000元已经收到。

10天后,她编制了一笔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

12000,贷:应收账款——李伟

12000,将“应收账款——李伟”账户调整到正确余额,但银行存款帐面余额却比银行对账单高列12000元。

月底,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她在调节表上虚列了未达帐项,将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平。

要求:就上述情况分析该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存在哪些重要的缺陷。

体现:

a、印章与支票应分开存放加强控制,付款审核和支票签发没有分离;

b、应收账款对账程序不应由出纳员执行,应由会计员执行;

c、出纳员不应具备编制记账凭证的权利,这项工作应由会计员完成;

d、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出纳员不应负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e、每一笔付款都要经过审核、审批、结算、复核、记账、核对、对账这几个必要步骤、其中审核、核对、对账尤为重要,应对其加强管理,由专人负责,以此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

f

、张丽的这种行为也说明了该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人员自身素质差的原因,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完整,应提高职员专业、素质各方面的需求。

g.应加强对大额现金收付审核力度,对由出纳员负责的公司零用现金、银行存款户以及大笔现金流动加大日常审计监督。

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决定了内部会计制度必须以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完整为主线。因此,企业在会计制度设计中应贯穿内部控制的“制约控制”功能,使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建立相互制约关系,一项经济业务不能完全由一人决断或完成。

(一)贯穿“制约控制”之本

1.分工要合理。把一项经济业务的全部过程分成若干部分或环节,由不同部门或人员完成,不得由一人自始至终的包揽,实现恰当的权利分割。

2.岗位间要牵制。内部牵制就是要求经济事项与会计事项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企业内部不同职责岗位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会计工作中的内部牵制就是会计账务与事务分离,保证账钱分管、账物分管,会计人员不能既管账又管物,会计不得兼任出纳。

3.审核检查要严格及时。从原始凭证取得到凭证的制作再到最终的收付款和登记入账,整个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有严格的检查、审核。实现下道会计程序对上一道会计程序进行有效的检查监督。同时要附之必要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的审计稽查工作。

4.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制。经济业务的有关人员要有明确的工作职权和经济责任,附之相应的奖惩考核制度,责、权、利对等、统一。

5.注重成本效益关系。对那些反映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会计信息,设计内控制度时要严格细致、系统。但要权衡用于制定和执行控制制度的付出与其产生的效益关系。对非重要的、其制定和执行控制制度成本高的经济业务可适当简化程序。

(二)建立有效可控的内控系统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大系统,受到企业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实现企业内部控制,首先要根据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经营管理的目标和管理要求提炼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从明确职责权限、规范经济业务程序和手续、建立人员相互制约关系出发,建立完善的多项控制制度,组成一个严密的控制系统。

1.组织机构控制制度。它包括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合理有效的职能分工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应当相互监控,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予以授权,每类经济业务的运行必须经过不同部门,检查者不从属于被检者。

2.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如果一项经济业务集中由一个人办理时容易发生错误或舞弊行为,这项业务需要制定不相容分离制度。使经济业务的授权职务与执行职务分离、执行职务与记录职务分离、记录职务与审核职务分离、保管财产职务与记录职务分离。

3.授权批准制度。企业应根据各级组织机构和负责人的岗位职责,确定其批准权限,使每项经济业务都有人把关,防止授权不当或滥用职权现象的发生。对于一般日常经济业务,通常作为一般授权,在单位的规章制度中予以明确;对于特定的特殊经济业务实行特定授权制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后才能进行。

4.财产安全控制制度。为保护单位的财产物资安全,在企业内部建立各种控制制度,如限制财产接近制度、定期财务资产清查制度、组织机构控制制度、信息质量控制制度等。只有授权批准的人员才有接近资产的权力,实现资产的安全保护。

5.预算控制制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要根据市场经营预测和内部的生产经营状况,编制详细的各项经济业务预算或计划。企业要通过授权明确预算的执行控制权,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的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以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保证预算或计划的顺利完成。因此,它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

6.会计监督制度。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规范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反映来参与经济活动控制。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目标,进行能动地自我调节、自我约束控制。

7.会计信息控制制度。一是建立完善的原始凭证生成与传递制度,保证原始凭证填制、取得和传递的正确规范,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二是实施严格的凭证审查制度。对原始凭证主要是审查其反映业务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正确与完整性。对记账凭证的审查主要是经济内容是否与原始凭证相符,使用的会计科目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编制的手续依据是否完备。三是建立规范的会计处理程序和账务核对制度,会计处理程序要严格执行不相容业务分离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账务核对,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此外,还需建立文件记录制度、业绩报告控制制度等制度。

总之,企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设计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充分考虑与会计法、会计环境和会计控制的关系,作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发挥其效能。

2.

会计凭证、账簿的设计

P67-73

3.

账务处理程序、会计机构及各岗位职责的设计

P90-P99

4.

现金收入、支出内控制度的分析及对现金管理办法的点评

答:企业的货币资金收入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来源于当期的营业收入和收回以前各期的应收款项;另一种是不经常发生的货币资金收入,一般而言,因出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原材料等营业收入是货币资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业务运行也最为复杂。对这些营业收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经营业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货币资金收入控制程序,以便于各职能部分相互协调,共同遵守。一般企业货币资金收入的控制程序如下图(会计制度设计书P104、图5—1)。

对于营业收入以外的货币资金收入,也应参照上图建立严格的控制程序,保证收入的货币资金安全、完整。企业除了制定货币资金收入的控制程序外,还必须对与货币资金收入相关的方面进行控制。主要有:(1)严格控制收款日期和收款金额,保证应得的收入及时收取,不缺不漏并及时送存银行。(2)所有收款收据和发票等收款凭证都必须连续编号,并建立一套严格详细的领用和回收制度。(3)建立现金、支票、汇票等货币资金收入凭证的防伪检验制度。企业的货币资金支出业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有对外支付进货款、有关费用、上缴税金、还款和对内支付工资及劳务费用等业务事项。其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出和银行转账支出两种方式,无论是现金支出还是通过银行转账支出,企业都必须根据支付业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货币资金支出控制程序,以便于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共同遵守。货币资金支出的控制程序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四个环节:1、支付申请。单位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2、支付审批。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3、支付复核。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包括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是否超出预算范围和标准,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4、办理支付。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并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一般企业最主要、最经常、运行环节最复杂的货币资金支出是物资采购,其具体控制程序如下图(会计制度设计书P106、图5—2)。

以上程序既适用于对外支付的货款、费用,也同样适用于对内支付的工资、奖金和职工报销费用等。企业除了制定货币资金支出的控制程序外,还必须对与货币资金支出相关的方面进行控制。主要有:(1)严格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范围使用现金,尽可能多地使用银行转账方式支付款项。(2)落实库存现金的限额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取款的方便程度与开户银行商定的库存现金限额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这既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内部保证现金安全的重要管理措施。(3)建立收支两条线制度,将货币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分别运行和管理,防止由于收支不清可能造成的经办人员舞弊。(4)对现金支付量较多的部门建立备用金制度,实行备用金管理。(5)企业所有的付款业务都要有合格的原始凭证,并经业务人员签字证明、主管领导批准,经会计部门审核后出纳部门才能据以付款。(6)企业应指定专人签发支票等支付工具,并妥善保管,严格按票据顺序号签发。(7)严格按《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开立账户,办理款项存、取和结算。同时,还应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8)遵守银行的结算纪律,不得签发空头支票、空白支票、远期支票,不得出借支票,也不得将支票交收款人代签。(9)款项付讫后,出纳必须及时在付款凭证上加盖“现金付讫”或“银行付讫”图章,以防止重付或漏付。(10)对存出的保证金、押金和企业各部门的备用金等应定期进行清查核对。(11)建立外埠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信用卡、信用证和存出投资款等其他货币资金的收支管理制度。

5.

货币资金收入、支出内控制度以及控制程序的分析

P104

P105

6.

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制度以及原因

P102-P103

7.

货币资金的内部报告

关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审计报告

审计背景及目的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持有货币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货币资金在会计核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各交易循环均直接相关。为了保证现金、银行存款的收支都是经过适当的授权并能被正确、及时、完整地记录,特针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审计范围

期间范围:2010年1-6月。

资料范围:出纳日记账、会计账簿、银行对账单、凭证等。

审计方法及程序

询问、复核、抽查等。

审计总体结论

对于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较弱,缺乏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日常收支处理、资金管理以及费用报销不严谨。

审计发现及建议

一、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日常处理及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现金盘点流程化和表面化。

经查核2010年6月30日的几张现金盘点表并询问相关人员,发现现金的盘点于每月末最后一天下班结账后或次月1日早上上班进行,出纳自己盘点,会计人员监盘,盘点表于盘点事后若干天才编制现金盘点表,盘点人和监盘人于编制当日签名确认,审核人员则根据盘点金额与账面数核对一致后,签名确认。

该盘点流程最大的缺陷在于盘点事后编制盘点表,很难保证盘点数据的准确性。

审计建议:⑴加强盘点表的专业化。盘点表非期间表格,应该按时点编制,严格注明所盘点的现金金额是企业哪个盘点时点的。⑵督促盘点表的及时编制。我们所获取的盘点表都是事后编制的,例如6月30日的现金盘点,盘点表却于7月2日或者7月6日才编制。这样难以保证盘点数据的准确性。建议在盘点时现场填写盘点表,盘点人和监盘人当场签名,复核人当场复核。⑶真正实现盘点复核人的监督作用。根据询问,盘点复核人并未参加现场盘点,只是在事后根据补编写的盘点表对照会计账面数,相符时则签名确认。这样无法保证复核人的监督作用。

2.现金库存超限额。

据了解,6月30日,罗冬玲现金369,125.25元(包括个人账户263,811.71),黎建平现金237,525.44元(仅现金,不包括个人账户,包括深圳公司现金63,334.98元);以罗冬玲为例,根据统计,6月1-30日罗冬玲现金总支出783,873.82元,平均每天支出26,129.12元,而罗冬玲6月30日现金库存相当于可供14天的现金支出数,而6月1日的库存数892,6.

8.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及账务处理程序具体内容

科目匯總表的特点主要是先定期把全部记账凭证按科目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优点是:采取汇总登记总分类账的方式,大大简化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缺点是:不分对应科目进行汇总,不能反映各科目的对应关系,不便于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和检查,因此,这种账务处理程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企业和单位

账务处理程序

请参加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账务处理程序设计理解

9.

生产成本明细账及相应账务处理

“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生产成本”科目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明细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用以核算生产产品的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用以核算动力、修理、运输等为生产服务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

“基本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应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例如: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立为三级明细,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在各三级明细中设立专栏核算:“辅助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应按辅助生产提供的劳务和产品(例如:动力、修理、运输、自制工具、自制材料等)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立为三级明细,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在各三级明细中设立专栏核算。

生产成本明细账一般采用多栏式账页进行登记。同时提示,企业也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生产成本”科目分设为“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分别核算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

10.

固定资产明细账以及管理制度设计(职务分离/投资管理/取得和处置/维修保养/盘点/折旧和保险)

P223

-

P233

11.内部报表的设计,企业对管理费用的控制

内部报表的设计原则

(一)重要性原则。

内部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不应是面面俱到,而应反映较为重要高质量的信息。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主要是看信息与信息使用者经营决策的相关程度的大小以及其本身的性质是否属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配合组织测匀

内部报表的设计应与企业组织架构配合,从而使大量的信息可迅速以内部报表的形式通过组织结构传递给各管理层,使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设计与企业组织架构相配合的内部报表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内部组织结构,有效传递信息的同时,陶氏管理成本。

(三)划分可控与不可控信息

提供给管理当局的内部报表信息应划分为可控制与不可控制两大类。可控制信息是指管理者的决策行为可直接影响控制的信息。将内部报表信息划分为可控及不可控两类,有助于管理当局更好地把握管理控制过程,但要力求保证可控和不可控信息划分原则的科学合理性。

(四)内容力求简明相关

内部报表在内容上应将各项数据尽量列表汇总,并要注重文字说明的使用,简明易懂。内部报表内容还应注意其相关性,其内容应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而不同。

(五)报表格式清晰适当

在设计报表格式时应考虑报表的可读性、可比性。这包括报表所列金额的详细程度,实际业绩与绩效标准的并列比较等等。内部报表格式应清晰明了,如可运用图示法增进数字的传达能力

要看报表需求部门对数据的具体要求吧,一般费用的控制都通过对费用预算的执行和监督过程中实现的,可以按部门列示本期预算

实际发生

同期数据对比

如果有特别支出可以在备注一栏写明。

该办法控制的费用指各业务部门的业务费用。控制办法为按项目核算的费率控制,根据部门业务的差别,分别制定控制办法。

总部实施部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的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等。

控制办法

行财部对实施部的各项目的费用总额予以控制。对单个项目超出比例的费用,行财部原则上不再支付,并告知实施部超支情况。实施部经理可以调剂项目间的费用额度,报行财部备案后可以支付。

总部ERP事业部

渠道项目:以渠道应收款的2%的费用额度。

其他费用划入各业务部门额度内。

12.

评价销售方式及调整

P142

-

P144

13.

销货业务凭证流转程序的设计

P144最後兩段

P149

14.

固定资产报废清理业务程序的设计和点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报废清理业务程序的设计

答:固定资产报废的原因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由于使用期限已满不再继续使用而形成的正常报废;另一类是由于对折旧年限估计不准确或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提前报废,如确定预计使用年限时未考虑无形损耗而在技术进步时必须淘汰的固定资产以及由于管理不善或自然灾害造成的固定资产毁损等。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其账面净值应为预计净残值。但由于实际净残值与预计净残值可能有所不同,因而在清理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净损益。这部分净损益也应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正常报废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与出售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相同。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未提足折旧,为了简化核算工作,未提足的折旧也不再补提,而是在计算清理净损益时一并考虑。此外,毁损的固定资产根据其毁损原因,有可能收回一部分赔偿款,如自然灾害造成的毁损有可能取得保险公司的赔款,管理不善造成的毁损有可能取得有关责任者的赔款。企业取得的赔款也视为清理过程中的一项收入,借记“其他应收款”等账户,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在计算清理净损益时也应一并考虑。固定资产报废时,应由固定资产的使用或保管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经批准后对该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清理。该单一式两联,一联送清理执行部门,一联送会计部门核算。固定资产报废单的一般格式如下表所示。

固定资产报废单*年*月*日

报废固定资产名称

规格

用途

报废固定资产的存放地点

保管或使用部门

开始使用日期

已进行大修理次数

现在技术状况和报废原因

申请报废部门

申请人

技术鉴定结论

鉴定部门

负责人

鉴定人

点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不能采用“永续盘存制”,你上面的主要是适用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主要采用实物盘点)

答:盘存制度是指通过对实物的盘查,核对,确定财产物资的实际结存情况的一种制度。财产物资的盘存

制度有两种:“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它是指在日常经济活动中

,必须根据会计凭证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和减少在有关账簿中进行逐日逐笔地登记、反映,并随时结算

出账面结存数额的一种盘存制度。通过永续盘存制,可以及时记录和了解财产物资的账面结存数。为保证

账实相符,在采用永续盘存制的同时,也需要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查清实存数额,通过账存、实存的分

析比较,确定损溢程度和盈亏的数额,并查明原因,按规定手续进行账项调整,以保证财产的完整、账实

一致。实地盘存制是指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根据会计凭证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在有关账簿中进行逐笔登记

,但不登记日常的减少数,期末结账时,根据实地盘点的实存数倒挤出本期的减少数,并据此登记入账的

一种盘存制度。

本期减少数计算公式:期初账面余额+本期账面增加数合计—本期盘点实际结存数=本期减少数

采用实地盘存制,在账簿记录中没有财产物资的平时减少数的记载,也就无法结算出日常的账面余额,月

末只有进行实地清查,根据实际结存数倒挤出本期减少数额。这种财产清查的目的只是为了查出实际结存

额,以便计算当期的减少数,而不是要查明账实是否相符。因此,这种盘存制度,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日

常财产物资的账面结存额和财产物资的溢缺情况,且手续不严密,不利于管理,一般不宜采用

參考書本P229最後一段

15.

大型制造业账务处理程序的设计和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适用范围、内容及优缺点

16.

点评会计部经理岗位基本职责、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材料验收报告单、会计账簿结账规则

答:会计部经理岗位基本职责

(1)具体负责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

(2)参与组织制定企业的各项会计管理和核算制度,并监督贯彻执行。

(3)参加企业的有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参与有关经营预测、决策和效绩评价工作。

(4)参与拟定或审核经济合同、协议和其他有关经济文件。

(5)负责向总会计师报告会计工作情况,向企业领导和内部会计报告使用者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

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6)审核企业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

(7)组织本部门会计人员的理论和业务学习,负债会计人员的业绩考核,参与研究会计人员的任用和调

整。

(8)领导交办的其他与会计有关的管理工作。

要求:会计部经理必须由具有三年以上会计管理经验的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担任。

固定资产登记簿(会计制度设计书P225)

类别:

一车间

二车间

┇┇

合计

其中

一车间

二车间

┇┇

合计

其中

一车

二车间

┇┇

合计

有偿拨入

无偿拨入

有偿拨入

无偿拨入

报废清理

年初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合计

验收报告单

供应单位

付款方式

起运站

车船号

发票号码

收料日期

收料仓库

日期20*年*月*日

编号

名称及规格

单位

数量

实际价格

计划价格

交库

实收

单价

金额

单价

金额

合计

财会部门主管

记账

保管部门主管

收料

制单

成本计算岗位基本职责

(1)

会同有关部门拟定企业成本管理与核算的实施办法。

(2)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3)

建立和完善企业成本管理、核算的基本工作。

(4)

根据车间和仓库交来的半成品入库、领用原始凭证,编制有关半成品入库、领用的转账凭证。

(5)

审核各车间转来的各项要素费用的原始凭证。

(6)

进行各有关要素费用、跨期摊提费用、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并编制有关费用分配的

转账凭证。

(7)

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编制有关产

成品入库的转账凭证。

(8)

审核车间成本和备用金开支。

(9)

审核委托、受托外单位加工事项。

(10)编制有关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会计报表。

(11)指导车间会计核算员的专业工作,完善车间、班组和部门的经济核算制度。

(12)领导交办的其他与产品成本计算有关的工作。

会计账簿结账规则

1、结账的内容

(1)结算各种收入、费用账户,并据以计算确定本期利润。

(2)结算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分别结出本期发生额合计和余额。

(3)结算各种成本类账簿(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

2、结账的程序

(1)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

(2)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进行账项调整的账务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有关转账业务的账务

处理,以计算确定本期的成本、费用、收入和利润。

(3)将各有关损益类账户的本期借、贷发生额差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平所有损益类账户。

(4)结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

将期末余额结转下期。

3、结账方法

(1)对不需要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如各应收应付款明细账和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等),每次入

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各月最后一笔余额即为月末余额。月末结账时,只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

记录之下划通栏单红线,不需要再结计一次余额。

(2)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簿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簿,每月结账时,在最后一

笔经济业务记录下面划通栏单红线,然后结出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

在下面划通栏单红线。

(3)需要结计年末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簿,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出自年初起至本

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然后在其下面再划

通栏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面划通栏双红线。

(4)总分类账簿平时只需要结出月末余额。年终结账时,为了总括地反映全年各项资金运动情况的全貌

和核对账目,要对所有总分类账簿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

合计数下划通栏双红线。

年终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转入下年。方法是:将每个账户的年末余额直接记入下一年度启

用的有关新账簿的第一行余额栏内。新旧账簿之间的转记余额,不需编制记账凭证(也不必将余额记在旧

账户的借方或贷方,使本年有余额的账户变为零),只需在新账簿第一行摘要栏内注明“上年转入”。

总会计师岗位基本职责

(1)组织领导本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的管理工作,并对财务与会计机构设置、人员的配备和任用、专业职

务的聘任等事项提出方案和建议。

(2)组织编制和执行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并组织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全面预算管

理制度和经济核算制度,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3)审批企业各项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签署财务专题报告和会计决策报告。

(4)审批企业财务收支,组织进行成本费用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

(5)协助企业领导进行生产经营、业务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决策。

(6)参与制定企业新产品、技术改造、科技研究、产品定价和工资资金等方案,参与研究和审查企业重

大经营活动和经济协议。

(7)组织和监督企业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度,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8)领导交办的其他与财务、会计有关的管理工作。

要求:总会计师必须由具有五年以上财务与会计管理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担任。

17.

设计存货管理制度、银行存款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P115

P151

篇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本文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企业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本文简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内容(1)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2)实物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3)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制度(4)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制度(5)财务报表的内部控制制度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原则1、总体性原则(1)合法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重要性原则(4)有效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本文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内容

(1)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2)

实物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

(3)

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制度

(4)

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制度

(5)

财务报表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原则

1、

总体性原则

(1)

合法性原则

(2)

全面性原则

(3)

重要性原则

(4)

有效性原则

(5)

制衡性原则

(6)

适应性原则

(7)

成本效益原则

2、

具体原则

(1)

权力与责任对等原则

(2)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3)

岗位设置效率原则

(4)

回避原则

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一、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内容

第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第二: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应当符合法律要求,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核对、清理应当严格有效,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进行货币二、资金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

岗位分工和职务分离原则

2、

严格授权批准控制的原则

3、

严格遵循规定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原则

(一)

货币资金业务控制程序

1、

现金业务控制程序

1)

授权经办业务企业应当建立现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现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

企业取得的现金收入时应及时天之原始凭证入账,不得帐外设帐,严禁收款不入账:企业借出款项必须执行严格的审核批准程序,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有关经办人员在现金收支凭证上签字,据以作为收付现金的书面证明。

3)

审核原始凭证。会计部门的会计主管人员或指定的分管会计负责的人员对收到的有关现金收支业务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凭证,可拒不受理或责成经办人员补办。

4)

编制记账凭证。分管会计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相关凭证,签章后通知办理现金收支事项。

5)

收付现金。出纳人员复核收付几张凭证及原始凭证,按凭证上所列金额收付现金,并在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戳记。

6)

复核记账凭证。稽核人员或指定人员审查收账凭证及付款凭证。审查合格后,签章传递。

7)

登记账簿。出纳人员根据核对后的收款凭证及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帐:分管会计人员根据签审合格后的收款凭证及付款凭证,登记相关明细账:总账会计人员编制总账记账凭证,经复核后登记总分类帐现金科目。

8)

盘点现金。出纳人员每日营业结束后,结出现金日记账的收支和结余额,清点库存现金实有数,相互核对。

9)

送存银行。对于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由出纳人员登记现金送存簿后,及时送存银行,并收取现金送存回单。

10)

清查库存。定期或不定期由清查小组盘点库存现金,并同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根据清核查结果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填列帐存与实存的情况。

2、

银行存款业务控制程序

企业发生的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可以采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支票,信用卡,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信用证等方式进行结算。由于银行存款的结算方式不同,其收支流程和业务缓解也有差别,根据其主要业务环节制定其控制程序如下:

1)

授权经办业务。业务部门负责人根据单位规定和业务需要,授权业务人员办理设计银行存款收支的经济业务或往来账款事项。

2)

签订结算合同或协议。经办人员办理经营业务,应同对方商定收付款的结算方式和结算时间,以合同或者协议方式加以明确。实行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等方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的业务,应当与承办银行签订网上银行操作协议,明确双方在资金安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交易范围

3)

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业务经办人员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规定,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作为办理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书面凭证,如购货的发票、销货的发票等。

4)

审核原始凭证。会计主管人员或指定人员审核员原始凭证及其反映经济业务,批准办理银行存款收支结算,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凭证,应拒绝受理或责成经办人员补正手续。

5)

填制或取得结算凭证并办理结算业务。出纳人员根据已签审的原始凭证,按照会计规定手续和结算方式填制或取得相关银行存款结算凭证。出纳员送交或留存有关结算凭证及相关记录,向银行办理存款收付业务。

6)

审核结算凭证。会计主管人员或指定人员审核结算凭证的回联并同原始凭证进行核对。

7)

编制记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签的结算凭证及原始凭证,编制银行存款收付记账凭证。

8)

复核原始凭证。稽核员或指定人员复核记账凭证及所附结算凭证、原始凭证。

9)

登记账簿。出纳人员根据核对后的收款凭证及付款凭证,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分管会计人员根据签审合格后的收款凭证及付款凭证,登记相关明细账;

10)

核对账单并编制调节表。由非出纳人员逐笔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核对银行对账单,查清未达账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11)

账账核对。由非记账人员逐笔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有关明细账,总分类帐,如发现不符合的事项要报经批准后予以处理

2、实物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一、

存货内部控制的内容

(一)存货控制点及措施

1、原材料控制的要点

1)设立专门的仓库由专人保管财产物资

2)对已采购回的材料建立验收制度,登记采购数、实收数、短缺数等

3)各种材料物资要妥善保管,按品名、规格定位堆放,并挂贴标签,以便账实核对。

4)仓库保管员应随时掌握和反馈才聊物资的最高、最低储备量,以保证生产经营的需要。并避免资金积压

5)实行定期盘存制度,每月至少盘点一次,并于才聊帐卡的账面结余数核对若发现盘盈盘亏,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填写盘存报告单报本部门和财务部门,据以进行账务处理。

6)对易潮易霉物资要经常检查库内通风设备是否完好,或组织翻晒;对易挥发的物资应经常注意加盖密封;对易燃易爆物资要加强防火;对贵重物资和稀有物资要特别保管并经常查核。

7)各种材料物资的领用和发放,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手续;仓库保管员只有根据经过批准领料单、限额领料单或销售凭证方能发料,领料人和发了人均应在领料凭证上签字。

8)如需超过限额领料。零用部门应说明原因,并经过生产技术部门和材料部门的领导审核同意,才能补发追加领料。

9)对于委托发单位加工的材料,仓库保管员应根据材料部门填写的“委托外加工发料通知单”进行发料,有关联数送材料部门和财会部门凭以记账。仓库保管同时应在备查登记簿中予以登记,加工完成验收时要注意销原纪录。。

10)企业内任何人未经批准和办理规定手续,不得发出变卖和赠送材料或用一种材料和交换另一种材料。

11)建立材料的账实稽核制度:仓库保管员负责稽查所经营的材料卡和实物数量相符材料部门负责稽核材料账,卡和实物数量相符,财会部门负责稽核材料的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账的金额相符。

12)建立边角料回收制度,加强材料的综合利用。

2、产成品内部控制的要点

1)生产车间加工完毕的产品,经质量检验部门合格并签字后,填制产成品交库单,连同产品交成品库点收,车间和成品仓库的经手人应在交库单上签字,作为产品入库的凭证。

2)“交库单”一般一式五份,一份由成品库记卡、一份退生产车间计算产量,一份交销售部门登记明细账,一份送财务部门记账,另一份交计划统计部门,月末各方的合计数应按品名、规格、等级核对相符、

3)对验收入库的产成品应妥善保管尽量避免露天存放,以防生锈变质。对销货退回的产品,也应建立相应的验收入库手续。

4)产成品销售时,销售部门应根据购货单位的订货单或销货合同开除一式五份的发票。一份由销售部门存查记录,一份有成品仓库发货记卡,一份代“出门证”

一份交购货单位,一份送财务部门收款,记账

5)销货发票开好后,应由开票人以外的人员复核其所填品名、规格、数量、单价、金额、是否与购货单位的订货单或合同相符

6)仓库保管(发货人)接到发票的“提货单”联

后,提出应发的货物,再由另一人作最后的复核、核对无误后方能包装发运。

7)仓库保管等直接经手销售的人员,不得兼管与销售有关的账簿。(如销售、应收销货款)的记账工作。

8)每月终了,销售部门与成品库在账卡、账实核对相符后,要编制产成品、发结存报表送财会部门对账,保证账账相符。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内容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要点

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仪器、仪表等。其控制要点如下:

1)

对房屋及建筑物在建过程中要监督建造质量,竣工后要即使组织验收。登记固定资产账。

2)

对购买的不需安装设备,若暂时不用应加强保管,避免露天存放,若立即投入使用应建立固定资产卡片随同实物交使用部门管理。

3)

对购买的需要安装设备,应先入库保管,领用时要办理手续,并及时记录安装调试费用,转入固定资产原值。

4)

建立固定资产的修理制度,避免“带病运转”,保持固定资产的良好状态

5)

建立固定资产在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移动的管理制度。

6)

对投出固定资产的原值,以提折旧、评估值应及时反映。

7)

对临时性租入固定资产应建立备查薄登记,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比照用固定资产核算:对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制度规定计价核算和管理

8)

对报废、转让、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应及时登记清理费用,残值收入,净损益或租金收入和转让收入。

9)

对租出固定资产应用备查薄登记租出时间、期限、租金收入。

10)

对单位投入固定资产应按制度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和实物保管。

11)

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正确反映其原值,累计折旧和账面净值。

12)

建立固定资产盘存制度,每年决算前进行一次实地盘点。

13)

对意外灾害损失应进行认真核对、盘点及损失程度的评估,并及时向保险公司索赔。

3、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制度

一、

采购业务的程序

1、

请购审批

2、

选择订购

3、

验收入库

4、

退货处理

5、

采购报表控制

二、

采购与付款控制的要点及方法

1)

采购部门应与仓储,会计、验收和运输部门分离。

2)

大额的采购应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

3)

所有的采购要经采购部门填写请购单,请购单须经审批才能生效。

4)

由采购部门负责货物的采购。

5)

采购部门应指派专人审批核准购货价格。

6)

采购一般要有经审批的购货订单(某些情况下,是购货合同)。

7)

购货订单预先连续编号,并妥善保管,保证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触。

8)

由独立于采购、会计、仓储等部门的验收部门负责采购货物的验收。

9)

验收部门要及时对所收货物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查,并出具验收报告。

10)

验收报告预先连续编号,并妥善保管,未经授权,不得接触。

11)

验收报告一式多联,分送会计,仓储和采购等部门

12)

发生部分到货,应准确的予以记录,并做好在途货物的监督和控制。

13)

对验收不合格的货物,验收部门应分析原因,并做好记录,运输部门负责处理需推出的货物时,应做好记录,退货单,货运单等应一式多联,其中一联应送交会计部门入账。

14)

收到供应商的发票,应及时做好记录,并与购货订单,验收报告核对。

15)

会计部门负责将供应商发票和相应的购货订单、验收报告进行核对,核实数量、价格及其他有关的条款。

16)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明细账(或应付凭单登记簿)定期与总分类账进行核对。

17)

购货发票与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明细账或应付凭单进行核对。

18)

会计部门负责发票金额的审核和入账。

采购业务的账务处理由会计负责,而不能由出纳负责,即使由出纳编制现金支付的原始凭证,会计部门也应编织付款凭单并予以归档。

4、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制度

(一)销售与收款业务的流程

1、职务分离制度

2、订单控制制度

3、销售价格政策控制制度

4、销售发票控制

5、收款业务控制制度

6、退货业务控制制度

7、售后服务控制制度

期间费用的内部控制方法

1、

预算控制法

2、

定额控制法

3、

审批控制法

4、

归口分级管理法

销售费用的内部控制

1、

预算控制

2、

审批控制

3、

贡献控制法

财务费用的内部控制

1、合理确定企业筹资规模

2、预算法控制筹资进度,把握财务费用开支

3、慎重考虑每一笔贷(借)款:

4、把握汇率变化趋势,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

5、财务报表查核控制

1、

应收账款的查核

1)

适当表达应收企业及个人的款项及票据,分别列示非因营业而发生的其他应收款项及票据。

2)

催收款项转记为其他资产,并提取适当的坏账准备金。

2、

固定资产的查核

1)

固定资产是指供企业长期使用的资产,非为目前营业使用的按其性质列为长期投资或其他资产。

2)

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按其净变现价值或账面价值的较低者转列其他资产,无净变现价值者,将成本及累积折旧冲销,差额转列损失。

3)

完工的设备,已多年未在进行建造者,转列其他资产。

3、

长期股权投资的查核

1)

因持有有价证券而取得股票股利或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所配发的股票者,依有价证券的种类,分别注记所增加的股数,并按加权平均法计算每股平均单位成本。

2)

依财务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采用权益法计价:

持有被投资公司普通股股权超过50%者。

持有被投资公司普通股股权数20%以上者,且与其投资持股比例超过50%的其他公司共同持有同一被投资公司普通股股权超过50%者。

持有被投资公司普通股股权20%以上者,但有证据现实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无重大影响力者,不在此限。

另持有被投资公司普通股股权未达20%而对被投资公司有重大影响力着,亦需采用权益法评价。

4、

存货评价的查核

1)

存货的原料、物料,在制品,制成品及进货成品,如系瑕疵品,过时品,废品或已不使用部分,应依净变现价值评价,并承认跌价损失,于存货项下减除:至于完好可供出售的存货,期末应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予以评价,列计备抵存货跌价损失。

2)

说明期末存货计价方式。

5、

折旧、摊销的查核

1)

折旧性固定资产会因经济因素以及功能性因素,导致资产价值逐年递减。闲置设备虽未供营业使用,仍应继续计提折旧。

2)

摊销或折旧年限,在会计上均属于估计事项。估计事项因新资料的取得、经验的累积,有修正的必要时,须有客观的事实及充分的理由,不得仅凭企业主管的臆断,而任意增减摊销可折旧年限。

3)

财务报表应附注说明各项资产计提折旧方式。

6、

资本支出与收益支出的查核

1)

凡支出的效益于以后各期者,列为资产。其效益仅为一个会计期间或无效益者,列为费用或损失,不得资本化。

2)

停工损失不具未来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应依其性质列为营业外支出或非常损失等科目,不得资本化。

控制重点

单位财务报表应依据“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及政府的其他相关法令等规定编制。

单位的决算表,应能正确表达单位财务状况,经营结果及现金流量变动情形。

会计报告对于下列事项应与注明:

1)

重点会计政策的汇总说明

2)

会计变更的理由及其对于财政报表的影响。

3)

债权人对于特定资产的权利

4)

重大的承诺事项及或有负债

5)

盈余分配所受的限制

6)

有关业主权益的重大事项

7)

其他为避免报表使用者误解,或有助于财务报表的公正表达,所必须说明的事项

8)

其他经有关法令规定应加以说明的特殊事项

    以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对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对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对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