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及职业健康安全应急预案 本文关键词:应急预案,环保,职业,健康
环保及职业健康安全应急预案 本文简介:目录1、工程概况………………………………………………………………………………12、编制依据………………………………………………………………………………13、管理方针与目标………………………………………………………………………13.1、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环保及职业健康安全应急预案 本文内容:
目
录
1、
工程概况………………………………………………………………………………1
2、
编制依据………………………………………………………………………………1
3、
管理方针与目标………………………………………………………………………1
3.1、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1
3.2、
安全生产目标………………………………………………………………………1
3.3、
环境目标……………………………………………………………………………1
4、
应急准备………………………………………………………………………………2
4.1、
应急工作的组织及相应职责………………………………………………………2
4.2、
岗位职责……………………………………………………………………………2
4.3、
技术准备……………………………………………………………………………2
4.4、
物资和设施准备……………………………………………………………………2
5、
紧急预案………………………………………………………………………………4
5.1、伤亡事故的预防原则
………………………………………………………………4
5.2、
伤亡事故的预防措施………………………………………………………………4
6、
施工现场急救…………………………………………………………………………5
6.1、
急救步骤……………………………………………………………………………5
6.2、
施工现场的火警、火灾急救………………………………………………………6
7、
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处理
………………………………………………………13
7.1、
伤亡事故的报告
…………………………………………………………………13
7.2、
现场保护
…………………………………………………………………………13
7.3、
事故处理
…………………………………………………………………………14
8、现场应急领导小组名单………………………………………………………………14
1、工程概况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3、管理方针与目标
3.1、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坚决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环保方针。
3.2、安全生产目标
防止责任重大事故、传染病的发生,杜绝铁路行车C类以上事故,职工因公责任事故死亡率和重伤率分别控制在0.16‰、0.45‰以下,职业病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3.3、3.3环境目标
——粉尘:粉尘排放控制在GB3095二级标准规定。
——固体废弃物、污水:及时处理率100%。
——文明施工:合格率达到100%以上。
4、应急准备
4.1、应急工作的组织及相应职责
为科学安排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各岗位职责,使之在管理工作中互相协调,各司其责,促进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生产经理、项目总工为副组长,专职安全员、专业工长和施工队班组长为组员的项目应急领导小组,在局项目部单位及相关部门的领导监督下,形成管理体制。
4.2、
岗位职责
安质部负责工程环保及职业健康安全应急预案的实施与运行控制,具体负责紧急状态的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其他部门负责协助工程部作好应急准备和响应。
4.3、技术准备
编制环保及职业健康安全应急预案,并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特点,在编制施工方案时以专门的章节写明本阶段应注意的环保及安全内容,并按照方案实施。应急预案应做好环保及职业健康安全预防工作。
4.4、物资和设施准备
4.4.1、物资准备
1)足够的消防器材、必要的卫生防护用品和救援设施
2)足够的防暑降温物资和御寒防冻物资
3)其他防护物资。
4)必要的资金保证。
4.4.2、施工现场的应急处理设备和设施
1)应急电话(责任人:米玉林)
A、保证电话在事故发生时能应用和畅通
项目领导人及主要负责人、工长等均配有移动电话,可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拨打电话报警报救。
B、电话报救须知
救护电话号码为“120”,火警报警电话为“119”,拨打电话时须尽量说清楚以下几件事:
a、说明伤情(病情、火情、案情)和已经采取了些什么措施,好让救护人员先做好急救的准备。
b、讲清楚伤者(事故)具体位置。
c、说明报救者单位、姓名、报救者的电话以便救护车(消防车、警车)找不到所报地方时,随时用电话联系。基本打完报救电话后,应问接报人员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如无问题才能挂断电话,通完电话后,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同时把救护车进工地现场的路上障碍及时给予清除,以利救护到达后,能及时进行抢救。
2)急救箱
急救箱的配备应以简单和适用为原则,保证现场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
3)其他应急设备和设施
由于在现场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安全情况,甚至发生事故,由于光线和照明情况不好,在应急处理时就需配备有应急照明,如可充电工作灯、电筒等设备。
在应急处理时就需有用于危险区域隔离的警戒带、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标志牌。
5、紧急预案
5.1、伤亡事故的预防原则
为实现安全生产,预防死亡事故的发生必须要有全面的综合性措施,实现系统安全,预防事故和控制受害程度的具体原则大致为:
1)降低、控制和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
2)提高安全系数;
3)闭锁原则(自动防止故障的互锁原则);
4)屏障、距离原则;
5)警告和禁止信息原则;
6)个人防护原则;
7)避难、生存和救护原则。
5.2、伤亡事故预防措施
伤亡事故预防,就是要消除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实现作业行为和作业条件安全化。
1)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实现作业行为安全化
B、进行安全知识岗位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
C、推广安全标准化管理操作和安全确认制度活动,严格安全操作规程和程序进行各项作业。
D、加强重点要害设备、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搞好平衡生产。
E、注意劳逸结合,使作业人员保持充沛的精力,从而避免产生不安全行为。
2)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实现作业条件安全化
A、采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改善劳动条件
B、加强安全技术的研究,采用安全防护装置,隔离危险部位。
C、采用安全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具。
D、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不安全隐患。
E、定期对作业条件(环境)进行安全评价,以便采取安全措施,保证符合作业的安全要求。
3)实现安全措施必须加强安全管理
加强安全管理是实现安全措施的重要保障。建立、完善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岗位培训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安全检查制度和落实防范措施等安全管理工作,是消除事故隐患,搞好事故预防的基础工作。
6、施工现场急救
6.1、急救步骤
急救是对伤病员提供紧急的监护和就职,给伤病员以最大的生存机会,急救一定要遵循下述四个步骤:
1)调查事故现场,调查时要确保无任何危险,迅速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场所,尤其在工地大型事故现场更是如此。
2)初步检查伤病员,判断神志、气道、呼吸循环是否有问题,必要时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和监护,使伤病员保持呼吸道畅通,视情况采取有效的止血、止痛、防止休克、包扎伤口等措施,固定、保存好割断的器官或组织,预防感染。
3)呼救。应请人去呼叫救护车,现场施救一直坚持到救护人员或其他施救者到达现场接替为止。此时还应反映伤病员的病情和简单救治过程。
4)如果没有发现危及伤病员的体征,可作第二次检查,以免遗漏其他损伤、骨折和病变。这样有利于现场施行必要的急救和稳定病情,降低并发症状和伤残率。
6.2、施工现场的火警、火灾急救
6.2.1、火灾急救
施工现场发生火警、火灾事故时,应立即了解起火部位及燃烧的物质,拨打“119”向消防部门报警同时组织撤离和扑救。
在消防部门到达前,对易燃易爆的物质采取正确有效的隔离。如切断电源,撤离火场内的人员和周围易燃易爆物及一切贵重物品,根据火场情况,机动灵活的选择灭火用具。
在扑救现场应行动统一,如火势扩大,一般扑救不可能时,应及时组织撤退扑救人员,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扑救火警、火灾可单独采用,也可几种同时采用。用破坏燃烧三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火源)中的任一条件的灭火方法(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化学中断法)进行扑救,在扑救的同时要注意周围的情况,防止中毒、倒塌、坠落、触电、物体打击,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在灭火后,应注意保护现场,以便日后调查起火原因。
1)火灾现场自救注意事项
救火人员应注意自我保护,使用灭火器材时应站在上风位置,以防因烈火、浓烟熏烤而受到伤害。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必须穿浓烟逃走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用湿毛巾或湿布捂住口鼻,或贴近地面爬行。
身上着火时,可就地打滚,或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待援。
2)烧伤人员现场救治
在出事现场,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使伤员尽快与至伤因素脱离接触,以避免继续伤害深层组织。
A、伤员身上燃烧着的衣服一时难以脱下时,可让伤员躺在地上滚动,或用水扑灭火焰。切勿奔跑或用手拍打,以免助长火势,防止手的烧伤。如附近有水池,可让伤员跳入水中。如为肢体烧伤则可把肢体直接浸入冷水中灭火。
B、用清洁包布裹盖伤面做简单包扎,避免创面污染。自己不要随便把水痘弄破,更不要在创面上涂任何有刺激性的液体或不清洁的粉和油剂。因为这样既不能减轻疼痛,相反增加感染机会,并为进一步创面处理增加了困难。
C、伤员口渴时可给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D、经现场处理后的伤员要迅速转送到医院救治,转送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等的变化。
6.2.2、严重创伤出血伤员的现场救治
创伤性出血现场救治要根据现场现实条件及时地、正确地采取暂时性的止血,清洁包扎,固定和运送等方面措施。
1)止血
止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指压动脉出血近心端止血法、弹性止血带止血法。
A、包扎、固定
创伤处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洁的棉纺制品覆盖,再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即可以保护创口预防感染,又可减少出血帮助止血。在肢体骨折时,又可借助绷带包扎夹板来固定受伤部位上下二个关节,减少损伤,减少疼痛,预防休克。
B、搬运
经现场止血、包扎、固定后的伤员,应尽快正确的搬运转送医院抢救。不正确的搬运,可导致继发性的创伤,加重病痛,甚至威胁生命。搬运伤员时应注意:
a、在肢体受伤后局部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或畸形变化,就表示有骨折存在。宜在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防止骨折断端因搬运振动而移位,加重疼痛,再继发损伤附近的血管神经,使创伤加重。
b、在搬运严重创伤伴有大出血或已有休克的伤员时,要平卧运输伤员,头部可放置冰袋或带冰帽,路途中要尽量避免震荡。
c、在搬运高处坠落伤员时,因疑有脊椎受伤可能,一定要使伤员平卧在硬板上搬运,切忌只抬伤员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伤员。因为这样会使伤员的躯干过分屈曲或过分伸展,而时已受伤的脊椎移动,甚至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
2)创伤救护的注意事项
A、护送伤员的人员,应向医生详细介绍受伤的经过。如受伤时间、地点,受伤时所受暴力大小,现场场地情况。凡属高处坠落致伤时还要介绍坠落高度,伤员最先着落部位或间接击伤部位,坠落过程中是否有其他阻挡或转折。
B、高处坠落的伤员,在已诊有颅骨骨折时,疾驶当时神志清楚,但若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仍应劝留医院严密观察。
C、在模板倒塌、土方陷落、交通事故中,在肢体受到严重挤压后,局部软组织因缺血而呈苍白,皮肤温度降低,感觉麻木,肌肉无力。一般在解除肢体压迫后,应马上用弹性绷带绕伤肢,以免发生组织肿胀,还要给以固定少动,以减少和延毒性分解产物的释放和吸收。在这种情况下的伤肢就不应该抬高,不应该局部按摩,不应该施行热敷,不应该继续活动。
D、胸部受伤的伤员,实际损伤常教胸壁表面所显示的为严重,有时甚至完全表里分离。如伤员胸壁皮肤完好无伤痕,但已有肋骨骨折存在,甚至还伴有外伤性气胸和血胸,要高度提高警惕,以免误诊,影响救治。在下胸部受伤时,要想到腹腔内脏受击伤引起内出血的可能。
E、引起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创伤后的剧烈疼痛,失血引起的休克以及软组织坏死后的分解产物被吸收而中毒。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0左右,及时止血、包扎、固定伤肢减少创伤疼痛,尽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6.2.3、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
急性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人体接触、吸入、食入毒物,大量毒物进入人体后,突然发生的病变,是威胁生命的急诊。在施工现场如一旦发生,应尽快确诊,并迅速给予紧急的处理。积极而因地制宜、分秒必争地给予妥善的现场处理和及时转送医院。这对提高中毒人员的抢救成效率,十分重要。
1)急性中毒现场救治原则
A、不论是轻度还是严重中毒人员,不论是自救还是互救、外来救护工作,均应设法尽快使中毒人员脱离中毒现场、中毒物源,排除吸收的和未吸收的毒物。
B、根据中毒的不同途径,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a、皮肤污染、外表接触毒物:如在施工现场接触油漆、涂料、沥青、外掺剂、添加剂、化学制品等有毒物品中毒时,应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的微温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头发以及指甲等,对不溶于水的毒物用适宜的溶剂进行清洗。
b、吸入毒物(有毒的气体):如进入下水道、地下管道、地下的或密闭的仓库、化粪池等密闭不通风的地方施工;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及氧焊割作业、乙炔气中的磷化氢、硫化氢、煤气(一氧化碳)泄露;二氧化碳过量;油漆、涂料、保温、粘合等施工时;苯气体等作业产生的有毒有害的气体的吸入造成中毒时。应立即使中毒人员脱离现场,在抢救和救治时应加强通风及吸氧。
c、食入毒物:如误食发芽的土豆、未熟扁豆等动植物毒素及变质食物、混凝土添加剂中的亚硝酸钠、硫酸钠等和酒精中毒,对一般神志清者应设发催吐:喝微温水300~500mL,用压舌板等刺激咽喉壁或舌根部以催吐,如此反复,直到吐出物为清亮物体为止。对催吐无效或神智不清者,则可给予洗胃,洗胃一般宜在送医院后进行。
2)急性中毒急救注意事项
A、救护人员在将中毒人员脱离中毒现场的急救时,应注意自身的保护,在有毒有害气体发生场所,应视情况,采取加强通风或用湿毛巾等捂着口鼻,腰系安全绳有场外人控制、应急,如有条件要使用防毒面具。
B、常见食入中毒的解救,一般在医院进行,吸入毒物中毒人员应尽可能送往高压氧舱的医院救治。
C、在施工现场如已发现心跳、呼吸不规则或停止呼吸、心跳时间不长,则应把中毒人员移到空气新鲜处立即施行口对口(口对鼻)呼吸法和体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急救。
6.2.4、触电急救
触电事故是人体触及带电体,带电体与人体之间闪击放电或电弧波击人体时,电流流过人体而与大地或其它导体形成闭合回路。触电事故发生得十分突然,往往在极短时间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必须立即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及时迅速抢救。
1)触电的急救细则
A、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首先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迅速急救,关键是“快”。
B、根据不同的触电事故,采取不同的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a、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
i、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头,可立即拉开电源开关或拔下电源插头,以断开电源。
ii、可用有绝缘手柄的电工钳、干燥木把的铁锹等切断电源线。也可用干燥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源。
iii、当电线搭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为工具,拉开提高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切不可直接去拉触电者。
b、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
i、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ii、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
iii、用高压绝缘杆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
C、脱离电源后,要及时迅速对症抢救:
i、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或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并请医生前来诊治或送医院。
ii、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已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还存在,应将触电者抬至空气畅通处,解开衣服,让触电者平直仰卧,并用软衣服垫在身下,使其头部后仰比肩膀低,并保持呼吸道畅通,以免妨碍呼吸,如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温,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如果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发生痉挛,应立即准备对心脏停止跳动或呼吸停止后的抢救。
iii、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并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
2)触电急救的注意事项
A、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作好自身防护,避免再触电。
B、在送伤者去医院的途中,不应停止抢救,因许多触电者就是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的。
C、对触电者,特别高空坠落的触电者,要特别注意搬运问题,避免因搬运和移动不当导致再次伤害。
7、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处理
7.1、伤亡事故的报告
发生伤亡事故事故后,负伤者或最先发现事故人,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在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按规定在第一时间内向公司或地方部门报告,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南昌市有关部门。事故报告流程见事故报告流程图。
7.2、现场保护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首先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制止事故蔓延扩大,稳定施工人员情绪。要做到有组织有指挥。同时,要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疏导交通、排除险情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件,并进行拍照或录象。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如安排人员看守事故现场等,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对事故现场的破坏。清理现场必须在事故调查组取证完毕,并完整记录在案后方可进行。在此之前,不得借口恢复施工,擅自清理现场。
7.3、事故处理
1)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项目经理部负责落实处理。
2)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现事故隐患、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伤亡事故,由公司主管部门给予公司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现场应急领导小组名单
14
篇2: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抢险救援预案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抢险救援预案 本文关键词:抢险,预案,救援,安全事故,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抢险救援预案 本文简介: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抢险救援预案各班组:为了增强特种设备对各种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提高紧急救援的快速反应和抢险施救水平,切实保障公司的财产安全和职工生命安全,按照“及时施救,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妥善处理,确保稳定的原则,结合锅炉组实际决定成立事故处理领导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和协调,及时向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抢险救援预案 本文内容: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抢险救援预案
各班组:
为了增强特种设备对各种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提高紧急救援的快速反应和抢险施救水平,切实保障公司的财产安全和职工生命安全,按照“及时施救,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妥善处理,确保稳定的原则,结合锅炉组实际决定成立事故处理领导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和协调,及时向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情况,必要时请求有关部门支援配合和援助。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调配合,有效处置。
(二)基本原则是,实行抢险现场主要领导负责制,正确判断事故性质,有针对。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火灾、事故抢险救援指挥组,负责应急救援小组,指挥和协调,及时向公司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组织事故调查、分析,并对事故处理提出意见。
组长:XXX
副组长:XXX
(二)事故、抢险救援指挥组下设抢险组、安全警戒组、抢救疏散组、后勤保障和机动组。
1、抢险组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救伤员,并开展事故情况侦察,采取有效措施抢险。
组长:XXX
副组长:XXX
2、安全警戒组,布置安全警戒线,保持现场和抢险道路的畅通,禁止无关人员通行。
组长:XXX
副组长:XXX
(三)后勤保障组,负责伤员运送,并把抢出物资及时转移安全部位和抢险器材运送,负责临时的电力保障,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
组长:XXX
成员:XXX
XXX
XXX
(四)情况信息组,负责传达指令、命令,确保通讯通畅,做好宣传动员,了解现场施救情况,及时收集反映抢险现场涌现典型任务和事例。
组长:XXX
成员:XXX
XXX
XXX
三、现场保护
事故发生后,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现场图,并要保存现场痕迹、物证等。
四、要求
(一)所有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做好抢险准备。
(二)所有人员必须服从指挥,凡接到通知迅速进入抢险工作。
(三)所有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救能力,才能保证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机修车间
xxxx年xx月xx日
行车安全操作规程
1、行车人员日常使用过程中,应仔细检查与行车运转直接相
关的重要零部件的完好状况,如钢丝绳、吊钩和各机构器等,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
2、每天或每班一次工作前,必须进行负荷试吊,即将额定的重物提升离地面0.5cm的高度,然后下降以检查起升制动器工作的可靠性。
3、吊载荷时,必须逐步控制器手柄,不得猛烈扳转直接用5档快速提升吊物。
4、行车由起吊位置在到达吊运通道前的运行中,严禁从人的上方或不沿通道运行。
5、在某些场合下,吊物必须通过地面作业人员所在的上空时,司机必须连续发生警铃信号,待地面人员安全躲开后方可开车通过。
6、落钩下降吊物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操作方法,重载时可采用上升第1档以反接制动方式使吊物缓慢下降;对于中载以下的吊物可采用下降第5档,即电阻全部切除的最慢下降速度下降吊物,速下降,使吊物平稳着地,待指挥人员发出吊物放置稳妥安全信号后,方可落绳脱钩。7、没有上升限位器或上升限位器工作失效,在未修复前不准开车运转,以防止钩头碰撞定滑轮而造成绳断钩头落事故的发生。
8、行车运行机构的安全操作
吊钩的移动是靠大小车运行机构来完成的在移动过程中,保证吊物不游摆,做到起车稳、运行稳、停车稳,而准确是对运行机构操作的基本要求,为此,行车人员应做到如下几点:
1)、行车人员须熟悉大小车的运行性能,即掌握大、小车的运行速度及制动行程。
2)、工作前应检查制动行程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如不符合则应调整制动器,使之符合(7叫)式和(7—10)式之规定。
3)、在开动大、小车时,应逐步扳转控制器手柄,逐级切除电阻,在10—20秒内使大、小车由零达到额定速度,以确保大、小车运行平稳,严禁猛烈启动和加速。
4)、由于吊物是挠性的钢丝绳与车体连接,当开动或停止大、小车时由于吊物的惯性作用,必须会滞后于车体而产生游摆趋势。为止,要求行车人员应做到起车稳,运行稳和停车稳的“三稳”操作。
生
产
部
关于加强行车操作人员服务的通知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提高行车人员对班组的服务,特作如下通知:一、遵守各班组的上下班时间,做到不迟到、早退、无故旷工、不假不到。
二、严格按照《行车操作规程》操作行车,不准违章操作,不准开病车,发现故障,及时请维修人员修理。
三、上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和工作场地,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中途休息时,积极主动地帮助本班组清扫生产场地的卫生。
四、为确保安全生产、提高服务质量,对行车人员设置综合奖。对在生产中未发生安全事故且服务质量又好的行车员,给予一定的奖励。综合奖每半年考核一次,由车间统一评比,生产部审定。
以上通知,望大家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行车操作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增强行车操作员的安全意识,特制定以下安全管理制度:
一、行车属特种设备,实行专职人员上岗操作,其他人员未经同意,严禁操作。
二、每天上班前,应对行车全面检查,在当班中发现故障,应及时请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严禁开病车。
三、严格执行行车操作规程,吊物严禁从人上方经过或停留,应将吊物升至接近上限位置的高度,使吊物沿吊运安全通道移动。
四、行驶中的行车严禁打反杀,严禁自行勾,取吊物。
五、操作人员在操作行车过程中,应做到平稳,使吊具和吊物不游摆。
六、在起吊货物时,应逐步推转控制手柄,严禁猛烈扳转,直接用最快速度提升吊物。
七、在开动大小车时,严禁猛烈起动和加速,应逐步扳转控制手柄,在10-20秒钟内使大小车由零位达到额定速度,以确保大小车运行平稳,严禁三车同时运行。
八、行车要随时保持整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九、下班后,应把控制手柄回到零位,并将开关扳转断路,拉下电源总闸,关闭好司机室。
锅炉房安全保卫制度
一、锅炉是特种承压设备,一旦发生破坏事故,就会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加强锅炉房的安全保卫工作,人人有责。
二、锅炉房是生产的重要场所,未经有关部门同意,非锅炉房的工作人员,严禁入内。
三、当班人员在运行操作和停炉检修时,都必须坚守岗位,严禁串岗。
四、凡外来人员进入锅炉房时,应经有关部门同意,由专人带领,否则拒绝参观。
五、锅炉房内严禁烘烤衣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违反上述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电梯的机房和井道管理
①、机房应由维护检修人员值班管理,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机房应加锁,并标有“机房重地,闲人免进”字样。
②、机房需保证没有雨雪侵入的可能。
③、机房需保证良好通风。
④、机房内应保持整洁干燥,无尘烟及腐蚀气体,除检查维修所必须的工具外不应存放其他物品。
⑤、当设有井道检修门时,则在检修门旁设有下列须知:“电梯井道一危险,未经许可禁止入内。”
⑥、井道内除规定的电梯设备外,不得存入杂物,敷设水管或煤气管等。
⑦、电梯长期不使用时,应将机房的总电源断开。
⑧、机房顶板承重梁和吊钩上应表明最大允许载荷。
⑨、当机房内设有活地板时,应设有永久可见的标志:“谨防坠落一重新关好活地板门。”
⑩、当维护检修人员检查、维保电梯时,应在电梯每个层门口设置护栏,并标有“电梯检修,停止使用,请勿靠近,危险!”等警告标志。
电梯司机或管理人员操作规范
①、在服务时间内,如司机必须离开或电梯停用时,须将相关的开关关闭,并检查层门是否确实关好。
②、轿厢的载重应不超过规定载重量。
③、载货电梯不允许经常载人使用。
④、电梯不允许装运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如遇特殊情况,需经待管理部门批准,并严加安全保护措施后方可装运。
⑤、不允许开启轿顶安全窗装运超长物件。
⑥、轿厢顶部和底坑内,除电梯固有设备外,不得放置其他物品。
⑦、发觉电气部件应过热而发出焦臭味时,立即停止使用。
⑧、发现电梯机房,井道进水时,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维修人员。
⑨、电梯使用完毕准备停用时,司机或管理人员应将轿厢停在基站,关闭操纵箱上所有开关,或使用层站停机开关锁梯。
电梯安全操作规范
①、开启层门进入轿厢之前,需千万注意轿厢是否停在该层。
②、开启轿内照明(如手动控制照明)。
③、每日开始工作前,将电梯上下行使数次,无异常现象后方可使用。
④、层门关闭后,从层门外不能用手拨启,当层门轿门未完全关闭时,电梯不能正常起动。
⑤、平层准确度无显著变化。
⑥、经常清洁轿厢内,层门及乘客可见部分。
蓄水池管理制度
1、蓄水池是全厂员工生活及生产、消防供水的重要设施,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2、蓄水池应确保水源充足,并定期清洗、消毒,保证断水时水源的紧急供给。
3、蓄水池实行封闭管理,非专业人员或其他闲杂人员禁止入内。
4、每天检查水泵的运转,如供水、水压等情况,定期对水泵进行检修与维护。
生产部
XXXX年XX月
设备保养维护制度
1、对所有设备进行注册登记,并逐一编号;
2、保证设备安全,合理的使用,各班组应设一名兼职设备保养、维护管理员,协助机修车间人员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
3、维修人员必须善意使用维修工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维修和保养设备。
4、对特种设备(锅炉、行车、电梯)实行专人管理、保养、维护。
5、对所有设备的保养,维护实行责任到班、·保养到人制。
6、各设备落实到人头,对所分管的设备随时检查、保养。
生产部
XXXX年XX月
机修车间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纪律管理,激发员工发扬团结拼搏、爱厂如家的主人翁精神,严格遵守厂规厂纪,按规章制度办事,特定以下管理制度:
1、强化安全工作,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尽最大的限度减少各机械事故。
2、服务态度要好,各车间、部门的机械、电、水等维修随叫随到,员工必须服从一切调派。如有不执行者或带情绪上岗者,给予重罚。
3、在厂区内吸烟、乱扔烟头、垃圾或说脏话,出口伤人等不利于团结,造成不良影响者,轻者处以30—50元罚款并写出书面检讨,重者交厂部处理。
4、凡值班、上班人员在值班、上班期间酗酒或私自离岗、早退者,处以待岗1—3月。
5、确保生产正常运行,各机械落实到人头,对所分管的机械随时检查、维修、保养,如出现由维修人员失职造成的安全事故,追究其所分管机械人员责任。
6、维修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全厂的线路、管道、机械、设备,发现有问题应及时处理,如发现问题不处理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其当事人责任。
7、严禁违章操作,严格按照从节约出发的原则,最大限度降低维修成本。
XXXX年X月
锅炉、压力管道事故处理措施
一、锅炉缺水事故的处理:当锅炉烧干锅时,特别注意千万不能立刻加水,及时调整控制柜,把自动调为手动,迅速退火,打开引风机,使锅炉内热能快速降温,及时向领导汇报;
二、满水事故的处理:立刻停炉,及时排污,使水位达到正常水位,做好记录,再正常运行;
三、压力管道事故的处理:发现汽管漏汽或汽管破裂,应及时关闭主汽阀,立即组织人员抢修,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四、汽水共腾的处理:减弱燃烧,减少锅炉蒸发量,关小主汽阀,完全打开锅筒表面排污阀,并适当开启锅炉下部的排污阀,同时加强给水;
五、锅筒内水击的处理:检查锅筒内水位,如过低时应适当提高水位,向锅筒内进水应均匀平衡,并且适当减低锅炉负荷,用备用给水管路给水;
六、省煤吕内水击的处理:开户烟道的挡板,关闭至烟道挡板,适当延长锅炉升火时间,开户空气阀,排净空气,严格控制省煤器出口水温,提高给水流速,并检修止回阀。
生产部
压力管道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压力管道监察工作,规范压力管道使用、登记,提高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保证压力管道安全、经济运行,特定制度如下:
一、压力管道必须严格按照“特种设备管理条例”规定,向特种设备监察部门申请检验审核,做到安全、合理化运行;
二、操作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特种设备监察机构专业培训,并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的人员,方可从事操作;
三、压力管道管理员,须具备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向上级,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压力管道管理、维修、保养、记录人员,必须具备半年以上从事特种设备操作经验的人员,方可管理、操作;
五、冷管使用必须严格按照正规操作进行。先预热管道,再开户大汽压,严格冷管直接送汽,防止事故发生;
六、建立压力管道技术档案和压力管道标识管理;
七、压力管道必须制定维修、保养计划,定期按计划对所有压力管道进行检查,对不安全部位,做到及时处理;
八、建立健全压力管道的维修、保养、巡查记录、在线监测记录和运行记录;
九、压力管道附件的维修(定期检查安全阀是否完好和自动排压,定期冲洗压力表,并检查是否准确,检查疏水阀能否自动排水和主汽管内有无积水)。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向上级汇报;
十、制定事故预防方案(包括应急措施和救援方案),根据需要建立抢险队。
XXXX年X月
安全责任书
甲方:
乙方:
为确保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安全生产管理秩序,防患于未然,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12月27日公安安全工作紧急会议精神(高酒业[2007]98号文件)为保障安全生产层层落实,人人负责的精神,规范管理,营造一个有序、正常的工作环境,机修车间现就有关安全管理的事故甲方与乙方签定安全责任书如下:
甲方:1、负责开展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健全责任制,对安全工作,责任到人;
3、对安全工作,坚持防重于治的方针。
乙方:
1、应严格执行主管部门规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严禁无故迟到、矿工;
2、严禁偷盗、损坏机器设备,打架斗殴,违者严肃处理;
3、凡在工作时间饮酒的一经查实;(按厂部文件精神第四条执行一律开除出厂)。
4、对无证驾驶无证车辆的一经查实,一律清退出厂;
5、严格把好安全全,发现安全问题及时上报;
6、各工种人员严格违规作业,违者后果自负;
7、健全安全信用保证金制度,若发生安全事故,则酌情扣减安全信用保证金(若生产扣机修车间的安全信用金,则由本人承担);
8、值班期间,严格离岗、脱岗、做私活,违者严肃处理;
9、发生安全事故,医药费在3000.00元以上,小组承担药费的5%—10%;(12月29日生产部会议精神)
以上责任,双方必须共同遵守。若全年没有发生事故,甲方将生产部的奖励直接给予乙方。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XXXX年XX月XX日
篇3:煤矿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煤矿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本文关键词:职业病,应急预案,煤矿,危害,事故
煤矿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本文简介:义能煤矿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1职业病危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煤尘、岩尘、水泥尘等;化学物质:氮氧化物、炭氧化物(CO、CO2);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等。1.2危害程度分析1.2.1粉尘粉尘危害随时都可能发生。主要来源有:工作面放炮、煤机破煤、转载运输、人工攉煤、
煤矿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本文内容:
义能煤矿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1
职业病危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粉尘:煤尘、岩尘、水泥尘等;
化学物质:氮氧化物、炭氧化物(CO、CO2);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等。
1.2
危害程度分析
1.2.1粉尘
粉尘危害随时都可能发生。主要来源有:工作面放炮、煤机破煤、转载运输、人工攉煤、拌料喷浆都可造成粉尘危害,粉尘危害主要通过呼吸到进入人体,威胁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尘肺、矽肺病。
1.2.2噪声
主要噪声源有:通风机房、空压机房、主副井绞车房、锅炉房等,其中通风机房的噪声污染主要环节为主机房、电机房及排风道出口端;井下的噪声源有凿岩、打眼、放炮、割煤、运输、机修、通风等作业环节使用的风钻、风镐、扒装机、局扇、乳化液机、采煤机、刮板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皮带运输机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另外,在噪声的干扰下,人们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工作质量。在矿井下,由于噪声的影响,掩盖了异常信号或声音,容易发生各种工伤事故。
1.2.3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52,易溶于水,常积聚于巷道的底部和下山的掘进头。CO2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有微毒,对呼吸有刺激作用,肺部含量增加会使血液酸度变大,刺激呼吸中枢。当浓度达5%时,使人呼吸困难、耳鸣;达到10%时使人头昏昏迷;达到20%~25%时会使人快速死亡。矿井最高允许浓度为1.5%。
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有机物的氧化;人员的呼吸;煤和岩石的缓慢氧化,以及矿井水与碳酸性岩石的分解作用;爆破工作;矿内火灾;煤炭自燃;瓦斯、煤尘爆炸均能产生大量的CO2。
1.2.4
一氧化碳(CO)
CO是无色、无嗅、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几乎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与酸、碱不起反应,只能被活性炭少量吸附。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馅,当与空气混合达到12.5%~80%时具有爆炸性。CO是一种对血液、神经有害的毒物。CO随空气吸入体内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并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00~300倍,而解离速度又比氧与血红蛋白慢3600倍。一般情况下,CO中毒的程度取决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含量越多,机体缺氧越严重,中毒程度也越重。煤矿井下,劳动强度大,高温、高湿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同时存在,会使中毒的程度加重。井下CO最高允许浓度为0.0024%。煤矿井下的CO多存在于采空区、密闭巷道等处。爆破作业、煤炭自燃、发生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都能生成CO,往往造成人员中毒死亡。
1.2.5二氧化氮(NO2)
二氧化氮是一种棕红色有刺激臭味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448,极易溶于水。二氧化氮对眼、鼻腔、呼吸器官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对肺组织起破坏作用,含量0.0066%时,短时间内咳嗽、胸部发痛;含量0.01%时,剧烈咳嗽、呕吐、神经系统麻木;含量0.025%时,短时间即可死亡。它比SO2和NO危害更甚,严重者导致肺气肿,甚至死亡。矿井最高允许浓度为0.00025%。
矿内爆破作业会产生一系列氮氧化合物,如NO、NO2,NO在空气中又被氧化为NO2。
1.2.6
高温
高温危害主要发生在煤矿井下高温的作业环境对矿工劳动能力的发挥和劳动生产率产生不良影响。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和肾脏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容易发生中暑。
2应急处理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员安全优先的原则。
(2)坚持积极抢救、控制事故蔓延优先的原则。
(3)坚持自救互救、通讯畅通的原则。
(4)坚持统一指挥、高效协调的原则。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图
调
度
室
安
全
科
技
术
科
职
防
办
地
测
科
通
防
科
义能煤矿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
组
机
电
科
保
卫
科
组长:
矿长
副组长:
各分管
副矿长
总工程师
各副总工程师
成
员
单
位
医
务
所
仓
库
工
会
企
劳
科
财
务
科
政
治
处
综
合
办
信
息
站
兼职救护队
车
队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矿成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下称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总
指
挥:矿长;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党委书记、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成员:其他副矿级及副总工程师、机电科长、安全科长、调度主任、技术科长、通防科长、综合办公室主任、企劳科科长、职防办主任、仓库主任、医务所所长、保卫科长、车队队长及其他有关单位负责人。
3.2.2应急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1)全面协调和指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指导制定对事故的紧急管理办法和特别管制措施;
(3)负责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指挥;
(4)及时向上级有关领导部门报告事故的情况和救援情况;
(5)调用应急救援人员、物资、设备,召请矿山救护队伍和有关专家的支援,请求地方人民政府协助抢救事故受伤人员、进行工程抢救、维护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秩序。
3.2.3
成员单位职责
(1)调度室:负责应急值守、接收、处置各单位上报的各类信息,及时报告总指挥,并根据总指挥的指示负责上报集团公司、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调度有关救援力量参加救援工作;下达各项救援命令、跟踪、续报事故救援进展情况;负责保障应急过程的通讯畅通;负责应急物资调运工作。
(2)安全科:参与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对事故有关责任人按照规定进行处罚。
(3)技术科:参与事故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负责现场救援的技术支持。
(4)机电科:负责事故应急过程中管辖范围内的电力恢复;参与分管业务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5)通防科:参与事故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通防科负责施工现场的通风、事故危害监测工作。
(6)地测科:参与事故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负责提供有关图纸资料。
(7)企劳科:参与赔偿、工伤保险等善后处理工作。
(8)财务科:负责应急救援各项费用的计划和及时拨付,确保救援资金及时到位。
(9)政治处:配合党委书记做好信息发布工作;根据矿领导指示及时与新闻媒体联系,协助做好事故现场新闻发布工作,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参与事故赔偿等善后处理工作;协助做好职工稳定工作。
(10)综合办公室:根据矿领导指示,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参与事故报告起草和信息发布工作;参与事故后勤保障。
(11)医务室:负责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派遣医疗救护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救治,并做好药物及医疗器材储备。
(12)仓库:负责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工作。
(13)职防办:参与事故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配合现场救援提供个人职业健康档案。
(14)总务科:负责抢险人员的食宿等生活事宜。
(15)保卫科:负责人员疏散、戒严和维持秩序、交通等工作。
(16)运搬工区:负责井口检身并及时运送人员和救灾物资,满足抢险需要。
(17)采、掘、各辅助工区:负责核实本单位施工范围内的人数,及时采取措施组织安全撤离,并如实详细地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基本情况(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情况、现场情况等),随时接受指挥部命令,完成有关抢险任务。
(18)兖矿救护队:对矿山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
(19)矿值班调度员:负责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及时将事故情况向矿长、总工程师和集团公司调度室及上级部门报告,及时、准确下达矿长的命令,及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情况,统计并掌握出入井人员和井下各区域的人员数目,为指挥部提供救援依据。
(20)矿兼职救护队:全力配合兖矿救护队开展救援工作,根据救援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险人员的救援和事故处理及鉴定工作。
3.2.4结合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现场实际情况,现场指挥部设九个救援小组: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职责示意图
由生产副矿长任组长,救护队长任副组长,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紧急调集的有关单位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实施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兖矿救护队
矿兼职救护队调度室负责人等
抢险救灾组
义能煤矿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指挥
部
总指挥职责:(1)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救援工作。
(2)根据现场的危险等级、潜在后果等,决定本预案的启动。
(3)指挥和组织协调应急行动期间各救援小组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4)批准向主管部门、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和对外信息发布。
(5)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继续发展,超出矿处置能力时,向政府应急救援机构提出救援申请。
由矿总工程师任组长,分管副总工程师、各科室技术负责人、有关专业人员组成,主要研究制定抢救技术方案和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防冲办
技术科
职防办
通防科
技术科
救护队
技术专家组
由安全科牵头,通防科、保卫科、工会等参加。主要负责控制事故有关责任人,调查核实事故性质、原因,追查事故责任等。
安全科
职防办
通防科
工会等
事故调查组组
由后勤副矿长任组长,医务所所长任副组长,有关医疗专家、事故单位分管负责人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
医务所所长及全体医务人员
医疗救护组
总指挥
矿长
副总指挥
各分管副
矿长
总工程师各分管副总工程师
仓库
企劳科
调度室
运搬工区等
由矿经营副矿长任组长,成员由仓库主任任,调度室主任、运搬工区区长、综合办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保证抢险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
物资供应组
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保卫科科长任副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等参加,必要时由驻矿派出所协助,主要负责事故发生后的人员疏散、戒严和维持秩序等工作。
警戒保卫组
保卫科全体及
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组织或根据总指挥授权,指挥完成应急行动。
(2)向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轻事故后果的应急程序和行动建议。
综合办
医务所
司务处等
由矿后勤副矿长任组长,综合办、司务处主任、医务所所长等为成员,负责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等工作。
后勤保障组
政治处
调度室
由矿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政治处主任,调度室等部门人员参加,负责统一掌握事故态势和处理情况,收集救援行动的有关信息资料,向有关人员、单位、媒体等通报情况。
信息发布组
企劳科
工会
财务科
综合办
保卫科等
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劳资科、工会、综合办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理赔。
善后处理组
4
预防及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建立健全了综合防粉尘、防噪声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按规定对井上下作业场所进行粉尘浓度的定期测定和噪声场所进行噪声定期测定,同时加强职工职业卫生防治培训,提高广大职工的综合预防意识。
4.1.1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粉尘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1)必须按粉尘防治规范要求,配备专职测尘人员和仪器仪表,进行粉尘测定工作。
(2)对井下所有产尘点每月测定两次,地面每月测定一次。
(3)呼吸性粉尘测定,采掘工作面每季测定一次,其它接尘作业场所每半年测定一次;粉尘分散度、游离SiO2含量每半年测定一次。
(4)利用GCG1000型粉尘浓度传感器对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的总粉尘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并将监测的数据上传到KJ70N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上,实现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的总粉尘浓度超限报警。
噪声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按照噪声防治规定要求,配备测噪声人员和仪器仪表,对井上下主要产生噪声场所每月测定一次。
4.2主要预防措施
4.2.1
矿成立了职业病危害防治办公室,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制定并落实预防职业病危害事件的防治计划、制度和工作实施方案。
4.2.2可能发生突发职业病危害事件的工作场所采用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个体防护用品。
4.2.3
易发生突发职业病危害事件的单位,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突发职业病危害事件应急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
4.2.4
对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职业病危害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4.2.5
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健康教育工作。
4.2.6
加强法律知识和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2.7
粉尘危害防治
(1)总粉尘浓度井下所有产尘点月测定2次,地面每月测定一次;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工班呼吸性粉尘监测,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4个;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1次。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3个。
(2)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系统。永久性防尘水池容量不得小于200m3,且贮水量不得小于井下连续2小时的用水量,并设有备用水池,其贮水量不得小于永久性防尘水池的一半。防尘管路应铺设到所有可能产生粉尘和沉积粉尘的地点,管道的规格应保证各用水点的水压能满足降尘需要,且必须安装水质过滤装置,保证水质清洁。
(3)掘进井巷和硐室时,必须采用湿式钻眼,冲洗井壁巷帮,使用水炮泥,爆破过程中压气喷雾降尘、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4)在煤、岩层中钻孔,应采取湿式作业。
(5)
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内喷雾压力不得低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低于4MPa,如果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使用,外喷雾压力不得低于8MPa。无水或喷雾装置不能正常使用时,必须停机;液压支架必须安装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实现降柱、移架同步喷雾;破碎机必须安装防尘罩,并加装喷雾装置。放顶煤采煤工作面的放煤口,必须安装高压喷雾装置(喷雾压力不低于8MPa)。
(6)
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应安设至少2道自动控制风流净化水幕。
(7)
井下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以及地面带式输送机走廊,都必须安设喷雾装置或除尘器,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或用除尘器除尘。其中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采用喷雾降尘时,喷雾压力不得低于8MPa。
(8)
预先湿润煤体。煤层注水过程中应当对注水流量、注水量及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单孔注水总量应使该钻孔预湿煤体的平均水分含量增量不得低于1.5%,封孔深度应保证注水过程中煤壁及钻孔不漏水或跑水。在厚煤层分层开采时,应采取在上一分层的采空区内灌水,对下一分层的煤体进行湿润。
(9)
锚喷支护防尘。打锚杆眼应实施湿式钻孔。锚喷支护作业时,沙石混合料颗粒的粒径不得超过15mm,且应在下井前洒水预湿。距离锚喷作业点下风流方向100m内,应设置2道以上风流净化水幕,且喷射混凝土时工作地点应采用除尘器抽尘净化。
(10)
转载及运输防尘。转载点落差应小于0.5m,若超过0.5m,必须安装溜槽或导向板。各转载点应实施喷雾降尘(喷雾压力应大于0.7MPa)或采用密闭尘源除尘器抽尘净化措施。在装煤点下风侧20m
内,必须设置一道风流净化水幕。运输巷道内应设置自动控制风流净化水幕。
(11)
作业人员坚持佩戴合格的防尘口罩。
(12)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及新工艺,大力提高防降尘效果。
(13)接触粉尘作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4.2.8
煤矿噪声危害防治
(1)保持设备经常性完好,发挥设备本身消音降噪的功能,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噪音指标超过国家环保标准时,要立即进行检修,直到符合标准才可使用。
(2)工作人员配备切实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
(3)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噪音设备。
(4)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5)加强设备维修,减少设备老化带来的噪声。
(6)矿在通风机房室内墙壁、屋面敷设吸声体;在压风机房设备进气口安装消声器,室内表面做吸声处理;对主井绞车房内表面进行吸声处理,局部设置隔声屏;在采煤工作面应使用双边链条刮板输送机等措施控制噪声。
4.2.9
煤矿高温危害防治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及《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加强矿井通风及降温措施,保证采掘工作面的气温不超过26℃,机电硐室气温不超过30℃。采掘工作面的气温超过30℃,机电硐室气温超过34℃时必须停止作业。
(2)加强防暑降温的组织领导,合理安排高温环境工作工人的劳动休息制度。确保不违反《煤矿安全规程》及其它有关规定。
(3)加强医疗预防工作,组织好作业工人的医疗互救工作,培训保健员进行中暑的初级救护和发放防暑药物等工作。对高温作业工人,要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凡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者不能从事高温作业。
(4)实行通风降温,采取减少风阻、防止漏风、增加风机能力、加强通风管理等措施保证风量,并采用分区式开拓方式缩短入风线路长度,降低到达工作面风流的温度。
4.2.10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防治
4.2.10.1加强通风,将各种有害气体浓度稀释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标准以下。
⑴
机电工区必须按规定定期检查主要通风机运行情况,确保主要通风机连续运转。主通风机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启动备用通风机。
凡因机电事故而突然停电造成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必须及时将无风区内的所有人员撤至全风压进风巷中,并设置栅栏揭示警标。恢复通风必须按规程及措施规定进行,严禁无风作业、无风放炮。
⑵通防科对矿井通风系统、通防设施等要建立巡查制度,通防科每旬至少全面检查测定一次矿井、主要进回风巷及采掘工作面等地点风量,保证矿井通风系统合理,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用风地点的风量必须满足作业规程和措施的要求。
⑶加强局部通风管理,井下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及必须实现“双风机、双电源”并自动切换。
⑷煤矿井下实施爆破时,局部通风机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5m,加强通风增加工作面的风量,及时排除炮烟。人员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前,必须把工作面的炮烟吹散稀释,并在工作面洒水。爆破时,人员必须撤到新鲜风流中,并在回风侧挂警戒牌。
4.2.10.2加强个体防护,佩戴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
4.2.10.3加强采空区管理。工作面采空区应及时予以封闭,设立警示牌,需要进入时,必须首先进行有害气体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需要进入闲置时间较长的巷道进行作业的,必须先通风、后作业。盲道或废弃巷道应及时予以密闭或用栅栏隔断,并设立警示牌。
4.2.10.4加强瓦斯排放和巷道贯通管理。杜绝盲巷,停风超过24小时的盲巷必须立即封闭。
4.2.10.
5坚持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配备齐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4.2.10.
6采掘工作面必须按规定设置甲烷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并定期标校。
4.2.10.7杜绝失爆,提高供电质量,消灭无计划停电停风。
4.2.10.8
凡揭露或接近老空区、废弃巷道均需制定专门的防治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措施。
4.2.10.9加强自救器的管理工作,按规定及时检验更换,保证完好和正常使用。
4.2.10.10熟悉避火灾路线,掌握救灾的基本知识。
4.3预警行动
4.3.1预警条件
(1)监测监控系统粉尘浓度超过临界值报警时。
(2)噪声超过规定限值以上的。
(3)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出《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4.3.2预警方式、方法
当现场达到4.2.1所述预警条件时,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立即发出警号,撤出危险地点,并直拨矿调度室的HAK-2型矿用本质安全型按键电话机,拨打“0”或“9”向值班调度员进行汇报。
4.3.3信息发布程序
调度室接到预警信息,立即利用调度通讯联络系统直接通知受危害威胁区域人员安全撤离,然后向值班矿领导、职防办、技术科、机电科、通防科、医务所等有关科室汇报。
5
信息报告程序
5.1报警系统及程序
(1)人员定位系统、调度通讯联络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等系统已实现井下工作地点全覆盖,且各监测系统具备自动报警功能。采掘工作面作业地点附近必须安设通讯电话,并保证完好,不准一线多部串接电话。
(2)事故发生后,灾害现场负责人(区队以上带班人员、班组长、安全员或施工人员),立即电话汇报调度室,汇报清事故发生的性质、时间、地点、灾区人数,危害程度及现状。
(3)抢险信号:由调度室电话通知,并负责语音报警。
(4)发生事故后,调度室通讯组在事故地点附近安设通讯电话,并根据抢险需要及时前移,保证通讯畅通。
(5)矿领导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报告。同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5.2现场报警方式
现场人员使用调度通讯联络系统报警。
13.5.3通讯、联络方式
(1)调度室、职防办、安全科等部门公开24小时调度值班电话:矿应急指挥部成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和矿应急救援技术专业(家)组名单及联系方式见附表。
(2)矿应急指挥人员及有关人员配备24小时开通的电话(手机)、局域对讲机。
(3)井上下所有作业地点、机房硐室均有直通调度室的电话。
5.4报警形式和内容
(1)灾害事故确认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向调度室电话汇报。
(2)调度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汇报后,及时向值班矿领导和单位负责人汇报。
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
5.5向外求援方式
可利用地方人民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电话对外联系和求援,地方人民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电话联系方式见附表。
6
应急处置
6.1
响应分级
按一次急性职业病危害事件所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将急性职业病危害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类和四个预警等级:
一级预警(红色预警)
特别重大职业危害事故定为Ⅰ级,是指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0人以上或者急性职业中毒死亡30人以上。
二级预警(橙色预警)
重大职业危害事故定为Ⅱ级,是指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者急性职业中毒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
三级预警(黄色预警)
较大职业危害事故定为Ⅲ级,是指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急性职业中毒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
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一般职业危害事故定为Ⅳ级,是指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下或者急性职业中毒死亡3人以下。
6.1.2应急响应分级
应急响应由低到高依次分为IV、Ⅲ、Ⅱ、Ⅰ四级。
(1)IV级响应:发生一般事故,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不再发展,由矿启动本应急预案。
(2)Ⅲ级响应:发生较大事故,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不再发展,启动IV级响应后,立即请求集团公司或市级地方政府启动应急预案。
(3)Ⅱ级响应:发生重大事故,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不再发展,启动IV、Ⅲ级响应后,立即请求省级人民政府启动应急预案。
(4)Ⅰ级响应: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启动IV、Ⅲ、Ⅱ级响应后,由省级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启动应急预案。
6.2响应程序
响应分级程序流程图
事故发生
通知矿长
发现人员进行事故初步评估
通知济宁市人民政府启动应急预案
是
事故是否扩大
否
响应结束
事故是否扩大
是
通知山东省人民政府
否
Ⅲ级响应开始,济宁市人民政府应急预案
Ⅱ级响应开始,山东省人民政府启动应急预案
IV级响应开始,矿长启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案案
事故是否扩大
是
否
山东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
Ⅰ级响应开始,国务院启动应急预案
6.2.1应急指挥
(1)发生非伤亡、经济损失较小的事故,启动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矿井职业病危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进入预备状态;
(2)发生一般事故,立即启动矿井职业病危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同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3)发生较大及以上伤亡事故,立即启动矿井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同时报告上级部门,请求上级部门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4)调度中心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向总指挥汇报,由总指挥下达命令,启动职业病危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启动相应事故级别的响应。调度值班人员接到启动预案命令后,立即通知指挥部成员到达调度中心集合,抢险救援队伍到工业广场集合待命。
6.2.2应急行动
(1)指挥部成员到达调度室或指定地点后,总指挥下达救援命令,根据事故情况,分析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存在的威胁,确定先期救援方案。
(2)按照指挥部的指令,现场抢险救灾组(救护队),进行现场侦查,组织或协助事故单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专家组针对事故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抢险救灾方案,报抢险指挥部批准后实施,营救受难人员。
6.2.3资源调配
根据事故影响范围、灾害程度,及时调集专业救援队伍、医疗救护队伍、技术专家成员等救援资源;同时做好应急物资资源的调配工作。
6.2.4应急避险
(1)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有职业病危害事故预兆时,现场人员必须停止作业,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威胁地点的人员,撤离时必须按指定的避灾路线撤离。
(2)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职业病危害事故地点的人员积极进行处理,迅速组织自救和互救。无法撤离时,被困人员必须静卧,不得烦躁,减少氧气、热量等消耗,等待救援。在对事故区进行处理工作时,首先恢复事故区的通风,如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可利用水管,压风管等设施被困人员输送新鲜空气。
(3)发生事故后,由于受灾人员所处位置和撤出时间的不统一性,自发组织撤离(或避险)是受灾人员各自向安全出口撤出的形式。有序组织形式为,在现场受灾人员到达相对事故地点安全的地点后,事先指定带班区队长(班组长)为现场自救与互救负责人,成员有安全员、班组长、特殊工种人员和普通员工。
6.2.5扩大应急
如事故不能及时得到控制,或有扩大趋势,指挥部应及时向上一级部门汇报,请求上一级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响应。
6.3处置措施
(1)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开展自救和互救,并立即向矿调度中心和本区队值班室汇报(内容简单、扼要,说明事故性质、地点、范围、主要原因和伤亡情况),并保持与矿调度中心的联系。
(2)矿调度中心接到井下事故汇报后,调度员按照《关于授予煤矿调度员十项应急处置权的通知》(鲁煤安调〔2009〕218号)等规定,立即通过井下语音广播系统、无线通讯系统、调度通讯系统等,3分钟通知到井下所有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人员撤离。
(3)发生事故时,事故地点的人员积极进行处理,迅速组织自救和互救。观察引起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原因,利用现有条件控制现场的危害因素,当粉尘超标时,可及时洒水降尘,噪声超标时及时停止设备运转,控制噪声源等专项危害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和对现场作业人员危害的加重。无法撤离时,被困人员必须静卧,不得烦躁,减少氧气、热量等消耗,等待救援。
(4)发生事故后,要沉着冷静,首先撤退时迎着新鲜风流向外撤退,现场确认能够确保安全时,要及时利用电话、“三线”(风管、水管、通讯线)想法发出求救信号,组织人员侦察撤离路线。侦察时,要至少二人同行,经探险确认安全后,有组织地向井口撤退。矿灯不能用时要沿管线和轨道行走,并及时做标记,以便救护队员救护,尽快同地面联系。
(5)在对事故区进行处理工作时,首先危害因素的性质、特点,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在允许范围内,恢复事故区的通风、供电等基本条件,如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可利用水管,压风管等设施被困人员输送新鲜空气。救护队只能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入灾区抢险救灾。
(6)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所有中毒现场工作的人员都应穿着适当的个体防护服装、装备、设施;当有害物质达到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或最高容许浓度(MAC)以上时,应使用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如有害物质环境浓度达到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浓度(IDLH)或环境浓度无法明确,或者同时存在缺氧(氧浓度﹤18%)时,应使用压风自救系统;同时根据危害因素穿着相应的其他个体防护装备(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靴、防护帽等)。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7.1
应急物质
7.1.1
职业医学救援物质
人工呼吸机;心脏除颤器;各类特殊中毒急救药品和常规急救药品及器材(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止血、包扎、固定器材及药品;皮肤消毒剂洗消剂(器材、地面);救护车辆;担架等(矿医院,电话7256411)。
7.1.2
现场毒物检测物质
采样车、毒物(如CO、SO2、氨气、氮氧化物等)检测分析报警器;氧气检测报警仪;防爆应急灯(手电)等。
7.2
物资保障
7.2.1
配齐配足应急救援所需医疗设备、器材及药品的准备和储备,准备担架、供氧器、呼吸器及各种急救医疗器材、常用急救药品等,并配有现场抢救用的急救箱。救护车内配备供氧器、呼吸器、担架、急救所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材,所有物资要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有效使用。
7.3
人力资源与技术储备
依托相应的科研机构,加强技术储备;建立相应的技术信息系统,成立相应的专家组,提供多种联系方式,并组织有关机构和单位开展突发职业病危害事件的预警、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
义能煤矿职业病危害事故
应急预案
山东裕隆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义能煤矿
二0一六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