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2021-03-07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关键词:设计方案,兴起,国民,革命,运动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简介:第二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军阀混战情况。2.了解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3.掌握国民会议运动。4.掌握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5.掌握两次东征。6.了解广州国民政府的建立。二、德育目标1.通过讲述孙中山的伟大历史功绩,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的爱国热情。并教育学生,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内容:

第二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了解军阀混战情况。

2.

了解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3.

掌握国民会议运动。

4.

掌握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5.

掌握两次东征。

6.

了解广州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

德育目标

1.

通过讲述孙中山的伟大历史功绩,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的爱国热情。并

教育学生,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挽救中国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这种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和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2.

通过国共合作的有关史实,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起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

三、

能力目标

1.

正确评价不同时期孙中山为救国救民所做的努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五卅运动中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问题。

四、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孙中山《北上宣言》、总理遗嘱等有关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材料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讨论教材的课内思考题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

(1)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是重点。通过这些事件,可以说明南北革命形势的差异,且更进一步说明了北方革命任务的艰巨性和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坚忍不拔的人格精神。在这一内容中,教材重点介绍了孙中山北上及国民会议运动的目的,由此进一步说明了国共合作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把立志反帝作为革命的第一目标。同时,教材还重点介绍了孙中山先生不幸于北京病逝的情况

。通过这一内容的讲述,学生能更进一步地感受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及其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所奉献出的一切。正因如此,他的逝世才有举国哀悼、万众悲痛的场面。

(2)五卅运动是重点。五卅运动作为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有着重要地位。在运动中,省港大罢工影响最大,而且成为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事件;在运动中,成立了反帝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这一组织充分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性质。它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高压政策,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这再一次证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的两重性特殊性征。通过五卅运动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同时,也能认识到五卅运动对大革命高潮的到来所起的作用。

2.

难点分析:大革命兴起时期南北革命形势的差别及其对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的到来产生的影响是难点。在冯玉祥北京政变后,北方革命形势虽有很大发展,但毕竟情况复杂,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北京政权后,更加剧了孙中山北上后革命活动的艰巨性。同时也进一步说明,北方局势仍为封建军阀所控制,他们将成为未来北伐战争的对象。而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却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和坚实的后方基础。对这一问题,学生们在学习中恐难宏观把握,需要教师予以引导。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两段有关国共两党关系的视频资源。

指出:国共合作实现后,大革命迅速开展起来。中国大地上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但从革命形势的发展来看,北方形势更加复杂。

讲授新课:

(一)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背景

1.列强侵略

2.军阀混战

师:中国近代史上,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生:(回忆并回答)

师: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各派军阀为争夺地盘而战。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军阀混战的主要表现及共影响。

生:(阅读,并归纳分析)

师: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灾难。“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民众迫切要求。

(二)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表现

一、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1.北京政变

(多媒体演示北京政变的经过。)

师:冯玉祥出身极为贫寒,为生计所迫进入封建军队。后成为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部下。他虽在封建军阀的部队中效力,但在国运飘摇之时,受到了南方革命思想的影响,加之吴佩孚克扣其军饷,同吴佩孚的矛盾不断加深。故寻找时机,从第二次直奉大战的前线秘密回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迫使曹锟下令免去吴佩孚的职务。请大家看课本,北京政变发生后,冯玉祥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

生:(总结并回答)

师: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说明了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师:表明冯玉祥向往革命的同时,他为何又邀衣另两派军阀到京?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分析)冯玉祥自身无力控制北京局势,只有请出与直系对立的段祺瑞、张作霖。这恰恰说明了北方革命形势不稳,同时,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最终冯玉祥被排挤出北京。这也为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带来了很大困难。

2.北上宣言

师:在冯玉祥的电邀下,孙中山先生决定北上。1924年冬,孙中山先生发表北上宣言。

生:(齐声朗读北上宣言内容)

师:北上宣言节选“中国当今祸乱的根本,乃在军阀与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此次北上,有两个目的:一为召集国民会议,这是为了对付军阀;一为废除不平等条约,这是为了对付帝国主义者。唯表打倒这两个祸害,中国才能和平统一,才能长治久安。”从这段宣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北上的目的是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师:孙中山先生明确强调了反帝反封的要求。这进一步说明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其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孙中山的北上宣言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这样,反帝反封建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蓬蓬勃勃的开展起来了.

3.国民会议运动

师:国民会议的要求是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播放孙中山北上的视频资料。

师: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经上海取道日本北上,最终于1924年12月31日抵达北京。当时,孙中山先生已因肝癌病发,病体难支。当随行人员告之先生北京前门火车站已有广大群众迎候,但考虑到先生的身体状况,请提前在永定门火车站下车时,先生予以婉拒,并说他是为民众而来。就这样,中山先生在冽冽寒风中,徐步走过欢迎行列,含笑答礼。这之后的日子,中山先生是在与病魔的抗争和与段祺瑞的斗争中艰难度过的。他力主召开国民会议,反对段祺瑞的卖国政策。但最终由于肝癌医治无效,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他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呢?毕生的奋斗,为了主义死而无憾的豪情,还有那字字掷地有声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们还可以从他的“总理遗嘱”中更加深切地体会出他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和伟大的爱国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这份遗嘱中,中山先生再次说明了什么政策?而这一政策,正是国共合作的推动结果。

生:(思考并回答)

师:请大家再回顾一下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活动,从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他的愈挫愈奋的精神。

生:(回忆并作答)

师:在中山先生逝世后,举国悲痛。各界人士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一代伟人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孙中山先生的逝世是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他的革命精神对国民有着巨大的感召力。

二、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直接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恢复和发展,五卅运动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的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全国范围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

导火线:日本帝国主义枪杀中国工人

2.

直接原因:五卅惨案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说明五卅运动发生的导火线及直接原因。

生:(回答)

3.两个典型

(1)上海的反帝爱国运动

(2)省港大罢工

多媒体展示图片《军阀与帝国主义压迫下之中国人民》

师:大家在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五卅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什么?

生:(回答)

师:请注意,省港指广州和香港,而不是广东省和香港。这次罢工的特点如何?作用怎样?

生:(回答)

师:五卅运动中最能体现革命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是什么?

生:(阅读课文,从中找出答案)

师:这一反帝统一战线组织领导了哪些斗争?

生:(阅读课文并回答)

师:对待这样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列强必然采取行动。请注意各阶级的表现。

引导学生分析五卅运动中各阶级的表现及原因,并填写课件中的表格

师:(总结)大家在归纳这一内容时,特别注意到了帝国主义采取高压的政策。这一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生:(回答)

师:这一结果恰恰说明了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师:民族资产阶级在表现其革命性的同时又再次表现了他们的软弱性。但广大工人和各界群众依然坚持斗争。列强还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这次运动还得到了海外侨胞和外国工人的支持。有何表现?多媒体展示图片《各地声援上海反帝斗争》。

4.五卅运动的影响

师:这次运动的影响如何?

生:(总结归纳)

师:为什么说五卅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生:(思考)

师:(总结)正国为这次运动广泛发动了群众,建立了反帝统一战线组织,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以,它为革命高潮的到来创造了群众基础。

三、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多媒体演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

两次东征

师:这两次东征的对象是谁?

生:(作答)

师: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陈炯明的情况。同学们自然会认为

这次东征是陈炯明咎由自取。那么,在国共合作实现后,陈炯明又以怎样的倒

行逆施招致了这次对他的讨伐?

生:(阅读教材并回答)

师:东征的主力和支持者是谁?

生:(回答)

师:这两次东征的结果怎样?

生:(回答)

师:这两次东征的影响如何?

生:(回答)

师:为什么说它为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

生:(思考并回答)

师:正因为有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才使北伐有了稳固的大后方。

2.国民政府成立

师:广东国民政府的建立时间、领导人、建军情况?

生:(阅读课本回答)

师:汪精卫任国民政府主席拥有怎样的有利条件呢?其一,他有刺清摄政王载

沣的光荣历史,为国民党元老;其二,他是孙中山先生重用之人,又曾为中山先生代笔起草遗书,在党内地位显赫;其三,他左派口与叫得很响,俨然成为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可靠接班人。但其人的真实面目不久就暴露无余。同黄埔军校一样,广东国民政府在组建国民革命军时,也注重了政治思想教育。

3.整编国民革命军

4.统一两广

5.作用: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课堂总结:

本节内容进述了国共合作实现后,大革命兴起的诸方面情况。这既是国共合作的结果,又是大革命高潮到来的基础。在学习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南北革命形势的发展及其差别。一则,可以说明南方革命形势好于北方。二则可以说明北方革命形势的复杂性,并进一步认识孙中山先生北上及发动国民会议运动的艰巨性。三则可以就此分析南北革命形势对即将到来的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创造的各种条件。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贪图国民大革命所欣起的势不可挡的浪潮。

练习(展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想〉

高中历史教学应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本节课内容相对次要一些,所以本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不在于掌握知识,而是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历史意识,增强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一)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背景

1.列强侵略

2.军阀混战

(二)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表现

一、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1.北京政变

2.北上宣言

3.国民会议运动

二、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1.导火线:日本帝国主义枪杀中国工人

2.直接原因:五卅惨案

3.两个典型

(1)上海的反帝爱国运动

(2)省港大罢工

4.五卅运动的影响

三、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两次东征

2.国民政府成立

3.整编国民革命军

4.统一两广

5.作用: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参阅资料

1.《孙中山研究评述》

2.《历史学习》2000年9期

3.VCD《国共两党三次握手》

4.VCD《孙中山》

篇2:“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教学设计,特征,信息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盐城市第一中学陈仕桂课题: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课时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盐城市第一中学

陈仕桂

题: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

时:1课时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情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列举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对信息有较全面的认识。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教学设计思路:

《信息及其特征》这节教学内容,叙述性内容较多,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想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这对处理这一节课时会让人觉得非常棘手。经反复思考,我认为:针对学生基础不一、能力不一,又是信息技术第一课的实际,根据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采用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反应就会较强烈,兴趣会较浓厚,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为打响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第一炮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亲历感官剥夺——你能坚持多久?

[游戏]

请几位同学和老师做实验。等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静止等我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让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并出示一张纸板,上面写着:请大家保持安静,看看他能坚持多久?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能坚持几十秒钟,而有的同学坚持的时间稍长?

[学生]:因为他耐力不行

[学生]:因为被孤立,无法得到信息

[总结]:由此可见,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二、丰富多彩的信息

观察下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运动员比赛场景;奥林匹克运动会徽标;2008年奥运会口号。

[小

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学生活动]:请几位同学举出一天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

三、信息的一般特征

1、

载体依附性

主题活动1: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大家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皮而存在。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⑴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裁体。

⑵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如:交通信息既可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警察的手势来传递;写教案即可以手写,也可以用电脑来写。

⑶载体形式多样,有印刷形、缩微型、机器型、声像型、网络型。

⑷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2、价值性

主题活动2: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

学生讨论:那7个字是什么?”

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在学生充分讨论后)

由此故事充分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⑴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但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⑵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如GPS。

⑶信息可以增值。

⑷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3、时效性

主题活动3: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过去的流行歌曲和现在的流行歌曲,大家喜欢哪一种?

学生讨论:

①信息只有满足“价值”条件时,才具有时效性。

②信息时效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③信息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4、共享性

①信息可以被一次性或多次或同时利用;

②Internet实现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

③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课堂考察:

1

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A报纸上刊登的新闻

B书本中的知识

C存有程序的软盘

D电视里播放的足球比赛实况

2

下列哪些不是说信息的价值(

A读书以明理

B知已知彼,百战百胜

C书中自有黄金屋

D春雨贵如油

3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标志是(

A文字的创造

B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

C电报、电话的发明与使用

D语言的产生要

4

我们用福娃吉祥物来宣传和传递北京2008奥运会信息,这突出了信息的(

A

共享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价值性

5

萧伯纳说过: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请针对萧伯纳这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课堂小结

一、信息丰富多彩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传递性

2、共享性

3、价值相对性

4、时效性

篇3: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信息需求及来源的确定》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信息需求及来源的确定》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必修,需求,来源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信息需求及来源的确定》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信息需求及来源的确定》教学设计上高二中:赵友明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2年级:高中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1、2节5学时数:40分钟(机房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n知识技能性目标:(1)了解信息的内容和类型;(2)了解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信息需求及来源的确定》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信息需求及来源的确定》教学设计

上高二中:赵友明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

第二章1、2节

5学时数:40分钟(机房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n

知识技能性目标:

(1)了解信息的内容和类型;

(2)了解信息来源的分类和确定因素,并正确地认识信息来源的广泛性。

(3)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并绘制信息需求表。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需求确定习惯。

(4)认真分析信息需求,有效地使用信息来源。

n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完善需求表,让学生熟悉需求表,能够独立制作需求表,并熟练、有效地使用需求表,完成给定任务。

n

情感性目标:

(1)

结合当前信息社会,能够辩证地认识信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2)

从解决问题的目标出发,培养自觉确定信息需求的意识。

(3)

能主动关注日常生活中信息来源的变化。

(4)

与学生交流不同信息来源的优缺点,体验不同信息来源对人们的影响。

2、内容分析:

本课是高一第二章第一、二节的内容(第二章信息获取在教材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本课要求学生根据任务或问题分析并提炼信息需求,需求分析是后面各章学习的第一步;明确信息需求是随后几节的前提。可见信息需求与来源的确定至关重要。所以只有明确了需求,才能考虑完成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下一步信息活动。

3、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五个班中,每个班都有八个左右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怎么用过电脑,对鼠标键盘操作都非常的生硬,不会打字,还有少数同学对简单的文字、数据、图片……的处理不熟练。这样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又因为每周就只有这40分钟有机会接触电脑,所以想让他们在平常上课时就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

4、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本堂课通过网络流行的孤僻字的引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实例来介绍信息需求与来源确定的相关内容,给大家一个简单的任务,既能完成教学的要求又能照顾少数同学想多实践的需求。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

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

一、

引入

(3分钟)

首先给出“烎”字。那么我们想知道一些什么?

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1)这个字怎么读?

2)意义是什么?

3)怎么样输入?

……

用网络流行的孤僻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一)信息需求的确定

(5分钟)

1、

确定信息的内容:

例如H1N1,我们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

学生回答:

1)H1N1是什么?

2)特点是什么?

3)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4)我们怎样防范?

……

通过自己身边的问题来了解“信息内容”并进行需求分析。

2、确定信息的类型:

1)文本--客观性

2)数据--准确性

3)图--直观性

4)声音--生动

5)视频--形象

……

例如:“策划一次劝告青少年不要吸烟的宣传活动”信息需求表。进行分析。

回忆信息的依附性。

看书P9“策划一次劝告青少年不要吸烟的宣传活动”信息需求表。

通过“策划一次劝告青少年不要吸烟的宣传活动”的信息需求表,真正理解信息的类型。以及信息内容的需求分析。

(二)信息来源的确定

(4分钟)

按照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体、电子媒介、人和事物。

观看课件。

将理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哪些信息来源更合适、更有效、更可靠?

思考

引导同学们要注意信息来源的代表性、典型性和多样化。

三、练一练:

(23分钟)

1、以“珍爱视界之窗”为主题活动,制作信息需求表。要求用word制作。

自主探究学习,结合必要的讨论,完成任务。

让在初中没怎么使用过电脑的同学与word亲密接触一次。

2、为P25综合活动“夸夸我的家乡”制作信息需求表。

在完成第一题后,有能力的同学就可以开始制作。

对电脑操作熟练的同学,则可以进行更复杂的信息需求表的制作。为综合活动做准备。

四、总结:

(5分钟)

将第一题已经完成的展示给大家看。

边看边思考。学习电脑操作技巧。

将完成的作品按要求保存。

巡视中发现操作熟练的同学,鼓励以后多帮助不会的同学。

四、教学反思

1、由“烎”字把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了,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对电脑操作熟练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完成作品。

2、对于在初中阶段没有用过电脑的同学,通过练一练,对word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有几个同学没有按要求完成,但是在本堂课中他们已经有收获了。

    以上《《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方案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方案》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