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远程监测与控制葡萄生长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科技项目申请表 本文关键词:申请表,联网,监测,示范,葡萄
物联网远程监测与控制葡萄生长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科技项目申请表 本文简介:科技计划项目申请表申请编号:项目名称:物联网远程监测与控制葡萄生长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申请单位:申请日期:2016年6月15日桐乡市科学技术局二OO八年制3桐乡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表一、项目情况项目名称物联网远程监测与控制葡萄生长技术的研究与示范行业分类农业技术领域电子与信息技术来源自创技术起始日期201
物联网远程监测与控制葡萄生长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科技项目申请表 本文内容:
科技计划项目申请表
申请编号:
项目名称:物联网远程监测与控制葡萄生长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申请单位:
申请日期:2016年6月15日
桐乡市科学技术局
二OO八年制
3
桐乡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表
一、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物联网远程监测与控制葡萄生长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行业分类
农业
技术领域
电子与信息
技术来源
自创技术
起始日期
2016年3月—2017年12月
申请项目类别
科研项目
项目总经费
(万元)
113
自筹部分
向银行
贷款部分
向市科技局申请部分
其中第一年拨款
98
/
15
7.5
预期
经济效益
年增产值
(万元)
年增税金
(万元)
年增利润
(万元)
年创汇
(万美元)
年节汇
(万美元)
200
/
150
/
/
预期
其它成果
论文数
专利
其中发明专利
1
3
1
备注
二、申请单位概况
第一
申请
单位
单位名称
法人代码
58265644-7
单位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
详细地址
邮政编码
314500
单位E-mail
[email protected]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传
真
0573-88182837
开户银行
银行帐号
上一年
经济效益
销售收入
上交税金
实际利润
出口创汇
669.72
11.35
7.92
/
合作
单位
单位名称
法人代码
职责*
1
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
47000903-4
1
2
桐乡市濮院大圣果蔬农场
L3301129-4
1
3
4
:0—承担,1—参加
三、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情况
项目
负责人
姓
名
姚国华
[email protected]
学
历
本科
职
称
工程师
工
作
单
位
在本项目中的分工
总负责
项目组
成员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称
专业
工作单位
在本项目中的分工
四、主要研究开发内容和要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背景:随着中央连续出台的10个“一号文件”搭建起农业支持保护的政策体系,各种强农、惠农、富农措施不断加强,营造了建设现代农业的良好氛围,地方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加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优质、安全、方便的农产品需求旺盛,我国呈现工商资本快速进入农业领域的态势,但同时也对农业经营者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农业经营者在广泛的范围内快速地获得各种有用的信息,再交由相关领域农业带头人进行快速、有效的定性分析,为各级农业管理者和生产者及时提供农业动态监测、农作物综合管理智能决策、精准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灾情预报等有效决策信息,促成对农业生产的及时、精准管理。该项技术可以实现低耗、高产、高效、优质,还可以降低标准化种植的技术门槛,对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主动性,减轻盲目投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通过硬件设施的改造,配上相应的控制设备及软件对作物生态环境实施远程网络查询和控制,实时对葡萄种植大棚内的空气、温湿度、光照度、土壤温湿度、土壤EC值进行检测,前期实现相关数据的采集、记录功能,后期实现数据分析、指标调整功能。通过记录和更新有经验农民种植葡萄的全过程,收集、分析和优化种植过程采取的相应措施,为增效和高产提供第一手数据。
本项目要达到的主要技术要点:编写物联网远程监测与控制葡萄生长技术论文一篇;申请实用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
本项目要达到的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建成后,可以达到全天候、多频次通过移动终端接收地块资料,加上专家系统的指导作用,实现调控植株的全程生长最优化环境,实现葡萄亩产提高10%以上,每亩每年增收2000元左右;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在周边地区推广农作物物联网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1000亩左右。
五、初审意见
镇(街道)科委或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单位
(盖章)
物联网远程监测与控制葡萄生长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央连续出台的10个“一号文件”搭建起农业支持保护的政策体系,各种强农、惠农、富农措施不断加强,营造了建设现代农业的良好氛围,地方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加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优质、安全、方便的农产品需求旺盛,我国呈现工商资本快速进入农业领域的态势。资本大量投入能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和推进农业的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对于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和发展市场农业有着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对农业经营者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实现高效节水、施肥,避免土壤板结,杜绝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引起的水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也成为农业经营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农业物联网远程监测系统是在作物生长环境周边植入各种微型芯片,用这些传感器获取光照、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紧实度等各种信息,再通过局部的无线网络、互联网等各种通信网路交互传递,利用计算机的网络通信能力,帮助农业经营者在广泛的范围内快速地获得各种有用的信息;农业物联网远程控制系统是通过将收集的各类信息经相关领域农业带头人进行快速、有效的定性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为各级农业管理者和生产者及时提供农作物综合管理决策,包括精准供水、施肥、通风、控温、疏松土壤等,促成对农业全程生产的及时、精准管理。该项技术可以实现低耗、高产、高效、优质,还可以降低标准化种植的技术门槛,对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主动性,减轻盲目投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美国、法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主要综合运用高科技手段构建先进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自动监测,保证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研制了地面监测站和遥感技术结合的墒情监测系统,建立了农业部至各省、重点地县的农业环境监测网络等一批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农业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融合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墒情监测系统已在辽宁、黑龙江、河南、贵阳、南京等地推广应用,在涉及田间环境土壤信息获取、联合收获机自动测产、农田作物产量空间差异分布和农业机械作业监控等大田粮食作物生产方面;在设施农业环境数据采集、发布,调控等设施农业生产方面;在果园监测、水肥控制、节水灌溉自动化等果园精准管理方面;在养殖环境监控、健康养殖等畜禽水产养殖等方面研发了一批系统,且应用成效显著。
目前,我国虽有很多传感器、传感网,RFID研究中心及产业基地都在积极参与建立物联网标准,但由于对物联网本身的认识还不统一,有些还停留在战略性粗线条层面。国家一直大力支持出台各项政策保证着智慧农业的发展,2011年发布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在农业部确定的20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试验区,重点开展3G、物联网、传感网、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该区域的先行先试,推进资源管理、农情监测预警、农机调度等信息化的试验示范工作,完善运营机制与模式”。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这个以科技作为主要生产力的年代,物联网的发展给科技农业提供了基础,规划给智慧农业提供了发展的方向。
三、国内主要研究开发内容、技术关键及主要创新点
3.1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
通过硬件设施的改造,配上相应的控制设备及软件,对作物生态环境实施远程监测和控制,全天候、多频次对葡萄种植基地的空气、温湿度、光照度、土壤温湿度、土壤EC值进行检测。前期实现相关数据的采集、记录功能,后期实现数据分析、指标调整功能。通过跟踪、记录多个生长周期内有经验农民种植葡萄的全过程,收集、整理葡萄生长最佳环境指标参数,为后期形成农业物联网数据分析系统提供第一手数据。
3.2项目技术关键
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管理系统主要负责采集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和EC值等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及视频监控数据的采集和管理,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将数据传送到管理中枢,让管理者能实时的看到田间数据。
数据处理系统:能自动处理传送过来的数据,为用户管理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显示,更加直观体现数据。这系统拥有数据备份系统,能保存历史记录,能为以后改善农业生产方法提供数据分析。
技术指导系统:基于前期的数据处理系统,结合基地实际情况,将信息共享至产业讨论群组,邀请行业带头人辅导答疑、技术咨询、指导生产,提高科技转化的服务能力。
智能提示系统:当采集设备采集到的温度、湿度等基本参数超过预先设置的限制时,提示系统将提醒相关管理人员对作物生长环境进行调整。报警限度由管理人员自行设定。
3.3项目主要创新点
基于模型的精确葡萄物联网管理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
(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监测及智能控制技术的结合应用,通过相应的电脑软件集成控制,形成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处理、监测和控制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自动化管理;并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组建农业专家系统帮助农业管理者和生产者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处置意见,
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降低农业生产对技术人员的依赖,提高农业专家的服务范围。
四、项目预期目标
4.1主要技术指标
编写物联网远程监测与控制葡萄生长技术论文一篇;申请实用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
4.2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建成后,可以达到全天候、多频次通过移动终端接收地块资料,加上专家系统的指导作用,实现调控植株的全程生长最优化环境,实现葡萄亩产提高10%以上,每亩每年增收2000元左右;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在周边地区推广农作物物联网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1000亩左右。
4.3社会效益、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前景
项目的实施通过适时、适量、精准控制水肥一体化,可以大量节约灌溉用水,减少化肥应用,提升农产品品质,将为农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发展低碳经济做出重要贡献,社会效益相当显著。
农业生态信息采集及智能管理技术应用工程是集农业科技的高、精、尖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装备技术,它能营造相对独立的作物生长环境,摆脱传统农业对技术人员、自然环境的高度依赖,同时强化基地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项目的实施将明显提高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该项目所应用的技术成果将适用于我省乃至全国现代化果蔬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及广大果蔬种植大户生产基地,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五、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
为保证本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由嘉兴市禹科农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实施,联合浙江理工大学、桐乡市濮院大圣果蔬农场作为技术支撑。成立以承担单位嘉兴市禹科农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姚国华工程师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组员构成:蔡立雄
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在本项目中带领研究生团队负责信息采集与远程控制软硬件开发应用;沈金跃
农艺师
桐乡市濮院大圣果蔬农场负责人,在本项目中负责现场应用与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应用;熊鹰
农艺师
禹科公司总经理
负责项目各方面的有效协调和资金落实及项目建设的现场管理;王方槟
浙江农林大学本科园艺专业毕业,负责现场技术指导,各节点协调统一,系统运行管理。
六、计划进度安排
本项目实施期限为2年,即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
第一阶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确定项目研究目标任务,明确各成员责任分工,并对制定项目运行机制;
第二阶段:2016年5月-2016年8月,对各种设备进行安装调试,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应用;
第三阶段:2016年9月—2017年11月,搜集完整葡萄生产周期的生理参数;
第四阶段:
2017年12月,总结验收,针对项目建设所取得的经验形成理论,将应用产品实行单元化量产推向市场。
七、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项目试验区域位于杭嘉湖平原,是传统农业主产区,由于城镇化建设推进,农业劳动力素质、土地和水资源、农产品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急需减轻劳动强度、节水降本、能产优质农产品的农业耕作方式出现,本项目研究方向完全附合上述需求,这是项目创建的根本出了发点。嘉兴市禹科农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取得了“蔬菜大棚智能化管理系统[简称:蔬菜大棚监控]V1.0”、
“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滴灌系统[简称:自动滴灌系统]V1.0”、“蔬菜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简称:病虫害防治]V1.0”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2014年5月经浙江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所检测,自主研发的“葡萄滴灌远程控制系统”系统组成、功能、安全性等各项指标都达到标准要求,为本项目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条件;公司拥有多名高校毕业的农业、农田水利专业人才,并有多年基层工作经历,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施工队伍齐全,有必要的资金保障能力。综合上述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加上我市已展开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工程,以及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基于模型的精确葡萄物联网管理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各方面的研究条件已成熟,可以进行研究示范。
附表:
桐乡市重点科技专项项目经费概算表
项目名称:物联网远程监测与控制葡萄生长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金额单位:
万元
序号
概算科目名称
合计
财政拨款
经费
自筹经费
(1)
(2)
(3)
(4)
1
一、经费支出(合计)
113
15
98
2
1、设备费
41
3
(1)购置设备费
41
5
36
4
(2)试制设备费
5
(3)设备租赁费
6
2、材料费
50
10
40
7
3、测试化验加工费
8
4、燃料动力费
3
3
9
5、差旅费
2
2
10
6、会议费
1
1
11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12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3
3
13
9、人员劳务费
3
3
14
10、专家咨询费
15
12、协作研究费
5
5
16
13、管理费
2
2
17
14、其他开支
3
3
注:支出概算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同时在财政拨款经费和自筹经费中概算。
经费概算说明:
1、设备费41万元,主要用于传感器、计算机、通信等设备的购置等。
2、材料费50万元,用于平整场地、控制中心建设、管材等。
3、燃料动力费3万元,用于试验过程中燃料动力费用的支出。
4、差旅费2万元,用于试验过程中的往返差旅,外出参观学习等。
5、会议费1万元,用于项目调研、可行性方案论证、项目评审、验收等本项目的会议开支。
6、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3万元,用于本项目有关学术论文的发表、资料、专利申请等费用支出。
7、人员劳务费3万元,用于本项目土建、设备安装调试等的技工支出。
8、协作研究费5万元,用于支付协作单位、合作单位的费用。
9、管理费2万元,用于项目管理支出,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10、其他开支3万元,用于文印、宣传、人员培训和其他暂未预见的支出。
篇2:微网模式体系结构研究科技项目申报书
微网模式体系结构研究科技项目申报书 本文关键词:体系结构,项目申报,模式,研究,科技
微网模式体系结构研究科技项目申报书 本文简介: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科学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申请单位:起止时间:项目负责人: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申请日期:一、目的和意义1、项目研究内容紧密相关的国家电网公司实际生产力水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能源危机的不断关注,集中供电的大电网自身
微网模式体系结构研究科技项目申报书 本文内容: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科学技术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
起止时间:
项目负责人: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
真:
申请日期:
一、
目的和意义
1、
项目研究内容紧密相关的国家电网公司实际生产力水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能源危机的不断关注,集中供电的大电网自身存在的一些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如可靠性差局部事故易扩散、不能灵活跟踪负荷的变化、对于偏远地区不能进行理想供电、多采用不可再生能源环保效益差等。如今大电网和分布式发电系统相结合是节省投资,降低能耗,提高系统安全性和灵活性的主要方法。
随着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分布式能源包括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及海洋能等,他们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清洁干净,是最有前景的替代能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网,但由于其本身的不稳定性,对原有配电网的运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小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潮流流动的双向性、保护配置的复杂性、不可调度性等等,都对现有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电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所谓微网,是指基于分布式供能技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单元、负荷、控制系统等构成,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小型的供能系统。该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由相应的电源向系统内部的负荷供能;也可以并网运行,向电网供出多余的电力或由电网补充自身发电量的不足。因此,微网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而且可作为主电网的有效互补电网,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是国内外电气工程研究领域的最新前沿课题之一。目前,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实验室、示范工程建设受到欧盟、美国、日本、中国等世界多个国家的重视和推广。
2、项目成果对该现状和技术发展的作用
微网是一种经济、可靠、环保的供电系统,主要利用的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因此可以大大减少了CO2、SO2等物质的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由于微网的特殊设计,其在大电网出现故障时仍然可以保持正常运行,保障重要负荷的电源供应,同时在边远地区,通过微网还可以解决低电压问题和无电问题,因此微网可以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成果应用和推广的途径
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可以应用在建筑、园区、煤油气田等能源产区,以及工艺过程等较广泛的领域。虽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微网还不是我国主要的能量供应形式,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天然气和新能源的普遍开发利用,以燃气轮机、内燃机和燃料电池技术为核心的微网,将首先在发达的沿海和中部地区大中城市、大企业中推广应用,也将用于电网所不能经济送达的西部、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同时在太阳能、地热等资源丰富的地区得到发展应用。更值得注意的是,微网为重要部门和单位,医院、机场等能源保障可靠性要求高的用户提供了更先进的能源供应方式。微网的应用使其成为大规模集中式供电系统的一个重要补充。世界电力工业将由传统的“大电厂、大电网、城市热网”等集中式能源系统,向依靠大型发电和小型分布式发电广泛结合的“多模式互补系统”转变。
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是由多种能量转换技术有机地整合的,能够同时实现冷、热、电等多种能源产品输出的复杂系统,系统性能除了微小型动力技术、中低温余热转换利用技术等单元技术外,更关键的是其系统集成的水平。单元技术影响着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的普及与发展,而系统集成技术是实现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大幅节能、发挥系统优势的核心技术。
微网的发展必须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紧密结合,但由于可再生能源分布广、能量密度较低,特别是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如何使可再生能源发电给终端用户优质可靠的电能,并友好地融入大电网系统,是微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4、
成果推广后的直接和间接效益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在满足电网调度的前提下,实现各类分布式能源的有效供给和优化调度,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效率,在满足可靠供电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供电效率,实现降损节能。将解决在并网运行方式下,能以各类分布式电源的基础上,以系统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的调度方式,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益。在离网运行方式下,系统能在满足安全约束的前提下,实现继续可靠供电,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社会效应。为实现我国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能量优化管理系统国产化研究和大规模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二、
国内外研究水平综述
1、
项目研究内容紧密相关的技术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
光伏发电电源、风力发电等接入配电网后,会带来各种扰动,影响系统电能质量,主要体现在电压闪烁和谐波、电压脉冲、浪涌、电压跌落、频率偏移、瞬时供电中断等动态电能质量问题。此类间歇性电源的接入不但会影响稳态电压分布,还会引起系统电压波动,特别是大规模光伏电站并网后,可能导致系统电压越限等。
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优化规划设计研究的目的是在满足差异化用户供电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开展科学化的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系统结构设计和设备选型。其核心工作包括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优化规划设计方法。目前,欧美发达国家虽然建立了很多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实验及示范工程,开展了诸如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运行和交易模式分析、投资和效益评价等研究,但在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还很初级。我国在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评价与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方法和理论上的研究还缺乏深度,在量化评价体系和规划设计工具方面还属空白。
大量光伏发电的接入对供电的可靠性和优质性构成了挑战,对用电企业的生产造成了影响,因此,急需在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集成优化设计技术上进行研究以满足用户的要求。由于分布式能源采用可再生能源,并且环保等优点,必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因此研究对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集成优化设计技术,具有现实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2、
国内外研究水平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欧美、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发展分布式终端能源作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欧盟在第5,6,7框架计划中资助了多个科研项目,参与方包括高校、制造商(ABB、西门子等)、电力公司,研究内容涵盖分布式发电与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系统的集成设计、标准制定、设备测试等多个方面。供给系统的智能化、能量利用的多元化是欧洲分布式终端能源供给系统的重要特点。日本专门成立了新能源与工业技术发展组织(NEDO),设在经济产业省,统一协调国内高校、企业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新能源及其应用的研究。NEDO在分布式终端能源供给系统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多成果,
在2003年的
“Regional
Power
Grid
with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Project”
项目中,分别在青森县、爱知和京都3个地方建设基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示范系统。日本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SEKISUI),其推出了完全依赖分布式终端能源供电的智能屋,更在近期宣布,将与NEC公司合作,开发下一代智能屋。目前日本在分布式终端能源供给系统研究与示范工程建设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国内对分布式终端能源供给系统的研究的起步较晚。目前,电力公司和很多高校、研究所都关注这一领域,并在国家“973”、“863”计划的支持下在该领域开展一些研究工作,其中合肥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许继电气等一些高校和机构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3、
国外研究机构对本项目的研究情况
美国能源部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资助威斯康星大学、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开展分布式发电与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威斯康星大学实验和测试了在微型电网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多种分布式电源控制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则主要开展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能量管理系统(EMS)的研究,研究内容集中在MGEMS的需求、热电匹配与建筑暖通空调系统(HVAC)管理、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与公共电网能量交换、内部分布式电源效率最优化、最小化环境污染等方面。
另外美国能源部与GE公司共同资助了第二个“GE全球研究”计划。GE已经开发出一套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包括电气和热能的性能和成本优化控制,与公用电网的并网控制及对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发电的管理。
4、
国内研究机构对本项目的研究情况
目前,合肥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基于同步发电机暂态模型的新型分布式逆变型电源控制器,具有功率控制和调频调压双重功能。同时依托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立分布式发电与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实验系统,在此基础开展分布式发电与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运行控制、能量管理、安全保护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天津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分布式发电与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技术研究的高校,集中对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建模,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分布式电源的类型以及储能装置的不同组合方式,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分别进行了相应的控制器设计,并研究了多个分布式电源参与系统调频时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的小信号频率稳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布式电源逆变器的多环反馈控制策略并得到了仿真验证。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依托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建有光储联合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实验研究平台,开发分布式发电与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开展分布式发电与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仿真计算、运行控制、能量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同时承担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研发(实验)中心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技术研究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开展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基础研究、装备开发、标准制定、实验检测等方面的工作。
许继电气依托国家电网河南光储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示范工程开展了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控制管理系统设计,实现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双向潮流环境下控制保护协调工作的综合监控。
三、
项目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
项目研究内容的原理简述
本项目首先研究包含风电、光伏发电、小水电、分布式储能系统以及其它类型供电、供热系统的不同类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规范、模式标准,研究不同应用类型、不同规模分布式供能系统典型技术方案。
其次,研究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不同能源类型不同并网电压等级情况下对电网的影响,提出微网并网技术援助;通过对电网运行安全、可靠性影响等关键因素的分析,结合不同方案成本考虑给出分布式电源并网方案建议。根据微网内部典型结构,并分布式电源局部可靠性、经济性等综合比较,给出典型分微网推荐接线模式及适用范围。
最后,建立微网并网评估模型,从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经济效益、节能减排、电网友好性、方案适应性等方面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各项指标量化计算方法,构建科学的评价方法体系,为分微网划设计创造条件。通过各项评价体系进行针对供能系统的评估,确立微网的并网方案。
微网优化规划设计研究的目的是在满足电网安全运行需求、系统用户电力电量需求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实施微网并网方案,以保证大电网、微网建设及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该系统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而且可作为主电网的有效互补电网,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2、
项目研究内容的理论或者实践依据
微网具有如下特点:
1)
与终端用户融合
作为服务于当地的能量供应系统,微网直接面向用户的需求,布置在用户的附近,由此形成了一些特点,例如一般无需大型电网、热网,简化了能量的输送环节;与用户的各类能源需求相结合,易于实现能量供应多样化和系统的多功能。同样,微网与终端用户的融合也要求其具备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优异的环保性能,达到极低的NOx排放和噪声污染等;
还应该具有灵活、智能的控制手段和可维护性,以满足用户负荷的动态变化和自动控制等要求。
2)
技术、设备小型化
分布式供能主要针对局部用户的能量需求,系统的规模将受用户需求的制约,以小型化的技术和设备为主。微型和小型燃气轮机、内燃机是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目前主要采用的动力技术,燃料电池、斯特林发动机等也在快速研究和发展,未来将得到逐步应用。吸收式热泵,制冷、除湿等技术与上述动力技术的耦合可以实现系统余热的高效利用。此外,包括蓄电、蓄冷、蓄热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中小型蓄能技术由于系统的小型化、强动态特性也可以得到广泛应用,对改善系统性能起到重要作用。伴随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可供选择的技术日益增多。
3)
燃料多元化
分布式供能可以应用多种形式的能源,既可以利用常规化石能源,主要是天然气和燃油,也包括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城市煤气等;
也可以对工业领域的煤田瓦斯气、煤层气、焦炉气等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以及工艺过程高品位余热余压的利用;
还可以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4)
易于与可再生能源结合
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
同样具有分散、小型的特点,因此易于通过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
加以利用。由于可再生能源多数存在能量密度低、不连续等问题,一般可以考虑通过可再生能源与高品位化石能源互补,形成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系统。
3、
项目研究的关键和难点
1)分布式电源出力的间隙性、微网系统元件运行模式的多样性等,增加了微网系统潮流计算、可靠性评估、薄弱环节辨识等建模的复杂性;
2)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是一个集成多种能源输入(太阳能、风能、常规化石燃料等)、多种产品输出(冷、热、电等)、多重能源转换单元(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内燃机等)的复杂系统,规划模型涉及的设备类型众多,且需计及复杂的约束条件和优化目标(能效、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用能成本等),计算复杂性大;
3)微网中存在多样化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其电力电量输出难以预测和建模。
四、
项目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4.1
研究内容
对微网模式体系结构研究,研究不同应用类型、不同规模的微网典型特点,在满足系统安全并网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制定微网并网技术方案。研究建立微网规划设计理论、技术路线,并通过建模仿真计算进行验证,以保证微网建设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其核心工作包括分微网系统技术研究、建模仿真分析、综合规划设计及系统综合评估:
A)微网系统技术研究
研究包含风电、光伏发电、小水电、分布式储能系统以及其它类型供电、供热系统的分布式供能系统特点、功能规范以及模式标准。研究建立微网并网评估体系,对微网并网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评估。研究适用于城市小区、楼宇、农庄等不同应用类型、不同规模微网典型技术方案。
B)微网建模仿真分析
从分布式电源类型、负荷分布特性等角度出发,开展微网负荷分类(如重要、一般、可停等分类)、时间和空间负荷预测的研究;分布式电源与储能装置的稳态模型、输出功率特性及充放电特性的研究;微网电力电量平衡、随机生产模拟及随机潮流计算等研究。
根据以上研究建立微网仿真计算模型,通过建模仿真评估微网并网对大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影响,为合理制定微网并网方案典型基础。
C)微网综合规划设计
在满足系统稳定运行约束条件下,以综合经济性、节能减排效果最优,建立微网多场景、多目标、非线性、整数混合规划优化模型;以分布式电源、储能类型、容量、位置以及线路走廊等为决策变量,实现微网技术、经济、环保等多目标的优化。
研究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不同能源类型不同并网电压等级情况下对电网的影响,提出微网并网技术援助;通过对电网运行安全、可靠性影响等关键因素的分析,结合不同方案成本考虑给出分布式电源并网方案建议。结合微网内部典型结构,通过分布式电源局部可靠性、经济性等综合比较,给出典型微网推荐接线模式及适用范围。
4.2
实施方案
A)确定分微网规划准则,在此基础上建立规划设计模型和方法,计及分布式电源的运行特性、供能系统控制策略、风光等一次能源的分散特性,密切结合微网的实际,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际测试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路线开展研究工作,并通过实际工程数据、算例分析等不断改善微网规划的准则、模型、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B)基于微网规划的理论及技术,对微网并网技术进行研究。从微网并网对大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影响考虑,保证分布式供能系统并网的合理性。建立微网的并网技术方案,根据不同能源类型,不同负荷特性给出并网建议方案,包括并网电压等级,并网方式等。
五、
预期目标和成果形式
5.1
预期目标
(1)研究分布式储能系统以及其它类型供电、供热系统的分布式供能系统体系结构、功能规范以及模式标准,研究适用于不同应用类型、不同规模微网典型技术方案。
(2)提出考虑分布式供能系统的不确定性、形式容量的多样性以及不同电网接入方式,建立微网的仿真模型。
(3)对微网并网技术进行研究,建立微网并网评估系统方法。根据不同能源类型,不同负荷特性给出并网建议方案,包括并网电压等级,并网方式等。
(4)建立微网多场景、多目标、非线性、整数混合规划优化模型;以分布式电源、储能类型、容量、位置以及线路走廊等为决策变量,实现微网技术、经济、环保等多目标的优化。
5.2主要技术指标
(1)确定微网体系结构、功能规范以及模式标准。
(2)建立微网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经济效益、节能减排、电网友好性、方案适应性等方面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3)针对各项指标量化计算方法,构建科学的评价方法体系。
5.3
成果形式
(1)提交《微网优化规划及评估关键技术研究报告》专题报告1份;
(2)研制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优化仿真系统1套;
(3)申请专利2项;
(4)发表论文2篇;
六、
合作单位或依托工程单位落实情况
合作意向单位:东南大学、南京软核科技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建有“江苏省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覆盖了学院近年来智能电网、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分布式终端供能系统运行及控制等科研团队。重点实验室建立以来已获数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资助。学科梯队建设完整,在重点实验室及985、211工程建设资助下,各种仪器设备(光伏组件、数字示波器、可编程DC
Source、AC
Source、DC
Load、功率分析仪、红外测温仪等)及DSP、FPGA开发平台齐全,电路板及磁件加工可外协获得。已具备本课题的研究平台与实验条件,能保证本课题顺利完成。
南京软核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完整的市场销售、产品研发、质量管理、售后服务团队,将高校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对前沿领域敏锐的洞察力与探索研究能力和公司的先进的产品研发能力、完善的项目管理经验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从技术咨询、解决方案设计到项目实施、人员培训、售后服务等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公司致力于实时智能技术、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智能规划及设计的产业化推广,主要面向电力行业等提供基于以上核心技术的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与高校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智能调度、配电网优化运行、电网规划与设计、风电场设计及仿真等领域开展了全面的合作。
七、
项目承担单位的条件
1
项目负责人
吴健,山东经研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分管规划、设计及评审业务。长期从事电网规划设计和生产运维管理工作。具有极强的科研组织协调和科技攻关能力。
贾善杰,高级工程师,国网规划专业领军人才,长期从事电网规划和科研开发工作。主持了7项集团公司科技项目研究工作,多次获得山东省、山东电力科技进步奖。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
2
项目研究人员
山东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目前拥有技术人员45人;20人具有硕士学位,9人具有本科学历;高工6人,中级职称8人。4人持有注册咨询师执业资格,4人持有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和电力工程概预算资格证。技术人员中10人从事电网规划专业工作,6人从事电力市场及负荷预测工作,4人从事项目评审工作,2人从事综合规划,3人从事二次规划及评审。
规划评审中心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对电网发展、建设的支撑、引领以及对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获得丰硕成果:
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东电力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2项、三等奖1项。
发明专利授权2项;发表科技论文15篇,其中,SCI/EI/ISTP收录8篇,核心期刊2篇,一般期刊5篇。
3
实验室条件
即将建成的山东电网规划仿真平台、山东电网综合数据平台,能够为本项目的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能够方便地取得电网基础数据,及时掌握山东省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发展情况。能够提供仿真研究所需的电网背景资料和仿真平台工具。
4
理论研究环境
经研院十分重视科研工作,积极为科技项目研发创造充足的物质条件,为科研人员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充裕的时间。
八、
项目的进度安排
序号
时间段
内
容
1
2015.1-2015.3
【研究内容】进行系统规划、设计,技术方案论证,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
【考核目标】制定出可行性研究方案。
2
2015.4-2015.6
【研究内容】研究分布式储能系统以及其它类型供电、供热系统的分布式供能系统体系结构、功能规范以及模式标准。
【考核目标】提出适用于不同应用类型、不同规模微网典型技术方案。
3
2015.7-2015.9
【研究内容】考虑分布式供能系统的不确定性、形式容量的多样性以及不同电网接入方式,
建立仿真模型。
【考核目标】提出满足计算精度要求的微网仿真模型。
4
2015.10-2015.12
【研究内容】研究建立微网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经济效益、节能减排、电网友好性、方案适应性等方面的量化评价方法。
【考核目标】构建科学的评价方法体系。
5
2016.1-2016.3
【研究内容】建立微网多场景、多目标、非线性、整数混合规划优化模型;以分布式电源、储能类型、容量、位置以及线路走廊等为决策变量,实现微网技术、经济、环保等多目标的优化。
【考核目标】完成优化规划设计软件系统设计。
6
2016.4-2015.6
【研究内容】搭建仿真平台,开展仿真验证。对各种指标、参数进行全面地考核。
【考核目标】完成软件功能验证,指标参数满足要求。
7
2016.7-2016.9
【研究内容】对系统进行结构、技术、功能等方面的完善和整改等。
【考核目标】完成系统功能优化,提交全部技术资料。
8
2016.10-2016.12
【研究内容】项目技术资料整理,组织验收,项目结题。
【考核目标】通过验收,完成项目结题。
编写要求:
1.
列出分季度计划研究内容和人员、设备安排;
2.
分季度提供成果的内容和形式,要具有可检查性。
九、项目经费预算
单位:万元
科目名称
预算金额
甲方支付
乙方自筹
备
注
(一)直接费
50
50
0
1.人工费
(1)专职研究人员人工费
(2)临时性研究人员人工费
2.设备费
(1)仪器、设备购置费
附件4-1
(2)仪器、设备试制费
附件4-2
(3)软件购置费
附件4-3
(4)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
3.业务费
50
50
0
(1)材料费
8
8
0
附件4-4
(2)资料费
6
6
0
(3)印刷出版费
5
5
0
(4)知识产权费
3
3
0
(5)会议费
8
8
0
(6)差旅费
10
10
0
(7)培训费
5
5
0
4.场地使用费
(1)场地物业费
(2)场地租金
5.专家咨询费
5
5
0
(二)间接费
(三)外委支出
70
70
0
1.外委研究支出费
50
50
0
附件4-5
2.仪器设备租赁费
3.外协测试试验与加工费
20
20
附件4-6
(四)税金
合计:
120
120
0
注:1、与项目有关的前期研究(包括阶段性成果)支出的各项经费不列入本项目预算;
2、项目下设的每个子项目(子合同)均需单独填报各自的项目预算表,并将子项目(子合同)
预算汇总后计入项目经费预算相应栏内。
3、当子项目存在协作研究时,应逐项分别填报每一项协作研究任务的预算表。协作研究支出预算汇总后填入子项目经费预算的“协作研究支出”栏内。
十、有关证明文件
1、承担单位业务主管对项目意见
2、合作单位和依托工程单位对项目的意见及盖章
3、自筹经费来源及保证证明
4、经费预算表
编写要求:
1.
各承担单位业务主管对项目的意见;
2.
依托工程单位对项目的意见;
3.
自筹经费来源及保证证明;
4.
协作单位意见及盖章。
十一、申请单位领导审查意见
(对经费预算是否合理,有无其他经费来源,能否偿还贷款,能否保证研究计划实施所需的人力,工作时间等基本条件提出具体意见)
单位领导(签字)
单位(公章)*年*月*日
18
附件4-1
仪器、设备购置预算明细表(单价5万元以上)
单位:万元
序号
设备(软件)
名称
型
号
单
价
(万元/台件)
拟购置数量(台件)
总价
经费
列支
生产国别与地区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购置理由、用途、拟安置单位(与本项目、子项目关系)
3
4
单价5万元以上设备合计
单价5万元以下设备
累计
附件4-2
仪器、设备试制预算明细表(单价5万元以上)
单位:万元
序号
设备(软件)
名称
单台价值
(万元/台件)
拟试制数量(台件)
总
价
经费列支
主要技术
性能指标
试制理由和用途
(与本项目、子项目关系)
单价5万元以上设备
合计
单价5
万元以下设备
累计
附件4-3
软件购置预算明细表
(单价2万元以上)
单位:万元
序号
软件名称
软件
型号
单
价
(万元/套)
拟购置数量(套)
软件总价
安装调试费
经费列支
生产国别与地区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购置理由、用途、拟安置单位(与本课题、子课题关系)
3
单价2万元以上软件合计
单价2万元以下软件
合计
累计
附件4-4
材料费预算明细表(大宗或贵重的材料)
单位:万元
序号
材料名称
计量单位
单
价
(万元/单位数量)
材料费用
经费列支
数据信息采集单元
批
1
3
显示设备
台
0.5
2
数据信息存储材料
批
0.5
1
大宗或贵重材料合计
6
其他材料
批
2
累
计
8
注:表中应包括:材料原价、供销部门手续费、包装费、运杂费、采购及保管费等内容。
附件4-5
外委研究支出预算明细表
单位:万元
序号
协作研究任务名称
协作研究任务内容
协作研究任务承担单位
经费列支(万元)
1
微网系统集成优化设计
研究微网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开发优化设计软件。
东南大学
50
2
3
累
计
50
附件4-6外协测试试验与加工支出预算明细表
序号
外协测试试验
与加工的内容
外协测试化验
与加工单位
计量
单位
单价(万元/单位数量)
外协测试化验
与加工费用
经费列支
1
优化设计软件测试与程序完善
南京软核科技有限公司
1
20
20
20
其他外协测试化验与加工项目
累
计
20
20
20
篇3:阿魏菇液体菌种开发及标准化种植示范科技项目申请书
阿魏菇液体菌种开发及标准化种植示范科技项目申请书 本文关键词:阿魏,菌种,申请书,标准化,种植
阿魏菇液体菌种开发及标准化种植示范科技项目申请书 本文简介:自治区科技兴新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阿魏菇液体菌种开发及标准化种植示范申请单位:新疆砚山菌业有限公司(盖章)推荐部门:新疆阿勒泰地区科学技术局起止年限:2010年-2012年申请日期:2010年8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兴新办公室印制填写说明1.申请承担自治区科技兴新项目,须填写本申请书。2.申请
阿魏菇液体菌种开发及标准化种植示范科技项目申请书 本文内容:
自
治
区
科
技
兴
新
项
目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
阿魏菇液体菌种开发及标准化种植示范
申请单位:新疆砚山菌业有限公司
(盖章)
推荐部门:新疆阿勒泰地区科学技术局
起止年限:
2010年-2012年
申请日期:
2010年8月23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兴新办公室印制
填
写
说
明
1.申请承担自治区科技兴新项目,须填写本申请书。
2.申请书由项目申请单位填写,经其推荐部门审查后,连同附件及证明材料一式三份报自治区科技兴新办公室。
3.须按申请书要求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简明、严谨。
4.项目申请单位除填写本表外,尚须提交项目可行性论证材料。
5.凡申请或执行科技兴新项目的承担单位,都需根据项目推荐部门要求按期填报报表。申请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核算。
6.各类报表上报时,必须由本企业(单位)业务主管人员签章确认。
7.各类报表所规定的指标含义、分类标准、编号、代码等要按规定填报,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修改。
8.填表时,一律取整数,如果数字为零,须填“0”;如果某项指标值没有,填“—”,如果整个表不发生请在该表上注明“不发生”。
项
目
名
称
阿魏菇液体菌种开发及标准化种植示范
起
止
年
限
2010年-2012年
总投资(万元)
800
申
请
单
位
新疆砚山菌业有限公司
单位性质
私营
通
讯
地
址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农业产业化园区
联系人
罗
刚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
0906-8830222
[email protected]
移动电话
18997513344
项
目
负
责
人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职务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
0906-8830777
移动电话
15009071177
蒋成斌
男
36
高级工程师
经理
[email protected]
项目主要内容
摘要(120字)
本项目通过研究阿魏菇菌种深层发酵培养技术,空气精过滤与药物过滤相结合技术,优化培养基配方,确定阿魏菇工业化生产最佳培养条件,研究阿魏菇接种新技术,建立标准化种植体系,实现阿魏菇的工业化生产,并在青河县及周边地区500户农民进行新技术推广应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预期效益
摘要(100字)
与传统固体培养技术相比,通过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将培养时间从60天缩短到15天,接种成活率从90%提高到99%以上,发酵成功率从92%提高到99.5%。
项目实施后年产值1200万元。
制作视教光盘和技术手册各500套,培训500户菇农。
项目的目的、意义:
阿魏菇,又名阿魏侧耳,因生长在我国新疆干旱草原上的草本植物阿魏上而得名,且具有阿魏中药相同的医药疗效,故被誉为“西天白灵芝”。阿魏菇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含有多种微生素及钾、钠、钙、磷、镁、锌、铜、硒等矿物质,蛋白质含量占干菇的20%。其药用价值较高,具有消积、杀虫、镇痛、消炎,防治妇科肿瘤等功效。
液体深层发酵技术是近年来研究和应用较热的一项技术,通过该技术进行液体菌种培养,具有生产周期短、速度快、菌龄一致、发育均一和整齐健壮等特点,是对现代食用菌菌种培养技术的一次革新。将液体发酵技术应用于阿魏菇能显著提高阿魏菇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带动菇农种植致富。
本项目通过液体阿魏菇菌种的深层发酵技术、空气精过滤与药物过滤相结合研究阿魏菇液体菌种培养技术,优化培养基配方,确定阿魏菇工厂化生产最佳培养条件,研究阿魏菇接种新技术及标准化种植技术,实现阿魏菇的工厂化生产。项目完成后,将得到优化的阿魏菇液体培养基配方,缩短培养周期,提高菌种成活率,建立阿魏菇液体菌种种植标准化体系,并在青河县及周边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现有工作基础(从资源、技术、规模及经济效益等方面阐述):
此项目在实施之前,项目承担单位及其所属集团公司已进行过大量的其它食用菌的标准化种植与研究,包括有机香菇、有机猴头菇、有机灵芝、有机露水鸡枞等的研究,并有较为成熟的种植经验。现有的技术包括有机金针菇的液体种植技术和有机黑木耳的液体菌种种植技术,并拥有较成熟的液体菌种培养装置,具有开展此项目的技术基础和工作基础。此前企业已参与了由质量技术监督局、农业局制定的《阿魏菇标准化种植技术》地方标准,在固体栽培方面具有成熟经验。
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有棉籽壳、麸皮、玉米粉、阿魏草、石灰、石膏、菌袋、菌环、营养液、菌种等,这些原材料均能在本区内采购。同时,项目承担单位已投入大部分本项目实施需用的设备仪器。因此,具备实施本项目的资源条件和内部条件。
本项目将改建100座标准化种植大棚,具备产业化条件,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年产值1200万元。同时,将采用“公司+科研+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可带动当地500户农民种植阿魏菇,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主要内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本项目主要对阿魏菇液体培养基的筛选、发酵条件的优化、液体菌种的生产应用和标准化种植技术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阿魏菇液体培养基配方
通过在同一的温度、湿度、PH值、接种量、转速的条件下,将不同的培养基进行交叉组合,观察菌种的生长状况,确定最佳的培养基配方。
(2)确定工厂化生产最佳培养条件
利用空气精过滤与药物过滤相结合技术,调整培养温度、装液量、转速、培养时间,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改变某一种条件,而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筛选出最佳培养条件。
(3)研究液体菌种的生产应用技术
根据实验和中试的具体情况,确定液体菌种在生产上的应用,确保高成活率、高收益的种植技术。
(4)研究标准化种植体系
对阿魏菇液体菌种大棚种植标准化体系进行研究,根据企业的技术成果,研究适用于农民的标准化种植技术,包括培养基的选用、出菇袋的制作、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培养条件、接种的无菌操作等,形成对农民可行的标准化种植体系。
(5)对本地农民进行阿魏菇液体菌种标准化种植培训
设计并制作阿魏菇液体菌种标准化种植视教光盘500套,编制并印刷500套技术手册,对青河县及周边地区500户农民进行阿魏菇液体菌种标准化种植培训,成功掌握阿魏菇液体菌种标准化种植技术。
2、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
与传统固体培养技术相比,通过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将培养时从60天缩短到15天,接种成活率从90%提高到99%以上。发酵成功率从92%提高到99.5%。
建立阿魏菇液体菌种大棚标准化种植技术标准。
设计并制作阿魏菇液体菌种大棚标准化种植视教光盘500套,编制并印刷500套技术手册,并分发给种植专业户。
项目完成后,企业正常年产值(销售收入)为1200万元,税后利润215万元,利税493万元。
技术路线及主要技术措施:
(1)研究方法
本项目的研究方法包括组织管理和技术研究两个方面。组织管理方面,首先依托青河县科技局和青河县农业局牵头组织项目运行协调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总体方案的制作和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并下设办公室,设在青河县科技局,负责项目实施中的日常工作管理与推进。在技术研究方面,首先成立项目专家组,负责项目总体方案和运行过程中的技术把关,然后依托项目承担单位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工作。
(2)技术路线
总的技术路线是:技术移植、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实行项目小组负责制,引进必要的外部专家,强调实验室研究与大生产相结合。
本项目以已有的香菇液体发酵技术、金针菇发酵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平移、改良,形成阿魏菇液体发酵技术。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加强领导,对项目包括的各项技术进行分组,每组有责任人。聘请必要的外部专家,对本项目涉及的技术方案进行评估、审定,在研发过程中给予技术指导。以大生产为目的,简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在制定试验方案就要考虑到大生产。
液体菌种生产操作规程为:培养器的清洗和检查→培养液体制作→培养液装罐→培养液灭菌→降温→接种→供气培养→栽培袋接种。
应用上采取先试验,再示范,后推广的模式,既保证了技术的应用效果,同时也控制了风险。
项目应用的科技成果(技术)情况:(成果名称、主要完成单位、成果权属、获奖情况,主要鉴定意见或技术水平;技术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否获得专利;引进成果(技术)的来源、权属以及成果(技术)的转让、合作情况。并附相关成果(技术)、转让、合作证明复印件)
本项目的实施,可形成2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标准,预期发表论文2篇,培养5名技术骨干,30名技术工人,500名菇农。
2项发明专利:阿魏菇液体深层发酵工艺和阿魏菇液体菌种转接方法。
1项实用新型专利:阿魏菇液体发酵专用培养器。
1项标准:阿魏菇液体菌种大棚种植标准。
2篇论文:阿魏菇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研究与应用和青河县阿魏菇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区域
市场容量
市场领域
现市场占有量
国
内
各大城市
供不应求
消费品
少量
国
外
中亚及欧美
逐年增加
消费品
0
项目所需主要条件:
建筑面积(平方米)
年耗能量
总面积
其中:生产建筑面积
煤(吨)
电(千瓦时)
油(吨)
气(立方米)
84000
80000
200
150000
三废处理情况:
是否有污染
1
污染源
3
1.有污染;2.无污染
1.废水;2.废气;3.废渣、物
污染处理措施及效果:(限100字以内)
锅炉用煤产生煤渣,将采取集中运往砖厂作生产辅料用。其余环节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项目经费来源:
1.
自
筹
经
费_____420
万元
2.
申请银行贷款
300
万元
3.申请科技兴新经费
80
万元
4.其他
——
万元
总计:
800
万元
项目总投资按用途预算
科
目
用途说明及计算根据
金额(万元)
科技兴新经费
其它
经费
设备费
生产用设备190万元,试验检测设备40万元
-
230
材料费
中试材料费20万元
20
-
测试化验加工费
预计
10
-
燃料动力费
根据可研分析测算
-
30
差旅费
预计
-
10
会议费
预计
-
5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预计
8
-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预计
10
-
劳务费
根据可研分析测算
-
160
专家咨询费
预计
10
-
管理费
根据可研分析测算
6
22
培训、宣传费
预计
-
5
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费
预计
8
-
新产品试销费
预计
-
180
工艺技术改进费
预计
8
15
技术服务费
预计
-
5
其它
-
58
合
计
80
720
总
计
800
对照项目实际情况,填写相关条目,对上述无用的条目可删除,需增加的条目请在“其它”后列出
项目承担单位现有条件和主要协调单位任务分工
承担单位现有人员构成
单位:64人
职工总数
其
中
管理干部
技术干部
经营生产人员
其他人员
7
8
34
15
大专以上毕业
高中或中专毕业
初中或技校毕业
初中以下
20
18
25
1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技术工人
4
6
13
28
承担单位目前财务状况
(附最新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
单位:万元
固定资产
流动资金
资产负债率
年产值
年利税
521
87
48
744
23
主要协作单位任务分工:
主要协作单位为青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种植技术推广
预期成就及经济、社会效益:
项目完成后可得到优化的阿魏菇液体培养基配方;得到工业化生产阿魏菇的最佳液体培养条件,将培养周期缩短,设计阿魏菇液体培养器,提高菌种转化率;阿魏菇液体菌种转接技术研究,达到提高成功率的目标;建立液体菌种生产加工厂1座,建立阿魏菇液体菌种大棚标准化体系,并在青河县及周边地区500户农民进行应用。
本项目正常年产值(销售收入)为1200万元,税后利润215万元,利税493万元。将带动500户农民种植阿魏菇,按1户种植一个大棚计,每个大棚产阿魏菇7.5吨,可产阿魏菇3750吨,每年可实现产值6000万元,实现纯收入3450万元,每户菇农可实现纯收入69000元
计划进度安排:
本项目执行期2年,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2010年1月-2010年2月: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实施方案
2010年3月-2010年4月:准备所需原料,做了前期准备
2010年5月-2010年10月:增添仪器设备和阿魏菇液体菌条件优化
2010年11月-2011年3月:阿魏菇深层发酵技术中试
2011年4月-2011年6月:建立标准化种植体系
2011年6月-2011年11月:建立100座标准化示范大棚,制作资料,组织培训,搞好推广应用
2011年12月:收集资料,准备验收
附件及证明材料清单:(相关成果(技术)证明,转让、合作证明,最新财务审计报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2、企业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3、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4、企业相关资质证明;
5、企业取得的荣誉;
6、近三年财务审计报告。
项目负责人及主要成员简况(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术职称、工作单位、行政职务及主要业务成就)
蒋成斌,男,36岁,高级工程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曾参与国家863计划(2006AA06Z3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27004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NO.04-05ZL19)和西南交通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005B14),主要从事了重金属的环境污染的处理和药用植物的基因指纹分析以及食用菌的种植与分析,曾发表题为“Applincations
of
16SrDNA
Sequence
Analysis
in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Bacteria”文章和“Selection
and
Analysis
of
Bacteria
Higher
Tolerance
and
Enrichment
to
Cd2+”的论文。
夏锡武,男,30岁,经济师。毕业于西南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管理学学士。曾参与了“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星火项目、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参与开发和管理的主要项目有“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四川示范区”、“四川省农村信息体系化建设和示范应用”、“四川电脑农业智能平台及其应用”、“广安协兴镇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村村通工程”、“农村信息化建设科技示范”、“薯类方便粉丝加工新工艺及关键设备的中试”、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红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产业化示范”、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马铃薯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等。在“第二届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SIITA2003)上发表论文“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n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Expert
System
In
Sichuan”。
瘳兴刚,男,30岁,理学博士,毕业于西南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专业。主持课题1项:西南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优博项目“利用球孢白僵菌T-DNA插入突变库筛选得到独立新基因Bbgtil及其功能研究”。参与研发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球孢白僵菌侵染与抗逆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863”项目“高效安全重组杀虫生物农药的研制及中试研究”、“新型高效杀虫重组菌株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球孢白僵菌降解昆虫体壁水解酶基因的协同作用研究”与重庆市科委重大专项“高效无公害微生物农药的研制与中试”等。在SCI杂志Current
Microbiology发表论文1篇“Characterization
of
a
Highlyactive
Promoter,Pbbgpd
in
Beauveria
Bassiana”。
管建华,高级农艺师。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曾主持国家星火项目:野生阿魏菇菌种驯化项目。主持课题有:“小麦负泥虫综合防治”、“苜蓿菟丝子防治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参与开发和管理的项目有:食用菌出菇废料综合利用项目,编写了《阿勒泰地区阿魏菇栽培地方标准》、《阿魏菇大棚人工降温及定向出菇技术实验项目实施方案》、《青格里阿魏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曾发表的论文有:《粮饲兼用优质蛋白玉米品种户单2000》和《盐碱改良剂施地佳在盐碱地上的试验》。
推荐部门审查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年*月*日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