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20XX青岛市考试说明化学汇报稿

2016青岛市考试说明化学汇报稿 本文关键词:青岛市,汇报,化学,考试

2016青岛市考试说明化学汇报稿 本文简介:化学(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总分:80分)一、指导思想1.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既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选拔性考试,要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在学科学习各方面目标所达到的水平,适当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能,要有利于引导学科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高中学校科学选拔

2016青岛市考试说明化学汇报稿 本文内容:

(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总分:80分)

一、指导思想

1.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既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选拔性考试,要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在学科学习各方面目标所达到的水平,适当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能,要有利于引导学科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高中学校科学选拔新生,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试题要紧扣化学核心素养、主干知识和基本方法,注重考查观察、描述与解释简单化学现象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化学视角对有关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化学用语的识别与运用能力,简单化学问题的探究能力。

二、命题原则

1.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2.在重视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注重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关注学生化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能运用获取的信息,经加工后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3.加强对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4.注重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增强试题的情境性、应用性和开放性。

5.试题难度系数控制在0.65~0.70之间,低、中、高三档的比例为4︰4︰2。

6.适当注意扩大知识点的覆盖面。杜绝偏题、怪题。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化学学业考试考查《课程标准》规定的全部课程内容。对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分为Ⅰ、Ⅱ、Ⅲ三个层次,其与学习目标水平的对应关系见表1。考试内容及层次要求见表2。

表1: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与学习目标水平的对应关系

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

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

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模仿操作、初步学习

独立操作、初步学会

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经历、体验、感受

认同、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

内化、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

表2:考试内容及层次要求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单元)

课程内容

层次要求

说明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1.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猜想与假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3.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4.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提出问题

1.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独立地或经过启发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能比较明确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猜想与假设

1.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想或假设。

2.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

制订计划

1.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订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

2.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进行实验

1.能积极参与化学实验。

2.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操作。

3.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收集证据

1.收集证据的重要性。

2.运用多种手段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

3.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4.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1.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合理的结论。

3.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逐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反思与评价

1.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与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表达与交流

1.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2.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基本的实验技能

1.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2.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6.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7.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基础的化学实验

1.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

燃烧的条件。

6.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

酸、碱的化学性质。

身边的化学物质

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

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

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5.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ⅠⅡ

水与常见的溶液

1.

水的组成,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

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

溶解现象,溶液、溶质和溶剂。

4.

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5.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6.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7.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8.

结晶现象。

9.常见的乳化现象。

10.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ⅡⅠ

ⅡⅠ

金属与金属矿物

1.

金属的物理特征,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2.

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铁矿石炼铁。

3.

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认识这种方法的重要性;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1.

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酸碱的腐蚀性。

2.

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3.

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

4.

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5.

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6.

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7.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ⅡⅠ

ⅠⅡ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

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3.

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4.

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5.

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

1.

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

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认识化学元素

1.

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

元素的简单分类。

4.

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

“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物质组成的表示

1.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

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3.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4.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反应的本质。

2.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

3.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4.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2.

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3.

利用化学变化可以制取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质量守恒定律

1.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

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4.

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利用

1.

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

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3.

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4.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5.

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6.

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1.

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化学物质与健康

1.

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

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

3.

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化学科学发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1.

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

2.

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3.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4.

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90分钟。

2.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满分为80分。第I卷为选择题,含单项选择题和单双项选择题两道大题,共22道小题,2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2分。

各卷、各题分布情况见下表:

卷次

第Ⅰ卷(共28分)

第Ⅱ卷(共52分)

题型

单项选择题

单双项选择题

非选择题

所占分值

16

12

52

所占比重

20%

15%

65%

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学科样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4页,22道选择题,共28分;第Ⅱ卷4页,8道非选择题,共52分。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

Al-27,S-32,Cl-35.5,K-39,Ca-40,Fe-56,Zn-65,Ag-108,Ba-137

第Ⅰ卷(选择题

共28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16道小题,每题1分,共16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B.海水晒盐C.玻璃破碎D.蜡烛燃烧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干冰

B.空气

C.海水D.石油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煤

B.氢气C.天然气D.汽油

4.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5.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硝酸钾C.纯碱D.花生油

6.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是科学探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熄灭酒精灯火焰B.氧气验满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蒸发食盐水

7.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馏B.吸附C.过滤D.沉降

8.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点、沸点B.颜色、状态C.密度、硬度D.可燃性、还原性

9.常用化肥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发生反应:NH4HCO3

NH3↑+CO2↑+H2O,该反应属于

A.置换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10.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料,其有效成分是K2CO3,它属于

A.钾肥B.磷肥C.氮肥D.复合肥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取决于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金属铜制作电路板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12.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或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循环现象,如:①碳循环②氧循环③水的天然循环,上述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一定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就能实现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D.①③

13.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A.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2

B.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MgCO3中的“2”表示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D.2O中的“2”表示两个氧元素

14.下列与人体的生理活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无法消化吸收纤维素,所以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毫无意义

B.煤气中毒主要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

C.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每人每天都应当通过服用保健品补充各种营养素

D.低血糖发作时,吃馒头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

15.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6

S

32.06

2

8

6

+16

2

8

2

+12

12

Mg

24.31

A.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

B.镁离子核内有12个质子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D.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

1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与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

质量为150g

C.升高温度可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物质中含少量乙物质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甲物质

二、单双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6道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7.下列关于化学与日常生活关系的归纳中,存在错误的是

A.化学与健康

①食用鲜黄瓜

可大量补钙

②人体缺铁

易患贫血病

B.化学与生活

①减轻车内异味

开窗通风

②防止食品受潮

用氧化钙做干燥剂

C.化学与安全

①重金属盐中毒

喝鲜牛奶解毒

②煤气泄漏

关闭阀门,严禁烟火

D.化学与环境

①使用乙醇汽油

减少空气污染

②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减少水污染

18.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都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都属于中和反应

B.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所以合金一定属于混合物

C.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变化,所以凡是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氯化铁溶液的质量/g

生成沉淀质量/g

0

溶质质量

/g

加水的质量/g

0

0

氯化镁质量/g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Mg(OH)2

Mg

MgO

Mg

水的体积/mL

pH

7

0

19.下列图像一定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B

C

D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铁溶液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水稀释

D.向两个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氢氧化镁和氧化镁固体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

20.水煤气是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及少量的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水煤气的成分,装置与药品如下图所示:

水煤气

无水硫酸铜

石灰水

氢氧化

钠溶液

浓硫酸

无水硫酸铜

石灰水

气体燃

烧装置

尾气处

理装置

下列相关分析与推理错误的是

A.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顺序依次是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

B.实验中两次用到甲装置,其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验证水煤气中含有水蒸气,第二次是通过验证生成物有水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氢气

C.丙装置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碳除净,避免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D.若撤去丁装置不会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

21.

右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氢氧化钙

氯化铜

盐酸

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只能是氧化物

B.甲、乙、丙、丁的物质类别可能依次为氧化物、碱、单质、盐

C.含铜元素的物质都能与稀盐酸通过一步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铜

D.乙、丁之间可以有双向转化关系,且乙、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同一种物质

22.在已调节至平衡的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然后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2.4g镁粉,在右盘的烧杯中放入2.4g铝粉,反应后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若只将天平左盘烧杯里的稀硫酸换成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盐酸,其他实验操作不变,反应后也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酸的挥发忽略不计)

A.两次天平指针最终都在刻度盘中间

B.两次天平指针最终都偏向放铝粉的烧杯一边

C.两次天平指针最终都偏向放镁粉的烧杯一边

D.天平指针第一次最终偏向放镁粉的烧杯一边,第二次最终偏向放铝粉的烧杯一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三、非选择题

23.(8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填写下列空格:

(1)现有水、氮气、氧气、铁四种物质,其中:(填写化学式)

①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是

。②可作溶剂,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③可用于食品防腐的是

。④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水在通电作用下的反应:

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等级:一等品

成分:面料:羊毛80%、涤纶20%

里料:涤纶100%

熨烫标准:中温熨烫、不超过150℃

24.(5分)材料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请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某品牌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请根据标签提供的信息回答:

在面料中,属于有机合成纤维的是

。区分羊毛与涤纶的简单实验方法是

(选填“观察光泽”或“灼烧闻气味”)

(2)请列举合成橡胶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具体用途:

(3)塑料常用于制作食品保鲜膜及方便袋等,它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C2H4)n】。聚乙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塑料的使用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大量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请结合日常生活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5.(7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A

B

C

D

E

(1)上图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

(3)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收集装置应选用

A

NaCl

2

8

+11

8

8

2

+17

2

8

1

+11

Na

Na+

7

8

2

+17

Cl

Cl-

HCl

Cl-

AgCl

H+

AgNO3

Ag+

NO3-

NO3-

H+

AgNO3

NO3-

NO3-

Cl-

AgCl

Ag+

NaCl

Na+

Na+

B

26.

(7分)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图示为部分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A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关系密切;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工业上可用氯化钠生产一种常用的碱,即氯化钠饱和水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这种碱、氯气(Cl2)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图B是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图可知,这两个反应在微观实质上的共同点是

(3)20℃时若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6.47%的饱和氯化钠溶液100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g,水的质量为

g。

27.(4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两支相同的木条,将其中一支的一端浸入酒精中约10秒,将另一支的一端浸入水中约10秒,然后将两支木条的浸入端分别靠近酒精灯火焰片刻。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的燃烧与

的关系。

(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g

固体碘,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酒精,振荡,观察现象。据此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

(3)用图A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本实验中,放置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是

(4)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B所示。曲线上a点所表示的意义是

二氧化碳

NaOH溶液的体积/mL

pH

7

a

0

10

A

B

28.(6分)某化工厂的废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亚铁和硝酸锌。某同学取适量的上述废液样品,将一定质量的镁粉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请填空:

(1)若得到的滤液为浅绿色,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填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

(2)若得到的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至少含有

种金属。

(3)反应后得到滤渣的质量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加入镁粉的质量。

29.(8分)在实验复习课上,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溶液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分别用A、B、C三支试管取三种溶液各少量,然后再各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A中

B中

C中无明显现象

A中的原溶液是氯化钡溶液

B中的原溶液是稀硫酸

C中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上述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将A、B、C三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然后过滤得滤液①。为确定滤液①的成分,同学们进一步做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2)

取少量滤液①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过滤,得沉淀和滤液②,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部分消失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滤液①中含有

(填写溶质的化学式)

(3)

取少量滤液②于试管中,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滤液②中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4)同学们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滤液①中共含有

种溶质。

【实验反思】(5)向滤液①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30.(7分)实验室中有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钠和难溶性杂质的硫酸钠样品。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样品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溶入足量水后过滤得到滤液;再向滤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并称量。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

所取样品的质量/g

15

15

20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150

100

100

反应后所得沉淀的质量/g

23.3

23.3

23.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同学(选填“甲”、“乙”或“丙”)所取用的样品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该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若欲计算出样品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上述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

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学科样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B

C

D

B

A

D

C

A

C

C

D

B

C

B

二、单双项选择题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A

A

B

CD

D

BD

C

三、非选择题

点燃

通电

23.(1)①

O2

H2O

N2

Fe

(2)①

2H2O

2H2↑+O2↑

3Fe+2O2

Fe3O4

24.(1)涤纶

灼烧闻气味

(2)制造汽车轮胎或乳胶手套

(3)6∶1

循环使用塑料袋、使用可降解塑料或少用塑料袋

25.(1)①酒精灯

②集气瓶

(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B

通电

(3)A

D、E

26.(1)最外层电子数

离子或钠离子、氯离子

2NaCl

+2H2O

2NaOH+Cl2↑

+H2↑

(2)Ag+和Cl-

结合生成AgCl

(3)264.7

735.3

27.(1)物质的可燃性

(2)溶剂的种类

(3)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4)当滴加10mL氢氧化钠溶液时,pH=7,得到溶液为中性

28.(1)Mg(NO3)2、Zn(NO3)2、Fe(NO3)2

AgNO3

(2)两

(3)大于

29.(1)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无色气泡

(2)Na2CO3、Na2SO4

(3)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试液显红色

(4)四

(5)除尽硫酸钠、碳酸钠,防止碳酸钠对验证氢氧化钠的干扰

30.(1)乙

(2)解:设15g样品中含硫酸钠的质量为x

Na2SO4+

BaCl2

2NaCl+BaSO4↓

142

233

x

23.3g

142∶233

=

x

∶23.3g

x

=

14.2g

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4.7%

答:该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4.7%。

(3)溶解样品所用水的质量、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难溶性杂质的质量(该三项质量中答对任意两项即可)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