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特色专业建设总结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特色专业建设总结 本文关键词:测控,电子科技大学,特色,仪器,建设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特色专业建设总结 本文简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实施情况总结一、项目实施基本情况(一)配套政策1制度保障在我校原有的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对特色专业有政策倾斜,加大师资引进力度,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现重点扶持,优先发展。同时严格对照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对特色专业进行动态管理,每年对专业建设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特色专业建设总结 本文内容: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特色专业建设点

项目实施情况总结

一、

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一)

配套政策

1

制度保障

在我校原有的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对特色专业有政策倾斜,加大师资引进力度,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现重点扶持,优先发展。同时严格对照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对特色专业进行动态管理,每年对专业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确保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成效。

2

经费保障

加大对特色专业教学环境硬件建设的投入。在实验室建设规划中正常的仪器设备购置费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在教育部经费支持的基础上予以相应的配套资金,保证资金的到位。同时对经费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督,确保项目资金用于专业能力开发和培养模式研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

3

考核奖励

为积极鼓励特色专业建设,对参与特色专业建设的单位及个人在年终考核中给予倾斜,以资鼓励。给予专业建设主要成员进修、访问交流等更多机会。

(二)实施程序

学校统筹下,有各个特色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制定培养方案和特色专业建设实施计划,经学校专家论证通过后,有各个专业按照论证后的建设计划分年度实施,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等内容。每年多建设成果进行总结,提交总结报告,由学校组织专家验收建设成果,并反馈检查意见和建议,各个专业参照反馈意见或建议进行下一年度的建设,突出特色,弥补不足。整个建设过程受学校专家组监督和指导。

二、

建设成效与基本经验

(一)建设成效

1、师资队伍建设

2010年9月获得广西高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郭庆)。

近3年,引进博士后2名,引进博士3名,从国外学成回校的博士1名,从国内学成回校博士1名。新增教授2名、副教授3名、高级试验师1名。目前在读博士4名。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比例逐步提高,教师的学缘结构也更加合理。

本专业现有教师32人,其中正、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9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6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仪器科学与技术)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人,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人,广西高校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1人,八桂名师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第八届广西青年科技奖1名,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测量与仪器学会委员1人,中国电子测量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各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学校“首届优秀教师”1人,桂林市教学能手1人,近3年,青年教师中有4人获得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

学历结构

教师

人数

研究生

本科

小计

博士

硕士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32

27

84.4%

12

37.5%

15

46.9%

5

15.6%

年龄结构

教师

人数

≤35

36~45

46~55

≥56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32

9

28.1%

18

56.2%

4

12.5%

1

3.1%

职称结构

教师

人数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32

9

28.1%

10

31.3%

13

40.6%

学缘结构

教师

人数

本校毕业

外校毕业

人数

人数

32

14

43.75%

18

56.25%

2、学生培养

近3年,年均培养本科生140人左右,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且逐年递增。毕业生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均达99%以上;毕业生外语四级考试合格率均达80%以上;近两届应届毕业生升硕率均达20%以上。在学生的培养中,注意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电子大赛,成绩显著。

积极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共获得国家级项目9项。

2008年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国家一等奖1个、广西区一等奖1个,广西区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

2009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1个,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广西区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5个,获得第四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个;

2010年获得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单片机设计与开发组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获得全国电子专业人才广西赛区单片机设计与开发组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获得广西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4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29个,获得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广西区三等奖1个。

3、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2009年,融“课程·团队·中心”一体的跨专业优质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获得广西教学成果特等奖;

2009年,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获得广西教学成果二等奖;

获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3项: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引,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胡聪)、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外项目式教学的研究(王月娥),2010年6月;依托科研成果构建数字系统测试与诊断实验平台(颜学龙,2009)

获得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项:光电信息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许川佩,2010),以科研为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朱望纯,2011)

获2010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项目3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

撰写教改论文12篇:

1)浅论网络环境下大学教师角色的变化.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谈恩民,2008.08

2)

自动测试系统网络实验室的组建.电气电子教学学报.殷贤华,李智,2008.4

3)依托科研资源优势的大学专业课作业设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谈恩民,2008年8月

4)当代大学生作业抄袭现象分析及若干对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谈恩民,2008年5月

5)智能仪器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殷贤华,许川佩,朱望纯,2008.6

6)加强高等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与工程实践能力教育.西北师大学报.朱望纯,高海英,殷贤华,2008.10

7)“一线一视一例”教学模式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西北师大学报.胡聪,牛军浩,2009.10

8)虚拟仪器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徐翠锋,李莉,殷贤华,2008.06

9)“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江汉论坛.陈寿宏,2008.

10)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实验科学与技术.黄新,2010.

11)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原因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教书育人.陈志新,2010.

12)工程教育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电类课程教学思考.2010年全国智能科学技术课程教学研讨会.周萍,2010.

4、课程建设

2009年,《信号与系统课程网站》在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高教工科组二等奖,2010.11;

2009年,《信号与系统》网络课件获第七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评比一等奖,2010.1;

2010年,《电子测量与仪器(第二版)》获全国电子信息类优秀教材一等奖;

区级精品课程两门:自动测试系统、信号与系统分析;

建成多门主干课程试题库:自动测试系统、信号与系统分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基础、数字逻辑A等;

建成主干课程网站:自动测试系统课程网站、非电量检测课程网站、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网站;

教材建设:

1)电子测量与仪器(第一版)

郭庆陈尚松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电子测量与仪器(第二版)

郭庆陈尚松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3)EDA技术实用教程

潘明

科学出版社

2010

4)工业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

许勇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5、教学条件

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广西优质专业,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教研室、CAT

研究室、复杂系统集成研究室、TCR研究室等多个相关教研室和研究室,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于2008年获得广西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一个广西区高校重点实验室——虚拟仪器技术实验室,以及电子测量仪器实验室、EDA实验室、PIC单片机联合实验室、凌阳单片机实验室、嵌入式系统联合实验室、信息技术综合实验室等,且所有实验室全部开放。经过多年的建设,本专业拥有高档微机200多台,LXI测试系统1套、VXI测试系统3套、PXI测试系统2套、价值300万元的EDA工具及价值1500多万元的其他高档仪器设备。实验室设施完善,拥有本学科专业先进仪器设备(例如可组建先进虚拟仪器系统的相关硬件和软件等),实验教学设备能很好满足教学需要。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3万元。

本专业中外文藏书生均138册,专业图书文献种类和数量能很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拥有中外期刊1356种,国内外重要杂志齐全,并有36种本专业国外的重要刊物。拥有大量国际及国内先进的检索工具及数据库,例如IEEE/IEE全文数据库、EI

Compendex、Elsevier

Science等。

校内稳定实习基地6个,校外稳定实习基地5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零一厂、石家庄数英仪器有限公司,桂林晶瑞传感器有限公司、桂林啄木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增漓江信息产业集团实习基地,并都能有效使用。

2010年建成测控技术与仪器国家特色专业网站,并进行逐步完善。

6、科研成果

本学科教师凭借长期的学术、技术积累和实际应用经验,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3年本专业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自治区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多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18项。3年内可支配科研经费合计1500多万元。其中,“虚拟仪器系统平台”相关的科研课题合同经费达1003万元,项目应用后,新增产值17200多万元,新增利税3000多万元,该项目2007年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共22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5项。在VXI总线软、硬件及系统集成研究与应用,集成电路测试生成,边界扫描技术研究,嵌入式测控系统及大棚环境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近三年本专业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和高水平国际会议112篇,EI、SCI、ISTP、SSCI索引收录的文章76篇。

7、学术交流

近3年,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进修达32人次。

邀请张钟华院士、陈光礻禹等专业知名专家学者到校讲学。

2009年11月6-8日承办了“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及第十九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9)”,来自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全国著名研究院及高校专家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8、社会声誉

在本专业浓厚的科研氛围熏陶下,本专业的学生较早地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训练,在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培养锻炼了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课内外实践教学效果好。由于本专业口径较宽,适应面较广,学生毕业后,综合素质较高,综合能力较强,在工作中脚踏实地,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反映较高。学生升硕后,所在学校普遍反映本专业学生基础好,实践动手能力强。

(二)基本经验

1、以研促教,凸显专业特色

本专业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强化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开展研究型教学,达到了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衔接,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条件的完善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将科研成果和本专业领域最新理论和技术引入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习渠道,增强学习兴趣。将有浓厚科研兴趣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有计划的引入科研团队,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科研平台,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得到实际的科研熏陶和锻炼,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

重构实践课程体系,增加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验学时,如数字逻辑与EDA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另外为了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加工程实践类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周数。进行实践环节的改革,生产实习在企业中进行,以锻炼学生参与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毕业设计尽量采用校企合作方式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完善实验研究基地设施建设,将实验基地建设成为广西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重大科技难题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培养学生提供一流的良好条件。

3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本专业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企业的优秀人才来学校任教,共同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的培养。科研工作使得团队教师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夯实和提高、专业知识得到丰富和拓宽,驱动教师将科学的思维和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结合到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鼓励教师进行深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重点培养和引进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和学科带头人。打造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以及学缘结构达到优良配置的、可持续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人才培养机制有待改革

目前的本科生培养机制使得人才培养无法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效结合,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无法和实际的工程应用相结合,致使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工程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欠缺,企业招收的毕业生,必须经过至少半年的培训才能上岗,无论学校的办学效率还是企业的生产效率都受到了影响。

2、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和优化

经过几年建设,教学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改善,但实验室使用面积还略显不足,实验室基础仪器设备比较充足,但专业研究方向所需的仪器还不足。实验室之间的资源配置和合理使用还有待优化,实验室真正有效的开放时间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校内外有效的实习、实训基地不足,需要进一步开发。

3、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虽然本专业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较高,科研项目较多,科研经费比较充足,但是参与科研的教师比例还有待提高,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的力度还有待加强;教学改革力度不够,教师申报教改项目和撰写教改论文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青年教师,需要进行有关的培训和政策支持。

四、

进一步推进建设的有关建议

1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校企合作力度,使企业成为学生进行生产实习、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的必不可少的基地。在已有合作企业的基础上,增加合作企业的数量,增加和加强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联系紧密的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打造优良的实践基地。聘任企业工程师作为专业教师,不仅为本专业的发展补充了具有企业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师资力量,而且可以加强校企交流和合作,为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加强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的培养,为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有力的师资保障。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为毕业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能够切实提高办学效率和企业生产效率。

2

优化和完善教学条件,为人才培养打造优越的软硬件平台

在已有基础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加大专业研究方向所需的先进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既满足学生基础实验的需求,也能满足学生进行创新实验项目和科学研究的需求。合理有效的进行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各个实验室的优化配置,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进行科学管理,保证实验室的开放时间。积极联系高水平的仪器生产商和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室。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精选企业,主动联系和协商,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打造坚实的基础。

完善课程建设和专业网站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拓展学习渠道,增强学习兴趣,为学生提高优良的学习环境。

3

加强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鼓励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承担、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不断地为教学提供新鲜内容,加快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努力形成专业教学团队的研究特色和专长,为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依托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与工程实践活动。努力探索和构建由核心课程教学、实验技能训练、科研能力培养、社会实践锻炼构成的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和平台。通过建设,在教师参与科研机制引导下,以片带面,全面提升教师科研素质,更好发挥以研促教机制,使得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8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