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旅游委主任全省旅游发展推进会讲话稿 本文关键词:旅游,全省,主任,推进,讲话稿
省旅游委主任全省旅游发展推进会讲话稿 本文简介:省旅游委主任2017年全省旅游发展推进会讲话稿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旅游发展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2017年旅游工作,加快推进旅游改革发展,努力建设旅游经济强省。这次会议,共分两个阶段进行,在昨天第一阶段的成果展示及座谈会上,我们考察了湖北云旅
省旅游委主任全省旅游发展推进会讲话稿 本文内容:
省旅游委主任2017年全省旅游发展推进会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旅游发展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2017年旅游工作,加快推进旅游改革发展,努力建设旅游经济强省。
这次会议,共分两个阶段进行,在昨天第一阶段的成果展示及座谈会上,我们考察了湖北云旅游客厅项目和东湖绿道,通过宣传片展示了我省2016年旅游工作主要成效和亮点,通报了2016年度有关旅游行业典型,宜昌、荆州、十堰、咸宁、恩施等5个市州政府分管领导和省住建厅、交通厅、农业厅等3个省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人作了典型发言。童道驰副省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我省旅游业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今天上午第二阶段的推进会上,我们分“全域旅游与转型升级”“服务升级与质量强旅”两个专题进行了研讨。
这次会议形式新、效果好。不管是成果展示、经验交流、专家座谈还是领导讲话,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旅游春风扑面而来,可以说领导重视旅游程度之高前所未有、部门支持旅游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各地旅游发展态势之好前所未有、旅游领域取得成果之多前所未有、大家旅游发展信心之强前所未有。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产业自信、事业自信和行业自信。
从大家的推介交流和专题研讨中可以看到,有关市州、县(市、区)和旅游企业在旅游发展上经验很多,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借鉴。比如,宜昌市以打造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旅游千亿元产业舞活湖北长江黄金旅游带,形成“一江春水向东流、八方游客奔我来”的良好态势;荆州市以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得荆州者得天下”的气概、“得旅游者得先机”的眼光,筑巢引凤、放水养鱼,让荆州古城“满城春色关不住、一枝旅游出墙来”;十堰市坚持内修人文、外修生态,乡村旅游连点成线、串珠为盘,旅游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幸福引擎”,生态好、百姓富、乡村美的十堰无不让人称“道”;咸宁市以旅游改革激活新动能、创造新模式、推动新发展,让“香城泉都、浪漫咸宁”,“花香四季、浩浩汤汤”;恩施州以绿色为底色、以旅游为特色,全域旅游带动绿色崛起呈现新起色,无不让人心动、心跳、心醉、心净、心怡,心驰神往。三个部门在发言中也作了很好的表态,表示全力支持旅游发展。还有今天在两个专题研讨中,各位的精彩发言,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凝结出宝贵的经验,形成了抓全域旅游需要“感动上头、融动中头、带动下头”的共识。希望大家认真借鉴,转化为推进旅游改革发展的具体举措。
这里,我结合2016年的工作回顾和2017年的重点工作讲四点意见,也就是四个“点”。
一、点赞,回顾茂实丰盈的一年
2016年,在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的形势下,全省旅游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省内旅游全面兴旺,国内旅游大幅增长,入境旅游逆势上扬,假日旅游红红火火,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年5.7亿游客畅游荆楚,旅游消费x亿元,同比分别增长x%和x%。在满足广大游客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新活力。
(一)高端发力、上下联动,旅游发展合力进一步增强。
注重在跟进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中谋划旅游,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推进旅游。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把旅游业作为重大发展问题、重大形象问题、重大民生问题,作为湖北“稳中求进、科学发展”的一颗重要棋子来布局,召开高规格旅游发展大会,时任书记、省长作重要讲话,动员全省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推动形成“挽起袖子大干一场”的发展格局。省人大开展旅游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专项检查,推动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法兴旅。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撑。省政协专门就旅游交通便利化建设协商座谈,推动我省旅游公共服务提升。蒋超良书记在各地调研和这次“两会”上多次讲到旅游,强调要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旅游服务“进不来、住不下、待不住”等问题,努力提升湖北旅游整体发展水平。王晓东省长去年10月、11月分别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谈到旅游。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同志上周也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各地党委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支柱产业来培育,形成了竞相发展、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旅游业正从一般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变,从区域发力向整体联动转变,从单一行业向复合行业转变,从经济产业向综合事业转变,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监管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二)精心谋划,众智之为,旅游发展路径进一步优化。5月,省政府印发《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围绕“金带总揽、廊道贯通、板块崛起、多极发展”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旅游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去年在利川和宜昌的两次研讨班上,我们又对这个路线图和时间表进行了细化和优化,提出“旅游是美好生活、美丽事业和美工艺术”,需要把更加满意、更加进步和更加科学作为不懈追求,提出“三五成群”的具体目标和“五颜六色”的系列产品,多个“1+N”的发展路径,让蓝图更加清晰、路径更加优化。
(三)创新体制,优化供给,旅游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深入推进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湖北省旅游局”更名为“湖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以新的体制有效运行。宜昌、荆州、黄冈、十堰、仙桃等市州先后成立旅游委,目前全省已有8个市州成立了旅游委,另外有武汉、襄阳等市州正在积极推进,一批县市区也成立了旅游委。全面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动“三增一补一升”。在增加有效供给上,巩固传统产品供给的同时,大力培育四季乡村主题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强势吸金。在增加中高端供给上,按照“旅游核心景区、旅游风情小镇、旅游度假基地、旅游中心城市”四位一体模式,积极打造十大新型旅游区;在增加差异化供给上,开发推广主题多样化旅游线路;在补旅游发展短板上,突破美食、购物、娱乐等传统短板的同时,大力实施“旅游+”工程,着力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在升级旅游服务上,加快推进旅游厕所、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智慧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
(四)激活引擎,体现担当,旅游综合功能进一步彰显。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型方面,坚持以全域旅游为发展方向,扎实推进16个国家级和17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域的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成立武汉城市圈全域旅游联盟,9城市联手实施十大工程,共同推动武汉城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全域旅游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形成了恩施、神农架、远安、黄陂、英山等以全域旅游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典型。在扩大消费与投资方面,以旅游的人流带来资金流,以旅游的消费链拉长产业链,以旅游的投资激活社会投资。全年旅游综合消费x亿元,相当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x%。全省旅游投资项目x个,累计完成投资x亿元,旅游业成为各类资本聚集的“洼地”,一批龙头企业加快成长。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湖北十堰武当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进入全国旅游投资企业百强;武汉丰太集团董事长曹江城获得第二届“中国旅游产业杰出贡献奖”(飞马奖);凤凰天仙文化旅游开发等23个项目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旅游的有效投资促进了景区升级,有6家景区通过资源景观质量评审,拿到国家5A景区创建“入场券”。在推动精准扶贫方面,实施“旅翼”扶贫行动,推进了“百千万”旅游扶贫工程,全省25万人通过旅游实现脱贫致富,其中仅旅行社、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农庄等x多家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33个,贫困户x户,贫困人口x人。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发起“灵秀湖北扮靓绿色长江”系列活动,让旅游为生态留白、为子孙谋福。
(五)全境布局,高频连播,旅游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坚持以湖北旅游整体形象为总揽,抢抓市场机遇,创新宣传理念,完善营销机制,做到“全区域旅游整体营销、全媒体覆盖联动营销、全方位布局联合营销、全过程管理精细营销”,形成一部湖北旅游营销“连续剧”,开辟旅游市场新天地。以“极目楚天·灵秀湖北”和“知音湖北·楚楚动人”为主题的形象宣传广告正式投放市场,采取连续放映的方式,加大国内外旅游市场拓展力度。发挥长江旅游推广联盟作用,推出了“中国长江旅游推广联盟”标识、口号、宣传主题曲。在近程境外市场,发挥直航优势,与航空公司和当地主流旅行社共同组建湖北入境旅游推广联合体;在欧美和澳洲远程市场,积极与海外批发商对接,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六)强化监管,软硬兼修,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和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绩效考核。省旅游委会同公安、工商、质监、交通运输、水利、体育等部门分别开展了漂流旅游、旅游交通“无证无照”检查等市场整治行动。积极探索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形式,与省高法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神农架成立了旅游速裁法庭,恩施、武汉等地在热点景区陆续设立旅游巡回法庭,维护了游客合法权益。坚持以厕所革命为突破口,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升级,全年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x座,国家旅游局在武汉召开现场会,推广了我省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开展A级景区整治大行动,对全省353家A级景区整治检查全覆盖,2家
4A级、4家3A级、2家2A级旅游景区摘牌,另有7家A级旅游景区受到严肃处理。深入推进文明旅游,开展“赛晒文明·为中国加分”活动,全面提升公民出游素质。2016年12月,我省3家单位、2名导游、1名旅游干部被国家人社部、国家旅游局分别表彰为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身患重病仍然忠于岗位的高级导游陈珮被评为“2016中国旅游十大新闻人物”。
二、点悟,把握茁实勃发的一代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旅游时代”,旅游基本实现了休闲化、大众化和社会化,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和基本权利,也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标准。在这样一一个茁实勃发的旅游时代,我们一定要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再认识、再领悟,从战略上、战术上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旅游强省建设进程,更好地发挥旅游担当。对当前我省旅游业发展形势的判断,童省长讲话分析非常精准,切中要害,我的理解是三点:
(一)旅游产业地位凸显,但引擎功能发挥不够,需要真正把旅游业作为大战略、大产业来培育。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发展,旅游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共68次谈及旅游,并多次对旅游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特别是我党治国理政的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旅游业发展特征,将从根本上改善旅游发展环境,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激发旅游发展动力。旅游业已经由过去单一的接待事业转变为涵盖五位一体、内政外交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人民生活水平的“度量衡”、经济发展潜能的“催化剂”、文化经贸交流的“高架桥”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师”,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边缘走向了前沿阵地。但从我省来看,旅游引擎功能与其战略地位还不匹配,在拉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生态修复方面,还有很大空间。我们要主动“对标校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将旅游业作为大战略中的大产业来培育,不断彰显旅游综合功能。
(二)旅游政策环境优化,但旅游改革创新不够,需要按照革命式、工匠式来推动。当前从国家层面来看,推动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力度空前,仅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共出台50多项促旅政策。近两年来,国务院连续出台有关重要文件,掀起各地旅游发展热潮。比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大篇幅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文件提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要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要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等。政策导向十分明确,这是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抓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出台系列支持旅游强省建设的政策意见,形成了旅游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面对利好的政策,我省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开发水平还不匹配,旅游综合实力与资源相比,还有很大潜力可挖,离“三五成群”的目标也还有较大差距。我曾讲,我们“四老”资源富集,但在资源开发上存在四种不良倾向:“占着茅坑不拉屎”“错把酒壶当夜壶”“捧着金碗要饭吃”“西服料子做围裙”,我今天还加两条:“人心不足蛇吞象”“比照葫芦就画瓢”。有些人一味的攀大求洋、崇洋媚外,浮躁、急躁、娇躁,拔苗助长、急于求成,静不下心来。有的就是盲目跟风、照搬照套,千城一面、千景一面、千村一面,没有自己的特质和个性。这些不良趋向,都需要我们克服。有些人在思想上还存在一些顾虑,瞻前顾后,缩手缩脚,认为旅游是“游山玩水”,不是“闻旅则喜”,而是“闻旅则怯”。有的在开发模式上还是习惯圈起围墙搞建设,画地为牢、孤芳自赏。这都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魄力、更大决心深入推进旅游改革创新,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实现我省旅游跨越式发展。
(三)旅游消费需求旺盛,但是供给质量不高,需要按照特色化、个性化来打造。当前旅游已经由过去少数人奢侈的“贵族旅游时代”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升温。全球旅游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6.7%。从国内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吃穿用”向“住行游”升级,国内旅游已进入大众消费阶段,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十三五”时期,旅游需求将日益大众化,并继续呈现“刚性需求”特征,尤其是我省作为中国综合交通的“立交桥”,随着长江经济带开发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将为旅游发展提供强大市场支撑。但是,从我省旅游供给来看,产业特色还不鲜明,产品类型还不丰富,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还不多,核心竞争力还不强,旅游产业链还不完备,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还不够,旅游购物、文化娱乐等要素还处于短板状态。旅游公共服务滞后,满足不了旅游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提高旅游供给质量,努力实现量质齐升。
三、点睛,书写务实重行的一笔
当前是各项规划的密集施工期,我们把2017年定为“旅游施工年”,就是要努力发扬“工匠精神”,审好图、施好工、交好账,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湖北标段”做好做实,把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旅游标段”做精做细,做成样板工程、精品工程,力争实现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x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x亿元的目标。核心任务就是实施“六大工程”。
(一)实施“旅游交通便利化”工程,打造旅游产业发展带。当前,人民出游需求越来越旺,对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观赏体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省交通厅和各级交通部门大力支持,旅游交通大格局初步形成,“车到山前都有路”的状况基本实现。但是也还存在“大路好走、小路难行”的薄弱环节。一是景路不畅;二是景景不联;三是景城不通;四是景标不明。下一步,我们将在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景要通路、路要成景”的目标,坚持规划同步、路网相联、标识配套、路景一体、站场对接,着力解决旅游交通的通达深度、标准等级、标识标牌、综合服务和沿线景观建设等突出问题,也就是“没路不能走、路差不好走、缺标识标牌不会走、服务跟不上走不好和不好玩想快走”的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旅游交通服务能力,延展交通的观光休憩价值。重点是建立快捷的旅游交通网络、完善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便利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慢游”的旅游体验服务设施、配套的交通游憩服务功能和舒适的特色旅游交通产品体系等六大任务。力争到“十三五”末,高铁、航空、高等级公路等快速交通方式一种以上覆盖4A级景区,两种以上覆盖5A级景区。重点旅游城市通高速,并有高等级连接公路进入主城区。旅游名镇通达二级、旅游名村通达三级以上旅游公路,全省建成6条以上旅游风景道,积极对接国家旅游风景道标准,推出首批湖北省最美旅游风景道。同时,支持城市绿道建设。
(二)实施“五极联创”工程,助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些年来,在发改、财政、住建、人社、农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深入开展“旅游强县、旅游名镇(街)、旅游名村、星级农家乐、休闲农业乡与村旅游示范点”五级联创成效明显。现在实施“五极联创”,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现在,发展全域旅游,我们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全区域与全时空的关系。全域旅游不一定是全区域的旅游,不是强调在一个区域内铺天盖地非得全部是旅游业。我们要树立“全时空”的理念,就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让旅游业产布局、开发时序更加科学有效。而不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二是全产业与全市场的关系。全域旅游在一定范围内其产业结构不一定非得要统一标准、整齐化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调配产业、调配要素,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比如我们在建设旅游特色小城镇时,文化、旅游、产业是“标配”,生产、生活、生态是“顶配”,一二三产业是“匹配”,不一定是结构非常完备。在张三家玩、在李四家住、在王五家吃,这不是很好吗。如果一条街区、一个村镇主打的是旅游美食,那么他的邻近街区村镇就可以发展蔬菜,提供原材料,或者搞观光休闲民宿。如果村村、处处都要讲究产业链的“一条龙”,那么游客可能“过了这个村,就不想去下个店”了。三是全要素与全方位的关系。全域旅游是一种发展模式、一种发展理念,不一定就是传统六要素和新的六要素的“打包”。要跳出旅游抓旅游,用全局观念谋划旅游。就是要坚持“全方位”树立旅游发展理念,为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比如有的地方搞“五城同创”,更加注重城市环境卫生、社会治安、人文精神的培育等等,这些虽然不是旅游要素,但对于旅游环境十分重要。生态治理的“宜昌经验”让水清、岸绿、路畅、景美,这就是全方位在抓全域旅游。正是因为从以上三个层面来分析,我们提出以“旅游名城、名景、名镇、名村、名店”为核心的“五极联创”,就是要按照好景吸引、好路贯通、好业融合、好城休闲的思路,通过交通串联、文化融入、产业融合、服务提升、共建共享,把景、城、镇、村、店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形成新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形成多极支撑、多点发力的旅游增长极、旅游产业极、旅游服务极,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各地要围绕“全区域统筹规划、全产业整合资源,全要素科学配置,全社会共建共享”的思路,加快推进16个国家级、17个省级单位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力争有一批单位进入首批验收。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我们规划到2020年,建成30个旅游名城(市、县、区)、30家核心旅游景区、50个旅游名镇、200个旅游名村、100家旅游名店(美食、娱乐、购物)。
(三)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明确重大意义。“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是延伸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工作链”的过程,是“后备箱+百宝箱+工具箱”的联合体。从“后备箱”而言,是延伸乡村旅游购物的“产业链”;从“百宝箱”而言,是彰显乡村旅游的“价值链”;从“工具箱”而言,是完善推动乡村旅游的“工作链”。因此,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是促进农业产品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全省旅游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满足旅游者多元化需求的重要举措,是融合旅游产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载体。二是突出工作重点。推进“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重点要建设“三个一批、三大体系”,即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后备箱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湖北礼道”系列农产品品牌,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特色购物线路;同时加强交通支撑体系、标准支撑体系和电商支撑体系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全省重点建设50家以上“乡村旅游后备箱示范基地”,30种“湖北礼道”(鱼虾蟹、瓜果蔬、米面油)推荐农产品,以及系列旅游纪念品,10条特色乡村旅游购物主题游线。三是完善保障措施。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旅游、发改、农业、扶贫、交通、商务、林业、水利、质监、供销等部门,统一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加大宣传营销力度,编制全省特色旅游商品“湖北礼道”指南和优秀旅游商品推荐名录,开展乡村旅游自驾游、乡村购物节、乡村美食节、乡村赶集会、乡村打年货等集中营销活动。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支持有关市场主体开展后备箱商品研发基地、生产基地、加工包装基地建设。通过实施后备箱工程,力争“十三五”末,乡村旅游在全省旅游经济规模中的占x%以上,旅游购物在全省旅游经济规模中的占25%以上,带动农业产品年销售产值x亿元以上,带动就业达到x万人以上,带动x万户以上农户脱贫致富。
(四)实施“旅游+”工程,引领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牵涉面广、带动力大的优势,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的资源性融合、生产性融合、服务型融合。对于旅游业而言,渗透融合其他产业是“旅游+”,而其他产业融合旅游就是“+旅游”。所以我们既要善于“加旅游”,还要善于“嫁旅游”、更要善于“驾旅游”,要会干、巧干,抱团取暖、共建共享,用“加”的方式实现“乘”的效益。一是旅游+一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农村传统产业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彰显,迸发农村发展新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水利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持续深入开展“旅翼”旅游扶贫行动计划,以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旅游扶贫主战场,深入推进旅游扶贫攻坚,力争全年通过旅游带动25万人脱贫致富。二是旅游+二产。以旅游的理念推动工业转型,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城乡建筑、工业成就、科教成就、高科技产业园区等特色资源,打造工业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旅游装备业、旅游商品生产和加工业,积极研制、开发、生产旅游活动用品和旅游住宿设施用品。三是旅游+三产。充分发挥旅游业龙头作用,带动旅游过程中相关行业的产品销售和文化、金融、保险、医疗、康养、体育、娱乐休闲、商务会展等服务活动,拉动综合消费。比如我们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上,“旅游让文化的灵魂附体”,但事实上现在也有些认识偏差,一味的强调保护。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是旅游破坏了传统村落。我认为这恰恰相反,是旅游才更好保护了一些传统村落。旅游与传统村落保护不是“冤大头”,而是“鸳鸯配”。这次国家发改委几部委发布的文化旅游提升规划中指出,文物文化遗迹利用不够、利用不当的问题。因此,如何在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是一篇大文章。再比如在推进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上,就要推出一批集“康复理疗、养生保健、健康饮食、康体休闲”于一体的康养旅游示范产品,建立一批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通过“旅游+”,引导旅游投资,推出50个全省优选旅游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第三批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加强更加紧密的银旅合作,做好优选旅游项目的落地支持工作。举办旅游投融资大会,搭建旅游招商引资和银旅合作平台。
(五)实施“形象提升”工程,展示湖北旅游对外新形象。按照“大制作大宣传”的要求,突出“造势、求实、赢市”,做好旅游宣传营销。“造势”就是通过形象宣传、事件营销和活动推介,不断增强湖北旅游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求实”就是要注重落地营销、精准营销,不断增强湖北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感召力。“赢市”就是坚持市场为导向,让宣传营销的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增加湖北旅游市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要深耕品牌、精挑客源、厚植平台、建强队伍,努力实现我省旅游从三峡游到长江游、从“一江两山”变为“五颜六色”、从区域短程市场到国际大众休闲市场、从山水游到山水人文游。要继续围绕
“极目楚天·灵秀湖北”“知音湖北·楚楚动人”核心品牌,以建设全域旅游目的地为导向,以长江旅游推广联盟为重点,以地区形象宣传、产品推广、氛围营造为重点,大力拓展周边客源市场,努力突破重点中远程市场,不断扩大我省旅游市场规模。一是建立多点支撑的湖北旅游品牌形象宣传格局。鼓励各地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开展宣传,形成“知音湖北·楚楚动人”“极目楚天·灵秀湖北”品牌形象的城市、景区子品牌形象支撑。继续推动湖北旅游品牌国际化,在BBC、CNN等国际知名媒体宣传湖北旅游品牌形象。二是做好长江旅游推广联盟宣传工作。持续推动长江旅游产品海内外营销,共同打造长江旅游品牌体系和目的地集群。坚持以“开放、合作、创新、共赢”为主题,认真办好第二届长江旅游博览会(原华中旅游博览会)。三是以湖北旅游入境推广联合体为依托,开拓近程入境旅游市场。四是充分利用旅游年活动和国际主流媒体,开拓欧美澳洲远程入境市场。五是持续深耕高铁和省内旅游市场。
(六)实施“服务升级”工程,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在产品体系上努力做到“老树发新芽,小树成大树,聚木成森林。”对于传统景区和业态,加快提档升级,不断释放新活力。支持精品景区建设,推进炎帝故里、三国赤壁古战场、古隆中、腾龙洞、龟峰山、三峡大瀑布等景区5A创建。对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健康旅游、地质旅游、城市绿道、自驾车营地、旅游房车等新型业态,加大培育力度,让其不断成长壮大。坚持新老结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不断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服务体系上,着力构建主客共享、体系完备、优质高效、安全舒适的旅游公共服务。会同发改部门认真抓好《“十三五”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的实施,共同推进“旅游休闲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按照“1+N”的整体谋划,落实标准化的要求,以旅游厕所革命为引领,以旅游交通便利化、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为重点,深入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全面加强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努力实现旅游厕所在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街区、乡村旅游点、旅游餐饮点、旅游娱乐点、旅游购物点等游客行程所及的公共场所的全覆盖,且数量、等级与游客需求相适应。2017年,要完成国家旅游局下达的改造新建旅游厕所996座、5A旅游景区第三卫生间30座的考核目标。在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上,依托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窗口单位、交通服务网点、商业服务网点等,在人流密集处广泛设置旅游咨询服务设施。在智慧旅游建设上,建设以武汉为枢纽、重点旅游城市为节点、覆盖全省全域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旅游行业管理平台和智慧旅游互动营销平台。省旅游委将在前期全省旅游数据中心、产业监测平台初步建成的基础上,重点完成产业监测与应急指挥大厅、旅游云平台和旅游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各地要做好4A级以上景区视频、实时游客流量、停车场数据等接入工作。进一步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适时启动新一批标准化试点建设。整合资源推进旅游标准编制,加大各类旅游标准实施。宣贯绿色旅游饭店标准,启动绿色旅游饭店创建;加强省级星评员管理,推动星级饭店创建持续开展。继续推进“楚才强旅”计划,大力培训旅游管理型、专业型、实用型、技能型、研究型等各类人才,力争全年全省培训旅游人才1.6万人次以上。切实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建立法治化、市场化的导游管理体制,构建便利化、多元化、规范化的导游执业体系,积极构建“进出、监管、保障、奖惩”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积极开展行业协会改革,切实加强省旅游协会等组织建设,不断提升行业组织服务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宣传,积极传播旅游行业在为全省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展示湖北良好形象中的正能量。
四、点兵,造就忠实可靠的一支
毛泽东讲,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习近平同志也多次强调,功以才成、业以才广,要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当前,旅游业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必须靠一支忠实可靠、作风优良、担当有为的旅游干部队伍,这是推进旅游事业的根本保障。因此,在这里我提几点要求,与大家共勉。
第一,要坚持“实打实”。大道至简,落实为要。当前旅游发展的蓝图已定、目标已明,关键是狠抓落实。必须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谋实事、干实事、求实效。一是谋划要崇实,要把规划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使各项任务目标看得见、摸得着、可落地、能考核。二是措施要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牛鼻子、学会弹钢琴,精准发力、精准施策,集中力量解决好重点、难点、痛点、痒点问题,以关键环节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三是责任要压实。要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汇聚旅游改革发展强大合力。实干不是蛮干,要尊重旅游发展规律,苦干加巧干,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四是数据要真实。切实加强旅游统计工作,建设省级旅游数据中心,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旅游数据体系,实施旅游卫星账户,让数据可信、可比、可用。
第二,要坚持“手牵手”。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搭柴火焰高。旅游是靠长筷子吃饭的,要善于抱团取暖、融合发展,坚持全局视野、包容心态、融合理念来推进发展,形成整体合力。要树立“加旅游”“嫁旅游”的理念,主动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牵手、联姻”,使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在融合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旅游行业内,要坚持合作共赢、整体联动。切实加强旅游资源、品牌、线路、营销整合,携手共进、共同发展。比如,我们在全域旅游创建中,探索设立武汉城市圈全域旅游e卡通,9城市45景区捆绑营销,效果非常好。如果大家“背靠背”“各顾各”,最后导致的结果肯定是两败俱伤、互不得利。
第三,要坚持“心连心”。心中有大义,脚下有奋斗。要努力践行“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核心价值观,与游客心连心,真心实意做好服务,让旅游更便捷、更舒心、更安全、更文明。继续发布2016年度旅游发展评价结果,开展2017年度调查工作。继续以“晒赛文明”为平台,以“青年文明号”“旅游志愿者”为抓手,抓好文明旅游工作。通过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旅游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平台。深入开展旅游行业质量对比提升和质量月活动,宣传推广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建立湖北旅游信用平台,开展不诚信经营企业“黑名单”升级行动,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积极做好游客投诉接访处理工作,与工商部门一道,把全省4A
以上景区全面共建12315旅游消费维权服务站的工作落到处实。进一步提高旅游安全工作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隐患排查和安全防范,确保广大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要坚持“硬碰硬”。事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当前旅游改革发展任务艰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要敢于涉险滩、过暗礁、闯激流。旅游改革创新骨头很硬、任务很硬,需要我们信念更硬、意志更硬,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作风,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深入推进“放管服”,把旅游综合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敢于较真、敢于亮剑,切实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坚持依法治旅、综合监管、联合执法。进一步加大旅游法和《湖北省旅游条例》贯彻实施力度,对于旅游市场顽疾,要敢于出重拳、下猛药,果断坚决地予以打击。对于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要完善等级评定复核管理机制,以进出有序的动态管理促品质提升。认真落实《湖北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依法全面履行旅游综合管理职能,不断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提高依法兴旅能力。
第五,要坚持“严又严”。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旅游行业的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常长”二字,切实把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放在心上、拿在手上、扛在肩上。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全省各级旅游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增强“四个意识”,紧跟党走,始终不渝。要把党的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党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五湖四海不搞“小团体”、团结协作不唱“独角戏”、清正廉洁不长“麻糖手”、公道正派不当“长舌妇”,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始终信奉“为官不学半个盗、为官避事平生耻、为官不民寸心愧、为官不廉自取辱”的理念,常念“紧箍咒”、打好“预防针”,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坚决防止各种“吃拿卡要”,更好地营造服务旅游、支持旅游的良好环境。要常思贪欲之害,紧绷自律之弦,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言有所戒、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同志们,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我们一定要保持直面问题的勇气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拼搏意志、只争朝夕的紧迫劲头、务实重行的工作作风,不断把我省旅游改革发展推向前进,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为湖北稳中求进、升级增效不断做出旅游作为、体现旅游担当,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