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摘 要:贺州市“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导语 2014年8月,贺州被确定为全国28个“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市县之一,这是中央、自治区赋予贺州的光荣使命,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试点获批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矢志创新,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一盘棋”工作
市“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详细内容:
贺州市“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导语
2014年8月,贺州被确定为全国28个“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市县之一,这是中央、自治区赋予贺州的光荣使命,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试点获批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矢志创新,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一盘棋”工作思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谋划由“多”到“一”的聚合改革,推动由“一”到“多”的裂变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贺州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0
1
试点历程——一年定基调两年出蓝图三年获批复四年重应用
“多规合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根据国家试点要求,结合贺州自身特点,提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工作思路,是完成好试点工作的前提。我市将“多规合一”试点作为全市破解瓶颈、深化改革、优化空间的重大历史机遇,在充分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贺州特色的“多规合一”改革路径。
(一)一年定基调。2015年4月,我市出台了“多规合一”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思路;5月,出台了“多规合一”工作指南,并开始组织编制《贺州市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7月,出台了“多规合一”工作方案,并开发建设“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8月,我市“多规合一”改革方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环保部认可;9月,编制完成了《生态贺州战略》;10月,编制形成了《贺州市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送审稿),完成了10个重大专题研究;11月,《贺州市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送审稿)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环保部组织的专家审查,同月建成并试运行“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
(二)两年出蓝图。2016年4月至12月,我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拟制的《空间规划导则》(草案),组织开展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国土空间适宜性两项评价,进一步摸清家底,并将各类控制线叠入其中,形成精确、规范的”三区三线”空间底图,在底图上布局好适合开发或保护的廊道、区块及走线,绘制出我市空间规划“一张蓝图”。
(三)三年获批复。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我市根据市域发展“一张蓝图”,将《贺州市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修编为《贺州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空间规划》)。2017年4月,《空间规划》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查;6月,《空间规划》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8月,贺州模式作为唯一一个设区市典型范例在全国“多规合一”成果展中展出,标志着贺州经验获国家认可。
(四)四年重应用。在基本完成国家“多规 HtTp://wwW.baGew.coM/ 合一”试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进一步拓展思路,制定并印发了《贺州市“多规合一”成果应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今年我们将全面铺开“多规合一”成果应用及《空间规划》实施工作,并努力推动出台《贺州市“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完成空间规划法制化,重构市县规划体系。
0
2
主要做法——成立机构建立机制开展研究
(一)设立协调机构。“多规合一”并非单纯的规划编制,更多的是规划协调和利益调整,建立一个高效的协调机制是完成试点任务的根本。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人大、政协相关领导参与,市级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县(区)党委书记为成员的高规格“多规合一”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业务专责两个工作组,分别负责协调督查和业务工作,并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20多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各县(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确保市、县“多规合一”工作无缝衔接。
(二)确定工作路径。为确保试点高效推进,我市确定了“统-分-衔-合”的技术路径。“统”,即统一规划体系、战略引领、技术规范、目标定位、指标体系、管控措施等标准;“分”,即分部门编制规划、分专题开展研究、分县区提出方案等分项研究;“衔”即进行多规协调、部门互动、市县联动等规划衔接;“合”即“多图合一”绘制“一张蓝图”、“多规合一”编制“一本规划”、“多数合一”建设“一个平台”、“多制合一”制定“一套规范”、“多控合一”成立“一个机构”、“多用合一”建立“一个系统”,从而探索构建空间规划新体系。遵循生态优先、总量平衡、保障发展、完善功能、安全底线的“多规”差异协调处理原则,区分轻重缓急,按照刚需排序,合理协调多规矛盾,科学妥协,实现了市域综合利益最大化。同时还确立了“市县联动、部门协同、专家支撑、公众参与”的工作模式。
(三)建立智库支撑。2015年至2016年期间,市、县两级直接参与“多规合一”工作的部门接近30个、工作人员超过20人。聘请了技术单位2家,强化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开设贺州“多规合一”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充分吸纳社会各界意见。为了夯实工作基础、强化技术支撑、增强试点的精准性、协同性和科学性,我市主要邀请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城镇中心、广西华蓝城乡规划院、中州久能、广西林勘院、广州奥格等专业技术单位集中在市“多规办”集中办工,由市相关业务部门具体牵头,同步开展了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生态红线划定,林地保护与利用研究、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人口和用地规模研究、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及布局研究、大气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等10项重大专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为编制“一张图”和国土空间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0
3
聚合改革——由“多”到“一”确立试点框架
在试点工作中,我市按照战略规划引领、专题研究支撑、“一张蓝图”为底、“一本规划”为主的试点工作思路,开展了市域“一张图”工程、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空间规划编制、10项配套重大专题研究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适宜性评价两项基础研究,摸索出“六个一”的阶段性成果,即:绘制“一张蓝图”、编制“一本规划”、建设 “一个平台”、制定“一套规范”、成立“一个机构”、建立“一个系统”。“六个一”试点成果已全部完成,形成各类研究成果近100万字。
(一)绘制市域发展一张蓝图。在市域内精细化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创新融合三大模式:“以人定地”和“以产定地”相结合的模式,对城镇建设用地范围赋以“规模刚性、布局弹性”的规划弹性调整模式和“白地”模式,在全市域划定“三区三线”,即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同时,将基础设施、城镇发展、生态保护、产业布局和公共服务等空间要素有机叠入,形成统领贺州市域发展全局的“一张蓝图”,实现了“多图合一”。
(二)编制空间开发一本规划。按照归纳国土空间演变趋势、研究市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国土开发适宜性、划定国土空间格局、制定国土开发战略的编制思路,我市在充分吸纳各专题研究和已有规划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主四副、两轴一区”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一带两区四廊多点”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在“一张蓝图”基础上提出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划定及管控措施,将多个空间性规划,也就是土规、城规、环规以及多个专项规划全部并在一起,形成发展与布局、开发与保护融为一体的《空间规划》,实现了“多规合一”。
(三)建设空间信息一个平台。“多规合一”的科学运用,有赖于各部门“海量”数据的共享。2015年,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开发建立了基于国土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2017年11月底已由我委接管并升级改造为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基于国土二调数据的市域1:10000“一张图”建立的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囊括了全市各类各项规划成果和数据,综合集成规划成果、地形图、影像图、三维空间模型、地下管线、土地宗地信息、历年规划审批数据及环保、交通部门资料等基础信息,通过分级授权使用方式进行空间信息数据共享。管理平台一期工程已实现了成果展示、信息查询、数据质量检查、多规冲突分析、数据共享和交换、统计汇总分析、控制线检测、项目辅助选址、项目策划生成、空间预审等功能,形成一个大数据库,实现了“多数合一”。
(四)出台规划管理一套规范。我市在多规衔接的基础上,统一核心指标,从规划期限、目标、内容等方面理顺“多规”关系,先后制定了《贺州市“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指南(试行)》《贺州市“多规合一”规划成果数据标准(试行)》《贺州市一个平台管项目审批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形成一套管控措施,对工作目标、基础数据格式、坐标系等问题进行了统一的规定,对项目审批方式和流程进行了改革,消除了技术壁垒,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形成《贺州市多规合一若干管理规定》,将市域各类规划分为总体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四大类,构建以国土空间规划为龙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为支撑的市级规划体系,明确各个规划的功能定位和相互关系,解决规划自成体系的问题,实现了“多制合一”。
(五)成立空间管控一个机构。在实际工作中最难解决的就是重大项目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布局的脱节问题,也就是发展性规划和空间性规划是脱节的。为构建更为合理的规划体系,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凝聚部门合力,发挥规划的效力并做好空间规划的实施工作,我市在2016年3月成立了贺州市规划委员会,负责全面协调全市各类空间、发展等各类规划,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管理项目空间布局,审议规划建设的重大问题,对规划实行“立项、编制、衔接、论证、报批、发布、实施、评估、调整”全过程管理,将空间性规划和发展性规划衔接起来,解决规划多滥、易变、不实用、不管用的问题,为稳步推进我市“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提供了体制保障,实现了“多控合一”。
(六)建立智能管理一个系统。为强化建设项目管理,落实项目建设每个环节、建设情况、项目分析等要求,我市围绕空间信息管理平台,探索建立了“1+N”的智能管理系统。“1”即一个空间信息管理平台,“N”即包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投资项目建设信息管理、服务业运行检测管理、大数据服务中心等系列平台,组成一个智能管理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投资项目空间预审与并联审批一体化,实现从项目前期储备到建设实施、竣工投产、项目后评价、行业分析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实现了“多用合一”。
0
4
裂变发展——由“一”到“多”助推绿色崛起
我市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森林覆盖率达72.87%,是“世界长寿市”,拥有“金不换”的生态优势,但因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尚属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通过先行先试,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来实现绿色崛起。为此,我们坚持以“多规合一”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按照“实施发展战略-管控空间规划-培育主导产业-规划建设项目”思路,牵动改革试点成果应用,推动由“一”到“多”裂变发展。
(一)培育五大新引擎,推动贺州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对接自治区发展战略,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确定了推动大创新、实施大开放、培育大物流、发展大旅游、构建大健康“五大新引擎”发展思路。我们借助一本规划、一套规范、一个平台,形成“五大新引擎”发展新思路,进而裂变出65个重要事项、1023个重大项目、8311亿元的投资。通过加快培育“五大新引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业态,通过实体经济振兴来实现绿色崛起。目前,我们正不断加快“多规合一”成果应用,特别是以改善营商环境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多规合一”试点和全市发展战略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由“一”到“多”的裂变发展模式,发展势头良好。贺州通号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小鹰-700飞机总装基地、完美在线呼叫中心、大皇蜂物流平台、软视科技、贺州(深圳)智慧产业园·长寿谷、力达新医药港·贺州生物产业园等一大批以往看似不可能的高科技、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正落地贺州建设。
(二)培植三棵产业树,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我们借助一张蓝图、一个机构、一个系统,形成贺州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思路,通过探索服务业+制造业、服务业+特色农业、服务业+服务业等“三大融合”模式,培植碳酸钙、绿色农业、生态健康三棵产业树,构建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发展新空间。
一是培植碳酸钙产业树,打造“重钙之都”。在适宜“搞建设”的城镇空间,做好特色城镇与产业园区的合理开发,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碳酸钙和装配式建筑两个千亿元产业,拓深碳酸钙精细加工领域,建设“重钙之都”。
二是培植特色农业产业树,打造“绿色食品之都”。在适宜“兴农业”的农业空间,充分发挥贺州市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长寿美食之都的影响力,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进绿色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以“供港蔬菜”的响亮品牌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打造“绿色食品之都”。
三是培植大健康产业树,打造“养生之都”。在适宜“保生态”的生态空间,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适度开发利用,充分发挥贺州“世界长寿市”的品牌优势,依托生态空间培植生态养生、全域旅游等生态健康产业,积极发展养生健康新业态,培育生态健康千亿元产业,把贺州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世界长寿养生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