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方案 >> 主题班会 内容页

老师我睡不着-高三焦虑学生个案分析

老师,我睡不着
——高三焦虑学生的个案分析
【来访者基本情况】
一、案主姓名:凡凡(化名)
二、性别:女
三、年龄:19岁(虚岁,1988年1月3日出生)
四、籍贯:温州市区人
五、学校与年级:温州某寄宿制高中三年级文科学生
【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一、同伴关系不良:案主内向,敏感,与某一室友关系不和,平日两人很少讲话,每人均有自己的伙伴。但毕竟处在同一个屋檐下,感觉平日相处行同陌路。因有一日晚上,该室友抢占了她洗澡的顺序而没有任何抱歉的话,前几日也有类似事情发生,但当时那位室友有向她道歉,这件事情让她心理很不舒服,而导致失眠,一夜无法入睡,12点来钟两次下楼去找老师帮忙,并很急迫的去敲了各个老师寝室的门,被宿管老师带回案主自己寝室睡觉。
二、学习成绩焦虑:案主在班级排名在十名内,但自我主观评价不高,认为自己成绩不理想,尤其是英语和数学两名主科,成绩不如别人好而感到身心疲惫。害怕自己考不上二本,落到三本里,会给家里人增添很多负担。学习比较刻苦,但上星期一次英语考试没有考好而失眠一夜。把成绩看得很重。
三、夜晚睡觉失眠频率增多:小时候偶尔有失眠的现象,但没有放在心上。但到了高三以后,失眠频率增加,一周时间,已经有两次失眠,感觉到很害怕。有一次跑到楼下,找历史老师一起睡觉,发觉老师寝室里没有人,就直接推开门进去其中一个老师被窝里睡觉,早上一早就起床回自己寝室。以后睡不着时,就想跑到楼下教师宿舍敲门,希望跟老师一起睡。
【背景情况】
一、家庭背景
家庭成员:
父:48岁高中毕业自由职业者
母:45岁初中毕业某公司职员
案主足月顺产,未患过有提示意义的疾病,身体健康,从小到现在都是由父母一手带大。小学之前,未见任何异常。小学阶段,也有过偶尔失眠睡不着觉的情况。回忆当时睡不着觉时就跑到父母房间,在房间里这样东西碰碰,那样东西搜搜,有发出声响惊醒父母。父母发现是案主后,就催促她回房间睡觉。
父亲是自由职业者,母亲则在某单位担任质量检验员,从小对案主关怀备至,案主没有兄弟姐妹。家庭关系较为民主,给案主温暖与安全感。
二、学校背景
学校是一所普通寄宿制高中,采用封闭式管理,管理较为严格,为学生安排时间比较紧凑。有部分学生从家庭到学校,对集体生活总有许多不适应,人际关系敏感,学习压力也比较大,尤其是在高三,学习气氛较浓,学习压力自然也比较大。
班主任看案主:1)认为案主性格内向,在校对老师比较依赖。2)学习成绩在班里七名左右,还可以,但总觉得自己成绩不够理想,尤其是几门主科,成绩一直不能使自己满意。3)也经常有与其家长联系,这件事件有与家长一起商量,如何最大限度减轻学生压力。
同学看案主:高三学习压力较大,大家只是比较关注自己和学业,认为案主与大部分同学相处还好,只是比较沉默寡言,平时交流很少,只与寝室几个说话多点,与一部分人都没有讲过话。
宿管老师看案主:曾经有老师反映自己的床铺有人动过。(教师宿舍在学生宿舍二楼,为中午休息之用,因此一般老师晚上不住在寝室)经闭路电视调查得出,证实为案主。认为案主平时都比较乖,不像是品行差的学生,应该是案主寻求问题解决的一种方式。
【案主自述与测量】
一、关于人际
同学都比较冷漠,毕竟大家都高三了,每个人都只关注于自己的学习了,因此在班级里也很少跟她们讲话或者聊天。但是跟寝室几个同学相处还可以,也有同学会一起去吃饭、上课。自己性格比较内向,不会主动去跟别人交往,但有时又比较开朗,有点小脾气,自尊心强,也怕自己说错什么话而失去一位同学,往往都要考虑很久。高三的人际关系让人有点压抑的感觉,透不过气来。跟寝室的其中一位同学一天基本不会讲几句话,总有隔阂,跟她相处不好,心理总不舒服。
二、关于学习
成绩在班级里排名十来名左右,但觉得成绩不好,因为几门主课的成绩不大理想。尤其是数学和英语。最近注意力很难集中,上课效率低。认为最痛苦的事就是当成绩落下来时,老师没有半句鼓励的话,任其随波逐流。最近要月考了,却觉得还有很多东西还没有复习到。高三到了,大家都突然变得很认真学习,自己要是不认真学习,就怕跟大家会有差距,高考考不上二本以上,让父母更添加负担。
三、关于睡眠
很害怕失眠。起先是因为想跟那位同学的矛盾而睡不着,但过一会自己不想再想这件事情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睡不着了。越想自己睡不着越感到害怕。当时感觉紧张,压抑,手心出汗,心跳加快,害怕明天会影响学习。无论用什么方法也睡不着,去厕所,又喝水,反反复复,一个晚上就在紧张中度过了。
四、心理测量结果
通过对案主做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发现,其在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因子上都呈现阳性症状。其他因子分正常。
【分析、评估与咨询方案
一、家庭归属感缺失
案主家庭气氛和谐、民主,父母对案主很关爱,让她在家已经习惯与家庭的归属感与温暖感。而在寄宿制学校里,与同学之间缺乏交流。在宿舍里更有一位同学与她几乎不讲话,交往甚少。案主不敢跟她讲话,两人关系行同陌路,而案主自身有没有很知心的朋友。因此,案主将对父母的依赖转移到对老师身上。尤其是历史老师,认为她很亲切。因此,在失眠时会想到去找历史老师,与她一起睡觉的想法。
二、自我评价过低
案主成绩在班级里排名前十,但她认为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她以能否上二本线以上作为衡量的标准,认为要上二本线比较困难。尤其因为几门主科成绩很差,英语和数学两门功课不理想(根据班主任反映她这两门成绩还可以,其他几门比较突出。)案主自我要求较高,由于已经是高三了,因此把自己的各门功课都看得比较重要。在人际关系中,在旁人看来只是内向、沉默寡言的性格。她自己则会担心是不是别人对她印象不好或者有意见而没有跟她讲话,认为是自己性格不好,有点自卑。
三、不合理信念
案主性格内向,敏感。经常会考虑别人这句话或这个行动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也为说一句话前会不会伤害到别人而考虑半天。长此以往,产生很多不合理信念,导致很多不两的情绪反映。如:1)以偏概全的想法。她不跟我讲话就是对我有意见,对我不满,不然她为什么不跟我讲话。2)糟糕至及的想法。睡不着觉,都完了,明天没办法上课了。3)有过分追求完美的思想。每节课下课总要都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完全回忆,才肯休息一下。
四、学习压力
个案身处高三,无形中学校、家长甚至是周围认真学习的同学,都给自己形成了一种高考的压力,还有自己也会给自己施压。想要考上二本以上,想要考上好的大学是她心中的梦想。她不希望家里人再操心劳累。每天早上从早到晚,都一直要求自己学习再学习,课间时间也要利用起来写作业或者回顾老师所讲的内容。觉得身边的同学都这么努力,自己再不努力,就不能赶上别人,也会偶尔出现全身紧张发抖的现象。
【咨询过程及分析】
1、关注倾听,尽情宣泄情绪
案主是一个娇小文弱的女生,一条马尾辫安静地扎在后面。案主来访时,神情焦虑,表情沮丧,过来心理辅导室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老师,我睡不着,怎么办?”这时候,让她尽情的讲述她所发生的事情。昨夜失眠,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就下楼去找老师一起睡觉。原因是寝室的一位同学抢了她洗澡的顺序。寝室有个规定,谁先到寝室,谁可以先洗澡,但当她去吹头发的时候,那位同学就先进去洗澡了,为此心理很不舒服。上个星期也已经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但那女生还会跟自己说对不起,而这次好象她一点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觉得很理所当然的样子。又怕自己对她提出意见而伤害到她,因此,一直憋在心理,晚上想着这件事情就睡不着了。在大概了解了事情经过的过程中,我只是一步步的引导她讲述对这位室友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让她尽情的发泄出自己的情绪。同时,也了解到她在班级、家庭里的一些情况。这次面谈,以为主要问题出在案主本人的个性与其人际交往的障碍造成的。经过这次的宣泄,案主认为自己的心情放松了很多。
积极的倾听与反馈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一次面谈的时候,案主只是轻描淡写的说自己下楼去找老师一起睡觉。而后,针对这个问题,我去寻找了宿管老师做了咨询,发觉案主已经不止一次下楼去睡老师的床铺了,经闭路电视调查可以看出,案主先前已经有两次下楼去睡老师的床铺的经历,也有老师反映有谁动过自己的床铺而引起恐慌。第二次案主过来面谈的时候,显然对我的戒备心有了明显的改善,觉得这是个可以安全、可以尽情宣泄的地方。因此,对于几次下楼去找历史老师寻找安慰,而老师不在,就在其中一张床铺上直接睡觉的经历。积极的倾听与反馈让她感觉到我在重视她、肯定她、帮助她,让她能放下心理的防备,对我毫不保留的讲述自己的心理感受。
2、分析情境,改变不合理认知
案主第三次过来的时候,脸上有一丝困惑。虽然前两次的情绪得到一些宣泄,但对于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现状还是没有什么进展。
首先,针对她与那位室友的关系,运用了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让其先认识到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信念而非事件本身。换一个角度来考虑下问题,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如针对她于室友的关系进行讨论。“觉得她讨厌我,所以我也会讨厌她”“从哪些事情上可以反应出她讨厌你”“她跟我一起时都不讲话”“那她跟别人在一起时都有讲话吗?”“那到也不是,她这个人不爱讲话,跟别人在一起也好象没怎么讲话”“那她跟你不讲话是不是就一定讨厌你吗?”“那到也不是,她应该是不善于讲话的人,跟谁一起都不怎么讲话”……
在对她夜晚去找老师,或去老师房间睡觉这种行为,让她学着站在其他人角度去考虑问题,来分析她这行为的适当与否。最后,她也明白,这样做其实是自己内心寻求安全感的一种表现,但这样做会打扰到老师们的休息的。
其次,针对她个性的特点,指出她不善于沟通,从而在人际关系上出现问题。良好的沟通态度和技巧,就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能真诚的欣赏与倾听,也能敢于认错等等。让其重新树立合理认知。
3、放松训练,减轻焦虑体验
在讨论案主失眠时体验时,案主自述在睡不着的时候,感到紧张、手心出汗、心跳加快,睡不着时并不是在想与同学之间矛盾的问题,只是脑子一片空白状态,似乎什么都想,只是感到压抑的感觉。回顾以前,小时候也有失眠时跑去父母房间,翻父母东西的习惯,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而上个星期又睡不着,是因为英语考试没有考好,而跑去老师房间里睡,却睡的很安心,舒适,她去老师的房间寻求紧张情绪的缓解。而这次跑去楼下,去敲了宿管老师的门,宿管老师又重新送她回了自己寝室,第二次又下来,去每个寝室敲门敲过来,敲门声急促紧张,急切的希望有人能帮助她。这次还是让老师又重新送了回去,这次一夜没有睡着。
针对她的焦虑体验,让她学会一些有效放松的方法,并演练几次。并让她先回家调养下,觉得身心舒适后再回宿舍和室友共同生活。
其次,她对自己学习的要求比较高,而对自我评价则较低,通过对案主班主任及同学的反馈,让她认识到自身的优势,肯定自己,悦纳自己。时时刻刻要给自己自我暗示,暗示自己的能力,提高自信。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积极的想法来看待任何事情。20世纪最大发现就是借由积极的态度来改变人生。
4、积极关注,营造良好环境
案主第五次过来,情绪非常低落。当时离上课时间已经很近,本来想跟她再预约时间,她极力要求马上面谈,因此我放下手中的事物,跟她聊了起来。她已经能想明白很多事情,也觉得情绪有所放松。但是现在学校已经知道她深夜下楼去敲老师的门的行为,并找她谈话,她觉得事情怎么变的如此严重,而这件事情已经影响到了她的上课了,同学好象也有所耳闻,都纷纷投来一样的眼光看她。
对于这件事情,我觉得已经不是靠我单方面能够解决的问题了,因此,跟她班主任也进行了面谈。班主任对案主也很关心,在跟其一起探讨了情况之后,希望班主任能够给予协作,并让同学们也多多关心和帮助案主,在家庭方面,也让父母了解了情况,并做了协商,在平时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心,适当减少案主的压力,更好的营造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
5、制定社交计划,创造人际和谐
案主最后一次来咨询室,脸上带着一点笑容。神情也已经不再那么紧张了。自述现在觉得好多了。跟室友也主动的进行交谈。比如说告诉那为室友,晚上想先洗澡。而那位室友也欣然答应,发觉其实室友并没有她想象的那样不喜欢她,觉得能够跟她沟通,开心了很多。自从那件事情之后,老师同学都对她很关心,也让她觉得很温馨。前几天回家睡觉,一下子就睡着了,后来回寝室睡觉,大约过一个小时也能睡着了,对自己以后能安然入睡充满信心。
虽然问题得到了改善,但她的人际敏感、焦虑还需要制定长期的计划去改善,因此跟案主讨论,共同制定了社交计划,鼓励她在认真学习之余,参加集体活动,适当休息调节身心,为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而努力。
首先,跟案主共同讨论每天所要完成的任务,并写下来。但目标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做些调整。案主是一个很乖巧、自觉的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也能很认真完成任务,并会给自己其她一些要求。所以,也讲适当的休息调节纳入计划之中。
其次,要求案主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表现做评价,以让明天更好的弥补今天的不足。如果一星期都能作到,周末就给自己一定的鼓励。
案主表示配合,会进行自我监督。并表示在辅导室很舒服,放松了很多,想讲什么就可以讲什么,没有什么顾虑。相信她在班级、宿舍里也能做到放松自如。
体会
1、要积极关注,取得学生信任,减少阻抗
在咨询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人本主义的“当事人中心”的方法。主要用关注、倾听、理解和同情来与当事人交流。从前面的轻描淡写到后面的自己讲出全部的事情经过来看。她在我这里找到了信任,才能真正将心打开,才能主动的寻求自身问题的解决。在倾听中,作为辅导者,才能更有效的引导案主。从原先的失眠问题,到人际交往的问题,再到高三压力下,学习焦虑的问题。只有通过积极关注,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以改善。
在解决案主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还采用了行为疗法和认知疗,帮助她建立合理的认知观念,并学会用积极的想法去改变她的现状。
2、寻求社会系统支持
人是处于一个社会中的人,只有单方面个人的努力还是不够的。因此寻求身边老师、家长以及同学的关心是很重要的环节。从案主事后发展情况来看。老师、同学以及家长的关心和帮助给案主带来了信心,这种温馨的感觉促进案主尽快走出现状带来了动力。
通过班主任了解到,案主现在情况比较稳定,也不再发生深夜去敲老师门的现象。跟同学相处也比较自如,尤其是跟寝室同学相处较好,大家也都比较关心她。在学习上,案主还是比较努力地学习。总体来说,跟以往的情况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观。
本个案研究表明:尤其是高三学生,学习压力情况较重,在关心他们学业成绩的同时,也需要关心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促进学业的进步,但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反到会阻碍学习生活。针对个别学生应该及时采取心理咨询或治疗,积极关注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TAG标签: